零思考方案网

七年级生物教案

2024-06-28
七年级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范例。

给生活一个目标,让我们有继续走下去的动力。当我们面临各种各样的项目建设,是时候花功夫准备一份方案了。做方案是为了获取客户,这和猎人获取猎物是一样的道理。怎么样才能写出一份好的方案呢?经过搜索整理,小编为你呈现“七年级生物教案范例”,还请多多关注我们网站!

七年级生物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了解生物学的概念以及在生活和社会中的应用。

2、了解生物科学的最新进展,激发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重点和难点

重点:生物科学在生活和社会中的广泛应用。

难点:在学习方法上的引导。

学习过程:

一、情境引入:

出示一些水果、蔬菜、杂草、石块,请学生分辨哪些可以食用,从而引出生物学。学生举例一些生物的食用、药用或其他价值。

(教师:从古到今,人们不断观察、尝试、探索生物知识,形成了现在的生物科学。)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学习任务一:联系生活经验,了解生物学概念。

1、学生自学教材,找出生物学的概念。

蜻蜓飞行技巧的研究,从而出现了仿生学,谁能举出一起关于仿生学的例子?

学习任务二:学生自学教材,体会生物学的重要性。

1、全面浏览教材的前言部分,分析教材从哪些方面了生物学的重要性。并有感情的朗读教材中的段落,体会大自然之和谐。

3、师生交流:有关对一些生物现象和生物科学的疑问。

拓展反思:怎样认识封山育林、封海休鱼?

三、系统:(引导学生从农业、工业、医学等方面生物科学的重要性。)

四:诊断

1、生物学是研究和的科学。

2、谈一谈你对生物学的认识和怎样学习生物学?

七年级生物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芽的种类,理解叶芽的结构及叶芽发育。理解顶芽发育与侧芽发育的关系。

能力目标

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叶芽的结构,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分析“顶芽发育与侧芽发育的关系”,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教学建议

知识体系图解

教材分析

本节的重点知识是叶芽的结构。植物的生长、发育与叶芽的结构息息相关,叶芽的结构是植物生长的基础。实际上,叶芽就是尚未展开的枝条(枝条:长有叶和芽的茎)。也就是说,茎是由叶芽发育的。只有弄清叶芽的结构,才能更好地理解茎与芽的关系,才能更好地为后续知识的掌握奠定良好的基础。组织学生做“观察叶芽的结构”实验是本节的难点内容之一。学生经常掌握不好双面刀片的拿法,弄不好会把手划破。教师课前应把刀片的一侧用胶布包好,并告诉学生刀片的正确拿法,避免划破手指。用刀片纵向剖开叶芽时,学生会出现“剖偏”现象,从而影响对叶芽的观察效果。教师除了做好示范外,可以多备几个叶芽,让学生多做几次,从中挑选出最完整的叶芽纵剖面。

本节的难点知识还有叶芽的发育。叶芽的发育过程是一个相对缓慢的,动态的、变化的过程。伴随着叶芽的发育,新的枝条逐渐形成。由于时间和空间的原因,会造成一些学生理解上的困难, 这就需要教师设法利用一些手段(录像、教具、动画等),克服时空带来的障碍帮助学生理解叶芽的发育过程与茎形成的关系,从而突破难点。

“顶芽发育与侧芽发育的关系”对初一学生而言,植物体内的生长素以及生长素的浓度、作用机理,这些知识都是比较抽象而陌生的,从学生的知识基础看,理解这些知识是有一定的困难的。教师应深入浅出地讲明顶芽对侧芽抑制,产生顶端优势现象及去掉顶芽能使侧芽生长、发育的道理就可以了。

教学设计方案

重点:叶芽的基本结构。

难点:叶芽发育、伸展的过程。

手段:实验观察与分析、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设计思想:

本节中的叶芽的结构与发育是比较抽象的,所以通过实验观察及动画演示等方法,比较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也培养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一些基本的技能。

教学过程:(1课时)

一、导入:

提问:植物的根和叶所吸收和制造的营养物质是如何被运输到植物体的其他器官的?

组织学生回答,引导学生从植物的外形上分析茎是连接根和叶的器官。

总结:营养物质的运输是由茎完成的。

引入课题:植物体的茎是怎样产生的?

二、讲授新课:

(一)茎是由芽发育而成的:

出示录像:春天树木枝条发芽、生长的现象。

组织学生观看录像,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茎是由芽发育而成的。

(二)芽的种类:

展示课前准备好的带芽的枝条实物或投影。

组织学生观察。

提出问题:“请你按照一定的标准对芽进行分类。”

组织学生分析、讨论:芽分类的标准和名称。

总结:

(1)芽有许多种类,分类的标准不一样,名称也不一样,如:

按着生位置区分,可分为顶芽、侧芽。

按将来发育成什么分,可分为叶芽、花芽、混合芽。

(2)顶芽有可能是叶芽,也有可能是混合芽或花芽,但发育成枝条的芽,应该是叶芽或混合芽。

(三)叶芽的结构:

组织学生完成实验:观察叶芽的结构

1、提示注意事项:

(1)纵切叶芽时,不要切偏,并注意安全。

(2)对照挂图或课本中的实验-叶芽的结构。

2、组织学生总结叶芽的结构,并请个别学生进行指图的活动。

利用自制教具或多媒体动画等方式,向学生展示叶芽各部分发育的过程。

组织学生总结叶芽各部分发育的结果。

(四)侧芽发育和顶芽发育:

展示具有顶端优势植物的幻灯片或盆栽植物。

请学生分析出现顶端优势的原因。

讲解:(出示投影)

生长素多集中在顶芽等生长旺盛的部位,并能往下运输。在含量微少时会促进植物生长,含量稍多就会抑制植物生长。一般情况下顶芽生长素含量少生长快,侧芽生长素多生长慢或停滞。当顶芽去掉后,生长素往下运输的量减少了,侧芽处生长素含量降低,顶芽对侧芽的抑制解除,侧芽开始生长,并能发育成侧枝。

提出问题:“如果你是一位园林工作者,那么你将如何把顶端优势这一现象利用在工作中?”

组织学生讨论、发言。

利用录像总结学生发言,说明顶端优势和整枝摘心在农业实践中的广泛应用。

板书设计:

第六章 营养物质的运输

第一节 茎是由芽发育成的

一、芽的种类:

二、叶芽的结构:

三、顶芽发育和侧芽发育的关系:

1、顶端优势:顶芽发育占优势,从而抑制侧芽发育的现象。

2、应用:

(1)种植番茄、棉花:要适时摘除顶芽。

(2)种植用材林:要去掉侧枝。

探究活动

实验目的:观察并认识叶芽的结构和发育过程

材料用品:

着生叶芽的白杨枝条、放大镜、刀片、镊子、盛水的小瓶、30℃~40℃的温水。

方法步骤:

1、冬天观察白杨枝条,就能看到枝条上明显地分出节和节间,每个节上有叶痕。请注意侧芽着生在什么部位?侧芽排列的顺序怎样?顶芽又着生在什么部位?芽的外面被覆盖着什么?

2、用刀片把侧芽纵剖开,再用放大镜观察芽轴、幼叶、叶原基的结构是怎样的?各着生在什么部位?

3、用镊子仔细去掉幼叶,在每个幼叶的叶腋都生有什么结构?

4、去尽所有的幼叶,在芽轴的顶端露出什么结构?

5、切去一段枝条,浸入30℃~40℃温水中,8~10小时后插入盛水的瓶里,移到15℃~18℃温暖的地方,叶芽就慢慢地发育成枝条。注意观察芽轴、幼叶、叶原基的变化情况。

实验结果:

白杨枝条的每个节上有叶痕,在叶痕上方的叶腋中生出侧芽。白杨的侧芽是互生的。顶芽着生的顶端。芽的外面被覆盖着两片鳞片,鳞片表面密生茸毛,能防止水分丧失和严寒的侵袭。

侧芽的鳞片内有中轴,这是芽轴。芽轴的周围生有幼叶,带黄色,彼此挤紧在一起,越近中心的幼叶越小,最小的只是一个个突起,叫做叶原基。每个幼叶的叶腋都生有一个突起,这是芽原基。芽轴的顶端有白色肉质的小丘,这是生长点。

叶芽发育成枝条时,芽轴渐渐伸长,节间距离加大,叶原基和幼叶形成叶,芽原基发育成侧芽。

七年级生物教案 篇3

天津市梅江中学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节 生物的特征》说课稿 新人

教版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生态系统”是人教版生物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的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的第四节内容。

本节课从宏观的生态学角度展示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通过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的学习,学生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本节课是在第二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第三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的基础上的提升与总结,第五节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也是本节课的延伸与补充。本节课也为初二《生物》“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因此本节课是本章乃至本学期的重点。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

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释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能力目标:

通过图片分析,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观察能力和识图能力;发展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思维迁移能力。

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通过讨论,角色扮演,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产生热爱环境、热爱生命的美好情感。3.教学重点:

生态系统的组成。

食物链和食物网的书写。4.教学难点: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食物链和食物网的书写。

四、说教学过程

(一)本节课的导课环节。

情景引入:

1.初识生态系统: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观察几幅学生熟悉的校园图片、国家景点图片,说说看到哪些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熟悉的图片不仅亲切,也更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2.导出生态系统的概念。3.概念辨析:

(1)生态系统范围可大可小:大到生物圈,小到一滴水滴。(2)类型多种多样:一片树林、一块农田、一个湖泊(3)概念的核心: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

通过以上由表及里、环环相扣的分析,使学生对生态系统形成一个整体的印象。

(二)小至一个水滴、一块草地,大至整个海洋、整个地球等等,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生态系统。那么,生态系统是由哪些成分组成的呢?这也是高中的一个学习重点,要打好基础。1.让学生观察P23的“资料分析”,阅读课文,讨论,并回答问题。学生在完成以上学习后初步了解“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名字来由及三者之间的关系。2.教师引导:如果生态系统中没有分解者,可能发生什么现象?没有消费者或生产者呢?没有非生物部分呢?为角色扮演作准备。

3.角色扮演与辩论——“谁更重要?“:四个小组分别承担一种角色,每个组先用1—2分钟说出自己重要的理由,在“过把演员瘾”:几个学生扮演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组成成分,说出自己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每个组用2-3分钟相互攻击,相互辩论。通过该活动,调动学生参与热情,并使学生在辩论中的过程学会倾听他人,而且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想象等智能。

4.师生归纳:通过辩论显而易见归纳出各种生物无法独立生存,生态系统是个统一的整体,加深学生对生态系统组成的理解。

(三)、食物链和食物网

对食物链要领的形成,可以先举一些谚语,如: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泥巴;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等。这些生物之间为什么会形成这样一种联系,形成这样的矛盾冲突呢?不言而喻,为了食物,人们就把生物彼此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称为食物链。我们用箭头把它们连起来,(注意箭头要指向捕食者,代表物质和能量的流动,学生易错。)接着把25页图连起来,大家在连的时候发现了什么问题?(提醒学生注意: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分解者不属于食物链中的环节。)这些食物链彼此交错,形成了一张网为食物网。让学生通过活动认识到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是通过食物网联系在一起,这个活动目的就达到了。

拓展探究:你有没有想到我们自己在食物网中处于什么位置呢?请学生探究人在食物网中的位置。把学生的理论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并激起学生的好奇心。

(四)、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1.阅读课本26页,分析以上所学食物网,讨论“兔子的数量会不会无限制的增加呢?” “放养的牲畜太多,草场会发生那些变化”呢? 2.教师展示生态系统被破坏的图片。

3.学生展示收集的资料——生态系统被破坏。

4.归纳: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有一定限度的。

与上一节课内容相呼应:生态系统是统一的整体,其中的生物种类、生物数量发生了变化,都会对其他的生物产生影响。5.“资料分析”,通过学生的讨论,认识有毒物质的“富集作用”,并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会对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的破坏,而一旦生态系统被破坏,那么最终受到危害的正是 2 我们人类自己。

通过阅读日本水俣病的资料(一个著名的有毒物质富集,而造成人身伤害的事例),让学生深刻感受到生物富集现象的危害是非常严重的。加深了学生对环境污染的危害的认识,使学生自然产生同情受害者的美好情感和对环境污染现象深恶痛绝的情感,进而产生保护环境的意识,产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的美好情感。课堂小结

本节课采取边学边练的方式,使学生能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而且练习的形式灵活性大、开放性强、趣味浓、注重应用,使学生参与度高。巩固练习:

4.假定在一个由草原、鹿和狼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把狼杀绝,鹿群的数量将会()A迅速上升 B缓慢上升 C上升后又下降 D保持相对稳定

5.20世纪,由于人类大量使用DDT,使得DDT大量进入海洋并积累在很多生物体内。你认为下列生物体内DDT含量最高的是()

A 浮游植物 B 鱼 C 小虾 D 鸟

课后活动:课后活动的设计注重对课堂的延伸。通过搜集环境污染的资料,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加深对目前的环境污染现状的了解,激起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七年级生物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2、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2、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什么是生物

1、观察有山、水、虫、鸟、树、石头的多媒体画面,欣赏与画面协调的音乐,请学生描绘所看到的大自然,并回答所看到的画面中哪些物体是生物,哪些物体是非生物。

2、观察绚丽多彩的大自然挂图,说出其中的生物与非生物。

3、学生拿出自带的物体。通过观察常见的物体,如盆栽花卉、西红柿、黄瓜、蝴蝶、课桌、讲台等,来认识生物与非生物。

设计意图: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开始,引导学生分析、区分生物和非生物。

二、生物的特征

1、 实物对比,通过分析小鸟具有的一些生物特征后,学生拿出自己所带的生物与小鸟对比,说出这些生物具有的与小鸟相同的'特征,大家各抒己见,互相补充,得出生物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2、 结合自身,分析表述。

观察书中插图,说出各种生物正在进行的生命活动,然后学生分小组,以自身为例讨论人是否也具有书中描述的生物特征,选出代表,举例说明,各组间可针对不同观点进行辩论,使大家认识到生物的共同特征。

3、集思广益,调动思维潜力,学生观察某些生物图片或多媒体课件,结合平时了解的生物知识,协作互补,从记忆中搜索信息,说出生物的其他特征。例如,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有一定的寿命等。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培养学生的发展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小结

本课是学生接触生物学的第一课,首要问题是解决什么是生物,什么是非生物,从而总结出生物的特征。内容比较易懂,和学生每天的生命活动相关,学起来很容易。

在小组讨论生物的特征的时候,对于能呼吸,能排泄这种每时每刻都进行的生命活动,更容易被忽略。稍加提示就会想起。对于应激性这种专业术语学生理解不太好,但是换种说法,生物会对外界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后,就易理解得多。

板书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 认识生物

第一节 生物的特征

1、 生物生活需要营养。

2、 生物能进行呼吸。

3、 生物能排除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4、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应激性)

5、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处了病毒。

七年级生物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根据有关示意图准确描述花粉粒萌发和受精过程,说明在果实和种子形成过程中子房各部分结构发育的结果;

2、通过分析植物体的结构,以及维管束在各器官里的分布,使学生了解植物体在结构上的整体性。通过分析植物体内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关系及各器官的主要功能使学生从功能上了解植物体是一个整体。

能力目标

1、结合花粉粒萌发和受精,以及果实和种子形成等知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学习受精和双受精过程,以及果实和种子的形成,使学生继续树立事物是发展变化的观点。

情感目标

1、通过对果实与种子形成的过程的学习,进一步认同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2、结合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向学生介绍我国农业科学工作者,在培育新品种方面的贡献,进行生物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3、通过学习植物体是一个整体的基础知识,树立整体性的辩证观点;通过了解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相互关系,树立矛盾对立统一的观点。

教学建议

知识体系图解

教材分析

1、双受精的概念和过程及受精后子房的发育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双受精”是果实和种子形成的前提。只有彻底弄清楚“双受精”的概念及过程,才能更好地理解果实和种子的形成。不论是双受精过程,还是子房发育的过程,都是动态的、变化的,而且内容又都较为抽象,学生不能观察到。学生接受起来确有难度,教师在讲这部分内容时,要尽量配合一些教具(如:投影片、动画片,或自制移动教具、自画板书等)辅助讲解,使学生把这部分知识理解透彻。

2、学生对“受精”“极核”“胚囊”“胚孔”等这些名词很陌生,要马上记住,而且还要知道它们的发育变化情况,对初一学生来说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所以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要注意反复巩固才能达到掌握的要求。

3、通过前面七章的教学,学生已经学习了植物六种器官的基础知识,但是,这六种器官之间有什么内在的联系?它们是如何组成一个植物整体的?这就是本节中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章教材从结构和功能两个方面分析和归纳出植物体是一个整体。以细胞、组织、器官和植物体为线索,用胞间连丝和维管束来说明植物体结构上的整体性;以植物体六种器官的主要生理功能的联系,以及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相互依存关系来说明植物体功能上的整体性。

教法建议

花粉粒萌发和双受精是一个动态过程,而且内容抽象,不能直接进行观察,因此,教学时应尽量选用有关活动模型或现代教学手段。花粉发育的标志是伸出花粉管和产生精子,其发育结果是花粉管将精子送入胚囊。受精过程是细胞融合,

在讲述果实的形成时,为了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兴趣,可以展示给学生幼小的顶花带刺的黄瓜,从而形象地说明子房在受精之后继续发育,最终成为果实。这里要说明的是,黄瓜的果实属于瓠果,它不是单纯由子房发育而成的,而是由子房与花托共同发育而成的。

在讲述种子形成的时候,应该注意呼应前面讲过的关于种子结构的知识,前面曾经讲过的种皮、胚、胚乳都要在这节课里找到来源。到这里为止,关于绿色开花植物由种子萌发到种子形成这一整个生活周期的知识就完备了,植物体各个器官的来源也就都交代清楚了。

在了解了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后,可让学生尝试用连接线将子房与果实、胚珠与种子的结构联系表示出来。然后,通过思考和讨论胚珠与种子的数量关系,回答出果实里种子有多有少的原因。

关于植物体是一个整体的知识,可以参照课本中的图,绘制一张幻灯片,将根尖、叶片、木本茎的结构图分别绘在图中根尖、叶片和茎的附近。利用幻灯片进行讲解,使学生认清植物体中的各个器官确实是由维管束联系到一起的(根尖中开始出现导管,尚未形成维管束,成熟区以上的部分才逐渐出现维管束,这一点应该向学生讲清楚)。通过复习维管束的运输功能,还能够把植物体各个器官的生理功能联系起来。

有关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相互关系及其在实践上的意义,最好结合学生熟悉的生产或生活中的实例加以讨论或讲解。

教学设计示例

重点:双受精的概念及过程;受精后子房的发育。

难点:双受精的过程;受精后子房的发育。

手段:以学生观察为主,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结论

设计思想:

教学过程:(1课时)

一、导入:

复习提问:1、什么是传粉?

2、传粉的方式有几种?

组织学生回答问题。

总结:不论是什么样的传粉方式,最终是花粉落到雌蕊的柱头上。传粉完成后,花粉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二、讲授新课:

(一)受精的过程:

出示多媒体动画或活动投影(示双受精过程)

边讲解,边指导学生观察。

1、花粉落到柱头上以后,受柱头上粘液的刺激而萌发;

2、萌发出的花粉管不断伸长,把花粉中的两个精子沿着花柱,通过珠孔送到胚囊中;

3、进入胚囊中的花粉管顶端破裂,两个精子移动出来:一个精子与卵细胞融合,形成受精卵;另一个精子与两个极核融合,形成受精极核。

(二)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出示多媒体动画或活动投影(示双受精后花各部分的变化)

指导学生观察,讲解:完成双受精后,花的其他结构逐渐萎蔫,只剩下雌蕊的子房。由子房发育成了果实。

提问:1、子房的结构是怎样的?

2、种子的结构是怎样的?

组织学生回答、总结种子的结构。

播放录像:介绍果实的结构。

提问:请对比子房的结构和果实的结构,二者之间有哪些相似之处?请推测果实的各部分结构是由子房的哪些结构发育来的?

组织学生分析、讨论。

讲解:

三、反馈、巩固:

请举些日常食用的农产品的例子,回答食用的部分,是植物体的哪个部分?

组织学生回答,并纠正其中的错误。

板书设计:

第三节 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一、受精的过程:

双受精:精子+卵细胞形成受精卵

精子+极核形成受精极核

双受精是绿色开花植物所特有的。

二、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探究活动

果实的发育

1、选择不同成熟程度的几朵花,从正在含苞待放的花蕾到花瓣已经凋谢的花朵,分别切开每一个子房并注意观察子房发育过程中生长变化的情况。为获得好的观察效果,最好采用玫瑰花、苹果花或番茄花。

2、观察新摘下来的一些豌豆、蚕豆或其他豆科植物的豆荚,并挑出不十分饱满的豆荚。然后,打开这些豆荚并与饱满豆荚进行比较。发育不完全的种子,是未被花粉受精的胚珠。

七年级生物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在学习了血液循环系统的有关知识后,进一步让学生学习与输血、血型有关的知识,对于学生进一步认识循环系统的功能是十分重要的,对学生能健康地生活也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能培养学生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的情感,树立健康的成年公民应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

教学目标

1、例举ABO血型的类型;概述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与血型和血量的关系;

2、参与关于血液制品与人类生活关系的调查;

3、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培养珍爱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情感,树立健康的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

重点和难点

1、说出 ABO血型的类型及输血的原则;

2、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

课前准备

凝集原和凝集素的模型

教学法

小品表演、谈话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引入创设情景: 发生在一百多年前欧洲战场上的怪事…

思考、回答问题。设置悬念,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ABO血型划分展出自制的凝集原、凝集素的模型(如图),介绍ABO血型.

观察、思考利用模型辅助教学,既增强了学习的乐趣,又能较好地解决了下面几个问题:①四种血型及其划分的依据;②凝集原和凝集素的对抗关系;③凝集反应的基本原理。

三、小品表演(输血原则)1、展示输血关系表.

2、通过提问,让学生明白输血原则.1、学生表演,分别扮演医生、病人、护士,给病人输入不同血型的血液,导致不同的结果.

2、小组讨论,分析原因.创设情景,把理论知识生活化.

四、关于血液制品与人类生活关系的调查组织学生汇报调查结果1、第一组主题:献血,输血与传染病.

2、第二组主题:无偿献血教育.

3、第三组主题:明星怎样看待献血?

4、第四组主题:广州市需血和献血情况调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精神,培养学生资料搜集、整理和分析能力.

五、无偿献血1、播放与无偿献血相关的影片.

2、提出问题:同学们长大后愿意参加无偿献血吗?1、观看影片,思考问题.

2、进行思想汇报.认识到无偿献血的重要性和光荣性.

六、课外阅读指导阅读,布置作业

阅读资料:心血管病与心血管病医生.扩展知识,关注生命.

七、总结提出问题: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吗?思考,回答锻炼学生总结能力和语言描述能力.

七年级生物教案 篇7

一、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1.探究食物中含有蛋白质、淀粉、脂肪。(重点)

2.举例说明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难点)

能力目标:加深对探究的一般过程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团队意识。引导学生关注饮食健康,学会关心他人,关爱生命。

四、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引言]:引言:同学们在电视、电影、报刊和杂志上或许看到过,非洲某干旱地区的孩子们,由于长期饥饿而变得骨瘦如柴、无力行走、只能卷曲在地上。同学们或许也有一些这方面的体会,早上上学时忘了或来不及吃早点,结果到10点左右时,就会感到头晕、心慌等。从而影响了学习的效果。由此可见,人体的生长发育和进行各种活动都离不开食物中的营养物质。那么,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物质呢?营养物质又是怎样在消化系统中被消化和吸收的呢?这就是我们在这一章所要学习的内容。

[探究]:让我们一起来进行一个小探究。请同学们拿出课前盒装或袋装。

认真观看,认同人必须摄入一定量的食物,才能维持生命,才能进行各项生命活动。

纷纷议论开来。

实验:食物中含有蛋白质、淀粉和脂肪食物的包装。以上人为一小组针对经常食用的5种食物,提出有关营养成分的问题,并作出相关的假设,完成对5种盒装或袋装食物的营养成分的调查。

[全班交流]:每小组选派一位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讨论]:(1)不同的食物中含有的营养成分是否相同?

(2)这些食物的生产原料是什么?

[播放FLASH]: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想一想]:食物中各种营养成分,哪些能为我们生命活动能量呢?

[讲述]:蛋白质、糖类、脂肪是人体需要的有机物。它们既是人体的组成物质,又是人体的供能物质。维生素虽不能量,但也很重要。维生素也是人体生长发育必需的,要从外界摄取的有机物。

[实验]:食物中含有蛋白质、淀粉和脂肪。

[步骤1]:取1-2匙面粉,加清水和成面团,用一块叠成双层的纱布包住面团,将用纱布包着的面团放入盛有清水的烧杯中,用手轻轻地揉挤。观察清水发生的变化,讨论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步骤2]:把用纱布包着的面团继续放烧杯中揉挤,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活动,并完成书P21表9-1盒装或袋装食物调查表。

在实物投影仪下展示本小组的调查表。

积极发言,说出食物中一般含有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无机盐、水。

证实自己的结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有七大类,纤维素也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

集体回答。

回答出蛋白质、糖类、脂肪是人体内的供能物质。

以四人为一小组按步骤进行实验。

清水逐渐变浑浊(白色),讨论后认为是面粉溶解的结果。

等到不再有白色物质,从纱布里渗出来时,取出纱布团并打开,可以看到原来的面团变成了一种黄白色的胶状物质。联系有关生活经验,思考这种物质是什么?

[步骤3]:在揉挤的过程中,从纱布内向清水中渗出许多白色的物质。这种白色的物质是淀粉吗?参照书上的图,小组讨论如何设计实验来验证。

[步骤4]:取烘干的花生、小麦种子各一粒,用单面刀片纵向切开,分别将种子的切面放在白纸的不同位置上,用镊子的柄部或大拇指挤压。移开种子,观察白纸上出现的现象。比较两种种子被挤压后在白纸上留下的印迹。这说明了什么?

[实验分析]: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234[讨论]:不同的食物中含有的蛋白质、淀粉和脂肪一样多吗?

[提问]:你知道哪些食物中富含这样营养物质吗?

[小游戏]:富含各类营养物质的食品。

[提出问题]:人类为什么要摄入这些营养物质?营养物质有什么功能?

[自学]:书上22-23页有关内容。

纱布里剩下的黄白色的胶状物质是蛋白质。

设计实验:用碘液来检验。滴加碘液后,水变蓝色,说明从纱布渗入水中的是淀粉。

花生在白纸上的印迹较透明,是一种油渍,说明花生中含有较多的脂肪。

重温整个实验过程,填写图表。

积极讨论,从实验中体会到不同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含量不一样多,如面粉中淀粉含量多,花生中的脂肪含量多。

通过小游戏趣味性的认识到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食品中富含的营养物质。

带着问题阅读书上,并在书上勾划。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

蛋白质--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可维持人的正常生长发育。

糖类--也是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我们的主要能量来源。

脂肪--为生命活动能量,多余的贮存后起到保温等作用。是我们的备用能源物质。

维生素--维护人体健康、促进生长发育、调节生命活动等。

[讲述]:我们只需少量的维生素,但它是维持身体良好健康所必须的。

[提问]:你能说出一些常见的维生素吗?

[阅读]:维生素的种类及功能,(书P23)和(书P26课外阅读)。

[练习]:完成连线题。

[出示]:佝偻病、坏血病、夜盲症的图片,进行简单介绍。

[播放FLASH]:各类营养物质的作用。

[讲述]: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中,糖类、蛋白质、脂肪属于有机物,水和无机盐则是人体需要的无机物,它们对人体有何作用呢?

[]:水--是一种溶剂、运输的媒介、调节体温、排泄废物。

无机盐--参与人体的

学生自己进行,并在书上勾划下重要内容。

脱口说出: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D、维生素E等。

通过连线题了解维生素及其缺乏症。

积极思考,利用平时各累的知识进行回答,同学间相互补充。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水和无机盐

观察实验:食物中含有无机盐各种代谢活动,是人体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重要保证。

[观察]:食物中含有无机盐。

[讨论]:种子在酒精灯上燃烧后,剩下的物质是什么?

[提问]:几种重要的无机盐的作用。(钙、铁、碘)

[出示]:便秘的卡通图。提问,如果便秘,怎样调节饮食?

[讲述]:对,这就要依靠我们称之为"第七类营养素"的膳食纤维。

[小知识]:人的肠道内没有消化纤维素的微生物,所以人无法消化纤维素,它是肠道里匆匆的过客,最终混在食物残渣里,随着粪便一起排出体外。纤维素能够促进胃肠的蠕动和排空,多吃一些富含纤维的食物,排便就会通畅,并且减少患大肠癌的机会;还有利于降低人体内过高的血脂和血糖等,从而有利于维护心脑血管的健康,有利于预防糖尿病,有利于维持正常体重。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观察,发现干的小麦种子燃烧后成为灰白色的灰。

有了前面骨的成分的知识,脱口而出剩下的物质是无机盐。

通过阅读和日常积累的知识,说出钙是强壮的骨骼和牙齿所必需的;铁是制造红血球所需;缺碘会患大脖子病。

有过这样经历的同学能回答出:可以多吃含纤维素较多的食物。

仔细聆听,开阔知识面。

七年级生物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说出枝芽的主要结构以及枝芽与茎的关系。

2.举例说出茎的基本结构及各部分的作用。(重点、难点)

3.说出导管和筛管的位置和功能。(重点、难点)

4.知道保护森林和爱护绿色植物的重要意义。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

(1)预习本课课文内容。

(2)课前准备实验——茎的输导作用。(因为本地区已进入冬季,该实验需提前做好准备,即提前l一2d将冬青或其他木本植物枝条插入稀释的红墨水中)

(3)查询书籍、网站、录像、搜集一些关于茎的输导作用和年轮等方面的资料。

2.教师准备

(1)带有不同种类芽的枝条,锯成小段的三年生的无花果枝条,枝芽的结构和茎的结构挂图。

(2)准备实验用具,如放大镜等。

(3)查询书籍、网站、录像、搜集一些有关于茎的输导作用和年轮等方面的资料。

(4)制作枝芽各部分发育过程和形成层使茎加粗过程的课件。

教学过程(2课时)

一、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读第68页题图——参天大树,思考问题:植物要吸收的水和无机盐是通过什么器官到达枝叶的?(茎)这说明茎具有什么功能?(输导功能)从此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二、探究过程

(1)枝芽发育成茎

学生4人一组,自学第68页课文及图5—7枝芽的结构示意图。 教师巡回指导。组织讨论,通过问题提示,鼓励与同学合作共同归纳枝芽的基本结构。要提出的问题有,主干和侧枝都是由什么发育而来?芽分为3种,各是什么?枝芽由哪些部分组成,它们将来的发育情况怎样?分析枝芽生长点的细胞特点是什么?按照经验它应该是什么组织?

引导学生观察枝叶展开过程的课件,利用动画形式表达芽的动态变化。

小组之间展开竞赛,每组提供枝芽的结构和枝条的图各一幅,请学生将枝芽的各部分结构与发育成枝条的部分用线相应的联起来,计入过程评分。

(二)茎的基本结构

学生四人一组,参照第69页图5-8茎的横切面结构示意图,观察三年生无花果枝条的小段。

教师巡回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引导学生讨论,共同得出结论。木本植物的茎从外到内由树皮、形成层、木质部和髓四部分组成。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显微镜下木本植物茎的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树皮的外侧部分的功能是什么?内侧部分是什么?内有什么结构?属于什么组织?

2.木质部使植物茎很坚硬,内有什么结构?属于什么组织?

3.位于中央颜色较浅的是髓,其细胞比较大,有什么功能?属于什么组织?

4.位于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的结构叫什么?有什么特点?是什么组织?

引导学生观看课件——木本植物茎不断加粗的过程,回答。

5.形成层的细胞分裂,向内形成新的木质部,向外产生新的韧皮部,所以其作用是使茎怎样?

6.草本植物茎不能像木本植物那样逐年加粗,我们可以推断,它没有什么结构?

教师组织学生展示自己调查的资料,描述年轮形成的过程,发表意见,各小组互相补充。

小资料:请你算一算,据一位老护林员讲,一棵松树要生长30~40年,才能达到直径12cm,问每年约长多少?(0.3—0.4cm)。谈一谈自己受到的启发和感受,进一步明确保护森林、爱护绿色植物的重要意义。

(三)茎的输导作用

学生4人一组,参考以下提示,进行第70页实验功能——茎的输导

1.本实验目的是什么?

2.本实验器材有哪些?

3.实验中木本植物枝条如何处理?

4.从茎的横切面上看到染成红色的是什么形状?是茎的哪一部分?其中有什么结构?

5.从茎的纵切面上看到红色的是什么?

6.叶脉变红色,说明了什么问题?

7.该实验得到什么结论?

教师巡回指导,提示观察部位,切割方向,组织讨论,鼓励与同学合作得出结论。

教师展示带有瘤状物的枝条,请有经验的学生介绍瘤状物形成的过程,分组讨论枝条形成瘤状物的原因,枝条产生瘤状物说明了什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韧皮部的筛管能输导有机物”。

小故事:明明的小表哥家有一片苹果园。秋天,他去苹果园玩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如右图)苹果树干的树皮上都被切了一刀,这是怎么回事?明明去问小表哥,小表哥说了一席话,明明听得直点头,说:“科学种田真重要啊!”问在上面的故事里,小表哥怎样解释的?

三、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理清思路,枝芽的结构——茎的输导作用与爱护树木的感情。

四、作业

搜集有关植物茎具有支持、贮藏和生殖等功能的资料。

课后反思

本教案力求通过富有吸引力的教学过程,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以达到新的课程标准要求,主要突出了两点。

一是通过探究性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的方法。教学过程中,穿插实物、图片、小资料、小故事等等。学生在每个学习单元中,乐此不疲,积极主动地思考、动手,既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又增强了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愿望。

二是通过教学过程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情感教育,使学生进一步增强了认识自然、爱护森林、保护环境和科学种田的意识,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zhe135.com编辑推荐

七年级语文复习教案实用


在众多阅读资料中,我认为这篇“七年级语文复习教案”特别实用。每位老师每节课都需要一份完整的教学课件,认真策划并准备好自己的教案课件是每天必须要做的事情。教案是实施学校教育方针的有效工具。为了方便操作,建议您将本网页的地址收藏起来!

七年级语文复习教案 篇1

1.根据拼音写汉字并给加点字注音。

Màn( )不经心 心不在yān( ) 根深dì( )固 祈( )祷

(1)一旦产生小的灵感, , 。

(2)今天,这项原则已应用于时钟计时、计数脉搏,计算日食和 (推算、推断)星辰的运动等方面。

(3)这种狂妄行为必须加以 (制止、制裁)--为了大家的声名,也为了有益于他的灵魂。

(4)认为我不具备创造力 的人当中,有的觉得创造仅仅是贝多芬、爱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亚他们的,从而进行自我 (压制、压抑)。

4.下面语段中画线部分有四处语病,请选择其中的两处加以改正。

①爱因斯坦是最杰出的20世纪科学家。②他生于德国,后迁居美国。作为一位可以同牛顿相媲美科学巨匠,③他在物理学的许多领域内作出了重大贡献,④其中最重要的是发现了相对论。英国大物理学家汤姆生激动地宣称:⑤爱因斯坦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19,⑥爱因斯坦荣获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殊荣。

5.阅读《斜塔上的实验》节选文字,完成练习。

教学之余,伽利略又忙于实验。他说,他的目的是重新检验亚里士多德有关科学的学说,而不是把这些学说当作福音真理来接受。他发现真理的道路,不是靠背诵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而是通过学习大自然这本宝书。

学生们听了他的讲课,不客气地嘲笑他。有些教授也骂得他狗血喷头。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后生小子想要干什么?他居然把亚里士多德的神圣的卷帙从书架上搬走,而代之以绳索、锡块、杠杆,圆形的、多角形的、平面的这样那样滑稽的玩意儿。不是吗,这些都是小孩子的玩具,是不可以作为严肃地研究宇宙秘密的工具的。制止这种胡闹!他们威胁说,否则,他们将给他一顿教训,叫他永远不会忘记。

伽利略拒绝停止他的实验,因此他们就决定将威胁付诸行动。与亚里士多德的教导相反,伽利略认为,如果两个不同重量的物体同时从一高度落下,就会同时落地。这帮教授认为,这完全是胡说八道。除了傻瓜,没有人会相信一根羽毛同一颗炮弹能以同样速度通过空间下降。现在正是揭穿伽利略的荒.唐,叫他永世不得翻身的时候了。他们要让他在大学的全体教授和学生面前当场出丑,使他愚笨的学说当场被揭穿。

伽利略很乐于接受这个挑战。为这次表演选定的地点是比萨塔。指定的日期到了,教授们穿着他们的紫色丝绒长袍,整队走到塔前。学生们和镇上的很多人则走在这些人的前面。大家吵吵嚷嚷,兴高采烈,准备看伽利略出洋相,对他的人品宣判死刑。

当伽利略一步一步爬上斜塔时,大家都嘘他。他一手拿着一个10磅重的铅球,另一着手拿着一个1磅重的铅球。时间到了,伽利略让两个铅球从塔顶同时落下。大家先是一阵嘲弄的哄笑--然后随之是大吃一惊的窃窃私语。难以相信的事情真的发生了!两个重量不同的铅球,同时从塔顶下落,同时越过空中,同时落在地上。

(1)选文叙写了伽利略的两大发现之一:

(2)文中写学生和有些教授对伽利略采取嘲笑、反对的态度,对表现伽利略的精神有什么作用?

描写在记叙中的作用。

(4)伽利略临终前说的最后一句话是追求科学,需要特殊的勇气,请结合语段或你对他的了解,谈谈伽利略特殊的勇气表现在哪里?

(5)近代科学之父的伽利略身上体现了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请谈谈你从中获得了哪些启迪?

七年级语文复习教案 篇2

第一课时

复习目标:第一单元基础知识测查梳理。复习方式:讲清要点、学生自己总结复习。复习重点:第一单元基础知识、文言文。

教学过程:

一、课前考察字词复习

二、默写《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三、复习第一单元基础知识

1、文学常识整理

要求:(1)、出处、作家(时代或国别——地位——籍贯等——以书下为主)

(2)、写心得

2、解释词语

1、确凿

2、长吟

3、轻捷

4、攒

5、机关

6、敛

7、鉴赏

8、人迹罕至

9、秕谷

10、书塾

11、方正

12、消释

13、宿儒

14、同窗

15、人声鼎沸

16、拗

17、骊歌

18、木屐

19、讪笑

20、沮丧

21、简陋

22、来势汹汹

3、形似字归纳

(1)辩

(2)蓬

(3)肿

(4)惧

四、文言文阅读《伤仲永》

1、词语积累31个

2、词类活用6个

宾客

3、通假字1个

4、“之”的用法

忽啼求之(代词,指书具)

借旁近与之(代词,指方仲永)

邑人奇之(代词,他)

或以钱币乞之(代词,指仲永做的诗)

余闻之也久(代词,指这件事)

5、翻译

6、理解(目标)文言文练习1 家庭作业:解释词语22个,每个一遍,文学常识一遍。

文言文解词30个,词类活用6个,通假字1个。

第二课时

复习目标:复习第二单元基础知识,阅读背诵《木兰诗》 复习方式:讲清要点、学生整理。

复习重点:第二单元基础知识,文言文基础。

一、常规字词复习

二、默写《木兰诗》1---3段

三、复习第二单元基础知识

1、文学常识整理

2、解释词语:

1、征发

2、哽

3、炽痛

4、标直

5、嗥鸣

9、崎岖

10、阻抑

11、回环曲折

12、亦复如是

3、同步导练中每课重点

四、《木兰诗》

1、词语解释22个

2、通假字2个

1、帖

2、火

3、翻译、理解

4、默写

五、家庭作业:注音40个,解释词语12,每个一遍,文学常识一遍。

文言文解释词语22个,通假字2个

6、谰语

7、亘古

8、污秽 1

第三课时

复习目标:复习第三单元基础知识,阅读现代文 复习方式:讲清要点、学生整理,理解。

复习重点:第三单元基础知识,现代文概括、理解。

一、常规字词复习

二、默写《木兰诗》4---7段

三、复习三单元基础知识

1、文学常识整理

2、解释词语:

1、马革裹尸

2、弥高

3、锲而不舍

4、兀兀穷年

5、沥

6、群蚁排衙

7、迥乎不同

8、气冲斗牛

9、杂乱无章

10、含蓄

11、踌躇

12、巴望

13、磐石

14、义愤填膺

3、形似字归纳:

(1)筹

(2)慕

(3)愧

(4)锲

揳(5)迭

(6)炯

(7)籍

四、现代文阅读:完成练习,进行概括训练,理解文意。

五、作业:注音53个

解词15个,文学常识5个,各一遍。

第四课时

复习目标:复习第四单元基础知识,阅读文言文《口技》 复习方式:讲清要点、学生整理,理解。

复习重点:第四单元基础知识,文言文词语积累、翻译、理解。

一、常规字词复习

二、默写《口技》1--3段

三、复习第四单元基础知识

1、文学常识整理

2、解释词语36个:

1、归省

2、乐土

3、行辈

4、犯上

5、惮

6、絮叨

7、礼数

8、撺掇

9、委实

10、凫水

11、依稀

12、宛转,悠扬

13、自失

14、弥散

15、漂渺(缥缈)

16、旺相

17、渴睡

18、向午

19、棹

20、楫

21、亢奋

22、晦暗

23、羁绊

24、蓦然

25、冗杂

26、叹为观止

27、戛然而止

28、本色当行

29、颦蹙

30、粲然

31、嗔视

32、叱咤风云

33、尽态极妍

34、惊鸿

35、纠葛

36、怠慢

4、形似字归纳:

四、《口技》

词语积累39个

一词多义5个

通假1个

翻译课文

理解文意

作业: 解词36个,文学常识5个,各一遍。

文言文词语

第五课时

复习目标:复习第五单元基础知识,阅读现代文 复习方式:讲清要点、学生整理,理解。

复习重点:第五单元基础知识,现代文理解,依文答题。

一、常规字词复习

二、默写《口技》4--5段

三、复习第五单元基础知识

1、文学常识整理

2、解释词语20个:

1、拽

2、毛骨悚然

3、怏怏不乐

4、毋宁

5、吞噬

6、语无伦次

7、羸弱

8、告罄

9、虞

10、斫

11、泅

12、砭骨

13、履践

14、崔巍

15、阴霾

16、闻所未闻

17、海市蜃楼

18、踉踉跄跄

19、声情并茂

20、孜孜不倦

四、现代文阅读

完成练习,首先进行概括训练,理清思路。本节课训练重点:理解文意,依文答题。

作业: 解词21个,文学常识5个,各一遍。

第六课时

复习目标:复习第六单元基础知识,阅读现代文。复习方式:讲清要点、学生整理,理解。

复习重点:第六单元基础知识,现代文理解,依文答题,自己体会、收获。

一、常规字词复习

二、默写未过关段落

三、复习第六单元基础知识

1、文学常识整理

2、解释词语

四、现代文阅读

完成练习,首先进行概括训练,理清思路 本节课训练重点:理解文意,依文答题。

作业: 解词22个,文学常识5个,各一遍。

第七课时

复习目标:复习文言文《伤仲永》,文学常识、注音、解释词义、翻译、理解文意 复习方式:做练习、师生讲评。

复习重点:解释词义、翻译、理解文意 复习具体步骤:

一、常规字词复习

二、默写未过关《木兰诗》《口技》段落

二、做《伤仲永》检测20分钟

同学交换试卷,师生共同讲解,互相评判

三、自己记忆有问题,未掌握好的地方。

四、家庭作业

继续熟记,请家长协助考察,签字。

第八课时

复习目标:复习文学常识

复习方式:学生做练习,师生讲评。复习重点:熟练掌握每课出处、作家、评价、代表作品等。

一、常规字词复习

二、默写未过关段落或词条

三、文学常识复习

利用自习课做文学常识练习2页,课内师生共同订正答案,边订正,边复习记忆。自己记忆有问题,未掌握好的地方。

四、家庭作业

继续熟记,请家长协助考察,签字。

第九课时

复习目标:阅读现代文2篇

复习方式:利用自习课做练习,课内重点从思路方面引导学生理解课文,进行文本对话。

复习重点:现代文理解,根据训练要点、让学生把握文章思路,层次结构,然后完成练习。依文答题,谈自己体会、收获要思想态度端正。

一、常规字词复习

二、默写未过关段落

三、课内阅读

学生阅读20分钟,要求:

1、把握作者思路

2、把握内容和层次

学生阅读后教师重点从思路方面引导学生理解课文,进行文本对话。

理清文章思路、划分层次结构。然后完成练习。

四、家庭作业:复习《口技》,翻译课文。

第十课时

复习目标:复习文言文《口技》,文学常识、注音、解释词义、翻译、理解文意 复习方式:做练习、师生讲评。

复习重点:解释词义、翻译、理解文意 复习具体步骤:

一、常规字词复习

二、默写未过关字词

二、利用自习课,做《口技》检测一节课

同学交换试卷,师生共同讲解,互相评判25分钟

三、利用自习课,做文言文专项训练20分钟

学生讲评为主15分钟

四、自己记忆有问题,未掌握好的地方。

五、家庭作业

继续熟记,请家长协助考察,签字。

作文复习

第十一课时

复习目标:讲评开头和结尾,学生练习写开头和结尾。复习方式:教师讲评,学生练习。

复习重点:明确开头结尾的写法,会修改,能围绕中心写开头结尾。复习具体步骤:

一、教师讲评开头和结尾

1、多媒体展示学生作文

2、同学评议优点,总结开头结尾常见的方式及特色。

3、评议不足之处,加以修改。

二、作文开头结尾常见的方式及特色 开头方式归纳:

1、开门见山式

2、引用名言式

3、使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式

4、对比等写法

重点提示:无论是用何种方式开头,最重要的是点题。写事的文章要写出事件的意义或影响,写人的文章要写出人物的性格或品质。

结尾方式归纳:

1、画龙点睛式

2、引用名言式

3、使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式

4、对比等写法

重点提示:无论是用何种方式结尾,最重要的是扣题。在开头的基础上,要有所延伸和升华。写事的文章要写出事件的意义或影响,写人的文章要写出人物的性格或品质。

三、朗读范文

四、学生修改自己作文的开头和结尾

根据要求修改开头和结尾

五、家庭作业:练习写人和写事的开头和结尾

作文复习

复习目标:讲评开头和结尾,学生修改开头和结尾。复习方式:教师讲评,学生练习。

复习重点:修改开头结尾,能围绕中心写开头结尾。复习具体步骤:

一、复习作文开头结尾常见的方式及特色

二、教师讲评开头和结尾

1、多媒体展示优秀的开头和结尾,强化范例的作用

2、同学评议优点,找出自己开头结尾的不足

三、范例展示,强调首尾及过渡语段

四、学生“根据中心”修改自己作文的开头和结尾

根据要求修改开头和结尾

五、多媒体展示学生作文的开头和结尾,评议、修改。家庭作业:练习写人和写事的开头和结尾

第十二课时

七年级语文复习教案 篇3

1、掌握一定数量的文言词语,文言句式,注意古今语言和文化的差异。

2、理解课文的内容,熟读课文,并背诵《(论语)十则》和《诗五首》。

1、学习文言文叙事具体、重点突出、详略得当、语言简练等写作特点。

2、运用所学到的一些文言知识,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引导学生学习古文化中所体现的人物的朴实、正直、智慧等美好品德。

引导学生体会古代文言中语言表达的精确美和作品所表达的感情,培养美好的审美情趣。

2、进行单元巩固练习,知识抢答赛,误点矫正,以练代讲。

1、文言词语的理解和运用,要结合不同语境加以分析。

2、课文所体现的中心思想,反复朗读,适当点拨,重点理解。

1、投影仪;

2、知识细目表、抢答题、综合练习题。

1、指导汇总单元知识;

2、组织知识抢答赛;

师生共同回忆本单元的知识体系。

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五篇古代的诗文,对学于古代文言文中的实词掌握。如“识”“逝”等,古今词义也有不同的变化,如古代的“疾”,相当于现代“小毛病”,而古文“病”,却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病”,即大病。

学习古诗文中叙事具体、重点突出的写作特点,如《扁鹊见蔡桓公》等;语言简练,短小精悍,这在这一单元的篇目中都有所体现。

对于古代诗文来讲,要多诵读,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相信不但文章的表层意思能掌握,深层含义也会了解。

(二)指导学生进知识积累,学生制作单元知识细目表,汇总或制成知识卡片。提示可从下面的角度复习汇总

1、字词和书写与读音。

2、词语的理解:(1)一词多义;(2)古今词义不同;(3)通假字。

(1)人物的事件;

(2)主要内容及体现的中心思想及写作特色;

(3)重点句子理解、翻译;

(4)重点语段分析;

学生根据复习汇总表各设计3个题型不同的题例,集体抢答或分组抢答。教师或学生做评委,集体评点和误点矫正。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腠___应()___悦()___

3、桓侯对扁鹊的第一次忠告,是怎样评说的?(用原话回答)(1分)

7、下面是对滚文中四句话的理解,其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1分)

A、“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是说,医生不应该把治别人的病看作是自己的功劳。

B、“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是说,那是司命所管的,医药已经没有办法了。

C、“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是说,扁鹊第四次来见桓侯,仔细观察了他的病情,发觉已无药可救,于是就走了。

D、“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是说,过了些时候,桓侯病情恶化,就派人

去追究扁鹊的责任,而这人怕受牵连,于是逃到秦国去了。

A、久本文选自《韩非子·扁鹊仓公列传》。

B、本文写桓公的态度,运用了“不应”“不悦”的动作描写。

C、本文主要是用空间的转移和时间的顺序来记叙事件的`发展的。

D、本文内容带有劝谕性,可以当作寓言看。

A、说明扁鹊医术高超,是我国古代的神医。

B、说明扁鹊治病救人,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C、告诉人们,过分自信而不相信群众,是极其错误的。

D、告诉人们,要正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不能拒绝批评。

扁鹊曰:“长兄于病视神,神未有形而除之,故名不出于家,中兄治病毫毛,故名不出闾。若扁鹊者,鑱血脉投毒药,副肌肤间,而名出闻于诸侯。”《鹖冠子·扁鹊之兄善医》

3、本文记叙了扁鹊和魏文侯和对话,扁鹊认为是取高明的医道是。(用自己的话回答,不超过15个字)

4、联系实际说明扁鹊所说的医术愈高的人,为什么声名反而愈小。(5分)

答:

七年级语文复习教案 篇4

1、单元整体感知。

让学生朗读的第五单元,小组内交流自己阅读的初步感受,提出自己的疑问,先在小组内解决,共同的问题由组长记录下来,大组讨论。

2、关注科学,亲近科学,了解科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尝试科技制作。(1课时)

交流自己知道的科学技术,科技成果,以及身边的科学,交流自己心目中的或所了解的科学家的事迹,畅谈自己曾经做过或有过的科学想法,预想自己以后的打算。

(1)《斜塔上的实验》2课时:反复诵读,了解伽利略前半生的一些重要事迹,感受到他不信权威,不断探求的科学思想和热爱科学、甘心为科学奉献终身的科学精神,学习他用实验来检验理论的科学方法。并学习记叙与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2)《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2课时:指导学生通过一些具体的思维训练,感受到创新思维的可贵性,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思想与创新意识,弄清创新思维的必备的要素,端正学习态度,积极投身到创新的洪流中去。

(3)《叫三声夸克》1课时:引导学生多层次阅读,感受科学家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扬长避短,逐步具有敢于怀疑、敢于大胆想象的精神。

(4)《梦溪笔谈》二则2课时:指导学生对照注释,查找工具书,质疑等方式,读通课文,读懂课文。结合我国古代一些辉煌的科学、艺术等成就,感受中华民族的灿烂的文化,树立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与责任感。

4、诵读欣赏《论语》八则1课时:反复的诵读,领悟古代先哲给我们留下的精神财富,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畅谈自己的感想,并就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写一则日记。

5、写作:简单的说明小制作:2课时。先动手做一件小制作或准备别人的一件小制作。并了解它的制作所需的材料、工具、过程、制作的原理以及注意事项等。然后仔细观察该小制作,形象的想象它的各部分的特征,最后按一定的顺序,尽量的运用比喻较详细的写出该小制作的结构和特点。

6、作文修改:1课时。轻声朗读,培养语感,修改自己的文章。

7、综合实践活动:1课时。在本单元的学习的同时,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收集、查找资料,分小组合作,完成自己的小发明、小创造或小实验,并将在这一过程中的感受、收获写下来。利用黑板报、橱窗、电视等在校内搞一个科普宣传活动。在课上举办一次模拟科技新闻发布会,介绍国内外最新科技成果和小组的小实验、小发明和小创造,评价得失,展示优秀成果。最后围绕本次活动写一则日记。

七年级语文复习教案 篇5

3布置活动:谈谈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准备3—5分钟,然后口头作文,注意要说出真实而独特的感受,若能情景交融就更好。讨论,结合阅读提示,谈谈自己对四季的理解。

第二块:

1导入:让学生浏览目录、课文(还可以延伸到发展性评价手册)明确任务

3布置讨论:本单元的内容结合你的兴趣、爱好及你的理解确定一个专题内容作为本单元的探究问题。(如探究中外文学作品“春夏秋冬”所蕴涵的生活哲理等等)讨论、组建学习小组

第三块:

1布置学生商定单元的活动主题及计划(活动要有广泛性和趣味性要结合单元专题,如从四季中选取感兴趣的专题,收集各方面的材料,编制一期“春意常在”、“冬日浪漫”、“秋日私语”等为主题的壁报或网页、组织一次散文朗诵会等。)讨论、交流

1、你对大自然有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吗?

2、你有自己的专题吗?

4、你能品味散文中优美、诗化的语言并做了一定的摘抄吗?

5、你有自己的学习伙伴和小组吗?

七年级语文复习教案 篇6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教学目标

1、理解本文中精彩的比喻中所蕴含的深刻含义和强烈的感情。

2、了解作者,通过对文章的学习感受作者的高尚情怀和伟大精神,唤起学生对李大钊先生的崇敬之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

教学重点:欣赏文章浩荡雄奇之语言,仰先生博大磊落之英雄气概。

教学准备:李大钊先生名言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历史的车轮滚滚驶进了崭新的二十一世纪,中国人民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在黄河之滨写下了一首回肠荡气的壮丽的史诗。中国迎来了属于自己的辉煌与骄傲。正因为此,有一些人,我们应当永远怀念,是他们赋予了共和国新生;有一些话语,我们应当永远铭记……

二、了解作者:

你了解李大钊吗?——学生介绍完毕后教师作适当补充。

三、新课学习:

(一)李大钊先生在1927年不幸被反动军阀杀害,他的身影离我们已经很远很远,但历史永远也不会忘记他们。当我们阅读他的遗作,仍然能感觉到他的心跳和呼吸,倾听到那超越时空的激情澎湃的心声。下面听教师范读。

思考:A、勾画出应该掌握和不能理解的词语。

B、文章的语言有什么样的特点?

C、艰难的国运是怎么样的一种命运,请联系文的具体语言来回答。

1、出示应该掌握的词和不理解的词, 清除阅读障碍。其经历亦复如是 固是高高兴兴地往前走 奇绝壮绝的境界 老于旅途的人 以成其浊流滚滚 魄势

阻抑

2、初步把握语言特点。(指名回答)-----本文语言气势磅礴,铿锵有力,

3、“艰难的国运”的含义:对二十年代的国家命运,作者在文中是怎么样比喻的,你了解当时的历史吗?----------了解写作背景

帝国主义列强虎视眈眈,国内军阀混战,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二) 指名朗读各段,每读完一段即归纳各段内容---------研究写了什么、怎么阐述

1、历史的道路崎岖不平,全靠雄健的精神冲过去。

2、民族生命的进程就像江河的进程,是曲折坎坷的。

3人类的历史生活正如旅行,在奇绝壮绝的境界才能感受到冒险的美趣。

4、中华民族的道路崎岖险阻(国运艰难),需要有雄健的精神才能欣赏到壮美的趣味

5、中华民族国运艰难,需要我们发扬黄河那种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

(三) 揣摩文章的语言:

1、喜欢哪些句子呢?请它推荐给大家。

2、联系课后练习二,理解文中比喻的含义和作用。(讨论下列比喻句的含义)

A……在此奇绝壮绝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乐趣。

B第四节的含义

C我们应该拿出雄健的精神,………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

你是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趣味的含义的?深刻理解“趣味”的含义:

A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挑战艰险,征服旅途,无限风光在险峰。

B国难当头,挺身而出,英勇斗争,做一个大写的人

C为民族的新生而奋斗,奉献生命的光和热,谱写壮丽的人生之歌。

李大钊先生在他的作品里,表达了他对这种乐趣的理解:

“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与球,资以乐其无涯之生。” 重点突破:

1、朗读并理解乐趣的含义。你能联系历史事实来谈谈你的看法吗?

2、联系第五节,谈谈“雄健的精神”的具体含义。

从课文的标题来看,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想要提示两者的关系,你能结合文章,把作者言而未尽的意思说出来吗?————-理解写作目的。

在国运艰难的时候,要发扬雄健的精神,为民族的尊严和发展而奋斗、奉献。

3、你从李大钊先生的文章中感受到他怎样的人格风范?

他的信念、忠诚、追求、勇气、执著、热血、强烈的民族责任感

4、李大钊先生用他的生命诠释了“雄健的国民”的含义,那就是一种像高山一样巍峨、像黄河一样浩荡一样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朗读名言,唤起学生对李大钊先生的崇敬之情)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郁达夫)

四、带着崇敬的心情齐读课文,注意读出文章的磅礴激越的情感。

五、感悟联想:1、李大钊先生对人生乐趣表述,实际上也是对人生意义的一次庄严的思考。你认为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最有趣味、最有意义的呢?学生自由发表看法。教师引用李大钊先生的名言,学生朗读并背诵李大钊先生的名言:

人生的目的,在于发展自己的生命,可是也有为发展生命必须牺牲生命的时候,因为平凡的发展,有时远不如壮烈的牺牲足以延长生命的音响和光华。绝美的风景,多在奇险的山川,绝壮的音乐多是悲凉的韵调。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今天的中华民族,国运昌盛,联系国际形式来想想,我们还需要“雄健的国民”吗?(学生自由发言,集体交流。(联系我驻南使馆被炸一事实、《立此存照》,日本青年长谷川弘一在网上发表的言论,见《读者》2000年第七期))

六、总结全文: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个伟大的灵魂,总是把自己的身家命运和民族命运国家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并把自己的生命交付给自己的国家,自己的人民,把它作为终身的幸福。这些为理想而奋斗的勇士,为了信念而逝去的志士,

把自己的生命铸成一座不朽的丰碑,永远矗立在人们的心里。因为有了他们的牺牲和奋斗,共和国才有今天的繁荣和富强,每一个有民族责任感的人都应该对自己说:让共和国的明天因为有我而更加强大和美丽!

七、家作:任选一题作文:《昌盛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或结合课文写读后感一篇。

七年级语文复习教案 篇7

《狼》

教学目标:

1.通过使用工具书和课文注释能理解文章基本内容。

2.理解并掌握“苫蔽,顾,假寐,眈眈,洞,遂,黠,犬坐”等文言实词的含义,并了解古今异义以及词类活用的文言现象。

3.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多角度的阐释自己对文本寓意的理解与感受。

教学重点:2

教学难点:3

课时:一课时

三教法,学法

情景导入法,诵读教学法(学生自读,教师范读,听课文录音),小组探究法(我主要用在探究并阐明文本寓意)

学法:小组合作法朗读法提问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堂开始时在PPT上播放狼的图片,边看边请学生回答对狼的印象如何?(奸诈,狡猾,团队合作,聪明,若有学生回答出聪明等词,教师可以引导说,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下狼这篇文章,看看到底是狼聪明还是人聪明)

(二)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给下列汉字注音

缀,窘,苫蔽,眈眈,瞑,尻尾,假寐,黠

2,解释下列文言词的含义

缀,并驱如故,顾野有麦场,苫蔽,弛担持刀,眈眈,犬坐,意暇甚,暴起,洞其中,隧入,尻,盖,黠,禽兽之变诈几何哉(重点在于解释词类活用的文言现象)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要求:语音正确,节奏合理,有感情朗读

学生自读(每组派一个代表朗读)教师课文评价并指导,然后老师范读,最后听录音。

(四)文本研习

1.熟读课文,梳理故事情节

在前面多次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请学生概括一下这个故事(要求语言简练,概括全面)

遇狼---惧狼---御狼---杀狼

在此基础上,请学生提问不懂的字词,让其他学生进行解答,发挥大家的积极性,遇到学生回答不出来的,教师再进行讲解。

2.深入思考,进行探究

问题一:默读课文,并划出文中写狼的句子,说说这些句子表现了这两只狼的哪些特点。

贪婪:“缀行甚远”、“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如故。”

狡猾: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一狼洞其中,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

问题二:文中除了写狼,还写了屠夫,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3,4自然段,思考文章是通过什么来刻画屠夫的?请在课本中圈出屠夫与狼搏斗的动作,并分析,你看到了一个()的屠夫。

通过动作描写,第3段的“顾”,“弛”,“持”和第4段的“暴”,“劈”“毙”“转视”“断”等动词,“顾”,“弛”,“持”和第4段的“暴”“劈”“毙”表明屠夫的勇敢和善于抓住时机,转视表明屠夫的谨慎、小心。

问题三:(1)两只狡猾贪婪的狼被屠夫“毙之”,作者对这件事有什么议论?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只增笑耳。

(2)这句话表现出作者什么样的态度?

尽管狼很狡猾凶残,玩弄阴谋,但在与人的斗争中,只会自食其果,因为人有着狼没有的智慧和力量。

(3)作者在这里只是嘲讽的狼吗?

作者嘲讽的不仅仅是狼,而是狼所代表的黑暗的恶势力。面对这样的恶势力,我们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问题四:作为一个故事,文章在第四段就已经结束了,为什么还要增加第五段,是否画蛇添足?以前学过的哪篇文章在文章结构上(先叙述后议论)和本文相似?

这可以说是一种体式,在《聊斋志异》里基本上每篇文章,在叙述后蒲松龄都会发表一下自己的评论了,上学期学过的《伤仲永》,和这这篇文章在结构上类似,都是先叙事后议论,不仅这些,在司马迁的《史记》中,文章后面就有“太史公曰”,这可以说是一种传统的格式,只不过蒲松龄做了一些调整。

3.课外拓展阅读

(1)阅读《聊斋志异》《狼三则》其中的其他两则

(2)参看电影《狼图腾》,深入思考从生态平衡的角度我们今天应该怎样对待狼,并写成一片不少于300字的短文。

(3)展开想象力,把本文改编成白话文;同时将两者进行对比,初步领会本文语言的简洁凝练之美。

七年级语文复习教案 篇8

1.将下列对应项连线:

2.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3.本单元中的小乌龟和小溪流有着同样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请概括说明。

4.从上下文连贯的要求看,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五千多年的华夏文明史,与黄河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黄河流千古,流出了 ,流出了 ,流出了 。

5.把括号内的三个备选词语分别填到下面句子中的空白处。

地震是自然 中对人类 最大的 之一。

6.读下边四则一句话评论,在横线上分别填出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书名。

①《 》不仅是我国章回小说的开山作品,也是我国最有成就的长篇历史小说。

②《 》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它深刻挖掘了农民起义的社会根源,成功塑造了起义英雄的形象。

③《 》是我国杰出的浪漫主义的神话小说,在它幻想的情节中,交织着深刻的现实内容。

④《 》是我国古典小说现实主义高峰的标志,它写出了四大家族由盛而衰,揭示了封建制度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

七年级语文复习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快速浏览课文,借助各部分的小标题,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体会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并感受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

3.培养学生对信息进行快速筛选、区分、提取的能力,以及对重要信息进行确认提炼及重组的能力。

4.体会作者对祖国、航天事业、亲友的热爱,树立为祖国民族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

【教学重点】

1.运用浏览的方法,快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本文的结构特点。

2.体会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并感受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并感受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点拨法。

【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相结合。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查找作者杨利伟、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资料,结合“思考探究”自学课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国古代,人们时刻想着遨游太空,也因此产生了如“嫦娥奔月”的传说故事。2003年10月15日,中国人实现了千百年来的飞天梦想,“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实现载人航天飞行,飞船环绕地球14圈后在预定地区着陆。

这次载人太空飞行,是中华民族智慧和精神的高度凝聚,是中国航天事业在新世纪的一座新的里程碑。许多人都羡慕航天员成功的那一刻的荣耀,却不知道航天员背后的惊险故事。今天我们来学习22课《太空一日》。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展示自我,夯实基础

1.读准下面重点词语的字音

负荷(hè)载人(zài)屏息凝神(bng)无虞(yú)

炽热(chì)弧度(hú)轮廓(kuò)俯瞰(kàn)

模拟(mó)遨游(áo)稠密(chóu)烧灼(zhuó)

千钧重负(jn)(fù)舷窗(xián)赫兹(hèz)

2.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无虞:不用忧虑。

屏息凝神:全神贯注地看,连呼吸都不敢呼吸一下。

炽热:温度极高,极热;感情和情绪热烈。

俯瞰:从高处往下看。

千钧重负:比喻很沉重的负担。也比喻非常重大的责任。

耐人寻味:形容意味深长,值得仔细体味。

惊心动魄:使人神魂震惊。

四、课堂活动过程

活动一:学会浏览,把握主要内容

同学们,本文虽然篇幅较长,但易读好懂,浏览后即可把握主要内容,本文每个小节都有小标题,提示了本节的内容,可以根据小标题的提示,抓住每一节的重点。然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1.快速浏览全文,借助各部分的小标题,把握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点拨:

“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第一部分:起飞时的生死考验。

我看到了什么——第二部分:太空中的真实所见。

神秘的敲击声——第三部分:飞船上的声音探究。

归途如此惊心动魄——第四部分:返回途中的惊险际遇。

2.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点拨:本文是按照时间顺序叙述的。

3.以“我感受到……”的句式,表达阅读这篇文章后的感受。

示例:我感受到英雄杨利伟严谨的科学态度。

我感受到英雄杨利伟坚定的意志。

我感受到英雄杨利伟献身的精神。

我感受到英雄杨利伟对祖国、对人民、对战友、对亲人的无限深情。

我感受到英雄杨利伟对我国航天事业的热爱之情。

我感受到祖国的富强与伟大。

我感受到太空一日的紧张和惊险。

活动二:理解意外情况,感受英雄形象

1.太空一日,充满紧张和意外。阅读课文找找看,杨利伟遇到了哪些意外情况?他相应地又有怎样的心理活动或举动?填写下面表格。

意外情况心理活动或举动

第一次意外共振叠加,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非常痛苦,以为要牺牲了,顽强忍受。

第二次意外产生本末倒置的错觉,倒着飞很难受,容易诱发空间运动病。靠意志克服,眼睛闭着猛想,最终得以适应。

第三次意外出现神秘的敲击声。很紧张,边听边看,冷静观察。

第四次意外返程时舷窗出现裂纹。紧张、担心,通过观察判断应该没事。

第五次意外抛伞开伞时飞船晃动很大,折磨人。让人不知道怎么回事,感到紧张,重视这个过程。

2.通过杨利伟在遇到危险时候的表现,可以看出他有怎样的优秀品质?

点拨:我们可以看到杨利伟沉着、稳重、坚韧,一丝不苟,心理素质好,不怕牺牲、敢于牺牲的无畏精神和拼搏勇气。

3.杨利伟在遇到危险时的表现,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点拨:正是这种精神和勇气,印证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与坚毅果敢。在杨利伟身上凸显出来的中国载人航天精神,将是中华民族在实现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不可或缺的、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我们应该有这种为国家民族的利益奉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的勇气和决心。

活动三:品析语句,体会严谨科学态度

同学们,杨利伟在文中说“对航天员最基本的要求是严谨”。试着在文中找一些例子,体会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

点拨:

(1)那种共振持续26秒钟后,慢慢减轻。——用准确的数字记录自己感受不适的时间,体现了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

(2)从载人飞船上看到的地球,并非呈现球状,而只是一段弧。——体现了航天员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客观的描述,是科学态度的体现。

(4)我几次努力寻找长城,但没有结果。“神舟六号”和“神舟七号”飞行时,我曾嘱咐航天员们仔细看看,但他们也没看到长城。在太空,实际上看不到任何单体的人工建筑,我询问过国际上的很多航天员,没有谁能拿出确凿的证据说看到了什么。即使是巨大的城市,在夜晚看到时也只是淡淡的红色。——表现了作者客观的科学态度。

(5)在太空中,我还看到类似棉絮状的物体从舷窗外飘过,小的如米粒,大的如指甲盖,听不到什么声音,也感觉不到这些东西的任何撞击。——细致的观察,详尽的描述。

(6)回到地面后,人们对这个神秘的声音做过许多猜测。技术人员想弄清它到底来自哪里,就用各种办法模拟它,拿着录音让我一次又一次地听,我却总是觉得不像。对航天员的最基本要求是严谨,不是当时的声音,我就不能签字,所以就让我反复听,断断续续听了一年多。但是直到现在也没有确认,那个神秘的声音也没有在我耳边准确地再现过。——实事求是、严谨、科学的态度。

(7)6时4分,飞船飞行至距地球100公里,逐步进入稠密的大气层。——准确地记录时间、高度,体现了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

总结: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要有严谨、科学的态度,容不得半点马虎,我们的学习也应该是这样。

活动四:赏析关键语句,理解表达的情感

同学们,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祖国、航天事业、亲友的热爱,请大家结合课文赏析下面语句,体会下列语句蕴含的情感。原创作品

1.就这一下,指挥大厅有人大声喊道:“快看啊,他眨眼了,利伟还活着!”所有的人都鼓掌欢呼起来。

点拨:杨利伟熬过了艰难的26秒共振阶段,让人松了一口气,发射现场紧张的气氛得以缓解,因此才会有人“大声喊”,才有所有人的鼓掌欢呼。从语言描写中让人感受到指挥大厅中紧张的气氛以及对航天员杨利伟的关切之情。

2.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那里有我的战友和亲人。

点拨:这句话饱含深情,表现了作者对祖国的爱,对亲人、战友的爱。

3.过了几分钟,我隐约听到外面喊叫的声音,手电的光束从舷窗上模糊地透进来。我知道:他们找到飞船了,外边来人了!

点拨:平安回到地球、回到祖国,喜不自禁,悬在心上的大石头终于落地。写出作者回到地面踏实而又激动的心情。

活动五:合作交流,拓展延伸

1.通过学习课文,你明白杨利伟为什么被称为“航天英雄”吗?

点拨:杨利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的首飞航天员,圆满完成了中国的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在充满不可预料的各种危险和意外情况之下,杨利伟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具有不怕牺牲、敢于牺牲的无畏精神和拼搏勇气,所以被称为“航天英雄”。

2.是否只有为国捐躯者才能成为英雄?

点拨:不是的。杨利伟在中国的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中,遇到许多突发事件,危难考验不时出现,如果没有大无畏的精神,没有为国家民族做贡献的意识,是不可能临危不惧、坚持到底的。所以凡是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而不顾个人安危,并为此奉献出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的人,我们都应该把他们当作英雄。

3.假如杨利伟到我们学校和大家交流,你会向他提什么问题?

点拨:

杨利伟叔叔你好,请问你认为要上太空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杨利伟叔叔你好,请问你在登上太空后有什么感想?

杨利伟叔叔你好,请问你还想不想再次进入太空?

……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从这篇课文中,我们可以读到航天英雄杨利伟乘坐太空飞船时奇妙的身体感受。他在太空飞行14圈,看见了许多太空奇景,也遇到了很多危险,经历了很多惊心动魄的时刻。我们可以了解到,在科学探索的漫漫长路上,人类每前进一小步,都有无数科学家、航天员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正是他们的无私奉献,对科学的热爱,让我们见证了一个又一个航天奇迹。希望我们向他们学习,将来为祖国、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而建功立业。

六、布置作业

1.品读课文,摘抄并赏析令人感动的句子。

2.课下阅读《天地九重》整本书,班上组织一次读书报告会。

【板书设计】

太空一日

杨利伟

起飞时的生死考验

太空中的真实所见

飞船上的声音探究

返回途中的惊险际遇

英雄气概科学态度

七年级语文复习教案 篇10

教学理念:

找出途径让学生发掘材料,从语文实践中掌握学习语文的规律。

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激发全体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发动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营造自由民主的学习氛围。

教材分析:

《伟大的悲剧》这篇课文写的是在1911年底,挪威探险家阿蒙森和英国探险家斯科特,在南极展开了一场富于戏剧性又令人心酸的角逐后,斯科特这位失败的英雄和他的队员在归途中的悲壮覆没的故事。故事较长,情节也较曲折,且用的是第三人称,以人物传记的形式再现当时的情境。文章一方面写了气候的恶劣,探险队员与之展开的搏斗;另一方面,作者也展现了当时牺牲的详情。所以基本上具备小说的三要素:典型情节,典型环境,典型人物,因此又可以把它当作写人的传记小说来读。

学情分析:

学生可能不适应阅读这么长的篇幅,学生可能不适应这么欧化的语言,学生可能陌生这么含蓄而深刻的主题,学生可能有不太理解西方人的价值观念,这正是在阅读这篇文章比较困难的地方。所以教学的立足点不应太高太难,应尽量简化、浅化,使学生好懂、爱学,并重在培养他们的兴趣,不然,教师的教学就会很被动。

教学目标:

以突出人物的精神品质为教学重点

以积累、听说、写作等为训练手段

以发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为核心

学法导引:

1.长文短教,重点突破。

2.注重发现,重抓积累。

3.启发诱导,读写并举。

教学过程:

导入: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那么伟大的悲剧又会是什么样的呢?现在,我们就来看奥地利作家茨威格是怎样用斯科特的故事给我们解答这个疑问的。

出发前的准备

我们今天的学习就像一次充满挑战的探险之旅,希望大家在这次旅程中既欣赏到美丽的风景又接受智慧和胆量的考验,出发前,我们需明确此行的要求和任务:首先大家要一鼓作气,振作精神;其次,大家要开动脑筋,解决困难;第三,大家要团结合作,共同进步,希望我们最后都能达到荣誉的顶点,品尝胜利的果实。

沿途发现,做一个细心的收藏家

我们阅读一篇课文就像一个旅行家在旅行,要去不断地发现那些有价值的、美好的、印象深刻的东西,并把它们记录下来并仔细整理珍藏。下面大家读课文,看同学们是不是一个个细心的收藏家。(指导学生分类整理,做成卡片)

下面的词语不应错过

姗姗来迟怏怏不乐白雪皑皑茫茫无际洋洋得意

闷闷不乐念念有词忧心忡忡小心翼翼猎猎作响

迷迷糊糊哆哆嗦嗦踉踉跄跄

坚持不懈风餐露宿精疲力竭疲惫不堪毛骨悚然

耀武扬威海市蜃楼畏缩不前鲁莽大胆语无伦次

羸弱癫狂凛冽吞噬销蚀

步履告罄蹒跚遗孀厄运

下面的句子不应忘记。

1.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

2.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3.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4.但是在这白雪皑皑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楼,它召来那些由于爱情、忠诚和友谊曾经同他有过联系的各种人的形象,他给所有这些人留下了话。

5.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

(指导学生去发现、搜集、整理)

挑战困难,做一个勇敢的探险家

既然是探险,就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坦途,必然会遇到艰险和困难等着我们去克服。然而,无限风光在险峰,越是艰险的地方,我们越要迎难而上。下面的学习需要大家拿出勇气和智慧,看大家是不是一个个勇敢的探险家。

(学生再次浏览课文)

1.同学们在下面互相复述故事。(要讲得热闹)

2.大家推荐一个同学给全班同学讲述故事。(要激励)

3.同学讲述完之后,请同学们用简单的话评价故事。(要称赞)

这是一个感动人心的故事。

这是一个非常悲壮的故事。

这是一个充满着冒险精神的故事。

这是一个富有挑战精神的故事。

这是一个歌颂失败的英雄的故事。

这是一个歌颂献身精神的故事。

……

(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评价,获得感知)

4.文章中有许多感动人心的细节,正是从这些细节,我们发现了探险家高尚伟大的地方,请同学们认真感悟这些地方,且说说他感动你的原因。(要鼓励)

①历尽艰险到达极点,等待他们的却是占领者阿蒙森留下的国旗和信件,并要斯科特这个失败者见证他们完成的业绩,而斯科特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项任务。

科学家博大的胸襟让人叹服。

②负责科学研究的威尔逊博士,在离死神只有一步之遥的时候,仍坚持科学观察,并拖着16公斤的珍贵岩石样品?

科学家勇于探索和顽强进取的精神让我们感动。

③不幸的奥茨先是要求给他十片吗啡,以图尽快结束自己,其他队员坚决拒绝了他的要求;第二天,他独自走向了帐篷外的茫茫风雪。

科学家强烈的自我献身精神和以集体为重的高尚人格不能不令人为之泪流满面。

④斯科特海军上校极其冷静地将日记记录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直到他的手指完全冻僵,笔从手中滑下来为止。

科学家热爱事业、执着、拼搏的精神不得不令人赞叹。

……

(指导学生品味细节,细心领悟)

善于创造,做一个优秀的开拓者

人类的脚步从来就没有停止对未知世界的追求,我们的眼睛总是在不断发现新鲜的天地,我们的思维还在继续探索许多空白的领域,这就象我们今天的学习一样,都需要我们有一种敢为人先的开创精神,所以下面的问题,同学们要大胆说出自己想说的话,并记录下来,你会发现你成了一个优秀的开拓者。

1.这次探险活动胜利者是阿蒙森,失败者是斯科特,然而茨威格选择作传的却是斯科特,这里面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目的?(从中理解题目的含义)

2.读了这篇文章,或许你对英雄对成败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在你的心中,到底谁是真正的英雄;在生活中,我们怎样看待成败?请以《真心英雄》为题写下你的认识和感受。教师可播放周华健的歌曲《真心英雄》营造氛围。

3.学生写作。

4.当堂诵读。

5.教师评价。

七年级语文复习教案 篇11

复习教案:记叙文阅读指导

一: 四步阅读法

四步阅读法是根据语文结构教学法的理论,把阅读文本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设计的一种语文阅读方法。它由基本理解、内容理解、技巧理解、主题理解四部分构成。基本理解是从语文知识的角度出发,弄清“字、词、句、语、修”等方面的内容。这是进行文本阅读的前提,也是进行深层次阅读活动的基础,内容理解是从获得信息和知识的角度出发,弄清文章的题材,是对“篇”的理解。一个文本,一般有多个段落,每个段落的内容是什么,全文的内容是什么,可以用几个,十几个字进行概括,这是获取文本内容信息,概括能力的过程。技巧理解是从筛选信息、积累方法的角度出发,这是对于“逻辑”的理解。一个文本是怎么样组织起来的,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语言有什么特点,是这一步阅读的训练重点。不同的文本体裁有不同的方法,理解时,要按不同的文本特点展开。主题理解是从反馈信息、人文精神感受的角度出发,是对“文”的理解。这一步是对上面三步理解的总结深化:题材的典型性?技巧的合理性?

四步阅读法,把阅读的目标分解了,但每一步都是通过“读”来实现的。第一步基本理解用默读,理解字、词、句,可读读停停,不求一气呵成,关键在于弄清字音、词义、句意。第二步内容理解用泛读和精读相结合,提取精华要领,把概括内容作为目标,用笔划出中心词、中心句或概括层意作旁批,“动口,动手、动脑?三位一体,一气呵成。第三步技巧理解采用精读与比读相结合的方法,读出思路,读出方法技巧。第四步主题理解采用诵读。二:怎样把握记叙的线索

线索是贯穿文章始终的脉络。作者是通过线索将材料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有机制整体。1 以时间的变换为线索。

如《伟大的悲剧》就是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记叙了斯科特和他的队员悲壮的失败以及覆灭。

时间标志是:1912年1月16日——1月18日——2月17日夜1点钟——3月2日——3月21日——3月29日。以地点的推移为线索。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题目“从……到……”就可看出,由一个地点转到另一个地点,人物活动空间很大。以时间的变换为线索和以地点的推移为线索有时又是交叉不可分割。

如《登上地球之颠》中登山运动员的行踪:在8500米——第二台阶处——要“死亡地带”的高度上——8830米左右的地方——峰顶。4 以人物的行踪(见闻)为线索。

如《最后一课》一文就是以“我(小弗郎士)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5 以一件事情为线索。

如《皇帝的新装》一文情节发展的线索就是:皇帝“爱新装——做新装——看新装——穿新装——展新装。” 以一物为线索。

一物是指作品中所描绘的具体事物。如《羚羊木雕》一文的线索是围绕“羚羊木雕”来展开的,它在文章结构、实现主题、塑造人物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有时,一物还具有象征的意义的事物。如《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花儿落了”一语双关,既指爸爸种的花落了,又指爸爸的生命。以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

如《生命生命》一文,就是以“我”对蜜蜂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厌倦地赶走——没有耐心的拍打——内疚的观察——由衷的敬佩。《阿长和三海经》一文就是以“我”对阿长的感情变化为线索:憎恨、讨厌——敬重、爱戴(阿长)。7 以某一问题为线索。

如《驿路梨花》一文,就是以“谁是小茅屋的主人?”为线索。

8,另外,有的记叙文不只有一条线索,而是灵活的,巧妙的运用多个线索。

如明线和暗线相互交织,主线和副线相互交织。文章《藤野先生》一文就有明线和暗线两个线索:明线是,鲁迅和藤野先生的交往,暗线是鲁迅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总之,阅读记叙文时,找出文章的线索,有利于理顺文章的内容,掌握文章的结构,理解文章的主题。三: 怎样理解记叙文中的议论和抒情 1 记叙文的议论

记叙文的议论,就是作者在记叙文中对所记叙的事物发表的意见、主张或看法。在记叙文中恰当地使用议论,可以提示客观事物的本质,使感性的知识上升到理性,使文章的主题更加鲜明、深刻。以下从三个方面具体谈一谈它们的作用。(1)议论用在记叙文的开头的作用

这种议论起着总领全文、点明中心、引出下文的作用。(2)

议论用在记叙文的结尾的作用

这种议论一般是深化文章的主题思想,点明和加深所叙之事的意义,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如《走一步,再走一步》如果去掉后一部分的议论,文章的主题就得不到深化,中心就得不到明确,更表现不出我从中悟出的生活哲理。

再如《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结尾说: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这句议论就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有的议论用在记叙文的结尾是为了呼应开头,使文章结构严谨。

有的议论用在记叙文的结尾既是对全文的总结,发出号召,又是点明或深化中心思想。如《第一次真好》的结尾就是这样。

(3)议论用在记叙文中间的作用。

记叙文是以记叙为主,然而能在记叙中恰当的穿插议论,会使文章锦上添花。

如《行道树》全文中穿插了不少议论,自然地引发了对生命价值的思考,对奉献精神的礼赞。

在记叙文的段与段中间穿插议论,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如《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中“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这段文字就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2 记叙文中的抒情

记叙文中的抒情就是作者在记叙的过程中对其所记的事物、人物带有主观感受和思想感情的句子,是表情达意的主要手段之一。

(一)记叙文中的几种主要抒情方式: A 直接抒情,即作者在文中直接用文字表明自己的感触和动情之处。如《最后一课》中我说的一句话。“啊,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即是直接抒情。再如《黄河颂》中“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也是直接抒情。

B 间接抒情,即作者在叙述描写中抒情。1 寄情于景,如朱自清的《春》 2 寄情于事,如《安塞腰鼓》

3寄情于物,如《紫藤萝瀑布》和《珍珠鸟》 C 在议论中抒情,如《斑羚飞渡》中的句子。

(二)抒情在记叙文中的作用,A 抒情用在写人、叙事、写景散文的开头,能使文章充满抒情色彩,如《安塞腰鼓》的开头部分。B 在记叙、描写中穿插几点抒情,有助于理解、理清作品的思路,增强文章意脉。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春》的结尾部分:春天像……,春天像……春天像…… 四:怎么样分析记叙文里的描写及其作用

首先,描写分为两类:人物描写,它包括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另一类描写为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1 人物描写

A外貌描写:指对人物的容貌、姿态、神情、服饰等的描写。如:《音乐巨人贝多芬》中对贝多芬的描写,《最后一课》中对韩麦尔的外貌,服装的描写。B 动作描写: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动作、行动的描写,来提示人物性格的方法。如《最后一课》中韩麦尔的动作:他呆在那,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七年级语文复习教案 篇12

《紫藤萝瀑布》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的经历和写作背景,从而掌握文章主旨。

2.培养学生遣词造句能力,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词语积累。

3.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欣赏事物内在美的能力。

4、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珍惜时光的情感,鞭策努力学习,创造美化生活的热情。

教学重点:品味含蓄隽永的语言,学习比喻、拟人和对比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清文章的线索,把握作者的思路,理解课文蕴含的人生哲理。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接触过许多花草树木。大千世界,一草一木,只要你用心体会,你从中会获得许多启示。即使面对同一景物,在不同的心情下,都会产生不同的情感。《紫藤萝瀑布》的作者就是在自己弟弟身患绝症死后,自己面对紫藤萝花产生的感想。在这样的心情下,面对着盛开的紫藤萝,作者的所见所想又是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随作者一起去领略一下作者独特的心理体验。

图片欣赏,配乐

“紫藤萝”亦称“紫藤”、“朱藤”、“藤萝”,豆科,羽状复叶,春季开花,蝶形花冠,青紫色,总状花序,产于我国中部,供观赏,花、种、子供食用。

二、作者资料及写作背景:作者是一位女作家,_十年浩劫,给作者的家庭带来巨大的磨难,一家人深受迫害,就连家门外的紫藤萝花,也随之遭难。 “焦虑和悲痛”一直在作者的心头。在拨乱反正后的1982年5月,作者的小弟身患绝症,徘徊在庭院之中,见一株盛开的紫藤萝,睹物思怀,于是在其弟病逝前写成此文。

宗璞(1927~),原名冯宗璞,当代女作家,为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冯友兰之女。其小说《弦上的梦》1978年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三生石》获1977~1978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另创作了大量游记、散文,《西湖漫笔》、《紫藤萝瀑布》、丁香结》、《水仙辞》、《三松堂断忆》等,清雅脱俗,温馨自然,充满了情趣、理趣和文化气息。

三、预习反馈:朗读下列词语,并给加点词语注音。

迸溅(bèng jiàn) 伶仃(líng dīng)盘虬卧龙(qiú)

仙露琼浆(qióng)  酒酿(niàng)

解释下面的生词:

迸溅:向外溅出或喷射。 繁密:多而密。

稀落:稀稀疏疏,出现得少。 伶仃:孤独,没有依靠。

酒酿:米酒。 挑逗:逗引,招惹。

忍俊不禁:忍不住笑。忍俊:含笑。 仙露琼浆:形容鲜美的酒。

盘虬卧龙:回旋地绕,像卧着的龙。

选择喜爱的一节,看谁读得好!

四、朗读指导:

长句的停顿要得当;

朗读的节奏要缓急适当;

注意朗读的语气、语调;

注意句子的重读;

读准字音,注意感情。

五、整体感知:

1、 听课文朗读,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并思考问题:

a、本文主要从赏花、想花和忆花三个方面来描绘紫藤萝瀑布的,试给课文划分层次;

b、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文中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C、这篇文章单纯地是描绘紫藤萝瀑布吗?试找出文中最能表现课文中心的句子。

六、思考品味

1、文首句“我不由地停住了脚步 ”的原因是什么?独句成段这样写有何好处?

明确:“我不由停住了脚步”说明紫藤花的美丽,作者是因为心有所动而止步。“不由”在这里点了作者从沉思到惊醒到被吸引的过程。那么他为何而沉思,又被什么所吸引了?

这里的独句成段,既是作者内心的反应,又为全文埋了悬念伏笔,引出下文。

七、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完成作业本练习

英语七年级教案内容


编辑强烈推荐这篇“英语七年级教案”可以提供许多有帮助的信息。根据教学要求,教师在上课前需要准备好教案和课件,而教案和课件的内容是由教师自行完善的。一份优秀的教案是实现教学目标和落实教学内容的必要手段。我们致力于为您提供更多企业管理和创新经验!

英语七年级教案【篇1】

写一份优秀教案是设计者教育思想、智慧、动机、经验、个性和教学艺术性的综合体现。写好一份优秀的英语教案不容易,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七年级英语优秀教案,希望大家喜欢。

七年级英语优秀教案1

Topic 1 I have a small nose.

Section A

The main activities are 1a, 2a and 3a. 本课重点活动是1a, 2a和3a。

Ⅰ.Teaching aims and demands 教学目标

1.Learn some new words:

(1)Learn words about parts of the body:

nose, eye, head, face, hair, ear, mouth, neck

(2)Learn some other new words:

guess, have, small, has, big, know, right, round, long, wide, girl, boy, short

2. Learn some useful sentences:

(1)Oh, I know.

(2)Yes, you’re right.

3. Learn the simple present tense with“have/has”and adjectives of description:

(1)I have a big nose.

(2)They have round faces.

(3)She has long hair.

(4)It has big ears.

4. Learn how to describe people’s appearances.

Ⅱ. Teaching aids 教具

小黑板/影片的封面或图片/教学挂图/录音机

Ⅲ. Five-finger Teaching Plan 五指教学方案

Step 1 Review 第一步 复习(时间:10分钟)

通过复习,培养学生根据图画和文字信息进行简单交流的能力。

(出示小黑板上的图画和文字信息,师生进行互动问答,然后让学生两人一组表演对话。复习描述人的基本情况。)

Name: Jane

Age: 12

From: Canada

School: Beijing Ren’ai International School

Class: Four

Grade: Seven

Phone number: (010)9267-6929

(1)T: What’s her name?

S1: Her name is Jane.

T: How old is she?

S2: She is twelve.

T: Where is she from?

S3: She is from Canada.

T: What class is she in?

S4: She is in Class Four, Grade Seven.

T: What’s her telephone number?

S5: It’s (010)9267-6929.

(把全班学生分成两组就此对话进行表演。)

(2)(根据图画导入新内容。)

T: Well done! Now we have learned something about Jane. Do you like her? Is she beautiful? Then how to describe her appearance? First, let’s learn some new words about parts of the body. Now let’s look at the picture.

Step 2 Presentation 第二步 呈现(时间:12分钟)

利用图片,借助体态语,帮助学生学习语言,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1. (教师利用Jane的图片教授2a中人体部位的名称,并在图片的相应位置板书单词,然后领学生拼读。注:教师应按照从上到下、从局部到整体的顺序讲授人体部位,以便帮助学生记忆。)

T: Please listen and follow me, then touch the parts of your body when you say them. Please go!

(板书生词,要求学生掌握,并让学生注意拼读。)

head face hair eye ear nose mouth neck

2. (利用2a的教学挂图,操练表示人体部位的名词。)

T: Let’s look at this picture. What’s this?(手指画着头部的图片。) S1, please.

S1:Head.

T: How do you spell it, please?

S1:H-E-A-D, head.

(以同样方式操练其他表示人体部位的名词。)

3. (以做游戏的方式呈现新单词和短语,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具体方法如下:把全班学生分成四组,每组轮流选出一名学生在黑板上画人物头像。每个学生画一个身体部位。例如,第一个学生画的是一张圆脸,教师就帮助学生说a round face。板书并解释。其他身体部位以同样方式呈现。直到把所有本节课所涉及的描述性形容词都呈现出来为止。可以多画几幅图,完成后,每组学生轮流用短语描述人物外貌特征,说得准确流利者为胜。)

T: Nice work, boys and girls. Now let’s play a game. I’ll divide you into four groups. Each group chooses a student to draw a part of the body. And you should describe it with a phrase. OK. Let’s begin!

(板书boy和girl,并要求学生掌握。)

boy, girl

S2: (画一个圆脸) A round face. (教师帮助学生说。)

(板书并解释,要求学生掌握。)

round

S3: (画一双小眼睛) Small eyes.(教师帮助学生说。)

(板书并解释,要求学生掌握。)

small

S4: (画一个大鼻子) A big nose.(教师帮助学生说。)

(板书并解释,要求学生掌握。)

big

(以同样方式呈现a wide mouth, big ears, long hair,要求学生掌握。)

4. (出示3a的教学挂图,让学生观察图片中突出的外貌特征,巩固表示人体部位的名词和部分形容词。)

T: OK, now look at these pictures. Let’s talk about their different looks. Is this nose big?(教师指着图片1的鼻子,并借助手势问。)

Ss: Yes. It’s big.(引导学生说。)

T: Good. He has a big nose. Are they big, too?(教师指着图片②问。)

Ss: No.

T: Very good. They are not big. They are small. They have small noses and small eyes.(教师指着图片2的鼻子和眼睛说。)

(以同样方式操练其他四幅图片。)

5. (在熟练掌握人体部位和描述人体部位形容词的基础上,结合3a的教学图片,让学生操练形容词+人体部位的短语,然后教授have和has的用法,进而过渡到完整的句子。)

(教师说出一个人称代词,让学生结合3a的教学挂图说出用have还是用has。)

T: Next, please practice the sentence patterns. I say personal pronouns, you complete the sentences.

T: Look at Picture 1. “I …”

Ss: I have.

T: The whole sentence.(“完整的句子”)

Ss: I have a big nose.

T: Picture 2. “We …”

Ss: We have ...

(教师示意说完整的句子。)

Ss: We have small eyes.

T: Picture 3.“They …”

Ss: They have …(教师帮助说)

(教师示意说完整的句子。)

Ss: They have round faces.

6. (播放3a录音,让学生跟读并注意语音语调。)

T: Listen to 3a and repeat. Pay attention to the pronunciation and intonation.

7. (1) (总结have/has的用法并板书。)

T: Let’s sum up the usages of“have”and“has”.

① have: S(I/We/You/They) +have …

② has: S(He/ She/ It)+has …

(2) (教师带领学生运用身边的实物,练习用have/has造句。)

T: I have a book.

She has a big pencil-box.

He has a beautiful bag.

Step 3 Consolidation 第三步 巩固(时间:8分钟)

完成3b和4。通过小组竞赛,接龙游戏,替换练习等活动,进一步操练have,has的用法。

1. (小组竞赛。限定时间要求学生书面完成3b。核对答案,并让学生复述have/has的用法,最后让学生齐读这七个句子。)

T: Now, let’s P.K. Can you complete the sentences in 3b on Page 26 as quickly as you can? Then I’ll divide you into two teams. Boys must choose the sentences which they use “have”. Girls must choose the sentences which they use “has”. Please go.

2. (接龙游戏。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以第一人称说一个句子,学生模仿练习。)

T: Well done. Now let’s play a game in chains. You can say a sentence to describe yourself. Please use “I have” to make sentences, for example, I have a big nose. Begin!

S1: I have a small nose.

S2: I have a long face.

S3: I have a big head.

S4: …

3. (根据学生的描述,有意识板书一些句型,运用肢体语言,引导学生进行替换练习。)

T: Nice work. Huang Lin and Huang Hao, please.

Huang Lin: I have a small nose.

Huang Hao: I have a small nose.

T: You can say together like this: We have …

Huang Lin and Huang Hao: We have small noses.

T: And the whole class can say like this: They have …

Ss: They have small noses.

Huang Lin: I have a small nose.

Huang Hao: I have a small nose.

(引导他们用we来描述,注意单复数形式,其他同学用they转述。教师板书。)

Huang Lin and Huang Hao: We have small noses.

Ss: They have small noses.

(引导其他同学来描述,教师板书。)

Lin Ying(女): I have long hair.

Ss: She has long hair.

Chen Bin(男): I have big ears.

Ss: He has big ears.

4. (请学生根据描述,完成4。)

T: Read the passages and draw pictures.

5. (两人一组,一位描述,另一位画,画完后同桌交流。评选出优胜小组并将其画贴在墙上,以资鼓励。)

T: Let’s draw a picture in pairs. One reads, the other draws. Are you ready?

Ss: Yes.

T: Let’s begin.

S5: This girl has a round face, big eyes …

S6: (根据S5的描述,画女孩的面部特征。)

Step 4 Practice 第四步 练习(时间:8分钟)

完成1a,1b,2a和2b,进一步帮助学生巩固本课的功能项目,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1. (用学生画得较好的图片进行问答,问答过程中教师板书新内容,并进行简单解释。)

T: Nice work. Do you know the boy? He has a round face, big eyes, a small nose, a wide mouth and small ears. His hair is short. He is a boy in Group Three. Can you guess?

Ss: Cheng Long.

T: Yes, you’re right.

(板书,并要求学生掌握。)

guess

know

I know.

right

You’re right.

2. (播放1a录音,请学生跟读并注意语音语调,然后判断下列问题的正(T)误(F)。)

T: Listen to 1a and repeat. Pay attention to the pronunciation and intonation. Then mark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True (T) or False (F).

(1)Michael has a big nose. ( )

(2)Kangkang has a small nose. ( )

3. (让学生戴上面具两人一组表演,完成1b。)

T: Now practice the dialog and then I’ll ask two students to act it out.

4. (看2a部分,用适当的形容词描述人体部位的特征。)

5. (学生两人一组进行表演,完成2b。)

T: Listen to your partner and touch the parts of your body he/she says.

S1: Touch your nose.

S2: (按S1指令做出相应动作。)

Step 5 Project 第五步 综合探究活动(时间:7分钟)

通过综合探究活动,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语境中锻炼口头表达的能力。同时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观察力。

1. (教师分别请一男生、一女生到黑板前,请下面的学生描述他们的外貌,教师先示范,然后以滚雪球的方式继续活动。)

(1) T: This boy has a round face.

S1: He has a round face and small eyes.

S2: He has a round face, small eyes and a big nose.

S3: …

(2) T: This girl has long hair.

S4: She has long hair and a big nose.

S5: She has long hair, a big nose and a small mouth.

S6: …

2. (听音辨人。从所听语段中获取相关信息,并作出判断。)

T: Let’s play a guessing game. Listen carefully. He is a boy in Group Five. He has big eyes and big ears. He has a wide mouth and a big head. He has a small nose and long hair. Who is he?

S7: Lin Wen.

T: No.

S8: Lin Fen.

T: Yes, you’re right.

(掌声鼓励。)

(分组进行听音辨人游戏。)

T: Now I’ll divide our class into four groups. Do as I do, please.

3. Homework:

(1)复习Section A。

(2)预习Section B生词。

(3)描述一位朋友的外貌。

板书设计:

I have a small nose.

Section A

1. I know.

2. You’re right.

3. (1)I have a big nose.

(2)We have small eyes.

(3)They have round faces. I/We/You/They + have …

(4)She has long hair. He/She/It + has …

(5)He has a wide mouth.

(6)It has big ears.

Section B

The main activities are 1a, 3 and 4. 本课重点活动是1a、3和4。

Ⅰ. Teaching aims and demands 教学目标

1. Learn some new words:

favorite, movie, star, Chinese, again, look, arm, hand, leg, foot

2. Learn some useful sentences:

(1)—Who is your favorite movie star?

—It’s Bruce Lee.

(2)Guess again.

3. Continue to learn the description of people’s appearances:

(1)Her eyes are small.

(2)She has a small face, big eyes and a small nose.

4. Continue to learn the simple present tense with have/has:

(1)—Does he have long hair?

—No, he doesn’t.

(2)—Does he have a wide mouth?

—Yes, he does.

Ⅱ. Teaching aids 教具

教学挂图/录音机/学生照片/小黑板

Ⅲ. Five-finger Teaching Plan 五指教学方案

Step 1 Review 第一步 复习(时间:9分钟)

通过复习上节课的目标语言,引出并学习本节课新句型。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1. (检查上节课布置的课外作业。教师把学生分成十二个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描述他的一个朋友,然后请两个学生向全班同学描述。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

T: Hello, boys and girls. From last period, we learnt how to describe someone’s appearance. Now I’ll divide our class into twelve groups. Then you talk about your friend’s looks in groups. You can begin like this: I have a friend. He is a boy. He has … And then I will choose two of you to report it in the front.

2. (教师出示28页5a的教学挂图,请八名学生依次到黑板前,按教师指令,触摸玩具的身体部位,并要求学生在黑板上写出相对应的单词。)

T: Very good! Next, look at the doll. I’ll ask eight students to come to the blackboard one by one. Please touch and write down the names of the parts of the body on the blackboard. Do you understand?

Ss: Yes.

T: Touch her hair.

Touch her face.

(复习学过的身体部位的名词后,教师指着图片教授并板书新单词arm, hand, leg, foot, 同时强调foot的复数形式是feet。在学生会读并理解词义后,教师继续发出指令,让所有学生做相应的动作。)

T: Great! Let’s go on learning other parts of the body. When I read, please touch the parts of your body. Please go!

T: Touch your arm.

Touch your hand.

Touch your leg.

Touch your foot.

(教师板书并要求学生掌握。)

arm, hand, leg, foot, feet

3. (教师利用5a的教学挂图继续问答,导入本课新句型。)

T: Look at the doll. Does she have long hair?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

Ss: Yes, she does.

T: Does she have small eyes?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

Ss: No, she doesn’t.

(板书并要求学生理解。)

does Does she have …

Yes, she does.

doesn’t No, she doesn’t.

(教师示范后,请学生用上面的句型就其他身体部位进行问答练习。)

T: Well, now practice the drills above one by one. One asks, the other answers. Please go!

S1: Does she have big ears?

S2: No, she doesn’t.

S3: Does she have a small mouth?

S4: Yes, she does.

Step 2 Presentation 第二步 呈现(时间:10分钟)

通过1a对话,使学生初步掌握动词have/has的一般疑问句及其肯定和否定回答,并学习新句型Who’s your favorite …?。

1. (教师在黑板上画一颗星星。)

T: This is a star.

(在星星下方板书star,引导学生推测出词义,并要求学生掌握。)

star

(继续板书movie star。)

movie star

T: 《赤壁》is a nice movie.《功夫熊猫》is a movie, too. Can you guess what’s the meaning of“movie”?

Ss: 电影。

T: Nice work. What’s the meaning of “movie star”?

Ss: 电影明星。

T: Good! Who is your favorite movie star?

(板书并要求学生掌握。)

favorite

(采访两三位学生,说出他们最喜爱的电影明星是谁,导入1a。)

2. (出示1a教学挂图。)

T: You all have your own favorite movie stars. Who is Michael’s? 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him? (指着图片。)

T: This is Michael’s favorite movie star. Can you guess who he is? S1, please.

S1: Li Lianjie.

T: No. Li Lianjie is my favorite movie star. Guess again. S2, please.

S2: Bruce Lee.

T: No. He is from China. He is Chinese and has a big nose. OK. Now listen to 1a and guess again. Who’s Michael’s favorite movie star?

(板书Chinese和again,要求学生掌握。)

Chinese, again

3. (学生听录音猜测图片上的人物,教师鼓励他们谈论自己最喜爱的电影明星,可让同桌两人一组进行操练。)

T: Who’s he? S3, please.

S3: He’s Cheng Long.

T: Yes. You’re right. Now practice the dialog in pairs like this:

S4: Who is your favorite movie star?

S5: My favorite movie star is Li Lianjie./It’s Li Lianjie. He is tall and strong …

4. (再播放1a录音,请学生跟读并注意语音语调。)

T: Listen again and repeat. Pay attention to your pronunciation and intonation.

Step 3 Consolidation 第三步 巩固(时间:10分钟)

通过听说读写的练习,强化动词have/has的用法及描述人的外貌特征的方法。

1. (让学生完成1b,巩固1a。)

T: OK, just now, you talked about your favorite movie star. Can you talk something about your favorite teacher with your partner? You can use the sentences: “Who is your favorite teacher?” “Guess, he’s …” “Does he have …?” “No. Guess again.”

2. (教师拿出准备好的学生照片说:“假定这位学生是你的朋友,请根据1a,表演对话。)

T: Suppose this is your good friend, Lin Wen. Make a similar conversation according to 1a, and act it out.

S1: I have a good friend in my class. Guess who is my favorite friend?

S2: Is your friend a girl?

S1: Yes, she is. She has a big nose.

S2: Does she have long hair?

S1: Yes, she does.

S2: Does she have small eyes?

S1: No, she doesn’t. Her eyes are big.

S2: Is she Lin Wen?

S1: Yes, you are right.

3. (看2部分,听录音填数字,要求学生使用has句型进行核对。做得好的给予掌声鼓励。完成2。)

T: Nice work. Now let’s look at the kids with masks on Page 27. They’re Maria, Michael, Wang Junfeng, Kangkang, Linda and Jane. Can you guess what they look like? Next, please listen to 2 and match the following phrases with the right numbers. Then describe the kids with the sentence patterns: Maria has a small mouth. She has a small mouth.(核对答案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用be动词来重复学生的答案,并板书。)

T: OK. Let’s check your answers one by one. S3, please.

S3: Kangkang has a big head. He has a big head.

T: Yes. That’s right. His head is big. S4, please.

S4: Jane has a small face. She has a small face.

T: Right. Her face is small. S5, please.

S5: Wang Junfeng has small eyes. He has small eyes.

T: Good. His eyes are small. S6, please.

S6: Linda has long hair. She has long hair.

T: Very good. Her hair is long.

(板书句型,引导学生使用be动词来描述人物的外貌特征,并提醒学生注意人称代词主格和形容词性物主代词之间的替换。)

He has big eyes.→His eyes are big.

She has long hair.→Her hair is long.

T: Well. What about Kangkang? S7, please.

S7: Kangkang has a big nose. He has a big nose.

T: Is that right?

Ss: Yes. His nose is big.

T: Good. Now let’s practice the drills with your partner.

(根据黑板上的信息,让学生使用be动词描述2中人物的外貌特征。)

Example:

I have a round face.→My face is round.

4. (教师利用简笔画或图片帮助学生完成3。教师可向学生说明描述人的外貌有多种方式并要求学生掌握。)

T: Look at me. My face is round./I have a round face. Now look at the picture in 3 on Page 28 and rewrite the sentences using have or has. Then make more sentences. Finish 3.

Step 4 Practice 第四步 练习(时间:8分钟)

让学生听录音,模仿语音语调,为学生的口语交际打下良好的语音基础,完成4。完成5a,5b,进一步巩固身体部位的名称,通过游戏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1. (听4录音,教师要求学生学会判断和标注升降调。完成4。)

T: Listen to 4 and learn how to judge and mark the intonation.

A: Who’s that girl?

B: She’s my friend, Mary.

A: Look, she has a small face, big eyes and a small nose.

B: That’s right.

(板书look,要求学生掌握。)

look

2. (听1a,标出升降调。练习语音语调。然后核对答案。)

T: Listen to 1a and mark the intonation.

3. (完成5b,巩固5a。教师说明游戏规则:当听到Bobby says时才能做动作。把学生分成四大组,先小组操练后每组选出一名代表上讲台,由教师发出指令,四名学生做动作,做错的淘汰,选出最终获胜者,教师给予奖励。)

Step 5 Project 第五步 综合探究活动(时间:8分钟)

通过真实的任务,帮助学生熟练运用本课所学的目标语言。

1. (做猜谜游戏。)

(这个游戏是通过问与答来猜测对方的要好朋友。游戏内容:一位同学事先在纸上写下同班中要好同学的姓名,折好交给另一个同学,让这位同学猜测到底是谁,允许这位同学提三个有关外表的问题,然后通过回答判断,最后打开纸张看是否猜对。)

T: OK. Let’s begin.

S1: I have a good friend in our class. He is a boy. Guess! Who?

S2: Does he have a big head?

S1: Yes, he does.

S2: Does he have small eyes?

S1: No, he doesn’t.

S2: Does he have a round face?

S1: Yes, he does.

S2: He is Lin Jing.

S1: Yes, you’re right. Great!

(如果回答为No,就打开纸张核对。然后同桌间继续进行猜谜游戏。)

2. (以My favorite teacher/classmate/friend/…为题,要求学生试用3中的不同句式描述人物的外貌特征。)

3. Homework:

(1)与同伴练习会话1a。

(2)复习Section A和Section B的单词。

(3)预习Section C单词。

(4)根据1a及3中的句式编对话。

板书设计:

I have a small nose.

Section B

1.—Does he have long hair? 2. Who is your favorite movie star?

—No, he doesn’t. It’s Bruce Lee.

—Does he have a wide mouth? Guess again.

—Yes, he does. 3.①Her hair is long. = She has long hair.

②His eyes are big. = He has big eyes.

Section C

The main activities are 1a and 2. 本课重点活动是1a和2。

Ⅰ. Teaching aims and demands 教学目标

1. Learn some new words and phrases:

come, come from, student, sister, different, knife, don’t=do not

2. Continue to learn the simple present tense with“have/has”:

(1)Do you have a knife?

Yes, I do.

(2)Do they have long legs?

No, they don’t. They have short legs.

(3)Does he have a ruler?

Yes, he does.

3.(1)Talk about the introduction and review the description of people’s appearances:

①I come from England.

②I’m a student.

③I have a sister.

④She has a round face, big eyes, a small nose and a small mouth.

(2)Talk about the similarity and differences:

We are in the same school, but in different grades.

Ⅱ. Teaching aids 教具

小黑板/纸/录音机/实物/小刀/图片

Ⅲ. Five-finger Teaching Plan 五指教学方案

Step 1 Review 第一步 复习(时间:10分钟)

通过复习,巩固表示人体部位的单词,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1.(教师出示一块小黑板,同时叫学生拿出预先准备好的纸和笔,先看示范,然后在纸上作图:head, hair, nose, mouth, ears, eyes, legs, arms, feet。注:可以画出不同的姿势,学生边画边用英语说出所画部位,教师巡视并督促学生大声说出单词,然后在全班范围内对所画的图进行介绍,如big eyes, a small nose, a wide mouth等。)

T: Let’s draw a picture of the people. Take out your paper and pens, and follow me. Begin! Head.

Ss: Head.(让学生边画边说。)

T: Hair.

Ss: Hair.

(复习巩固表示人体部位的单词,最后展示画得的,并给予鼓励。)

2. (1)(教师让两个学生以“Who is your favorite friend in your class?”为话题,根据Section B中的1a编对话并表演。)

T: Make a conversation to talk about“Who is your favorite friend in your class?”. Please go.

S1: Oh, I have a good friend in our class.

S2: A boy?

S1: No. She is a girl. She has a big nose.

S2: Does she have long hair?

S1: No, she doesn’t. She has short hair.

S2: Does she have small eyes?

S1: No, she doesn’t. Her eyes are big.

S2: Is she Hu Xue?

S1: Yes, you’re right.

(2)(利用学生的表演内容,师生互动问答,导入新句型。)

T: Come to the front, please, Hu Xue.

Hu Xue: OK!

T: Can you introduce yourself including your appearances?

Hu Xue: OK! My name is Hu Xue. I’m a girl. I’m thirteen years old. I’m from China. I have a big nose and big eyes. My hair is short.

T: Great. Are you a Chinese teacher?

Hu Xue: No. I’m not a teacher, but I’m a …

T: Good. You’re not a teacher. You’re a student. Do you have a big nose?

Hu Xue: Yes, I do.(教师帮助学生回答“I do”)

T: Do you have small eyes?

Hu Xue: No, I don’t.(教师帮助学生回答don’t,并说明don’t=do not。)

T: Do you have a sister?

Hu Xue: Yes, I do.

T: Are you in the same school?

Hu Xue: No, we’re not in the same school.

T: Good. You can also say “we’re in different schools”. Do you come from China?

Hu Xue: Yes, I do.

T: Thank you. Go back to your seat and sit down.

(板书生词,分析并强调相近或相反的词、词组,加快记忆。然后带领学生朗读并要求掌握,板书新句型。)

student (teacher) Do you have …?

sister (brother) Yes, I do.

different (same) Do you have small eyes?

come from=be from No, I don’t.

do/don’t(=do not)

3. (教师通过介绍,导入1a,并设置听力任务。)

T: I know a boy. He has a sister. Do you want to know what the boy and his sister look like? Now listen to 1a.

Step 2 Presentation 第二步 呈现(时间:7分钟)

学习1a,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1. (让学生听1a录音,然后回答问题。)

T: Listen to the tape carefully, and then answer the questions.

(板书)

(1) Is the boy a student?

(2) How old is his sister?

(核对答案)

T: Is he a student?

Ss: Yes, he is.

T: Right. How old is his sister?

Ss: Twelve.

T: Yes. You’re right. Now listen again and repeat. When you’re reading, you can underline the key words.

2. (根据短文里的关键词,完成1b,巩固1a所学知识。)

(找出正确图片后,让学生归纳描述人物外貌特征的关键词语并板书。)

T: Please find the key phrases in 1a.

七年级英语优秀教案2

Teaching Plan

Background information(背景知识):

Students: 52 Middle School students

Lesson duration: 45mins

Teaching contents(教学内容): Unit 2 Topic 1 I have a small nose. Section A

Teaching aims(教学目标):

1. Learn some new words:

(1)Learn words about parts of the head:

nose, eye, head, face, hair, ear, mouth, neck

(2)Learn some other new words:

guess, know, wide, right, girl, boy, have, has, small, big, round, short, long,

2. Learn some useful sentences:

(1) I/You/We/They have…

(2) She/He/It has…

(3)---Do you have…?

---Yes, I/We do. No, I/We don’t.

(4)--- I know.

--- You’re right.

3. Learn how to describe people’s appearances.

Teaching focus(重点):words about parts of the head and adjectives of description

Teaching difficulties(难点):The usages of have and has

Teaching procedures:(教学步骤)

Step1 Warm-up 第一步 热身

greeting

sing a song : Head and shoulders.

Step2 Review 第二步 复习

(1) 通过复习,培养学生根据卡片信息进行简单交流的能力。

(出示卡片上文字信息,师生进行互动问答。复习描述人的基本情况。)

Name: Jane

Age: 11

From: Canada

School: Beijing International School

Class: Nine

Grade: Seven

Phone number: (010)9267-6929

(1)T: What’s her name? S1: Her name is Jane.

T: How old is she?S2: She is eleven.

T: Where is she from?S3: She is from Canada.

(2)(根据图画导入新内容。)

Step 3 Presentation 第三步 呈现

利用简笔画教授人体部位的名称,并在图片的相应位置板书单词,然后领学生拼读。

(2)(利用卡片,操练表示人体部位的名词。)

T: Let’s look at this picture. What’s this? S1, please.S1:Eyes.

T:How do you spell it, please?S1:E-Y-E-S,eyes.

(以同样方式操练其他表示人体部位的名词。)

T: Nice work, boys and girls. (教学boy and girl)

(3) 通过对比图片学习描写人体头部的形容词(long hair, big eyes, small eyes, a round face…)

(4) (出示2a的教学挂图,让学生观察图片中突出的外貌特征,巩固表示人体部位的名词和部分形容词。)

T: OK, now look at these pictures. Let’s talk about their different looks. Is this a big nose?

Ss:Yes. It’s big.

T: Good. He has a big nose. Are they big, too?Ss:No. T: Very good. They are not big. They are small. They have small noses and small eyes.

(以同样方式操练其他四幅图片。)

(5) (在熟练掌握人体部位和描述人体部位形容词的基础上,结合2a的教学图片,让学生操练形容词+人体部位的短语,然后教授have和has的用法,进而过渡到完整的句子。)

① have: S(I/We/You/They) +have …

② has: S(He/ She/ It)+has …

Step 4 Consolidation 第四步 巩固

1. (小组竞赛。限定时间要求学生书面完成2b。核对答案,并让学生复述have/has的用法,最后让学生齐读这七个句子。)

2. (接龙游戏。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以第一人称说一个句子,学生模仿练习。)

S1:I have a small nose.

S2: I have a long face.

S3: I have a big head.

S4: …

Step 5 Practice 第五步 练习

完成1a,1b进一步帮助学生巩固本课的功能项目,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Sing a song

Step 6 Summary 第六步 总结

Summarize the new words.

Summarize the grammar.

Summarize the useful expression

Step 7 Homework 第七步 作业

(1) 预习Section B 的生词

(2) 描述一位朋友的外貌。

七年级英语优秀教案3

本单元教学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引入日常交际项目“发出指令”;另一个是在17单元的基础上,继续练习有关“提供帮助”和“请求帮助”的日常交际用语。本单元的语法是人称代词。

第69课的第一部分主要是确定位置,画面上展示了吉姆卧室的摆设。练习时,应侧重练习 Where is/are…?句型和答语中表示位置的介词,要利用图画中物品的英文名称反复替换练习,以掌握该句型。第二部分通过一组对话,引出新的语言项目:Put it/them away ! Sorry ! You must look after your things.

第70课的会话用四幅图描述了戴维帮助凯特把挂在树上的风筝取下来的过程。

本课除继续学习用Could you help me, please?外,还教学What's wrong? Don't worry.

I can get it for you. I don't think so.等日常交际用语。听力内容与此对话情景相似。

第71课第一部分的会话用两幅插图展示另一种求助的情况。语言项目有:What's wrong with…? Do you have a knife? Oh dear! 第二部分的对话及替换部分的内容,突出了另一语法项目,即宾语形式的人称代词:her, him, it, us, them等,也复习了her, his, our, their等物主代词。

重难点及疑点分析

重点单词

catch, right, plane, sock, mend, broken, worry, sorry, with

1. sock的意思是“袜子,短袜”,通常用复数形式socks.

2. worry的意思是“担忧”,要表示“对人、对……担忧”时要用“worry about…”

3. with是介词,当它作“和某人一道(在一起)”时,其引导的短语不能做主语。错例:Li Ming with his friends often plays basketball after school.

句子

1. Where is the other one?

2. Put them away. please.

3. David! Come this way, please –

4 .Now, come here, to the wall.

5. What's wrong with it?

What's wrong with+物(人)?是问某物或某人出了什么毛病或问题.例如:What's wrong with your mother?

6. Let me see.

7. Do you have a knife?

8. Give it to me, please.

在“give sth.to sb.”这个结构中,如果sth.是名词可用“give sb.sth.”来代替;如果sth.是代词则不能用“give sb.sth.”来代替,只能用“give sth.to sb.”这个结构。

语法

人称代词的主格和宾格。

(二)疑点

短语

in a tree的意思是“在树上”,是指人或物在树上,而不是树上长出来的东西。如要表示树本身长出的东西则用on the tree.例如:His kite is in that tree. The leaves on the tree are green.

句子

1. Don't worry. I can get it.

Don't worry.是祈使句的否定形式。祈使句的否定形式为:Don’t +动词原形 + 其他。例如:Don't talk in class./Don't read in bed.

2. Sorry, I don't think so.

(1)so的意思是“这样,那样”,用来代替上文所提到的事情,例如:Tom can mend it.I think so.

(2)I think so.与I don’t think so.常用于口语中,表示对某人的请求、意见、看法表示同意或不同意的常用回答方式。例如:Can you men it?I think so. Is the photo nice? I don't think so.

口语训练

本单元的口语训练主要有以下三项:

1.利用挂图或图片进行第69课第一部分内容的问答练习,让学生熟练地运用 Where is/are the…?It’s/They’re… What else can you see?I can see… 等句型。

2.利用挂图或投影片进行第69课第二部分的对话教学活动。教师可补充一些会话练习。

(1)Mum: Jack! Come here, please.

Jack: Yes, Mum.

Mum: Jack, is this your shoe?

Jack: Yes, it is.

Mum: Where’s the other one?

Jack: I think it’s under the desk.

Mum: Put them away, please. You must look after your things.

Jack: Sorry. (Yes, Mum.)

(2)利用实物或图片

A: B, is this your book /pen/pencil /ruler/eraser?

B: Yes, it is.

A: Put it away, please. You must look after your things.

B: Sorry. (Yes.)

3.利用挂图或投影片进行第70、71两课的会话教学。

(1)A: B, could you help me, please?

B: What’s wrong?

A: I want my football/basketball. It's in the tree.

B: Don't worry. I can get it for you.

A: Is it broken?

B: I don’t think so. Here you are. Catch.

A: Thanks very much.

(2)A: Could you help me, please?

B: Certainly. What’s wrong?

A: It's my bike/desk/chair.

B: What's wrong with it?

A: I think it s broken.

B: Let me have a look, please. Oh dear! It's broken.

A: Can you mend it?

B: Yes, I think I can.

A: Thanks very much.

语法教学

本单元的重点语法项目是人称代词的主格和宾格。可结合第71课第二部分的内容进行教学与练习并对比,使学生真正能区分人称代词的主格和宾格,并掌握各自的用法。

词汇教学

1.利用实物或图片教学单词sock,plane,knife,body.

2.利用表情、手势或动作教学单词away, put... away, worry, get down, broke, broken think, catch, dear, mend , Oh dear!

3.以对比的形式教单词wrong,right.

4.以归纳的形式教单词him.

5.创设情景,结合句子教单词other, sorry, so , goodness, with, out和短语come out, thank goodness.

能力训练教学

本单元教师主要训练学生下面几个方面:

1.在上单元的基础上继续组织学生训练有关提供帮助和请求帮助的日常交际用语。

2.训练“确定位置”(Location)的交际用语,例如:Where is/ are the…? Where is/ are his…? 及其答语It’s / They’re in/ on/ under…

3.其他语言项目:Come out, please. Put it/ them away! What’s wrong with…?

4.人称代词的宾格。

教师可利用位置关系明显的图片或挂图创造练习的话题,也可利用身边的物体进行实物教学,下面的方法可供参考:

1.通过看图说话,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并运用了新的句型及新的交际用语。此外,还可练习向别人陈述自己卧室的陈设及自己的衣物等所在位置。教师在学生对话过程中,可不时重复本单元的重点句型,以便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有的放矢。

2.老师在课前可吩咐学生自备自家房间的照片,在英语课上利用照片互相进行问与答,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通过对话,同时也巩固了当堂课上所学的英语知识。

学法建议

(一)本单元的词汇绝大部分与日常生活有关,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反复运用。eg:

plane, body, broken, get down, put. . . away, etc.

(二)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以对话的形式出现。学生可以分组进行会话练习。

(三)本单元要掌握的短语向型、日常交际英语。

短语:in a tree, put sth. away, look after, get sth. for, get down, sth./sb. is lost, in a blue dress.

句型:Don't worry. I don't think so. Come this way. What's wrong with. . .? Let me see.

交际英语:I’m OK now, thank goodness. Oh dear!

(四)背诵人称代词的主格和宾格。

(五)本单元的难点:Where else的用法。学生必须反复操练,在操练的过程中触类旁通地运用who else, when else, what else, etc.

七年级英语优秀教案4

I. Instructional objectives

Key vocabulary: son , cousin , daughter , uncle , picture .

Target language: This is his friend. That is his sister. These are his parents. Those are his grandparents.

II. Educational objectives

Train Ss’ listening skill. Train Ss’ intuition thought ability.

Ss should help with household and respect parents.

III. Focus Points

Key vocabulary. Target language.

IV. Difficult Points

Ss can introduce their family members everyday situations.

IV. Teaching Methods

Guessing game

Sence Teaching Method

V. Teaching Aids

A tape recorder.

A picture of my family and friends.

PPT

VI. 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I Pre-listening

Task One Review the words

Task Two Learn the new words

T: Do you like games?

S: Yes.

T: Let’s play a guessing game. Please listen carefully. He is my brother. But my father is not his father. His father is not my father. His father and my father are brothers. We have the same grandfather. Who is he?

S1: It is your “表哥”.

T: No, it isn’t.

S2: It is your “堂兄” or “堂弟”.

T: Yes, it is. Let’s see how to say it in English.

T: It’s cousin. Read after me, C-O-U-S-I-N, cousin.

SS: C-O-U-S-I-N, cousin.

T: Spell it, please.

SS: C-O-U-S-I-N, cousin.

T: This time you must say it in English. She is your sister. But your father is not her father. Her father is not your father. Her father and your father are brothers. You have the same grandmother. Who is she?

S: It’s my cousin.

T: Your father’s brother is your …?

S3: “大爷,大伯”.

S4: “叔叔”.

T: You are right. Let’s see how to say it in English.

T: Read after me, please, U-N-C-L-E, uncle.

SS: U-N-C-L-E, uncle.

T: Your uncle’s wife is your…?

S5: “伯母,婶婶”.

T: Right.

(Teach the new words son and daughter in the same way.)

T: Read the words together.

SS: …

Task Three Practice the new words

T: Look at the family tree. Some words are missing. Add the words in the box, please.

T: Check your work.

Step II While-listening

Task One Listen and check the words you hear.

T: Lin Hai and Dave are talking about Dave’s family. How many family members are they talking about? Please listen and check the words you hear.

(Play the recording of 2a once.)

(Ask two more students to say the answers.)

Task Two Listen and check the picture.

T: I have two pictures here. Which one is Lin Hai talking about? Let’s listen and find it out, please.

(Play the recording twice again.)

(Check the answer.)

Step III After-listening

Task One Pairwork. Draw your own picture and talk about it.

T:We find out the picture of Lin Hai’s family. Can you draw a picture of your family?

SS: …

T: OK. When you finish drawing, tell your partner about your picture. You can use “This is …” and “ These are …” to talk about. Then report it to the class.

(Students work.)

(Check students’ work. Ask two or three students to report.)

Task Two Talk about the family tree.

T: Look at the family tree. I think it’s a big family. You can do it

in groups of four or three. You can do it in pairs or only by yourself. Then report it to the class.

(Students work. Teacher walks around in the classroom and helps the students.)

T: Stop here. Let’s check it out.

(Choose students to do it.)

S1: Look at my family tree. This is my… This is my … They have two … This is my … This is my …This is my …This is my. My parents have two children. This is…This is my …My uncle and my aunt have a son. He is my …

(Ask two more students to do it.)

Task Three Homework.

Write a passage about your family.

七年级英语优秀教案5

一、语言知识与技能

1.根据读音规则和音标拼读单词。

2.理解和领悟词语的基本含义、语法项目以及语言形式的基本结构和常用表意功能;

3.能在日常交际情景中听懂对话,例如,能听懂连续的指令并据此完成任务;能引出话题并进行几个回合的交谈;

4.能听懂接近正常语速、熟悉话题的语段和简单故事,获取相关信息;

5.能运用…..词汇和…..语言形式就熟悉的话题进行交谈;能运用…..词汇和…..语言形式及(或)所给提示描述人、物、事件、行为、特征等,表达简单的观点;

6.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简单的角色表演;

7.能连贯、流畅地朗读课文;能从简单的文章中找出有关信息,理解大意;根据上下文猜测生词的意思;

8.每天课外阅读量最少达到100词。

9.能运用…..词汇和…..语言形式以及参照范例(文章结构)写出简单的文段等,包括起草和修改。

二、文化意识

10.了解语言和语用的文化因素,体验跨文化交际。

三、学习策略

11-(1)利用读音规则和音标拼读词汇,利用上下文、非语言信息等理解词义,联想学习和记忆词汇,构词法等。

11-(2)利用情境等理解语法结构和表意功能,发现语言规律并举一反三。

11-(3)复习、整理归纳所学内容。

11-(4)利用预测、语调、重音、问题等来获取听力信息。

11-(5)在课内外活动中借助体态语用英语交流。

11-(6)利用预测、跳读、寻读、细节读等来获取文章信息。

11-(7)仿写短文,准备素材、起草短文并修改。

11-(8)明确目标,制定计划,

11-(9)了解并跨文化交际(恰当使用)。

四、情感态度

12.乐于参与英语活动,敢于用英语表达,积极与他人合作,体验自己的学习效果。

备教学

重、难点

内容

课标具体知识、技能、文化目标

知识与技能、文化意识的重、难点内容

课标具体策略目标选择

sectionA

sectionB

目标1

在读写过程中,能够根据读音规则和音标拼读单词。

11-(1)

11-(2)

11-(3)

目标2

词汇:

name,nice,to,meet,too,your,Ms.,his,and,her,yes,she,he,no,not.

语言形式:

1)what’syourname?---Alan./I’mAlan./Myname’sAlan.

2)Nicetomeetyou.

3)What’shisname?---He’sEric./Hisname’sEric.

4)What’shername?---She’sMary./Hername’sMary.

5)IsheJack?---Yes,heis./No,heisn’t.Hisname’sMike.

6)AreyouHelen?---Yes,Iam./No,I’mnot.I’mGina.

词汇:

zero,one,two,three,four,five,six,seven,eight,nine,telephone,number,phone,telephone/phonenumber,first,firstname,last,lastname,friend,China,middle,school,middleschool.

语言形式:

1)What’syourphonenumber?---It’s…/Myphonenumberis…

2)Isthisyourphonenumber?---Yes,itis./No,itisn’t.

3)What’syourfirst/given/last/familyname?---Myfirst/given/last/familyname’s…

英语七年级教案【篇2】

新目标英语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英语教学计划范例

一、教材分析

本学期的主要内容为PEP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共有4个教学单元、2个复习单元。每单元分“A、B、C”三个部分,共12页,复习单元为6页。全书配有彩色卡通式插图,设计新颖活泼,生动有趣。本教材的设计与编写体现了对传统外语教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在比较、分析和研究多种国内外小学英语教材的基础上,博采众长,取其精华,形成了本套教材特有的编写体系。本套教材的编写思路是以话题为纲,以交际功能和语言结构为主线,逐步引导学生运用英语完成有实际意义的语言任务,即:话题-功能-结构-任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可以有选择地、灵活地安排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设计课堂教学活动。

二、学生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整体有所下降,两极分化比较严重。所以本学期应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教师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始终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首位,注意分层教学,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目标

1、能按四会、三会的要求掌握所学单词。

2、能按四会要求掌握所学句型。

3、能使用日常交际用语,活用四会句型,进行简单的交流,做到大胆开口,发音正确。

4、能在图片、手势、情境等非语言提示的帮助下,听懂清晰的话语和录音。

5、进一步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6、进一步养成听英语、读英语和说英语的良好习惯。

7、能运用相关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完成某项任务。

四、主要教学措施

1、以活动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用,从而保证学生英语学习的可持续性发展。

2、通过听、说、读、写、唱、游、演、画、做等形式,进行大量的语言操练和练习。

3、培养学生拼读音标的能力,确保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

4、设计全面、高效的课外作业,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做到整洁、规范、正确地书写。

5.对优秀学生尽量的多提高自身素质,多看英语读物,多落知识点。对差生则多利用课堂,课外的时间抓基础知识,纠正个别同学的发音。努力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争取全班统一进步。

五、教学进度安排

由于本学年教学时间相对较短,所以教学时间显得十分紧张,因此对本学年的教学作如下安排:

教材共四个单元。每单元8课,其中6节新授课,新授课部分两周完成,复习单元一周完成,计三周一个单元。书本知识共32课,不排除因为课文难,学生接受较慢而增加课时。教学中还穿插各种形式的`小测验,丰富多彩的英语活动,还有数次作业、考试的评析,同时由于放假、学生差异、教学容量、教师进修、考试等其他客观因素的影响,我将按实际需要对课时进行适当调整,力求达到最佳效果。

总而言之,这半年是六年级学习小学英语的最后半年,本学期英语教学的目的就在于要使学生爱学、乐学、善学。为中学的英语学习打下基础,同时教师充分利用“情景教学”这一重要方法扩展教学形式,培养、维持和发展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英语教学的效果。

六、电教计划:

UNIT 1:Part A Let’s learn 运用“金太阳”光盘进行教学,让学生学习单词的标准的发音。

Part B Let’s talk 运用“金太阳”光盘进行句型的教学。

UNIT 2 :Part A Let’s learn 运用“金太阳”光盘进行教学,让学生学习标准的发音。

Part B Let’s talk 运用“金太阳”光盘进行句型的教学,学生能进行分角色对话。

UNIT 3 :Part A Let’s learn 运用“金太阳”光盘进行教学,让学生掌握句型标准的发音。

Part B Let’s talk 运用“金太阳”光盘进行句型的教学。

UNIT 4 :Part A Let’s learn 运用“金太阳”光盘进行教学,让学生学习标准的发音。

Part B Let’s talk 运用“金太阳”光盘进行句型的教学。

UNIT 5 :Part A Let’s learn 运用“金太阳”光盘进行教学,让学生学习标准的发音。

Part B Let’s talk 运用“金太阳”光盘进行句型的教学。

UNIT 6:Part A Let’s learn 运用“金太阳”光盘进行教学,让学生学习标准的发音。

Part B Let’s talk 运用“金太阳”光盘进行句型的教学。

具体进度表安排如下:

周次 日 期 内 容

1 2月19日—2月24日 Unit 1 Part A Let’s learn &Let’s do

2 2月25日—3月2日 Unit 1 Part A Let’s talk

Unit1 Part A Read and write

Unit1 Part B Let’s Learn

3 3月3日—3月9日 Unit 1 Part B Let’s talk

Unit 1 Part B Read and write

Revision and Test

4 3月10日—3月16日 Unit 2 Part A Let’s Learn &Let’s do

Unit 2 Part A Let’s talk

Unit 2 Part A Read and write

5 3月17日—3月23日 Unit 2 Part B Let’s Learn &Let’s chant

Unit 2 Part B Let’s talk

Unit 2 Part B Read and write

6 3月24日—3月30日 Revision and Test

Unit 3 Part A Let’s Learn & Let’s do

Unit 3 Part A Let’s talk

7 3月31日—4月6日 Unit 3 Part A Read and write

Unit 3 Part B Let’s learn &Let’schant

Unit 3 Part B Let’s talk

8 4月7日—4月13日 Unit 3 Part B Read and write

Revision and Test

Recycle 1

9 4月14日—4月20日 Unit 4 Part A Let’s Learn

Unit 4 Part A Let’s talk &Let’s chant

Unit 4 Part A Read and write

10 4月21日—4月27日 Unit 4 Part B Let’s Learn & Let do

Unit 4 Part B Let’s talk

Unit 4 Part B Read and write

11 4月28日—5月4日 Revision and Test国际劳动节

12 5月5日—5月11日 国际劳动节

Unit 5 Part A Let’s Learn & Let’s chant

Unit 5 Part A Let’s talk

13 5月12日—5月18日 Unit 5 Part A Read and write

Unit 5 Part B Let’s Learn & Let’s do

Unit 5 Part B Let’s talk

14 5月19日—5月25日 Unit 5 Part B Read and write

Revision and Test

Unit 6 Part A Let’s Learn & Let’s do

15 5月26日—6月1日 Unit 6 Part A Let’s talk

Unit 6 Part A Read and write

Unit 6 Part B Let Learn & Let’s chant

16 6月2日—6月8日 Unit 6 Part B Let’s talk

Unit 6 Part B Read and write

Revision and Test

17 6月9日—6月16日 Recycle 2

18 6月17日—6月22日 Revision

19 6月23日—6月29日 期末考试,学期结束工作

英语七年级教案【篇3】

一、本单元设计意图

《英语(新目标)》是以任务型语言教学为基础的英语教材,它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在教学实际当中,我们应该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教学为主线,以教学为主导,以学生的能力培养为重点,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的教学策略。教材中每个单元都是一个独立的话题,但它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中连成了一个整体。本单元的教学设计本着新目标的理念,针对学生的实际及教学实际来实施的。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是教材的十一单元,它以学生最为熟悉的日常作息习惯为谈论话题,通过对句型:

--What time is it?

--It is six.

--What time do you usually get up?

--I usually get up at six a.m.

练习时间的表达和询问方式,同时逐步的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的能力。整个单元以谈论日常作息时间安排为主线,将日常生活中所涉及到的语言、词汇和时间的表达法融入一系列的小任务中,初一的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的任务达到交际的目的,从而能够合理的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且初步了解时差。

2.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通过前段时间的学习,对一般现在时态的用法已经有了一定的语感和模仿运用的能力,也能够用简单的英语表达个人意见。通过本单元学习能基本掌握时间的表达法并能用英语谈论作息时间安排。

3.教学目标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相关的时间表达方法以及相关的词汇,能够就生活中的时间安排及日常活动来交谈;

通过情景设计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学习兴趣,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通过谈论作息时间及日常活动,培养学生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的意识。

4.教学难点

时间的表达法 5:15 five-fifteen (a quarter past five) 11:50 eleven-fifty(ten to eleven)

6:30 six thirty (half past six)

第三人称单数谓语动词的运用

本单元的新词汇多及内容跨度大也给学生在理解和掌握上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5.教学策略

交际教学法,通过组织活动进行教学,体现Learning by doing, doing is learning;

任务型活动设计教学策略;

兴趣教学策略

合作学习

启发式教学和讨论法

6.课时安排:本单元分为四个课时,

Period 1(1a-2c)

从简单的时间表达法入手,通过对时间的了解,引入到学生平时熟悉的生活习惯,从而引出本单元的重要句型:What time do you get up?

Teaching aim:

To help them to say the times.

To know the actions of Rick’s day.

To say the drill:

What time do you get up?

I get up at six a.m.

Teaching focus:

Actions: get up, run, brush the teeth, wash the face, eat breakfast, do the homework, go to school take a shower, go to bed,

in the morning /afternoon/evening…

Period 2(3a, 3b, Section B 2a-2c)

学生在上一节了解本单元的主要句型的基础上,机械的把人物一天的主要活动描述出来,这里给了学生一个充分的能力释放的空间,激发他们的自主学习兴趣;在本节中学生们主要是掌握如何更好的表达一天的活动;

Teaching aim:

To help them know more actions that people usually do.

To ensure they can communicate by using the drills:

-What time do you usually get up?

-I usually get up at 6:00 a.m.

To help them to express their days.

Teaching focus:

Useful expressions: do homework, brush teeth, wash face, go to work, in the morning /afternoon/evening, love to do, listen to him, What a funny time to eat breakfast!

Period 3(section A part4, section B 1a,1b, 3a-part4)

通过前2节的学习,学生对描述人物一天的活动有了全面的了解,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们对人们平常的活动从上午,下午,晚上三个时间段做出归类,(当然这并不是精确的,只是大概的)目的是为了让他们能够;了解并合理的安排时间

Teaching aim:

To ensure they can read the massage quickly and get the useful information;

To ensure they can communicate about their days

To know something about the morning schedule themselves and arrange their morning reasonablely;

To ensure they can write the composition about correctly.

Teaching focus: say and write your morning and arrange their morning reasonablely

Period 4(self check)

通过听说读写各个方面来检测学生是否已经基本掌握本单元的知识点,同时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假日及学习时间做出比较合理的安排;同时了解时差;

Teaching aim:

To communicate about their days

To ensure they can know more words;

To ensure they can arrange their days reasonable;

To know the culture of time;

Teaching focus: words and useful expressions

Teaching procedure:

Period 1(1a-2c)

Step 1 Say the time

1. Show the clocks and ask them: -What’s this in English?

-What time is it?

2. Show the way how to express the time.

Step 2 Presentation

1. Show a clock, ask them to say the time

2. Show the picture and let them to say

What does he do?

If they cannot say, let them say in Chinese.

Show the English of the action: get up,

3. Ask him: What time do you usually get up?

To the class: What time does he get up?

To show the sentences and read.

4. Do the others one by one in the same way.

5. Teach ‘take a shower’ and lead them to guess the time that Rick takes a shower

Step 3 Listen and say

1. Listen to the tape and fill in the blanks in page66 2a, and choose one to say.

2. Listen and complete the tablet.

3. Ask them to talk about the shower schedule for Rick’s family.

4. Choose some pairs to say.

Step 4 Look, listen and match

1. Page 65 let them look and match the picture.

2. Listen and match the time.

3. Show the pictures and let them to say again.

Step 5 Interview

1. Let them to say the actions they do everyday.

2. Show some pictures they may do, and let them try to say English.

3. Show the tablet and let them discuss in groups of 4.

4. Report what they get.

Step 6 Homework

Write a short passage about the tablet they interviewed

Period Two(3a, 3b, Section B 2a-2c)

Step 1 Warming up

1. Check their homework and ask some questions from their report:

What time does he usually get up?

2. Show the time and ask them to say in different ways.

3. Show the actions they learnt and ask them to say, then to make a sentence.

4. Show 6:30 8:10 11:20 4:15 and ask them to say.

Step 2 Presentation

1. Show the new pictures of actions and let them try to say: brush teeth, do homework, go to bed, wash face,play computer game.

2. Ask them to ask and answer in pairs by using the drills in this unit;

Choose some pairs to say.

Step 3 Listen and circle

1. Play the tape and let them to listen to 2a.

2. Check and let them spell the words.

3. Listen again and write the times 2b.

4. Check and let them ask and answer in pairs, and help them to use ‘when’.

Step 4 Read and say

1. Ask them to read page 67 3a and match the pictures.

2. Check and let them to say the words again.

3. Ask and answer questions about the time in pairs.

Choose some pairs to say.

4. Read the massage and fill the blanks.

Scott I

Study very long hours

Gets up at 17:00

Go to school by bike

Works all night

Get home at 17:30

Go to bed at 8:30

5. Ask them to exchange the message and say something to the partner.

Step 5 Homework

Read section 3a and write a similar passage.

Period 3 (Section A Part 4, Section B 1a, 1b, 3a, Part 4)

Step 1 Warming-up

1. Ask them to show the homework 5sts and ask them to say the words from it.

2. Ask them some questions from the homework.

3. To show the pictures and revise the phases actions in the daily life.

Step 2 Game

1. Ask them: A: When do you usually go to bed?

B: I usually go to bed…. When do you usually go to bed?

C: I usually go to bed…. When do you usually go to bed….

D: …

2. Ask them do the train drills, and line up from the earliest to the latest time.

3. To do it by using the other words.

Step 3 Practice

1. Give them five minutes to say the daily life about their parents.

2. Choose 5 or more to say.

3. If they cannot, give them more questions to help them;

Step 3 Read and write

1. Let them to read 3a and fill the time in the blanks.

2. Ask them to read.

3. Finish 3b.

4. Read for us.

Step 4 Groupwork

1. Discuss in groups of four and finish the tablet.

What do

people usually …? in the morning in the afternoon in the evening

get up

3. Choose some to report

Step 6 Homework

1. Imagine you are a famous star and collect the information about him or her, arrange this Sunday

Period 4 Self check

Step 1 Check their homework

Choose some students to tell us the Sunday schedule and collect it

Step 2 Self check

1. Page 70 part 1,

Let them to finish it.

2. Have a dictation.

Step 3 Design a survey

1. According to the knowledge, let them to design a survey.

2. Write down on page 70.

3. Ask some students to do it orally.

Step 4 Game

1. Divide them into three groups, and write the name, time and actions on the paper.

2. Collect them into three boxes, and ask students to choose, then make a sentence.

3. If he is right, his group will get one flag.

Step 5 Culture notes

1. Read through ‘just for fun’.

2. Discuss in groups.

3. Tell us what happened.

Step 5 Homework

Arrange your class in a week

Monday. Tuesday Wednesday Thursday Friday

7:20-8:05

Break time

英语七年级教案【篇4】

Unit 7 What does he look like?

任务型教学设计:

1.话题: What does he look like?

2.目标:

1)认知目标:掌握新单词短语及句型,学会描述人的外貌,并能根据描述画出人像。

目标语言:

What does your friend look like?

She has a medium build, and she has long hair.

(Or: She is thin, and she is tall/medium height.)

2)能力目标:

①学会谈论身高,体重,发型,面部特征及着装特点。

②能积极思维,运用所学单词,短语及句型,结合实际生活进行灵活运用。

③能和合作伙伴互相交流,充分交换信息。

3)情感目标:学会简单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或好恶,学会为人善良的美德。

任务设计:

笔者在本课时设计了5个不同的任务活动形式,紧紧抓住了初一学生求知欲强,好动,好自我表现的年龄特点,较为成功地完成了本课时的教学任务。

活动一:猜一猜,学一学

在本课时的第一步,新教学内容学习过程中,笔者采用了3幅学生熟悉的可爱的卡通图画,请学生们从身高,发型,体型三个方面依次用抢答的形式说出已学过的表达:He is tall/ short/medium height……

对新知识的学习,笔者采取了让学生从老师的体态语言中,从实际的图片及身边的同学长相,适时再配以音标,让学生自己猜义,拼读,然后再由老师,学生分别教读,领读。在说说,猜猜,学学的过程中,学生自然就进入了本课时的学习内容与氛围中。

活动二:动一动。

初一学生毕竟年龄小,好动是他们的天性。针对这一特征,笔者设计了在学习完身高,发型,体型三个方面的词汇后,让全班学生齐起立,跟着老师一起用形象的body movement复习巩固了刚学会的新内容。

活动三:唱一唱,编一编。

笔者用一个节奏简单明了的chant,把所学的知识用另一种形式得到体现与升华。学生先由老师带领熟悉chant 节奏与内容,再让学生模仿老师的chant,为他们所喜欢的人物(如贝克汉姆,周杰伦,居里夫人等)编写新的chant,最后再为身边的老师,同学进行现场编写chant,气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学生的能力也从简单的模仿训练上升为带有一定创造性的训练活动,不但有利于他们的思维培养,还能极大地提高学习兴趣.

(附chant: What does she look like?? She is short,short,short,short.

What does she look like ?????? She is thin,thin,thin,thin.

What does she look like?????? She has curly hair,curly curly hair.

活动四:听一听,画一画,猜一猜。

为加强学生的听力能力,结合初一学生喜好动手的特点,笔者设计了让学生们先听两遍录音,再结合所听内容,为所听到的任务画像。再通过实物投影机,请画画的同学对所画的人物描述一翻,可以让学生为自己的同学画像并描述,让其余的同学猜他(她)画的是谁。

活动五:写一写,找一找。

笔者设计了一个结合生活实际的开放性任务:让学生自己假设一个情景,有可能是逛街时和妈妈走散,有可能是小孩走失,有可能是寻找多年不见的亲人等等,结合下列表格写出一份寻人启示。此任务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写作水平,同时也培养学生体会出助人为快乐之本.最后再升华了本节课思想: 心灵美比外表美更重要。这也突破了本节课的情感目标.

教学体会:

(1) 任务型语言学习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任务型教学中,教师教学活动的设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的作用是组织、引导、帮助和监控,教学活动以学生用英语完成各项“任务”为主,从而培养学生应用英语的能力,这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如在学生为自己喜欢和敬佩的人设计chant时,那种参与创造的氛围非常热烈,学生的情绪和能力体现都得到了很好的升华。

(2)任务设计的真实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有意义的任务活动贴近学生的生活、学习经历,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并能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欲望,使学生有话可说,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学有所得,体验成功的喜悦。

(3)小组活动的任务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学习:

在任务型教学中,教师围绕特定的交际目的和语言项目,设计出由易到难阶梯式、任务化的教学活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用英语完成各项真实的任务,这些任务可以是独立完成的,可以是小组协作完成的。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们针对自己对话题信息或语言知识的掌握程度,分工合作,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发挥各自的优势,并及时交流、合成信息,完成学习任务。小组活动的任务设计,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发挥自己的优势,互相协作,共同提高。

英语七年级教案【篇5】

Unit 4 Goodbye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A: Learn to say: : Get up ,Go to school ,Go home, Go to bed ,Goodbye , See you , Good night 教学目标: 1. 能理解、听懂、会说句型:Get up ,Go to school ,Go home, Go to bed , Goodbye , See you, Good night. 2. 鼓励学生多说、多用英语。 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正确使用祈使句进行语言表达。 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根据不同的情景使用相应的句型。 教学准备: 幻灯片, 钟 教学过程 Step 1 Warm-up : 1. Sing a song: Hi, Nancy! 边唱边交际表演。 2.Greetings: Hello! Hi! Good morning /afternoon /Nice to meet you. 3.  Free talk : T:  Hi /Hello ,I m  Miss Chen, what s your name? S:  Hi/Hello, Miss Chen, Im ××. T:  Good morning/Good afternoon, ××, this is ××. S1: Nice to meet you, ××. S2: Nice to meet you, too.   S1: Good morning /Good afternoon, ××, this is ××. S2: Nice to meet you, ××. S3: Nice to meet you, too.   S1: Hi, Im Nancy, this is my father /mother /brother/sister. S2: Nice to meet you ... S3: Nice to meet you, too. Step 2 .Presentation and practice. 1. Learn to say: Get up, ××,All right a. 利用课件:时钟显示时间6:00; 一个女孩正在起床. T: This is Meimei. Oh, Its six. Get up, Meimei. 幻灯片播放: All right . (  say All right ,do Get up ) b. Read after the T. Get up All right   c. Practice : T-S, S-S  , Group work . Work in pairs. 利用情境,学生进行组组、男女生的练习。 2. Learn to say: Go to school now ,××.Ok, ××,Goodbye. a.  切换幻灯片: 时钟显示7:30. 一个小女孩背书包打算去学校. T: This is Wanzi. Its half past seven now. She should go to school. Go to school now, Wanzi. 幻灯片播放: Ok. Goodbye. b.  Read after the T. Go to school ,now Ok. Goodbye. c. Practice : 开火车练习: S1: Go to school, ××. S2: Ok. Goodbye. Go to school, ××. S3: Ok........  3. Learn: Go home now, ××, All right, See you, ×× a. 切换幻灯片: 时钟显示5:00, 一个小男孩骑车打算回家. T: Look, this is Xiaoxin, Its five oclock, school is over. Go home now, Xiaoxin.  幻灯片播放: All right ,See you. b. Read after the T  Go home. See you c. Practice(练习时,可把see you 和Goodbye 交换使用。) 4. Learn: Go to bed now ,××,Ok ,Good night,×× a. 切换幻灯片: 时钟显示9:00. 一个小男孩准备睡觉. T: This is Mingming. Its nine. He should go to bed now. Go to bed now, Mingming. 幻灯片播放: Ok, Good night. b. Read after the T. Go to bed   Good night c. Practice and check. 5.  Boys and girls, Im tired. Lets have a rest . Now lets play a game :Guess:  (Teacher act Get up. What am I doing? student guess. 也可师生角色交换.) Step 3: Say a chant: (幻灯片切换至CHANT, 并播放鼓点音乐, 教师领读后 学生跟读, 熟读后可进行小组比赛.) Step 4: Consolidation. 1. 通过幻灯片的播放,学生跟读课文并尝试根据图画背诵课文. 2. Act the part A. (引入竞争制,使学生的注意力更为集中)  Step 5: Sing a song: Goodbye! (不要求在课上全部会唱, 可布置学生在课后练习歌曲.) Step 6: Homework: 1. Listen to the tape and repeat about Part A three times . 2. Sing Goodbye ! Design: Unit 4 Goodbye Get up, ××. All right. Go to school now, ××.  Ok, ××. Goodbye. Go home now, ××. All right. See you, ××. Go to bed now, ××. Ok. Good night, ××. 教学后记: 运用符合三年级儿童心理特征的卡通人物贯穿于课文的传授,学生学习英语积极主动性提高了,更能够集中注意力学习本课主要的句型。另外,歌曲和CHANT的加入也增添了本节课的趣味性,学生兴趣浓厚,学习效果很好。看图背课文环节使原本死记硬背变成理解性、灵活性记忆,突破了传统的方式,学生更易掌握、记牢!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B Look and learn :a bookcase, a desk, a bed, a sofa, a fridge, a chair, a table, a telephone. 教学目标: 1、能理解、会说单词a bookcase, a desk, a bed, a sofa, a fridge, a chair, a table, a telephone. 2、能听懂教师简单的课堂用语,并能作出相应的'反应。 3、鼓励学生多说、多用英语。 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认识,会说,会用B部分的单词。 教学难点: 要求学生掌握B部分单词中元音字母的发音,尤其是一些双元音。 教学准备: 磁带、录音机、图片、多媒体课件。 课前在黑板上写下课题:Unit4 Goodbye 教学过程: Step1 Warming-up Sing 《Hello》《 Hi, Nancy !》师生互动。 Free talk Hello, everyone ! Good morning, everyone…以及围绕上节课所学句型 Step2 Presentation and practice(1) Ss learn to say new words. (bed, bookcase, desk, chair, table) 1. T: Boys and girls, let’s go to my bedroom. 引导学生提问What’s this? T: This is a bed. (Ss read after the teacher: a bed, a bed, this is a bed ,this is a bed .) (升降调朗读) T: Look at this bed, what colour ? S: Pink./ A pink bed. T: Now, boys and girls, let’s say a chant, ok? (A bed, a bed, this is a bed ,a pink bed, a pink bed, I like a pink bed.) Practice in pairs. Check and say one by one. 2. 同法教单词 bookcase. 3. T: Boys and girls, let’s play a game. Ok? S: Ok.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某物品的简笔画,学生根据教师的笔势进行猜测,先猜出的有奖励。(没教的单词可以用中文) 引出单词desk , chair ,table. Read the new words after the teacher. Step3 Presentation and practice(2) Ss learn to say new words. ( fridge, sofa, telephone.) 1. T: 看,这是我的客厅,谁能来帮我布置一下? (出示一大张客厅的图片和沙发、电话、桌椅、冰箱等小图片) 一学生贴完后,师生互相问:What’s this? This is a… 引出单词sofa , fridge, telephone. Read after the teacher and then read one by one. 2. T: Boys and girls, let’s say a chant. Sofa , sofa , I sit in the sofa . Telephone, telephone, I call you on the telephone. Fridge, fridge, I like the ice-cream in the fridge. Ss say together and then say in pairs. Step4 Consolidation 1. Listen to the tape and repeat. 2. Play a game in groups. (每组同学拿出自己准备的大的房间图片和小的物品图片,布置房间,然后用This is a…的句型向其他组员作介绍,比比谁布置的最美观,说的最多最流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Play a game together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物品的一角,看谁猜得最快,说得最准。 Step5 Homework 给家里的物品贴上英文标签,并能用This is a…的句型向家人介绍物品。 Step6 End Listen and try to sing the song 《Goodbye》 教学后记:   这节课主要教、学本单元物品类单词a bookcase, a desk, a bed, a sofa, a fridge, a chair, a table, a telephone.在教学生认识,会说单词的基础上,提前渗透了下节课的句型This is a/an…在完成本课的教学内容之后发现,还需要在学生的单词读音方面再多作复习、巩固,如单词table中的双元音/ei/,学生以前没有接触过,发音的不太到位。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C  Look and say  句型This is a/an… 教学目标: 复习、会说动物类和水果类的单词。 能使用句型This is a/an…指认实物及图片。 帮助学生熟练使用所学英语单词、句型。 教学重点: 学生会说、会用C部分的句型This is a/an… 教学难点: 区别句型This is a…和This is an…; 区别a 和an. 教学准备: 1、磁带、录音机、图片、多媒体课件。 课前在黑板上写下课题:Unit4 Goodbye 教学过程: Step1 Warm up: Greetings. Free talk. 围绕本单元句型及认初次见面相互介绍,问候之类的交际用语。 Sing 《Good morning to you 》 Step2 Presentation and practice: 1. look and say 利用多媒体出示一张放有很多水果的大桌子,教师向学生提问: What can you see on the table?(向学生解释中文) 学生用上单元学习过的句型I can see a/an…/some…回答,答对的获得奖励。(此环节中,注意引导学生区别a和an的用法。) 2. Play a game: Who’s fast? 利用多媒体同时出现几种动物,然后消失,让学生按顺序说出几种动物,比比谁记得最多,最准确。 最后逐一点出,学生跟读动物单词数遍。 3.出示C部分的六幅图片,学生分组讨论,使用句型This is a…或This is an…, 然后分别请六位同学就六幅图片作介绍。 (引导学生归纳出This is an orange/an apple/an elephant.三句话,对于an的用法,向学生稍作解释。) 学生跟读C部分句型。 Step3 Say a chant This is a dog , this is a dog. It has a banana , it has a banana. This is a cat , this is a cat. It has an apple , it has an apple. This is an elephant , this is an elephant. It has an orange , it has an orange. 升降调朗读,学生跟读数遍,然后分组操练。 Step4 Consolidation: Listen to the tape and repeat. 分组练习: 每组同学拿出准备好的房间、动物园的大图片和桌椅类

最新七年级体育与健康教案


世界会向那些有目标和计划的人让路。由于需要展开一个项目,我们应该根据需要制定方案。通过工作方案,可以预计未来工作上可能的变化。一篇高质量的方案应包括哪些要素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新七年级体育与健康教案,请继续阅读本文相关内容!

七年级体育与健康教案【篇1】

魏家地学校七年级体育与健康教案  第六周(第10课时)  授课班级:七年级2、3班 教师:李新峰 教学 内容 运球、急停 教学 目标 1.教育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加强组织纪律性。 2.学习运球、急停技术动作。 3.复习起动、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 顺序 时间 教学内容 组织教法与要求 练习次数 练习时间   准 备 部 分 5′ 一、文体委员整队,报告人数。 二、教师宣布本节课的内容和任务,安排见习生。     三、绕篮球场慢跑热身。     四、徒手操       五、游戏:“人、枪、虎” 目的: 集中注意力发展反应能力。 规则: 人拿枪:人用双手插腰表示。 枪打虎:人用两手表示枪。 虎吃人:人用两手放在耳旁表示。 六、弓步、仆布压腿,立位体前屈、活动膝、踝、髋关节。 1、成四列横队。 队形: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 组织: 两路纵队绕篮球场跑。   1、扩胸运动2、单臂后振 3、体转运动4、腹背运动 5、全身运动6、深蹲     组织:   教法: 1.教师讲解规则。 2.学生练习。   要求:快、静、齐,动作到位。             4x8拍 5′ 基           本         部             分                     35                       一、课课练: 1、原地高抬腿跑x2组。 2、蹲跳起12次x2组。 3、俯卧撑10次x2组。 4、立卧撑跳起 二、熟悉球性练习: 1.指尖拨球。 2.双手持球腰绕环。 3.胯下绕“8”字 4.胯下“8”字交替拍球 三、复习:起动、双手胸前传接球 练习方法: 1.原地小步跑变起动练习两列体操队形,两列同学轮流做,教师发出信号前,同学做原地小步跑,听到信号后立即变为起动向前跑。 2.起动练习四列体操队形,各排轮流做,学生按基本姿势站立,根据教师的手势及信号要求做正面侧面及背对前进方向的起动练习,起动后向前跑出6~8步即可。 3.复习双手胸前传接球 4.接侧方向来球 5.向不同方向传接球。 四、学习:运球、急停 1.基本姿势:两脚前后开立,两膝微屈,上体稍前倾,抬头平视。 2.手型:五指自然张开,用手指和指根以上部位触球。 3.手按拍球动作:运球时,以肘关节或肩关节为轴,前臂和手腕做曲伸动作,用手指柔和的按拍球。 4.球的.运行:原地运球时,按拍球的上方,向前运球时,按拍球的后上方。 5.跳步急停:在近距离慢跑中,单脚或双脚起跳两脚平行落地,屈膝降低重心,重心落在两脚上。 6.跨步急停:在快速跑动中,屈膝跨出一大步,脚跟或全脚掌着地,同时上体后仰稍使重心后移,跨第二步时,屈膝、脚掌内侧用力蹬地,急停后重心落在两脚上。 五、分组教学比赛: 组织: ××××× O O O O O ××××× O O O O O  ××××× O O O O O ××××× O O O O O ☆ 教法: 教师前面领操,喊口令,学生跟着练习。 要求:动作到位。         组织:两列横队。     教法: 讲解动作要求,学生练习。 要求: 1.注意严格按动作要领去做。 2.加强个人判断扩反应能力。       组织:四列体操队形 教法: 1.边讲解边示范。 2.学生练习。 (1)原地体侧运球。 (2)行进间运球。 (3)原地模仿跳步急停。 (4)慢跑五步做跳步急停。 (5)原地模仿跨步急停。 (6)慢跑中跨步急停。 (7)快速跑动中急停练习。 (7)运球做急停、急起练习要求: (1)运球手法正确。 (2)手脚协调配合。 (3)急停步法扎实,控制好重心。         要求: 培养团队意识和拼搏精神。                                                                                             35                               结束部分   5 1、集合整队,放松练习。 2、教师小结,师生再见。 3、归还器械。 组织:成四列横队 队形:同上 要求:放松充分             5  

七年级体育与健康教案【篇2】

七年级体育与健康“快速跑”说课稿

大家好。我说课的课题是:(水平四)快速跑的教学。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快速跑是水平四的田径教学的主要教材,通过快速跑练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各种快速反应能力、机体无氧代谢能力,而且可以培养青少年勇往直前,奋发向上的精神,这一内容对于促进学生生理、心理健康起着积极作用。

(二)学习目标

这节课主要任务是要完成三个教学目标:一是知识目标、二是技能目标;三是情感目标。知识目标是进一步学习及明确快速跑基本知识和技术原理,100%的学生了解起跑反应与加速跑在快速跑中的重要作用;技能目标是95%以上学生掌握听起跑口令后能快速起动,并尽快把速度加到最大值;情感目标是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锻炼学生的集体协作能力,感受生活,体验快速跑的乐趣。

(三)重难点

重点:是如何加强两腿交换的频率。难点:手脚配合的协调性。

二、说学情

我所教的五个班学生年龄都在13岁左右,他们在体育课中比较易兴奋,精神不易集中;对于说教过多、技术要求的教学都因其理性思维还不完善而不易接受,也不感兴趣;相反,对于竞争性较强的快速跑课比较喜欢,学习兴趣较高。

三、说教法与学法

教学方法我采用讲解示范、提示、设置疑问、分组练习、自评互评,自我监督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练习。

学生可以根据本课快速跑的内容,先自行自主练习或分小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然后学生集中由老师讲评、示范,学生再分组练习,这样教学是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它符合体育与健康课程理念精神。它可以让学生们在课堂中学到并掌握更多的体育活动的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教学过程中还渗入游戏式、比赛式练习,既活跃课堂气氛,又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的规律,结合本课学习目标以及设计思路,把本课的教学程序分为四个阶段:

1、课堂常规

2分钟

首先,体育委员整队(体委面向阳光,学生背对阳光站立),检查人数,向教师汇报;其次师生相互问好,问好方式可以用同学们好——老师好。接着用简练、洪亮而有力的语言宣布本课的内容和基本要求;然后安排见习生学习、记录。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觉做到(快静齐),而且这样问好的方式会给学生以一种亲切、祥和的学习开端,以便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对本次快速跑课的好奇心,达到教学的初衷。

2、热身活动

5分钟

我亲自带领学生队伍做徒手操和高抬腿运动,达到热身的目的。

设计意图:亲自参与带队、带操,可以贴近学生,让学生感到老师的自信和良好的心态,使学生积极地、精神饱满地进入准备活动阶段。

3、学习与体验:(1)原地摆臂练习:以肩为轴,屈臂前后摆动;然后沿直线跑,(要求自然协调,眼视前方,脚要尽量落在一条直线上。)8分钟 设计意图:培养正确的跑姿。(2)快速起动与加速跑练习

15分钟 ?让学生采用各种起跑方法练习起跑方式;(距离:30米,2—3次,)

?呼号追人(方法:自由组合10—16个一组,场地是各组随意画个圆;呼2号,2号跑,3号追,依此类推。出列沿外沿逆时针方向跑与追)。学生充分展开想象,自主练习。在休息之余,引导学生思考影响快速跑的因素,了解何种起跑方式最快,总结动作要领,学生针对自身特点,提高动作技术。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老师的提示与指导下直观的了解起跑与加速跑对快速跑的重要作用,学生之间相互观察,探讨交流如何能跑得快,是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锻炼了集体协作能力,也体验了快速跑的乐趣,发展了快速跑的能力。(3)身体素质练习

10分钟 10秒高抬腿(2—3次)后蹬跑(20米×2次)推小车(15米×2次)设计意图:高抬腿跑练习可以提高学生快速奔跑能力;后蹬跑和推小车可以提高学生手脚的力量和两腿有力的蹬地动作,增加学生快速跑的能力。

4、身心放松

5分钟(1)教师集合队伍,让学生总结如何能跑得快?然后教师总结,并反问学生自己做得如何?今后该怎么做?同伴之间可交流探讨。

(2)教师教学生拍打大小腿以达到放松的目的。(3)师生再见,下课。

七年级体育与健康教案【篇3】

魏家地学校七年级第二学期体育与健康教案 第六周(第9课时)  授课班级:七年级2、3班 教师:李新峰 教学 内容 跨越式跳高(四) 改进助跑与起跳相结合的技术 教学 目标 1.学会丈量步点的方法和踏准步点的方法。 2.初步掌握起跳与过杆的`衔接技术。 3.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果断、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树立勇于战胜困难和挫折的信心,战胜自我、超越自我,体验成功的乐趣,促进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顺序 时间 教学内容 组织教法与要求 练习次数 练习时间   准 备 部 分 5′ 一、文体委员整队,报告人数。 二、教师宣布本节课的内容和任务,安排见习生。 三、慢跑200~300米热身。       ”   四、徒手操     五、弓步、仆布压腿,立位体前屈、活动膝、踝、髋关节。 1、成四列横队。 队形: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     1、扩胸运动2、单臂后振 3、体转运动4、腹背运动 5、全身运动6、深蹲   要求:快、静、齐,动作到位。             4x8拍 5′                     基           本         部             分                     35                       一、课课练: 1、原地高抬腿跑x2组。 2、蹲跳起15x2组。 3、跨步跳20米x2组。         二、跳跃性练习: 如图所示,单脚或双脚连续左右跳跃横杆。               三、跨越式跳高: 侧面直线助跑,左侧助跑者右腿为起跳腿,左腿为摆动腿,右侧助跑则相反。助跑应逐渐加速,起跳时用起跳脚全脚掌着地,摆动腿稍屈膝积极向前上方摆起,当摆过横杆后,向杆下内转下压,两臂下垂。过杆时,躯干向横方向侧倒并向起跳腿方向扭转,两臂上举,同时起跳腿迅速向上高抬,完成跨越动作。过杆后,身体侧对横杆,用摆动腿先落地,接着起跳腿落地,稍有缓冲。   重、难点:助跑与起跳结合,过杆落地技术           四、放松自由活动 组织: ××××× O O O O O ××××× O O O O O ××××× O O O O O ××××× O O O O O  ☆     组织:       1、单脚跳跃X3次。 2、双脚跳跃X3次。     组织:     教法及步骤: 1、确定起跳点。 2、丈量步点可简单计算,跑步数的二倍减二即可,如助跑6步(6x2-2=10)可走10步。或从起跳点向相反的方向跑来确定。 3、反复试跳,进行调整。 4、助跑6---8步过杆练习5、分层练习要求: 1、助跑身体重心平稳,有节凑,步点准,起跳有力。 2、杆上技术正确。                                                                                             35                               结束部分   5 1、集合整队,放松练习。 2、教师小结,师生再见。 3、归还器械。 组织:成四列横队 队形:同上 要求:放松充分             5    

七年级体育与健康教案【篇4】

魏家地学校七年级第二学期体育与健康教案 第二周(第2课时)授课班级:七年级2、3班 教师:李新峰 教学 内容 复习广播体操(二) 身体素质练习教学 目标 1、复习中学生广播体操第六节--第九节,提高学生身体协调能力,规范广播操动作。 2、通过练习逐渐恢复学生的身体各项素质。 顺序 时间 教学内容 组织教法与要求 练习次数 练习时间   准 备 部 分 5′ 一、文体委员整队,报告人数。 二、教师宣布本节课的内容和任务,安排见习生。 三、慢跑200~300米热身。       四、游戏:“迎面接力”   五、徒手操     六、弓步、仆布压腿,立位体前屈、活动膝、踝、髋关节。 1、成四列横队。 队形: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     1、扩胸运动2、单臂后振 3、体转运动4、腹背运动 5、全身运动6、深蹲   要求:快、静、齐,动作到位。             4x8拍 5′                     基           本         部             分                     35                       一、课课练 1、原地高抬腿跑x2组。 2、后蹬跑20米x2组。 3、跨步跳20米x2组。 4、弓箭步走。             二、复习中学生广播体操: 《时代在召唤》: 第六节:体转运动 第七节:全身运动 第八节:跑跳运动 第九节:整理运动             三、素质练习:  50米跑X5次         四、放松自由活动:       1、各种预备练习要求:反应速度快,注意力集中 教法: ××××× O O O O O ××××× O O O O O ××××× O O O O O ××××× O O O O O  ☆   组织: 1、教师组织,文体委员喊口令进行广播体操的练习。 2、教师巡回指导纠正 要求: 1、认真练习,保证质量。 2、动作到位,舒展大方。           组织: × × × × ×  × × × × ×  × × × × ×   × × × × ×  -------------------- ↓ 学生8人一组,听口令进行练习。 要求:  男生9秒内,女生10秒内完成。                                                                                             35                               结束部分   5 1、 集合整队,放松练习。 2、教师小结,师生再见。 3、归还器械。 组织:成四列横队 队形:同上 要求:放松充分             5  

七年级体育与健康教案【篇5】

魏家地学校七年级体育与健康教案   第六周(第11课时)  授课班级:七年级2、3班 教师:李新峰 教学 内容 原地单手 肩上投篮 教学 目标 1.教育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加强组织纪律性。 2.复习运球、急停,学习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技术动作。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顺序 时间 教学内容 组织教法与要求 练习次数 练习时间   准 备 部 分 5′ 一、文体委员整队,报告人数。 二、教师宣布本节课的内容和任务,安排见习生。         三、绕篮球场慢跑热身。     四、徒手操     五、弓步、仆布压腿,立位体前屈、活动膝、踝、髋关节。 1、成四列横队。 队形: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 组织: 两路纵队绕篮球场跑。   1、扩胸运动2、单臂后振 3、体转运动4、腹背运动 5、全身运动6、深蹲   要求:快、静、齐,动作到位。             4x8拍 5′ 基           本         部             分                     35                       一、课课练: 1、原地高抬腿跑x2组。 2、蹲跳起12次x2组。 3、俯卧撑15次x2组。 4、立卧撑跳起 二、熟悉球性练习: 1.指尖拨球。 2.双手持球腰绕环。 3.单手直臂旋转球 4.胯下绕“8”字 5.原地左右手的体前、侧运球 6.运球折返练习三、复习:起动、双手胸前传接球 四、学习:单手肩上投篮 1.动作方法:右手后屈持球于肩上,左手扶球的`左侧,右臂屈肘,对准球篮,上臂与地面平行,前臂与地面接近垂直,两腿微屈,右脚在前,重心落在两脚上。投篮时,右臂随同下肢和躯干的蹬、伸、抬肘向前上方充分伸直,并用手腕前扣、手指拔球从食指和中指指端飞出。 2.动作要领: (1)投篮时抬肘,向前上方伸臂、压腕、拔球,使球从食指、中指端飞出。 (2)全身动作协调,用力一致       五、分组教学比赛: 组织: ××××× O O O O O ××××× O O O O O ××××× O O O O O ××××× O O O O O ☆ 教法: 教师前面领操,喊口令,学生跟着练习。 要求:动作到位。       组织:两列横队。     组织:二列体操队形。 教法: 1.教师讲解示范。 2.学生先思考再练习。 (1)持球基本姿势练习方法:学生成体操队形,手持一球,按教师“准备――开始”的口令,学生做持球姿势练习。 (2)投篮手法练习方法一:原地徒手做投篮姿势练习。 方法二:学生在完成持球基本姿势的基础上,按教师“准备――投”的口令,同时对空投篮。 方法三:学生每两人一球,相距4――5米面对站立,相互进行投篮练习。   要求: 培养团队意识和拼搏精神。                                                                                             35                               结束部分   5 1、 集合整队,放松练习。 2、教师小结,师生再见。 3、归还器械。 组织:成四列横队 队形:同上 要求:放松充分             5      

七年级体育与健康教案【篇6】

魏家地学校七年级体育与健康教案 第22课时 授课班级:七年级2、3班 教师:李新峰 教学 内容 足球(四) 复习:脚内侧踢球及脚内侧停球技术 学习:脚内、外侧运球技术 教学 目标 1、 熟练颠球和脚内侧踢球及脚内侧停球技术 2、掌握脚内、外侧运球技术 3、培养学生敢于竞争,互相合作,集体主义与吃苦耐劳的精神。   顺序 时间 教学内容 组织教法与要求 练习次数 练习时间   开 始 部 分 5′ 一、组织班级课堂队形   二、教师宣布本节课的内容和任务,安排见习生。 三、慢跑200~300米热身。       四、足球热身操       五、弓步、仆布压腿,立位体前屈。 六、活动膝关节、踝关节。 组织:四列横队 队形: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   1、上肢和踝、膝关节操 2、踢腿运动 3、头颈、腰背运动     要求:快、静、齐,动作到位。                       基                 本                 部                   分                                 35                                                               一、课课练: 1、原地高抬腿跑x2组。 2、蹲跳起12次x2组。 3、俯卧撑15次x2组。       二、协调练习: 1、 高抬腿跨过足球  2、‘Z’字形快速绕过足球跑             三、复习颠球技术:             四、复习脚内侧踢球及脚内侧停球技术:                       五、学习:脚背内、外侧运球技术 1、脚背内侧运球要领: 运球时,支撑脚稍向前跨,踏在球的.前侧方,膝关节稍弯曲,上体向前倾向里转,随身体向前移动,运球脚提起,用脚背内侧推拨球。 2、脚背外侧运球要领: 跑时身体放松并前倾,步幅小,运球脚提起时,膝关节弯曲,脚跟提起,脚尖向内转,迈步倾前着地时,用脚背外侧推拨球。         组织:四列横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组织: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教法: 学生四列纵队进行练习每人4―5次。   组织:分组散点练习教法: 学生练习手抛颠球、过度到连续颠球。 要求:能一次完成连续颠球3-5个   组织: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   教学方法: 二人一组对踢停球 注意:正确、协调   组织:  O O O O O | → O   O O O O O | → O    O O O O O | → O  O O O O O | → O  教法: 1、讲解、示范脚内、外侧运球 2、脚内侧或脚外侧慢慢运球 3、反复练习,注意触球的力量 要求:  球要在自己的控制范围内                                                                                                                                                         结束部分   5 1、集合整队,放松―静力拉伸。 2、教师小结,师生再见。 3、归还器械。 组织:成四列横队 队形:同准备部分 要求:充分放松     教学小结          

七年级体育与健康教案【篇7】

魏家地学校七年级体育与健康教案   第五周(第9课时)  授课班级:七年级2、3班 教师:李新峰 教学 内容 双手胸前传接球 教学 目标 1.教育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加强组织纪律性。 2.初步学习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的基本动作概念。 3.培养学生组织纪律性,促进身体协调发展。 顺序 时间 教学内容 组织教法与要求 练习次数 练习时间   准 备 部 分 5′ 一、文体委员整队,报告人数。 二、教师宣布本节课的.内容和任务,安排见习生。         三、绕篮球场慢跑热身。     四、徒手操     六、弓步、仆布压腿,立位体前屈、活动膝、踝、髋关节。 1、成四列横队。 队形: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 组织: 两路纵队绕篮球场跑。   1、扩胸运动2、单臂后振 3、体转运动4、腹背运动 5、全身运动6、深蹲   要求:快、静、齐,动作到位。             4x8拍 5′ 基           本         部             分                     35                       一、课课练: 1、原地高抬腿跑x2组。 2、蹲跳起12次x2组。 3、俯卧撑10次x2组。 4、立卧撑跳起 二、熟悉球性练习: 1.指尖拨球。 2.双手持球腰绕环。 3.胯下绕“8”字 三、复习基本姿势(准备姿势)、起动 四、双手胸前传接球。 1.传球动作要领:手腕由内向外翻转。拇指下压,食、中二指拨球。 2.接球动作要领:双手迎出接球,手指尖触球立即引于胸腹间,恢复基本姿势。 3.易犯错误及纠正方法: (1)传球时手腕翻转不够。 纠正方法:要求学生传球时拇指下压。 (2)传球时食指、中指拔球不够。 纠正方法:一人扶住球,一人做传球动作,练拔球。 (3)传球时两肘外张。 纠正方法:可让学生靠墙站立做传球模仿练习,限制其肘外张。 组织:   ××××× O O O O O   ××××× O O O O O   ××××× O O O O O   ××××× O O O O O ☆ 教法: 教师带领学生练习。         组织:两列横队。 教法: 1.找出一传接球较好同学与教师对传,边传边讲解技术动作要领。 2.学生练习。 (1)持球手法练习。学生每人右侧前方放一球,练习时,根据信号跨右腿拾起球成正确持球姿势,教师检查持球手法是否正确。 (2)接球徒手模仿练习。练习时,根据教师的信号向来球方向伸臂迎球做出接球的手形及收臂缓冲动作。 (3)双手接胸前高度的球。 (4)双手胸前徒手模仿练习。 (5)双手胸前传接球练习。                                                                                                 35                               结束部分   5 1、集合整队,放松练习。 2、教师小结,师生再见。 3、归还器械。 组织:成四列横队 队形:同上 要求:放松充分             5      

七年级体育与健康教案【篇8】

魏家地学校七年级体育与健康教案 第30课时 授课班级:七年级2、3班 教师:李新峰 教学 内容 耐久跑(二) 教学 目标 1、发展心肺耐力,提高自信水平; 2、知道处方教学的学习方法和练习要求,在练习过程中体会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 3、通过处方教学,能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处方,提高技能水平; 4、通过自选、自练能更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团结合作,体验成功所带来的喜悦。 顺序 时间 教学内容 组织教法与要求 练习次数 练习时间   开 始 部 分 5′ 一、组织班级课堂队形   二、教师宣布本节课的`内容和任务,安排见习生。 三、慢跑200~300米热身。       四、徒手操     五、弓步、仆布压腿,立位体前屈、活动膝、踝、髋关节。 组织:四列横队 队形: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   1、扩胸运动2、单臂后振 3、体转运动4、腹背运动 5、全身运动6、深蹲   要求:快、静、齐,动作到位。             基       本         部           分     35   一、课课练: 1、原地高抬腿跑x2组。 2、蹲跳起12次x2组。 3、俯卧撑15次x2组。       二、耐久跑: 1、变速跑:                       2、伴同跑 组织学生按照自愿原则分成2人一组3分钟慢跑   3、评价:  引导学生运用成功的多维标准对自己的成绩进行评价。   三、处方教学: 1、篮球、 2、足球、 3、排球、 4、乒乓球  通过处方教学,能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处方,提高技能水平。 组织: ××××× O O O O O ××××× O O O O O ××××× O O O O O ××××× O O O O O ☆   组织: 80米快--70米慢--80米快--70米慢x3组 教法: 1、教师对变速跑提出具体要求 2、学生按要求去完成,在慢跑的时候也可以利用走来完成 3、坚持完成全程     学生自由组合进行慢跑,快者鼓励慢者,并肩跑进。      对长跑缺乏信心的同学体验到在长跑中取得进步和成功的喜悦。       组织:  分四组,按练习项目,分散在场地四周,由组长带领练习。                                                                                                                                                         结束部分   5 1、集合整队,放松―静力拉伸。 2、教师小结,师生再见。 3、归还器械。 组织:成四列横队 队形:同上 要求:充分放松    

七年级体育与健康教案【篇9】

魏家地学校七年级第二学期体育与健康教案   第三周(第3课时) 授课班级:初一2、3班 教师:李新峰 教学 内容 立定跳远   教学 目标 1、运动参与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跳远的学习中,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 2、运动技能目标:通过“立定跳远”练习,让大部分学生能体验,熟悉双脚立定跳远的动作技术,90%以上学生会做出一些双脚立定跳远的简单动作。 3、身体健康目标:通过“立定跳远”学习,发展学生灵巧、协调、下肢力量等身体素质,增强学生身体平衡控制能力。 顺序 时间 教学内容 组织教法与要求 练习次数 练习时间   准 备 部 分 5′ 一、组织班级课堂队形   二、宣布本次课的内容与目标,安排见习生。       三、慢跑热身     四、徒手操     五、弓步、仆布压腿,立位体前屈。 六、活动膝、踝、髋关节 组织:学生城四列横队 队形: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   1、扩胸运动  2、单臂后振 3、体转运动  4、体侧运动 5、腹背运动  6、全身运动 要求: 快、静、齐,动作到位,活动充分。                             基                 本                 部                   分                                                     35                                           一、课课练: 1、  原地高抬腿 2、  蹲跳起12X2组 3、  俯卧撑12X2组       二、立定跳远: 1、自主模仿蛙跳练习2、立定跳远学习动作要领: 两脚左右分开,跟肩同宽,起跳时,脚跟稍提,屈膝半蹲,上体稍前倾,头稍抬,两臂向前摆,同时两脚用力蹬地迅速向前跳出,双脚同时脚前掌着地,并两腿自然轻巧落地。                     三、游戏:“接力比赛” 方法: 1、  将学生分成4组,男女各2组,排头同学手拿一篮球。 2、  相距20米的地方放标志杆。 3、游戏开始,派头的同学手拿篮球蛙跳至标志杆后,快速跑返回将篮球交于下一个同伴,依次进行,先完成的队获胜。 组织: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 组织、教法: 1、指导学生散点进行蛙跳练习; ●  ●  ● ● ○  ○ ▲  ○ ○ ○  ○  ●  ● 2、教师简要讲解立定跳远的动作要领,并做示范。 3、引导学生进行练习; 4、请优秀学生进行示范并做点评; 5、引导学生跳越橡皮筋练习; 6、教师巡回观察,个别纠正指导。 要求: 1、在教师的点拨下,进行尝试练习,要求动作逼真,想象丰富; 2、认真仔细观看同伴的'蛙跳动作。 3、认真听教师的点评与讲解示范,并加以领悟; 4、认真观看同伴的示范动作,并结合教师的点评,对照自己的错误动作进行改正;   组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要求: 1、  游戏开始,蛙跳不得起身 2、传接球时必须双手将球递到同伴手中,不得抛扔。                                                               结束部分   5 1、集合、整队,放松性拍打。 2、归还器材。 3、教师小结,师生再见 组织:成四列横队 队形:同上 要求: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小结      

七年级体育与健康教案【篇10】

魏家地学校七年级第二学期体育与健康教案   第二周(第1课时)授课班级:七年级2、3班 教师:李新峰 教学 内容 复习广播体操 身体素质练习教学 目标 1、 复习中学生广播体操预备式--5节,提高学生身体协调能力,规范广播操动作。 2、通过练习逐渐恢复学生的身体各项素质。 顺序 时间 教学内容 组织教法与要求 练习次数 练习时间   准 备 部 分 5′ 一、文体委员整队,报告人数。 二、教师宣布本节课的内容和任务,安排见习生。 三、慢跑200~300米热身。       四、游戏:“喊数抱团”         五、徒手操   六、弓步、仆布压腿,立位体前屈、活动膝、踝、髋关节。 1、成四列横队。 队形: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               1、扩胸运动2、单臂后振 3、体转运动4、腹背运动 5、全身运动6、深蹲   要求:快、静、齐,动作到位。             4x8拍 5′ 基           本         部             分                     35                       一、体能练习1、原地高抬腿跑x2组。 要求:摆动腿高抬,支撑腿充分蹬伸,蹬摆协调。 2、俯卧撑12x2组。 3、蹲跳起12米x2组。 4、弓箭步走。     二、复习中学生广播体操: 《时代在召唤》:  预备式 第一节:伸展运动 第二节:四肢运动 第三节:肩部运动 第四节:扩胸运动 第五节:踢腿运动   三、游戏: 过关斩将 游戏方法: ①进行跳短绳练习(一次10个);②跳过障碍物; ③在垫上做仰卧起坐3次; ④钻过障碍 ; ⑤加速跑至折返点后快速跑回队尾。 第一名同学做完全部练习返回终点时 ,第二名同学开始进行第一个练习,以此类推。完成早的队伍获胜。 1、各种预备练习要求:反应速度快,注意力集中 教法: ××××× O O O O O ××××× O O O O O ××××× O O O O O  ××××× O O O O O ☆   组织: 1、教师组织,文体委员喊口令进行广播体操的练习。 2、教师巡回指导纠正 要求: 动作到位,舒张大方。             要求:  1.队伍保持整齐; 2.练习时动作规范; 3.注意安全; 4.服从老师指挥。                                                                                             35                               结束部分   5 1、 集合整队,放松练习。 2、教师小结,师生再见。 3、归还器械。 组织:成四列横队 队形:同上 要求:放松充分             5  

七年级体育与健康教案【篇11】

《体育与健康》说课稿

一、设计指导思想

本课的设计构思,注重学生的观察与模仿能力的发展,试图通过实践让学生了解排球运动的特点,掌握排球运动的基本技术,并通过综合性活动,培养学生兴趣,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内容为初一年级排球正面双手垫球和综合性活动(运动水平四),前者为新授课,后者为活动课。正面双手垫球在小学教材中介绍过,主要是学习垫球的手型。初中的垫球教学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进一步掌握垫球击球点,手臂触球部位及手臂动作和身体的协调用力。由此作为第一次课主要是了解学生对垫球技术的掌握情况,确定本课重点为垫球手型、击球点和手臂触球部位及身体协调用力,难点为垫球的手臂动作和全身协调用力。

综合性活动项目是利用学校现有的体育器材资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通过自由组织,积极参加活动,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培养自我锻炼的能力。

三、学情分析

本课授课对象为初一年级学生,对体育非常爱好,但身体和心理正处发育期,属于情绪不稳定阶段,加上小学的排球教学属于基础的了解性质,只有个别的几个参加学校组队比赛的队员有一定的基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考虑适当降低难度和要求,可以运用因人而异、层次分组教学,提出不同学习目标,让学生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锻炼,得到提高。

四、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实践练习,基本掌握排球正面双手垫球的基本技术及练习方法,树立自我锻炼意识。

技能目标:通过教师有效的导和学生有效的学,有85%以上的学生掌握排球正面双手垫球基本技术,有90%以上的学生掌握身体协调用力的能力,有100%的学生身体得到锻炼。

情感目标:通过师生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模仿和观察能力,培养学生激情和团结协作精神。

五、教法学法

教法上遵循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手段,让学生在通过观察、模仿并结合教师的讲解,然后学生自主练习,逐渐增加练习难度。

学法上采用小群体分散练习形式,加上教师的共同参与,提倡互助互学,在学习过程中穿插教师的纠错、示范讲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收心热身---愉悦身心阶段。教师主要采用:讲解示范法;学生主要采用:观察法和模仿练习法

六、教学过程

(一)收心热身阶段 1--2’

教学步骤:

1、课堂常规:集合整队,师生问好,常规检查

2、有效无效口令。5--6次

目的:加强组织纪律,明确教学任务。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兴奋性。组织队形(图示一:见教案)

(二)愉悦身心阶段 8’

七、教学媒体:

40个排球、箩筐4只、两个排球场、两副排球网。

八、预计效果

本课采用直观教学手段,结合学生自主练习,培养学生对排球运动的兴趣。因此,学生练习积极性、参与程度都可能较高,课堂气氛活跃,这即达到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又提高了学生排球运动技能。预计学生平均心率130--140次/分,运动密度40--50%。教学的技能目标达成: 85%的学生能掌握正面双手垫球的动作要领,50%的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课的教学目标基本实现。

七年级体育与健康教案【篇12】

《体育与健康》说课稿

一、设计指导思想

本课的设计构思,注重学生的观察与模仿能力的发展,试图通过实践让学生了解排球运动的特点,掌握排球运动的基本技术,并通过综合性活动,培养学生兴趣,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内容为初一年级排球正面双手垫球和综合性活动(运动水平四),前者为新授课,后者为活动课。正面双手垫球在小学教材中介绍过,主要是学习垫球的手型。初中的垫球教学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进一步掌握垫球击球点,手臂触球部位及手臂动作和身体的协调用力。由此作为第一次课主要是了解学生对垫球技术的掌握情况,确定本课重点为垫球手型、击球点和手臂触球部位及身体协调用力,难点为垫球的手臂动作和全身协调用力。

综合性活动项目是利用学校现有的体育器材资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通过自由组织,积极参加活动,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培养自我锻炼的能力。

三、学情分析

本课授课对象为初一年级学生,对体育非常爱好,但身体和心理正处发育期,属于情绪不稳定阶段,加上小学的排球教学属于基础的了解性质,只有个别的几个参加学校组队比赛的队员有一定的基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考虑适当降低难度和要求,可以运用因人而异、层次分组教学,提出不同学习目标,让学生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锻炼,得到提高。

四、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实践练习,基本掌握排球正面双手垫球的基本技术及练习方法,树立自我锻炼意识。

技能目标:通过教师有效的导和学生有效的学,有85%以上的学生掌握排球正面双手垫球基本技术,有90%以上的学生掌握身体协调用力的能力,有100%的学生身体得到锻炼。情感目标:通过师生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模仿和观察能力,培养学生激情和团结协作精神。

五、教法学法

教法上遵循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手段,让学生在通过观察、模仿并结合教师的讲解,然后学生自主练习,逐渐增加练习难度。

学法上采用小群体分散练习形式,加上教师的共同参与,提倡互助互学,在学习过程中穿插教师的纠错、示范讲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收心热身---愉悦身心阶段。教师主要采用:讲解示范法;学生主要采用:观察法和模仿练习法。

育心强体----增智促技阶段。教师主要采用:讲解示范法、预防和纠正错误法、积极性评价法、分层递进法;学生主要采用:观察法、小团体练习法、小团体评价法、自我评价法。

恢复身心阶段。教师主要采用:讲解示范法、积极性评价法;学生主要采用:观察法、模仿练习法。

六、教学过程

(一)收心热身阶段 1--2’

教学步骤:

1、课堂常规:集合整队,师生问好,常规检查

2、有效无效口令。5--6次

目的:加强组织纪律,明确教学任务。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兴奋性。组织队形(图示一:见教案)

(二)愉悦身心阶段 8’

教学步骤:

(1)“开火车”

练习方法:分四组,每组10人。排头从起点处开始,后面学生抓住前面学生的脚踝,一起单脚齐跳过10米距离,以排尾通过终点线,途中不能断开,否则失败。

(3)“让我们走得更近”

练习方法:分四组,每组10人,每组两人用腰夹一个排球向前走8米后返回将球交队友,直至该组10人接力结束后时间所用最少的组获胜,跑动过程中只能用两人的身体夹球,不得借助其它外力.排球掉地必须原地拾起,不得让球在地上滚动,否则成绩无效。(4)教学设计目的:

设计以上两组活动需要同伴及集体间的默契配合,为本堂课团结协作交流做准备,同时也活动各关节,达到热身目的。

(三)增智促技--育心强体阶段 25’

1.教学导入

介绍排球在学校中地位和作用及今后发展方向,激发学生参与学习动机。2.复习排球的手型和脚步的移动

(二)自主学与练

让学生在自由发挥练习垫球。目的是让学生发挥自已所认识、所了解的垫球技术和练习方法。

(三)揭示课题(5`)

观看多媒体录像,通过多媒体导入课的主题。通过多媒体的观看和讲解使学生认识排球运动和学习排球的重要性。让学生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建立良好的动作概念。

(四)学习和发展(20`)

1、徒手练习:原地散点撒开,徒手做垫球动作姿势。

为了使学生把理性的认识转化为动作。学生散点站开。看教师的示范动作模仿练习。同时教师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特别是垫球的姿势、手型正确。

2、自由组合,自由练习:(1)一人一球自由练习,是让学生体会全身协调用力和正确的击球位置。加深学生对垫球技术的理解。

(2)一抛一垫:相距3——4米一人抛球,另一人垫球。

要求抛球由到位向不到位变化,垫球由近向远变化。安排这练习是让学生体会垫球动作的插和蹬送动作。

(3)对垫:距离3——4米连续对垫球。

要求学生随时要做好垫球前的准备姿势,并快速起动和移动,保持好合理的位置进行垫球。先可以是练习原地对垫球。再练习移动的对垫。

(4)自垫:一人一球连续向上方垫球。

安排这一练习是让学生不断的提高控制球的能力,保持好人与球的位置关系。同时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自主创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控制球和支配球的能力。

(5)自我展示:给学生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展示一下自已的练习成果,充分体现学生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的要义。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合作发挥(5`)

游戏:接力比赛

规则:分为四组进行比赛,每组一球。双手平举把球放在腕关节以上10厘米处,不能夹球。快速跑到指定地后原地垫球三次后再跑回队伍把球交给下一位同学。最先完成的为胜。

目的是根据本课的内容安排这个游戏,再次巩固垫球技术。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协作配合,团结合作能力。

(四)恢复身心阶段 5’

教学步骤:

A、大笑放松法师生同做。1’

B、教师领做放松操,学生模仿练习。

2’ C、教师总结讲评,1’ D、归还器械,师生道别。

1’

目的:有组织的结束教学活动,逐渐恢复学生机体功能,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培养学生创造美,表现美的能力。

七、教学媒体:

40个排球、箩筐4只、两个排球场、两副排球网。

八、预计效果

本课采用直观教学手段,结合学生自主练习,培养学生对排球运动的兴趣。因此,学生练习积极性、参与程度都可能较高,课堂气氛活跃,这即达到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又提高了学生排球运动技能。预计学生平均心率130--140次/分,运动密度40--50%。教学的技能目标达成: 85%的学生能掌握正面双手垫球的动作要领,50%的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课的教学目标基本实现。

七年级语文复习教案模板八篇


我设计的“七年级语文复习教案”一定能够满足您的要求,并且完美呈现在您面前。教案课件作为老师上课时必不可少的工具,需要老师精心设计,确保教学质量。在设计教案时,我们需要注重多元化教学的实施和对学生的反馈。如果您需要帮助,请参考本文的内容,希望能带给您一些启示!

七年级语文复习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字、词的积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及发散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点:

1.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及发散思维能力;

2.培养热爱祖国的热情。

教学难点: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方法:读、悟、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总第9课时)

一、情境导入: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它孕育了五千年的古国文化,哺育了流域两岸的人民。黄河惊涛澎湃,具有恢弘的气势,而且它源远流长、九曲连环,仿佛象征了我们中华民族曾经有过的荣辱兴衰。每一个看到它的人都会为之而感动。在抗日战争期间,我国诗人光未然跟随抗日战士行军来到了黄河岸边,看到这一奇景,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歌颂黄河母亲的豪迈颂歌《黄河颂》,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这首诗歌,不但要领会它的内涵,还要学会朗诵,像诗人一样热情地歌颂我们伟大的母亲——黄河!板书:黄河颂光未然

二、反复朗读,感知课文

1、请同学们听老师范读,在听读的过程中感受诗人的感情。

思考:全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生答:对黄河,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通过你对诗的理解,大声的有感情的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诗人从哪几个方面赞美黄河?

3、大家在充分领悟诗的情感基础上齐读全诗。

三、朗读交流

1、四人小组中的成员进行朗读交流,相互做出评价。

2、请两到三名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部分在课堂上朗读,并请全体学生讨论如何读得更好,更能读出感情。发言者也可通过自己朗读来表达意见。

3、全班齐读诗歌。

教师时时提醒学生:出感情才能读好诗歌。朗读技巧的指导不多过细,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来体会。老师视情况适当的范读。以下几点供参考:

①诗歌分为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

②“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掀”“奔”“劈”的重读,且四句不妨越读越激昂,以表现的黄河的气势。

③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

④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四、内容研讨:学生分组研讨,教师点拨指导

1、全诗分成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诵词可以看作是一个序曲,它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是什么?(了解黄河精神:伟大坚强,作用是引出下文的颂歌)

2、歌词中哪些内容是来歌颂黄河的?分别是从哪些方面进行歌颂的?

3、在“颂”之前对黄河进行了一番描绘,表现了黄河怎样的特点?

4、最后一段就是尾声,主要写了什么?(号召我们学习黄河精神)

5、结合时代背景,你认为这首诗歌的主题思想是什么?(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五、布置作业:1、阅读《黄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黄河之水天上来》。

2、欣赏《黄河大合唱》其它乐章的音乐。

第二课时(总第10课时)

一、检查内容研讨结果,进行内容赏析

(一)序曲

师问:文章从结构上共分为几大块?

明确:两块。第一段是朗诵词也就是序曲部分,第二段是歌词即文章的主体部分。

在第一段中,朗诵词开宗明义的说出了黄河表现出我们民族什么样的精神?

明确:伟大坚强

读朗诵词板书:序曲赞美黄河伟大坚强主体

师问:黄河表现了中华民族伟大而又坚强的精神,请问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

明确:拟人。

(二)主体:望黄河

师自问答:诗人在这里运用拟人手法把人身上所特有的精神品质及情感特征赋予了黄河,为什么黄河能代表民族的精神?首先我们来看诗人描写黄河的形象和气势的诗句。诗人对黄河形象及气势的描绘从哪里到哪里?

明确:从“我站在高山之巅”到“劈成南北两面”

师问:这部分内容在文中可由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

明确:望。

师问: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诗人使用了哪些词语来描绘黄河的形象和气势?

明确:滚滚、奔向、惊淘澎湃、万丈狂澜、宛转、九曲连环、劈成等。

师问:请大家打开课本第一页,看图片,黄河在你眼中是一个什么形象?你能用你所知道的词语或诗句对黄河的特征、形象、气势进行描绘吗?自由回答。

板书:描绘黄河形象、气势

(三)主体:颂黄河

望黄河波涛滚滚,颂黄河气壮山河。思考:作者从哪三个方面来歌颂黄河的伟大贡献的?分割三层意思提示性的句子是哪句话?

明确:分割三层意思提示性的句子是“啊!黄河!”

(1)、歌颂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指出了黄河的历史贡献。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了世代炎黄子孙。

(2)、像一道天然屏障保卫着中华民族,指出黄河的地理优势。

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以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的城防。

(3)、歌颂黄河流域宽广,泽被众生,黄河是我们民族精神的象征,激励着中华民族。

板书:歌颂黄河巨大贡献

问:作者从外在形象,内在精神充分象征了我们中华民族什么样的精神?

明确:伟大坚强

(四)尾声

望黄河诗人心潮澎湃,对着黄河诗人有唱不尽的颂歌,最后诗人代表中华儿女发出向它学习的誓言,学习黄河什么样的精神?

明确:伟大坚强的精神

师:以此全诗首尾呼应,浑然一体板书:尾声学习黄河精神

四、问题研究,理解主题

1、作者仅仅是在写黄河吗?他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明确:不是。歌颂了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

2、在我们心中,“祖国”不是一个普通的名词,她意味着大地、江河、民族等等。爱祖国,就是爱这些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事物。请再次感受课文,谈谈文中你觉得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深切的爱?同时用你的朗读把这种爱表达出来?

五、总结课文,强化主题

刚才我们通过对课文的探讨,进一步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诗人采用象征的手法表面上歌颂黄河,实际上是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雄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板书:

黄河颂

光未然

序曲--------------->主体--------------->尾声

赞美黄河描写黄河 歌颂黄河学习黄河

------>

伟大坚强形象、气势 巨大贡献精神

七年级语文复习教案【篇2】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俗话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有一则故事记载,某土地庙前石兽因河岸崩塌掉入河中。十多年

后重修山门,寻找石兽,它却不在原落水处,也不在下游。一位老兵说,应该在上游寻找,依他的话,果然捞出了石兽。石兽为什么会向上游“跑”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河中石兽》一文,从中找出答案。

二、作者简介:

纪昀,字晓岚。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学问渊博,曾任翰林院编修、侍读学士。因获罪遣戍乌鲁木齐。释放回京后,任《四库全书》总纂官,编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目录学上贡献很大。著有《阅微草堂笔记》等。《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昀晚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笔记小说,题材以妖怪鬼狐为主,但于人事异闻、名物典故等也有记述,内容相当广泛。 纪昀,字晓岚,他身子很是肥硕,生平最畏暑热;做总裁时,在馆内校书,适值盛夏,炎酷异常,他便赤着膊圈了辫,危坐观书。巧逢乾隆帝踱入馆门,他不及披衣,忙钻入案下,用帷自蔽,不料已被乾隆帝瞧见,传旨馆中人照常办事,不必离座,馆中人一齐遵旨。乾隆帝便踱到纪昀座旁,静悄悄的坐着。纪昀伏了许久,汗流浃背,未免焦躁起来,听听馆中人寂静无声,就展开了帷,伸首问众人道:“老头子已去么?”语方脱口,转眼一瞧,座旁正坐着这位首出当阳的乾隆帝,这一惊正是不小。向着他道:“纪昀不得无礼。”纪昀此时只得出来穿好了衣,俯伏请罪。乾隆帝道:“别的罪总可原谅,你何故叫我老头子?有说可生,无说即死。”众人听见这句上谕,都为纪昀捏一把汗。谁知纪昀却不慌不忙,从容奏道:“老头子三字,乃京中人对着皇帝的统称,并非臣敢臆造,容臣详奏。皇帝称万岁,岂不是老?

皇帝居兆民之上,岂不是头?皇帝便是天子,所以称子。这‘老头子’三字,从此流传了。”聪明绝顶。乾隆帝拈须笑悦。

三、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2、听课文朗读录音,学生朗读课文。

四、翻译课文。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pǐ)于河,

沧州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边,庙门倒塌到河里,

▲二石兽并沉焉。(门旁)两只石兽也一起沉到河里了。 焉,助词,无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 经历了十多年,和尚募集到了一笔钱,(决定)重修(庙门),

▲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便到河中寻找那两只石兽,居然没找到,

▲以为顺流下矣。认为石兽顺着河的方向冲到下游去了。下,往下游去。

▲棹(zhào)数小舟,曳(ya)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便划着几条小船,拖着铁耙,寻找了十多里,一点踪迹也没有?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

有个学究在庙里开馆执教,听到这件事便嘲笑说:

▲“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fèi),

“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怎么能被洪水带了走呢?

▲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

石头的特性是坚硬而沉重,泥沙的特性松散而轻浮,

▲湮(yān)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石兽埋没在泥沙上,就会越沉越深。 耳,助词,表示肯定。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顺着河流往下游去寻找它,不是荒唐吗?”沿,顺流而下。

▲众服为确论。

众人信服他的话,认为是正确的论断。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

一个老水手听了学究的话后,又嘲笑说:

▲“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凡是河中失落的石头,都应该到河的上游去寻找。”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

正因为石头的特性坚硬而沉重,泥沙的特性松散而轻浮,盖,表原因的发语词。

▲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

(所以)水流不能冲走石头,它的反冲的力量,

▲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一定会在石头迎水的地方冲击石前的沙子形成坑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越冲越深,冲到石头半身空着时,石头一定会倒在陷坑中。倒掷,摔倒。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像这样再冲击,石头又向前再转动。

▲转转不已,遂反溯(sù)流逆上矣。

这样一再翻转不停,于是石头会反方向逆流而上了。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到下游去寻找它,固然荒唐;在石兽掉下去的当地寻找,不是更荒唐吗?”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按照老水手的说法去找,果然在几里外的上游地方寻到了石兽。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还多着哩, 难道可以根据自己所知道的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预习课后训练题。

2、思考文中寻找石兽的几种方法,有条件的同学制作相关演示课件。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复习文言文加点字解释。

二、问题探究。

1、故事说了一件什么事?

2、故事中主要出现了几位主要人物?他们各自对事情的看法如何?

3、故事是如何发展变化的,课文可以分几个层次?概括各层次大意。

三、请学生口头回答上述问题,划分层次并概括各层次大意。

可分五层:一头一尾,中间三层。

开头交代石兽沉落河中的地点和第一种寻找方法;接着是另三种不同的寻找方法;最后,

由事而理,点明遇事不能“据理臆断”。

四、总结四种寻找石兽的方法。

1、为什么老河兵的方法是对的?(借助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三类人物寻找石兽的方法的相关语句的意思。)

(1)、学生演示。

(2)、教师演示。形象直观的演示石兽落入河中的三种情景,借助动态模拟场景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三类人物寻找石兽的方法的相关语句的意思。

2、师生共同归纳:

第一种没考虑流水、石兽、泥沙的关系。

第二种只考虑了流水,没考虑石兽、泥沙。

第三种考虑了石兽和泥沙的关系,忽略了流水。

第四种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准确把握了三者的性质及相互关系。

五、认识不同的原因及性格分析

提示:

课文是怎样结构的?阐述的事理对我们平时的生活、学习有什么启示?

本文围绕寻找河中石兽这一线索,展开戏剧性的情节,在前三段通过寺僧、讲学家、老河兵对寻找石兽的不同见解的叙述,寓理于事,作者在文末以议论的方式点明自己的观点: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这句话,既是对讲学家之类一知半解而又自以为是的人的辛辣嘲讽,又指明了认识事物的方法和途径:不能片面地理解,而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事物的特性;更不能主观臆断,而应当遵循客观事物的规律。同时也诠释了生活学习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不可做空头理论家的哲理。 写法探究:

1.层层铺垫

最先以寺僧的做法为讲学家的看法做铺垫,以突出讲学家的看法“众服为确论”,并且通过讲学家对寺僧的评价“颠”来写出讲学家对自己的看法的自信。最后写老河兵,老河兵的一番话,加上“果得于数里外”的结果,巧妙地表现自信的讲学“不更颠乎”,极具戏剧性和讽刺性。

2.具有较强的思辨色彩不管讲学家的观点是否与实际相符,其阐述的道理是能“究物理 ”的,所以人们能信服;老河兵的观点处看上去似乎不合常理,但其分析有着不可辩驳的说服力,事情的结果也验证其看法的科学性和推理的合理性。

3.细节描写增加了文采和可读性。如讲学家的“笑”(包含了讲学家对寺僧的嘲讽和一种自信,刻画出讲学家自恃博才的心态)老河兵的“笑”

(流露出了老河兵对讲学家自恃博才的一种否定,也表现出老河兵的自信和沾沾自喜)

五、分析最后一层,概括文章的中心。

1、概括文章的中心:

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就根据常情主观作出判断。

2、启发学生深入思考,联系生活实际,更深入地领悟这一道理。

六、拓展阅读:《但知其一,不知其二》

七、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训练题。

2、归纳本课古今异义和一词多义现象。

七年级语文复习教案【篇3】

第一课时

复习目标:第一单元基础知识测查梳理。复习方式:讲清要点、学生自己总结复习。复习重点:第一单元基础知识、文言文。

教学过程:

一、课前考察字词复习

二、默写《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三、复习第一单元基础知识

1、文学常识整理

要求:(1)、出处、作家(时代或国别——地位——籍贯等——以书下为主)

(2)、写心得

2、解释词语

1、确凿

2、长吟

3、轻捷

4、攒

5、机关

6、敛

7、鉴赏

8、人迹罕至

9、秕谷

10、书塾

11、方正

12、消释

13、宿儒

14、同窗

15、人声鼎沸

16、拗

17、骊歌

18、木屐

19、讪笑

20、沮丧

21、简陋

22、来势汹汹

3、形似字归纳

(1)辩

(2)蓬

(3)肿

(4)惧

四、文言文阅读《伤仲永》

1、词语积累31个

2、词类活用6个

宾客

3、通假字1个

4、“之”的用法

忽啼求之(代词,指书具)

借旁近与之(代词,指方仲永)

邑人奇之(代词,他)

或以钱币乞之(代词,指仲永做的诗)

余闻之也久(代词,指这件事)

5、翻译

6、理解(目标)文言文练习1 家庭作业:解释词语22个,每个一遍,文学常识一遍。

文言文解词30个,词类活用6个,通假字1个。

第二课时

复习目标:复习第二单元基础知识,阅读背诵《木兰诗》 复习方式:讲清要点、学生整理。

复习重点:第二单元基础知识,文言文基础。

一、常规字词复习

二、默写《木兰诗》1---3段

三、复习第二单元基础知识

1、文学常识整理

2、解释词语:

1、征发

2、哽

3、炽痛

4、标直

5、嗥鸣

9、崎岖

10、阻抑

11、回环曲折

12、亦复如是

3、同步导练中每课重点

四、《木兰诗》

1、词语解释22个

2、通假字2个

1、帖

2、火

3、翻译、理解

4、默写

五、家庭作业:注音40个,解释词语12,每个一遍,文学常识一遍。

文言文解释词语22个,通假字2个

6、谰语

7、亘古

8、污秽 1

第三课时

复习目标:复习第三单元基础知识,阅读现代文 复习方式:讲清要点、学生整理,理解。

复习重点:第三单元基础知识,现代文概括、理解。

一、常规字词复习

二、默写《木兰诗》4---7段

三、复习三单元基础知识

1、文学常识整理

2、解释词语:

1、马革裹尸

2、弥高

3、锲而不舍

4、兀兀穷年

5、沥

6、群蚁排衙

7、迥乎不同

8、气冲斗牛

9、杂乱无章

10、含蓄

11、踌躇

12、巴望

13、磐石

14、义愤填膺

3、形似字归纳:

(1)筹

(2)慕

(3)愧

(4)锲

揳(5)迭

(6)炯

(7)籍

四、现代文阅读:完成练习,进行概括训练,理解文意。

五、作业:注音53个

解词15个,文学常识5个,各一遍。

第四课时

复习目标:复习第四单元基础知识,阅读文言文《口技》 复习方式:讲清要点、学生整理,理解。

复习重点:第四单元基础知识,文言文词语积累、翻译、理解。

一、常规字词复习

二、默写《口技》1--3段

三、复习第四单元基础知识

1、文学常识整理

2、解释词语36个:

1、归省

2、乐土

3、行辈

4、犯上

5、惮

6、絮叨

7、礼数

8、撺掇

9、委实

10、凫水

11、依稀

12、宛转,悠扬

13、自失

14、弥散

15、漂渺(缥缈)

16、旺相

17、渴睡

18、向午

19、棹

20、楫

21、亢奋

22、晦暗

23、羁绊

24、蓦然

25、冗杂

26、叹为观止

27、戛然而止

28、本色当行

29、颦蹙

30、粲然

31、嗔视

32、叱咤风云

33、尽态极妍

34、惊鸿

35、纠葛

36、怠慢

4、形似字归纳:

四、《口技》

词语积累39个

一词多义5个

通假1个

翻译课文

理解文意

作业: 解词36个,文学常识5个,各一遍。

文言文词语

第五课时

复习目标:复习第五单元基础知识,阅读现代文 复习方式:讲清要点、学生整理,理解。

复习重点:第五单元基础知识,现代文理解,依文答题。

一、常规字词复习

二、默写《口技》4--5段

三、复习第五单元基础知识

1、文学常识整理

2、解释词语20个:

1、拽

2、毛骨悚然

3、怏怏不乐

4、毋宁

5、吞噬

6、语无伦次

7、羸弱

8、告罄

9、虞

10、斫

11、泅

12、砭骨

13、履践

14、崔巍

15、阴霾

16、闻所未闻

17、海市蜃楼

18、踉踉跄跄

19、声情并茂

20、孜孜不倦

四、现代文阅读

完成练习,首先进行概括训练,理清思路。本节课训练重点:理解文意,依文答题。

作业: 解词21个,文学常识5个,各一遍。

第六课时

复习目标:复习第六单元基础知识,阅读现代文。复习方式:讲清要点、学生整理,理解。

复习重点:第六单元基础知识,现代文理解,依文答题,自己体会、收获。

一、常规字词复习

二、默写未过关段落

三、复习第六单元基础知识

1、文学常识整理

2、解释词语

四、现代文阅读

完成练习,首先进行概括训练,理清思路 本节课训练重点:理解文意,依文答题。

作业: 解词22个,文学常识5个,各一遍。

第七课时

复习目标:复习文言文《伤仲永》,文学常识、注音、解释词义、翻译、理解文意 复习方式:做练习、师生讲评。

复习重点:解释词义、翻译、理解文意 复习具体步骤:

一、常规字词复习

二、默写未过关《木兰诗》《口技》段落

二、做《伤仲永》检测20分钟

同学交换试卷,师生共同讲解,互相评判

三、自己记忆有问题,未掌握好的地方。

四、家庭作业

继续熟记,请家长协助考察,签字。

第八课时

复习目标:复习文学常识

复习方式:学生做练习,师生讲评。复习重点:熟练掌握每课出处、作家、评价、代表作品等。

一、常规字词复习

二、默写未过关段落或词条

三、文学常识复习

利用自习课做文学常识练习2页,课内师生共同订正答案,边订正,边复习记忆。自己记忆有问题,未掌握好的地方。

四、家庭作业

继续熟记,请家长协助考察,签字。

第九课时

复习目标:阅读现代文2篇

复习方式:利用自习课做练习,课内重点从思路方面引导学生理解课文,进行文本对话。

复习重点:现代文理解,根据训练要点、让学生把握文章思路,层次结构,然后完成练习。依文答题,谈自己体会、收获要思想态度端正。

一、常规字词复习

二、默写未过关段落

三、课内阅读

学生阅读20分钟,要求:

1、把握作者思路

2、把握内容和层次

学生阅读后教师重点从思路方面引导学生理解课文,进行文本对话。

理清文章思路、划分层次结构。然后完成练习。

四、家庭作业:复习《口技》,翻译课文。

第十课时

复习目标:复习文言文《口技》,文学常识、注音、解释词义、翻译、理解文意 复习方式:做练习、师生讲评。

复习重点:解释词义、翻译、理解文意 复习具体步骤:

一、常规字词复习

二、默写未过关字词

二、利用自习课,做《口技》检测一节课

同学交换试卷,师生共同讲解,互相评判25分钟

三、利用自习课,做文言文专项训练20分钟

学生讲评为主15分钟

四、自己记忆有问题,未掌握好的地方。

五、家庭作业

继续熟记,请家长协助考察,签字。

作文复习

第十一课时

复习目标:讲评开头和结尾,学生练习写开头和结尾。复习方式:教师讲评,学生练习。

复习重点:明确开头结尾的写法,会修改,能围绕中心写开头结尾。复习具体步骤:

一、教师讲评开头和结尾

1、多媒体展示学生作文

2、同学评议优点,总结开头结尾常见的方式及特色。

3、评议不足之处,加以修改。

二、作文开头结尾常见的方式及特色 开头方式归纳:

1、开门见山式

2、引用名言式

3、使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式

4、对比等写法

重点提示:无论是用何种方式开头,最重要的是点题。写事的文章要写出事件的意义或影响,写人的文章要写出人物的性格或品质。

结尾方式归纳:

1、画龙点睛式

2、引用名言式

3、使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式

4、对比等写法

重点提示:无论是用何种方式结尾,最重要的是扣题。在开头的基础上,要有所延伸和升华。写事的文章要写出事件的意义或影响,写人的文章要写出人物的性格或品质。

三、朗读范文

四、学生修改自己作文的开头和结尾

根据要求修改开头和结尾

五、家庭作业:练习写人和写事的开头和结尾

作文复习

复习目标:讲评开头和结尾,学生修改开头和结尾。复习方式:教师讲评,学生练习。

复习重点:修改开头结尾,能围绕中心写开头结尾。复习具体步骤:

一、复习作文开头结尾常见的方式及特色

二、教师讲评开头和结尾

1、多媒体展示优秀的开头和结尾,强化范例的作用

2、同学评议优点,找出自己开头结尾的不足

三、范例展示,强调首尾及过渡语段

四、学生“根据中心”修改自己作文的开头和结尾

根据要求修改开头和结尾

五、多媒体展示学生作文的开头和结尾,评议、修改。家庭作业:练习写人和写事的开头和结尾

第十二课时

七年级语文复习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快速浏览课文,借助各部分的小标题,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体会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并感受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

3.培养学生对信息进行快速筛选、区分、提取的能力,以及对重要信息进行确认提炼及重组的能力。

4.体会作者对祖国、航天事业、亲友的热爱,树立为祖国民族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

【教学重点】

1.运用浏览的方法,快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本文的结构特点。

2.体会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并感受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并感受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点拨法。

【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相结合。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查找作者杨利伟、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资料,结合“思考探究”自学课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国古代,人们时刻想着遨游太空,也因此产生了如“嫦娥奔月”的传说故事。2003年10月15日,中国人实现了千百年来的飞天梦想,“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实现载人航天飞行,飞船环绕地球14圈后在预定地区着陆。

这次载人太空飞行,是中华民族智慧和精神的高度凝聚,是中国航天事业在新世纪的一座新的里程碑。许多人都羡慕航天员成功的那一刻的荣耀,却不知道航天员背后的惊险故事。今天我们来学习22课《太空一日》。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展示自我,夯实基础

1.读准下面重点词语的字音

负荷(hè)载人(zài)屏息凝神(bng)无虞(yú)

炽热(chì)弧度(hú)轮廓(kuò)俯瞰(kàn)

模拟(mó)遨游(áo)稠密(chóu)烧灼(zhuó)

千钧重负(jn)(fù)舷窗(xián)赫兹(hèz)

2.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无虞:不用忧虑。

屏息凝神:全神贯注地看,连呼吸都不敢呼吸一下。

炽热:温度极高,极热;感情和情绪热烈。

俯瞰:从高处往下看。

千钧重负:比喻很沉重的负担。也比喻非常重大的责任。

耐人寻味:形容意味深长,值得仔细体味。

惊心动魄:使人神魂震惊。

四、课堂活动过程

活动一:学会浏览,把握主要内容

同学们,本文虽然篇幅较长,但易读好懂,浏览后即可把握主要内容,本文每个小节都有小标题,提示了本节的内容,可以根据小标题的提示,抓住每一节的重点。然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1.快速浏览全文,借助各部分的小标题,把握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点拨:

“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第一部分:起飞时的生死考验。

我看到了什么——第二部分:太空中的真实所见。

神秘的敲击声——第三部分:飞船上的声音探究。

归途如此惊心动魄——第四部分:返回途中的惊险际遇。

2.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点拨:本文是按照时间顺序叙述的。

3.以“我感受到……”的句式,表达阅读这篇文章后的感受。

示例:我感受到英雄杨利伟严谨的科学态度。

我感受到英雄杨利伟坚定的意志。

我感受到英雄杨利伟献身的精神。

我感受到英雄杨利伟对祖国、对人民、对战友、对亲人的无限深情。

我感受到英雄杨利伟对我国航天事业的热爱之情。

我感受到祖国的富强与伟大。

我感受到太空一日的紧张和惊险。

活动二:理解意外情况,感受英雄形象

1.太空一日,充满紧张和意外。阅读课文找找看,杨利伟遇到了哪些意外情况?他相应地又有怎样的心理活动或举动?填写下面表格。

意外情况心理活动或举动

第一次意外共振叠加,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非常痛苦,以为要牺牲了,顽强忍受。

第二次意外产生本末倒置的错觉,倒着飞很难受,容易诱发空间运动病。靠意志克服,眼睛闭着猛想,最终得以适应。

第三次意外出现神秘的敲击声。很紧张,边听边看,冷静观察。

第四次意外返程时舷窗出现裂纹。紧张、担心,通过观察判断应该没事。

第五次意外抛伞开伞时飞船晃动很大,折磨人。让人不知道怎么回事,感到紧张,重视这个过程。

2.通过杨利伟在遇到危险时候的表现,可以看出他有怎样的优秀品质?

点拨:我们可以看到杨利伟沉着、稳重、坚韧,一丝不苟,心理素质好,不怕牺牲、敢于牺牲的无畏精神和拼搏勇气。

3.杨利伟在遇到危险时的表现,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点拨:正是这种精神和勇气,印证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与坚毅果敢。在杨利伟身上凸显出来的中国载人航天精神,将是中华民族在实现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不可或缺的、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我们应该有这种为国家民族的利益奉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的勇气和决心。

活动三:品析语句,体会严谨科学态度

同学们,杨利伟在文中说“对航天员最基本的要求是严谨”。试着在文中找一些例子,体会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

点拨:

(1)那种共振持续26秒钟后,慢慢减轻。——用准确的数字记录自己感受不适的时间,体现了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

(2)从载人飞船上看到的地球,并非呈现球状,而只是一段弧。——体现了航天员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客观的描述,是科学态度的体现。

(4)我几次努力寻找长城,但没有结果。“神舟六号”和“神舟七号”飞行时,我曾嘱咐航天员们仔细看看,但他们也没看到长城。在太空,实际上看不到任何单体的人工建筑,我询问过国际上的很多航天员,没有谁能拿出确凿的证据说看到了什么。即使是巨大的城市,在夜晚看到时也只是淡淡的红色。——表现了作者客观的科学态度。

(5)在太空中,我还看到类似棉絮状的物体从舷窗外飘过,小的如米粒,大的如指甲盖,听不到什么声音,也感觉不到这些东西的任何撞击。——细致的观察,详尽的描述。

(6)回到地面后,人们对这个神秘的声音做过许多猜测。技术人员想弄清它到底来自哪里,就用各种办法模拟它,拿着录音让我一次又一次地听,我却总是觉得不像。对航天员的最基本要求是严谨,不是当时的声音,我就不能签字,所以就让我反复听,断断续续听了一年多。但是直到现在也没有确认,那个神秘的声音也没有在我耳边准确地再现过。——实事求是、严谨、科学的态度。

(7)6时4分,飞船飞行至距地球100公里,逐步进入稠密的大气层。——准确地记录时间、高度,体现了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

总结: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要有严谨、科学的态度,容不得半点马虎,我们的学习也应该是这样。

活动四:赏析关键语句,理解表达的情感

同学们,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祖国、航天事业、亲友的热爱,请大家结合课文赏析下面语句,体会下列语句蕴含的情感。原创作品

1.就这一下,指挥大厅有人大声喊道:“快看啊,他眨眼了,利伟还活着!”所有的人都鼓掌欢呼起来。

点拨:杨利伟熬过了艰难的26秒共振阶段,让人松了一口气,发射现场紧张的气氛得以缓解,因此才会有人“大声喊”,才有所有人的鼓掌欢呼。从语言描写中让人感受到指挥大厅中紧张的气氛以及对航天员杨利伟的关切之情。

2.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那里有我的战友和亲人。

点拨:这句话饱含深情,表现了作者对祖国的爱,对亲人、战友的爱。

3.过了几分钟,我隐约听到外面喊叫的声音,手电的光束从舷窗上模糊地透进来。我知道:他们找到飞船了,外边来人了!

点拨:平安回到地球、回到祖国,喜不自禁,悬在心上的大石头终于落地。写出作者回到地面踏实而又激动的心情。

活动五:合作交流,拓展延伸

1.通过学习课文,你明白杨利伟为什么被称为“航天英雄”吗?

点拨:杨利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的首飞航天员,圆满完成了中国的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在充满不可预料的各种危险和意外情况之下,杨利伟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具有不怕牺牲、敢于牺牲的无畏精神和拼搏勇气,所以被称为“航天英雄”。

2.是否只有为国捐躯者才能成为英雄?

点拨:不是的。杨利伟在中国的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中,遇到许多突发事件,危难考验不时出现,如果没有大无畏的精神,没有为国家民族做贡献的意识,是不可能临危不惧、坚持到底的。所以凡是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而不顾个人安危,并为此奉献出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的人,我们都应该把他们当作英雄。

3.假如杨利伟到我们学校和大家交流,你会向他提什么问题?

点拨:

杨利伟叔叔你好,请问你认为要上太空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杨利伟叔叔你好,请问你在登上太空后有什么感想?

杨利伟叔叔你好,请问你还想不想再次进入太空?

……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从这篇课文中,我们可以读到航天英雄杨利伟乘坐太空飞船时奇妙的身体感受。他在太空飞行14圈,看见了许多太空奇景,也遇到了很多危险,经历了很多惊心动魄的时刻。我们可以了解到,在科学探索的漫漫长路上,人类每前进一小步,都有无数科学家、航天员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正是他们的无私奉献,对科学的热爱,让我们见证了一个又一个航天奇迹。希望我们向他们学习,将来为祖国、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而建功立业。

六、布置作业

1.品读课文,摘抄并赏析令人感动的句子。

2.课下阅读《天地九重》整本书,班上组织一次读书报告会。

【板书设计】

太空一日

杨利伟

起飞时的生死考验

太空中的真实所见

飞船上的声音探究

返回途中的惊险际遇

英雄气概科学态度

七年级语文复习教案【篇5】

学习目标:

1、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

2、了解古代诗歌的体裁特点。

3、理解诗歌所描写的意境。

重点、难点:

1、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

2、了解古代诗歌的体裁特点。

3、理解诗歌所描写的意境。

教具准备:教学方法:

使至塞上

1、作者简介

2、题解

开元二十五年,王维以监察御史从军赴凉州,居河西节度使幕中。这首诗是出塞途中所作。

3、课文分析: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开元二十五年,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查访军情。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作者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代的边关,像振翅北飞的大雁一

样进入少数民族区。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边疆的沙漠浩瀚无边,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显得那么孤独,那么劲拔坚毅。那横贯沙漠的黄河上,落日正圆。作者抓住沙漠中的典型景物进行刻画,写出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被称为千古壮观的.名句。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孤寂的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做到了情景交融。

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沙漠中荒寂无人行,直到萧关才遇到骑马的侦察兵。侦察兵告诉我,河西节度使还在前线的燕然山。

小结:

这首五律写作者奉命出塞赴边宣慰查访军情,实际上是被排挤出朝廷。作者把自己的孤寂的情绪与大沙漠奇特壮丽的自然景象融合起来写,写得气势雄浑,充满诗情画意。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作者简介。

2、题解:

王昌龄是盛唐的诗人,他曾因不拘生活小节,两次被贬,天宝年间他被贬为龙标尉。李白听到他的不幸遭遇,写下了这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从远道寄给他。

3、课文分析

杨花落尽子归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深春时节漂泊无定的杨花已经落尽,叫着“不如归去”的啼血杜鹃,声声凄切。景物描写渲染出凄苦哀愁的氛围,表达了对友人被贬的飘零之感、离愁别恨,切合当时情事,也融情入景。次句直叙其事,听说被表龙标尉,爬出涉水迁谪到荒远地区。悲痛愁苦之意不言而喻。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与共。我只有将自己悲痛愁苦的心情寄与明月,请明月传情给夜郎之西的朋友。这样写既表达了自己的愁心忧思,又表现了对友人的关心劝慰:朋友,在贬谪途中,不要孤独忧伤,有我李白的愁心与天上的明月,伴你同行。这两句诗构思新巧,想象美妙,表达了真挚深长的友情。4、小结

这首七绝表达了对朋友被贬的愁心忧郁。作者不写春天中的莺歌燕舞,而写漂泊不定的花和声音悲切的啼血杜鹃的描写,是融情入景,以景衬事出有。末两句发挥的奇特的想象把明月想象成能寄愁心的载体,能给劝慰伴君同行。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使物人格化,表现作者强列的感情。

作业

1、背诵这两首诗。

七年级语文复习教案【篇6】

教学理念:

找出途径让学生发掘材料,从语文实践中掌握学习语文的规律。

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激发全体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发动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营造自由民主的学习氛围。

教材分析:

《伟大的悲剧》这篇课文写的是在1911年底,挪威探险家阿蒙森和英国探险家斯科特,在南极展开了一场富于戏剧性又令人心酸的角逐后,斯科特这位失败的英雄和他的队员在归途中的悲壮覆没的故事。故事较长,情节也较曲折,且用的是第三人称,以人物传记的形式再现当时的情境。文章一方面写了气候的恶劣,探险队员与之展开的搏斗;另一方面,作者也展现了当时牺牲的详情。所以基本上具备小说的三要素:典型情节,典型环境,典型人物,因此又可以把它当作写人的传记小说来读。

学情分析:

学生可能不适应阅读这么长的篇幅,学生可能不适应这么欧化的语言,学生可能陌生这么含蓄而深刻的主题,学生可能有不太理解西方人的价值观念,这正是在阅读这篇文章比较困难的地方。所以教学的立足点不应太高太难,应尽量简化、浅化,使学生好懂、爱学,并重在培养他们的兴趣,不然,教师的教学就会很被动。

教学目标:

以突出人物的精神品质为教学重点

以积累、听说、写作等为训练手段

以发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为核心

学法导引:

1.长文短教,重点突破。

2.注重发现,重抓积累。

3.启发诱导,读写并举。

教学过程:

导入: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那么伟大的悲剧又会是什么样的呢?现在,我们就来看奥地利作家茨威格是怎样用斯科特的故事给我们解答这个疑问的。

出发前的准备

我们今天的学习就像一次充满挑战的探险之旅,希望大家在这次旅程中既欣赏到美丽的风景又接受智慧和胆量的考验,出发前,我们需明确此行的要求和任务:首先大家要一鼓作气,振作精神;其次,大家要开动脑筋,解决困难;第三,大家要团结合作,共同进步,希望我们最后都能达到荣誉的顶点,品尝胜利的果实。

沿途发现,做一个细心的收藏家

我们阅读一篇课文就像一个旅行家在旅行,要去不断地发现那些有价值的、美好的、印象深刻的东西,并把它们记录下来并仔细整理珍藏。下面大家读课文,看同学们是不是一个个细心的收藏家。(指导学生分类整理,做成卡片)

下面的词语不应错过

姗姗来迟怏怏不乐白雪皑皑茫茫无际洋洋得意

闷闷不乐念念有词忧心忡忡小心翼翼猎猎作响

迷迷糊糊哆哆嗦嗦踉踉跄跄

坚持不懈风餐露宿精疲力竭疲惫不堪毛骨悚然

耀武扬威海市蜃楼畏缩不前鲁莽大胆语无伦次

羸弱癫狂凛冽吞噬销蚀

步履告罄蹒跚遗孀厄运

下面的句子不应忘记。

1.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

2.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3.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4.但是在这白雪皑皑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楼,它召来那些由于爱情、忠诚和友谊曾经同他有过联系的各种人的形象,他给所有这些人留下了话。

5.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

(指导学生去发现、搜集、整理)

挑战困难,做一个勇敢的探险家

既然是探险,就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坦途,必然会遇到艰险和困难等着我们去克服。然而,无限风光在险峰,越是艰险的地方,我们越要迎难而上。下面的学习需要大家拿出勇气和智慧,看大家是不是一个个勇敢的探险家。

(学生再次浏览课文)

1.同学们在下面互相复述故事。(要讲得热闹)

2.大家推荐一个同学给全班同学讲述故事。(要激励)

3.同学讲述完之后,请同学们用简单的话评价故事。(要称赞)

这是一个感动人心的故事。

这是一个非常悲壮的故事。

这是一个充满着冒险精神的故事。

这是一个富有挑战精神的故事。

这是一个歌颂失败的英雄的故事。

这是一个歌颂献身精神的故事。

……

(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评价,获得感知)

4.文章中有许多感动人心的细节,正是从这些细节,我们发现了探险家高尚伟大的地方,请同学们认真感悟这些地方,且说说他感动你的原因。(要鼓励)

①历尽艰险到达极点,等待他们的却是占领者阿蒙森留下的国旗和信件,并要斯科特这个失败者见证他们完成的业绩,而斯科特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项任务。

科学家博大的胸襟让人叹服。

②负责科学研究的威尔逊博士,在离死神只有一步之遥的时候,仍坚持科学观察,并拖着16公斤的珍贵岩石样品?

科学家勇于探索和顽强进取的精神让我们感动。

③不幸的奥茨先是要求给他十片吗啡,以图尽快结束自己,其他队员坚决拒绝了他的要求;第二天,他独自走向了帐篷外的茫茫风雪。

科学家强烈的自我献身精神和以集体为重的高尚人格不能不令人为之泪流满面。

④斯科特海军上校极其冷静地将日记记录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直到他的手指完全冻僵,笔从手中滑下来为止。

科学家热爱事业、执着、拼搏的精神不得不令人赞叹。

……

(指导学生品味细节,细心领悟)

善于创造,做一个优秀的开拓者

人类的脚步从来就没有停止对未知世界的追求,我们的眼睛总是在不断发现新鲜的天地,我们的思维还在继续探索许多空白的领域,这就象我们今天的学习一样,都需要我们有一种敢为人先的开创精神,所以下面的问题,同学们要大胆说出自己想说的话,并记录下来,你会发现你成了一个优秀的开拓者。

1.这次探险活动胜利者是阿蒙森,失败者是斯科特,然而茨威格选择作传的却是斯科特,这里面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目的?(从中理解题目的含义)

2.读了这篇文章,或许你对英雄对成败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在你的心中,到底谁是真正的英雄;在生活中,我们怎样看待成败?请以《真心英雄》为题写下你的认识和感受。教师可播放周华健的歌曲《真心英雄》营造氛围。

3.学生写作。

4.当堂诵读。

5.教师评价。

七年级语文复习教案【篇7】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教学目标

1、理解本文中精彩的比喻中所蕴含的深刻含义和强烈的感情。

2、了解作者,通过对文章的学习感受作者的高尚情怀和伟大精神,唤起学生对李大钊先生的崇敬之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

教学重点:欣赏文章浩荡雄奇之语言,仰先生博大磊落之英雄气概。

教学准备:李大钊先生名言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历史的车轮滚滚驶进了崭新的二十一世纪,中国人民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在黄河之滨写下了一首回肠荡气的壮丽的史诗。中国迎来了属于自己的辉煌与骄傲。正因为此,有一些人,我们应当永远怀念,是他们赋予了共和国新生;有一些话语,我们应当永远铭记……

二、了解作者:

你了解李大钊吗?——学生介绍完毕后教师作适当补充。

三、新课学习:

(一)李大钊先生在1927年不幸被反动军阀杀害,他的身影离我们已经很远很远,但历史永远也不会忘记他们。当我们阅读他的遗作,仍然能感觉到他的心跳和呼吸,倾听到那超越时空的激情澎湃的心声。下面听教师范读。

思考:A、勾画出应该掌握和不能理解的词语。

B、文章的语言有什么样的特点?

C、艰难的国运是怎么样的一种命运,请联系文的具体语言来回答。

1、出示应该掌握的词和不理解的词, 清除阅读障碍。其经历亦复如是 固是高高兴兴地往前走 奇绝壮绝的境界 老于旅途的人 以成其浊流滚滚 魄势

阻抑

2、初步把握语言特点。(指名回答)-----本文语言气势磅礴,铿锵有力,

3、“艰难的国运”的含义:对二十年代的国家命运,作者在文中是怎么样比喻的,你了解当时的历史吗?----------了解写作背景

帝国主义列强虎视眈眈,国内军阀混战,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二) 指名朗读各段,每读完一段即归纳各段内容---------研究写了什么、怎么阐述

1、历史的道路崎岖不平,全靠雄健的精神冲过去。

2、民族生命的进程就像江河的进程,是曲折坎坷的。

3人类的历史生活正如旅行,在奇绝壮绝的境界才能感受到冒险的美趣。

4、中华民族的道路崎岖险阻(国运艰难),需要有雄健的精神才能欣赏到壮美的趣味

5、中华民族国运艰难,需要我们发扬黄河那种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

(三) 揣摩文章的语言:

1、喜欢哪些句子呢?请它推荐给大家。

2、联系课后练习二,理解文中比喻的含义和作用。(讨论下列比喻句的含义)

A……在此奇绝壮绝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乐趣。

B第四节的含义

C我们应该拿出雄健的精神,………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

你是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趣味的含义的?深刻理解“趣味”的含义:

A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挑战艰险,征服旅途,无限风光在险峰。

B国难当头,挺身而出,英勇斗争,做一个大写的人

C为民族的新生而奋斗,奉献生命的光和热,谱写壮丽的人生之歌。

李大钊先生在他的作品里,表达了他对这种乐趣的理解:

“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与球,资以乐其无涯之生。” 重点突破:

1、朗读并理解乐趣的含义。你能联系历史事实来谈谈你的看法吗?

2、联系第五节,谈谈“雄健的精神”的具体含义。

从课文的标题来看,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想要提示两者的关系,你能结合文章,把作者言而未尽的意思说出来吗?————-理解写作目的。

在国运艰难的时候,要发扬雄健的精神,为民族的尊严和发展而奋斗、奉献。

3、你从李大钊先生的文章中感受到他怎样的人格风范?

他的信念、忠诚、追求、勇气、执著、热血、强烈的民族责任感

4、李大钊先生用他的生命诠释了“雄健的国民”的含义,那就是一种像高山一样巍峨、像黄河一样浩荡一样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朗读名言,唤起学生对李大钊先生的崇敬之情)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郁达夫)

四、带着崇敬的心情齐读课文,注意读出文章的磅礴激越的情感。

五、感悟联想:1、李大钊先生对人生乐趣表述,实际上也是对人生意义的一次庄严的思考。你认为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最有趣味、最有意义的呢?学生自由发表看法。教师引用李大钊先生的名言,学生朗读并背诵李大钊先生的名言:

人生的目的,在于发展自己的生命,可是也有为发展生命必须牺牲生命的时候,因为平凡的发展,有时远不如壮烈的牺牲足以延长生命的音响和光华。绝美的风景,多在奇险的山川,绝壮的音乐多是悲凉的韵调。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今天的中华民族,国运昌盛,联系国际形式来想想,我们还需要“雄健的国民”吗?(学生自由发言,集体交流。(联系我驻南使馆被炸一事实、《立此存照》,日本青年长谷川弘一在网上发表的言论,见《读者》2000年第七期))

六、总结全文: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个伟大的灵魂,总是把自己的身家命运和民族命运国家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并把自己的生命交付给自己的国家,自己的人民,把它作为终身的幸福。这些为理想而奋斗的勇士,为了信念而逝去的志士,

把自己的生命铸成一座不朽的丰碑,永远矗立在人们的心里。因为有了他们的牺牲和奋斗,共和国才有今天的繁荣和富强,每一个有民族责任感的人都应该对自己说:让共和国的明天因为有我而更加强大和美丽!

七、家作:任选一题作文:《昌盛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或结合课文写读后感一篇。

七年级语文复习教案【篇8】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教案

备课组:七年级语文组

课型:复习课

主备教师:莫克明

备课时间: 集体备课成员:李文祥、刘鹤兰、胡翠兰、李永祥

教学目标

(一)教学重点:

1、根据课标和考试重点识记相关字词

2、分类专题训练

(二)教学难点:

强化巩固积累

(三)教学准备:

1、组织学生分单元复习

2、围绕县统考题型训练

3、常错易混知识点强化复习

(四)教法的分析:

专题复习与强化训练相结合

(五)课时安排:

1至2周教学过程:

一:字音字形复习第一单元

1、散步

嫩芽nân 分歧qí 拆散chāi 一霎时shà 水波粼粼 línlín 水波粼粼:形容水面明净。粼粼,水十分明净。各得其所:每个人都得到他自己所需要的东西。

2、秋天的怀念

瘫痪tān huàn 暴怒nù 捶打chuí 憔悴qiáo cuì 咱俩liǎ 烂漫làn 絮叨xù dāo 喜出望外:由于没有想到的好事而非常高兴。

3、雨的四季

花苞bāo 粗犷 guǎng 静谧mì 莅临 lì 吝啬 lìn sâ 咄咄逼人dūo

4、古代诗歌四首

碣石jiã 澹澹dàn 耸峙sǒng zhì 第二单元

6、我的老师

痣zhì 褪tuì 磕头kē 榆钱yú 狡猾jiǎo huá 占据jù 时辰chãn

7、再塑生命的人

截然 jiã 感慨kǎi 搓捻cuō niǎn 绽开 zhàn 疲倦不堪kān

二、文学常识复习

第一单元:《金色花》选自《泰戈尔诗选》,作者:泰戈尔,印度文学家。《荷叶•母亲》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作家,代表作有《繁星》《春水》《往事》《寄小读者》。《世说新语》是南朝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书,属于笔记小说。

第二单元:《我的老师》作者:魏巍。《再塑生命的人》作者:海伦•凯勒,美国女作家、教育家,曾授予“总统自由勋章”。《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为“四书”。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第三单元:《春》作者朱自清,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济南的冬天》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著名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戏剧《茶馆》《龙须沟》等。《秋天》何其芳,四川万县人,现代诗人,评论家。《观沧海》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其诗以慷慨悲壮见称。《次北固山下》王湾,五言律诗。《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代大诗人。七言律诗。《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元代著名戏曲作家。“天净沙”为曲牌名第四单元:《紫藤萝瀑布》宗璞。《走一步,再走一步》莫顿•亨特,美国作家。《蝉》小思,香港作家。《贝壳》席慕容,台湾作家。《虽有嘉肴》节选自《礼记》中的《学记》,《礼记》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义论著的选集。

第五单元:《绿色蝈蝈》选自《昆虫的故事》,法布尔,法国著名昆虫学家,著有《昆虫记》。《河中石兽》选自《阅微草堂笔记》,作者纪昀,字晓岚,清代文学家。

第六单元:《小圣施威降大圣》节选自《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明代小说家。小圣是指二郞神杨戬。《皇帝的新装》作者:安徒生,丹麦著名童话作家。代表作:《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丑小鸭》。《女娲造人》选自《神话故事新编》作者:袁珂。《智子疑邻》选自《韩非子•说难》,韩非子,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代表作《韩非子》 《塞翁失马》选自《淮南子•人间训》,《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由西汉淮南王刘安组织编写。

三、名著导读复习

1、《繁星》《春水》:主题是“母爱、童真、自然”。

作者是冰心,原名谢婉莹,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著名女作家。这两作品是在受到了印度诗人泰戈尔的《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①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如“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能躲到你的怀里。诗中的母爱往往有双重内涵:一是母爱对诗人的浸润,二是诗人对母爱的深情颂赞。

②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③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称为“哲理诗”。如: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作品的艺术成就表现在:

①兼采中国古典诗词和泰戈尔哲理小诗之长,善于捕捉刹那间的灵感,以三言两语抒写内心的感受和思考,形式短小而意味深长。

②语言清新淡雅而又晶莹明丽,明白晓畅而又情韵悠长。

2、《伊索寓言》:主题是“生活的智慧和想象的魅力”。《伊索寓言》是世界文学史上流传最广的寓言故事集之一。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①影射当时的社会现实,揭露了当时统治者的残暴和蛮横。如:《狼和小羊》、《猫和鸡》

②表现劳动人民生活的经验与智慧。如:《农夫和蛇》、《狐狸和山羊》 ③借动物形象嘲讽人类缺点。如《蚯蚓和狐狸》、《蚂蚁和蝉》 作品的艺术特色是:

①往往简洁客观地叙述一个故事,最后以一句话画龙点睛地揭示蕴含的道理。②篇幅短小而寓意深刻,广泛采用拟人化手法。

四、综合性学习复习㈠、这就是我

1自我介绍;2自我推荐;3模拟面试

活动目的:

1、通过向大家介绍自己,让同学和老师尽早认识、了解自己。

2、在活动中,充分体现语文学习活学活用的特点,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3、让活动丰富我们的课外生活。㈡、漫游语文世界 1调查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现状;

2编辑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小册子(如:对联集锦、店名集锦、广告集锦、错别字举隅等);

活动资料:小草在成长,请勿打扰(草坪告示牌)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食堂标语)悄悄的来,悄悄的去(阅览室标语)㈢、探索月球奥秘

1、月球奥秘知多少;

2、观察月亮运行;

3、收集丰富多彩的月亮文化。活动资料:

1、与月亮有关的神话传说:中国最早载于《山海经》、《楚辞》与《淮南子》 传说和神话故事有:嫦娥奔月、朱元璋抗元起义

2、关于月亮的诗歌:

《泊秦淮》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山居秋暝》王维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暮江吟》白居易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望月怀远》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举头望明月,《月下独酌》李白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枫桥夜泊》】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父对愁眠。

3、赏月佳对:月月月明,八月月明明分外;山山山秀,巫山山秀秀非常。

中秋赏月,天月圆,地月缺;游子思乡,他乡苦,本乡甜。楼高但任云飞过;池小能将月送来。

4、月亮的美称与雅号:玉兔、夜光、素峨、玉盘、广寒宫、婵娟、蟾蜍等。

五、句子仿写复习

1、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 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2、彩虹,经过与雷早激战之后才出现;理想,经过与困难搏斗之后才诞生。

3、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叶,贮满希望之情; 夏之色为金的黄,如麦浪,如稻草,彰显着丰收的希望; 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冬之色为死的灰,如草木,如泥土,宣告旧生命的终结。

2、《钱塘湖春行》: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全诗通过对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在西湖早春盛景中无比喜悦的心情。

首联写远景,诗人行经孤山寺和贾公亭西边时所看到的天光水色。“初平”写春水初涨与湖堤相平,“云脚低”写远望白云朵朵,似与湖水相接,描绘了一幅开阔又明朗的春天图景。

颔联写莺燕的活动。莺是春的歌手,燕是春的使者,它们的出现给人们带来的初春生机勃勃的感觉,“早”“新”两字用的妙:是诗句的诗眼,作者抓住早春这一特有的景象,抒发了自己在西湖见到早春景象时无比喜悦的心情。

颈联写近景,五颜六色、随处开放的野花使人眼花缭乱,新长出的春草刚刚没过马蹄。

尾联写诗人陶醉在湖东的白沙堤掩映下的绿杨阴里,以至于流连忘返。

全诗写景层次分明、由远到近、动静结合,情景交融。

3、《过故人庄》: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全诗描写了与朋友欢聚的生活场景和山村的秀丽风光,表达了朋友间那种淳朴的情谊和诗人对农村风光的喜爱之情。

前两句写老朋友准备了饭菜,邀请诗人到家里做客。通过写朋友的热情款待,表现了他们之间真挚的友情。三、四句描写了小村庄的秀丽景色,绿树、青山环绕,小村庄显得格外优美,表达了诗人对山林生活的喜爱之情。五、六句描写打开窗户所见到的景物及端起酒杯所谈论的话题,情与景交融在一起。

最后两句交代下次再来的时间及目的,表达了诗人对朋友和小村庄的依恋之情。全诗语言简洁、叙述简练而意味无穷,结构严谨而层次分明。

4、《题破山寺后禅院》:全诗逼真地描绘了寺院的清幽与洁净,表现了诗人寄情山的隐逸情怀。全诗以由寺外到寺内的顺序为线索,前四句写入古寺,见高林,踏曲径,进禅房。五六句抒写诗人的主观感受,最后两句写聆听古刹的钟磬声。诗中虚写万籁俱寂,实写心灵感悟;虚写钟磬之音,实写心灵震撼。借虚写实,深邃绵远,意境高深,寓意深长。

5、《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同时也是一首赠言诗,融情于景,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对朋友深切的关怀,同时也展示了诗人飘逸、豪放的性格。

首句以景兴起,给读者描绘了一幅冷清凄凉的晚春图。从“飘飞不定的杨花落光了,布谷鸟啼声凄婉”之中隐含着作者对朋友被贬僻壤之地的同情和悲伤,接着转入叙事,用跋涉五溪说明路途的遥远和艰难,暗含着对被贬友人的深切挂念。后两句用拟人手法,希望借助明月,将自己对朋友的关心、担忧之情随轻风直到偏远的夜郎之西。

全诗想象丰富奇特,感情真挚。

6、《泊秦淮》: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为体裁的政治讽刺诗。全诗写诗人夜泊秦淮的所见所闻,想到南朝统治者醉生梦死的生活以及陈朝的灭亡,反映了诗人对晚唐达官显贵只顾个人享乐、不顾国家存亡这一再现状的不满与愤恨。

前两句描写夜晚秦淮河上烟月迷蒙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深沉的忧虑之情。后两句写现实中达官显贵饮酒作乐、荒淫无度的生活,表达出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全诗语言凝练、含蓄。将历史与现实巧妙结合,两个“笼”字表现出写景生动形象,情感深沉。

7、8、《过松源晨炊漆公店》:这是一首七言绝句。第一句内容丰富,包含了艰难攀登的整个上山过程,以及对所经历艰难的种种感受。“莫言”二字像是自诫又像是提醒别人,耐人寻味。第二句对第一句进行补充,“赚”字幽默风趣,将行人心目中下岭的容易与它实际上的艰难形成鲜明对比。三四句对第二句留下的悬念进行解释:本来上山过程要攀登多少道山岭,下岭过程中也相应地会遇到多少重山岭。“一放一拦”把山写成了有生命有灵性的东西,同时也将行人的种种心情——意外、惊诧、厌烦、直至恍然大悟透露出来。其间包含着朴实的人生哲理:做任何事情都应有充分的心理准备,面对困难才能顺利解决。

9、《观书有感》: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写的是诗人忽然把难懂的书看懂了时产生的联想及感受。前两句用比喻修辞方法写出方塘的清澈,表面是写景,实际上是用景物作比喻。三四句写方塘清澈的原因,借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识。后人将句子凝缩为成语“源头活水”,用以比喻事物发展的源头和动力。全诗语言简洁、质朴,比喻贴切。

七:诗歌理解性默写

1、《观沧海》中作者借助大海形象抒发了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和伟大抱负的两句是:,。

2、《次北固山下》诗中既即景抒情又蕴含自然理趣的两句是:。

3、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以小鸟的活动写早春特色的诗句是:。

4、春天,香格里拉草原上野花次第开放,芳草如茵。游客骑马踏青,陶醉在优美的自然风光之中,真可谓《钱塘湖春行》中所写“,”

5、崔颢在《黄鹤楼》中写到“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而马致远在《天净少 秋思》中也有两句与此意境相似,这两句是:。

6、《龟虽寿》中表达了诗人自强不息、老当益壮的进取精神,从而抒发了诗人的雄心壮志与对未来宏图大业的向往之情的诗句是:。。

7、孟浩然的《过故人庄》:诗中描绘优美宁静的田园生活的句子是:。诗中写农家的劳动生活的诗句是:。表现对朋友、对乡村的依恋之情的句子是: ,。

8、《题破山寺后禅院》中形容环境幽静,消除人心中俗念的诗句是:。后人根据“。”得出一个成语“曲径通幽”,形容景色幽雅,也富含一定的哲理。

9、《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用拟人手法表达诗人对友人思念之情的句子是。

10、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诗中写亲人盼询归期,从而抒写诗人与亲人间互相思念的真挚之情的诗句是:。抒写诗人希望与亲人会面的诗句是:。

11、晏殊在《浣溪沙》中以诗入词,诗中着重写今日的感伤、被誉为“千古奇偶”的千古名句的是:。

12、杜牧的《泊秦淮》:渲染了一幅迷茫、清冷的水上夜景图的句子是。表现诗人忧患意识,反映官僚纸醉金迷生活的诗句是:。

13、《观书有感》中,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的是:。

八、文言文背诵默写复习4.《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①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抓住早春特点从仰视角度描写禽鸟的优美诗句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②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抓住早春特点从俯视角度描写花草的优美诗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6.《龟虽寿》•曹操

①最能体现诗人慷慨激昂,壮怀激烈情感的句子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②运用比喻表明自然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句子是: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7.《过故人庄》•孟浩然

①描写友人家优美的自然环境的诗句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②表现对朋友、对乡村的依恋之情的句子是: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8.《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①描绘山寺幽深清寂的景色,意境深邃的诗句是: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②以动显静,因情生景、含蓄隽永的诗句是: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9.《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w W w.x K b 1.c o m ①

九、《世说新语》两则 1.字词解释

①內集:家庭聚会。②儿女:子侄辈。

③讲论文义:讲论,讲解讨论;文义,诗文。

④俄而雪骤,公欣然曰:俄而,不久,一会儿;骤,迅速;欣然,高兴的样子。⑤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⑥未若柳絮因风起:未若,不如;因,凭借。⑦期行:期,约定。

⑧期日中:日中,正午时分。⑨舍去:舍,丢下;去,离开。

⑩尊君在不(fǒu):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不,通“否”,没有。⑪相委而去:相,副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行为;委,丢下,舍弃。⑫家君:对他人称呼自己的父亲。⑬引:拉。⑭顾:回头看。2.句子翻译

①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②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③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在正午。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④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

⑤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⑥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3.课文理解《论语》十二章 1.字词解释

(1)学而时习之:按时复习(2)有朋自远方来:从

(3)不亦君子乎: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4)吾日三省吾身:每天;多次反省(5)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诚,诚实(6)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

(7)三十而立:站立,站得住,这里指独立做事情(8)四十不惑:迷惑,疑惑

(9)不逾矩:越过,超过;规矩,规范)

(10)温故而知新:学过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11)学而不思则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12)思而不学则殆:有害

(13)可以为师矣:可以;凭借;做,当作(14)人不堪其忧:忍受

(1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代词,„„的人;喜欢,爱好(16)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以„„为乐趣(17)饭疏食饮水:吃饭;粗粮;冷水)(18)曲肱而枕之:弯曲胳膊;承接连词(19)不义而富且贵:不正当的手段(20)于我如浮云:对于

(2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泛指多个,几个;于此,意思是“在其中”(22)择其善者而从之:好的方面,优点(23)子在川上曰:河流上,河边(24)逝者如斯夫:流逝;这,指河水(25)不舍昼夜:舍弃

(26)三军可夺帅也:军队的通称

(27)匹夫不可夺志也:普通的人,男子汉(28)博学而笃志:忠实,坚守

(29)切问而近思: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30)人不知而不愠:了解;生气,发怒 2.句子翻译

1.子曰:“学(学习)而(表顺承)时(按时(名词作状语))习(复习)之,不亦(也是)说(同“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了解)而(表转折)愠(生气)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学了又按时复习,不也是很喜悦的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的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吗?” 2.曾子曰:“吾(我)日(每天,名词作状语)三(多次)省(反省)吾身:为(替)人 谋(出主意)而(表转折)不忠乎?与朋友交而(表转折)不信(诚信)乎?传(传授的知识,名词做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家谋虑是否真诚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了?”

3.子曰:“吾十有(通“又”)五而(表顺承)志于学,三十而立(独立),四十而(表顺承)不惑(迷惑),五十而(表顺承)知天命(自然规律),六十而(顺承)耳顺,七十而(表顺承)从心所欲,不逾(超过)矩(规范)。” 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对各种言论能明辨是非,到七十岁才可以随心所欲,又不会超出规矩。

4.子曰:“温(复习)故(就的知识,形容词做,名词)而(表顺承)知新(新的领悟),可(可以)以(凭借)为(成为)师矣。”

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并从中获得新的领悟,做到这样的程度,可以成为老师了。5.子曰:“学而(表转折)不思则罔(迷惑),思而(表转折)不学则殆(有害)。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便会迷惑而无所得。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害。” 6.子曰:“ 贤(品德高尚)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忍受)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乐于学)。贤哉,回也!”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7.子曰:“知之(代词,指代学问)者(„„的人)不如好(喜欢,爱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以„„为乐趣,名词意动用法)之者。”

孔子说:“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8.子曰:“饭(吃饭,名词作动词)疏(粗粮)食饮水(冷水),曲肱(弯着胳膊)而(表顺承)枕之,乐(乐趣)亦在其中矣。不义(正当手段)而富且贵,于(对于)我如浮云。”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新 课 标 第 一 网 9.子曰:“三(几个)人行,必有我师焉(在其中)。择其善者而(表顺承)从(跟从)之(代词,学习),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我的老师的人。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好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

10.子在川(河)上曰:“逝(流逝)者如斯(这)夫,不舍(舍弃)昼夜。”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 11.子曰:“三军(军队)可夺帅也,匹夫(普通人)不可夺志也。” 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12.子夏曰:“博(广泛)学而(表并列)笃志,切(恳切)问而(表并列)近思,仁(仁德)在其中矣”

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遇不明事能恳切地向别人发问,多考虑当前的问题,仁德就在其中了。”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咏 雪

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②“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③“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傅(fù)柳絮(xù)差可拟(chā)(nǐ)无奕(yì)雪骤(zhîu)道韫(yùn)

2.本文选自南朝宋彭城人 刘义庆 编著的《 世说新语 》一文。

3.解释字词:

⑪内集(家庭聚会)⑫儿女(子侄辈)⑬俄而(不久,一会儿)⑭欣然(高兴地)

⑮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⑯未若(不如,比不上)⑰因风起(凭借)⑱即(是)4.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①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下雪天举行家庭聚会,跟子侄辈们谈论诗文。②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③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5.“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寒雪日 ”、地点“内集”、人物“谢太傅与儿女”、事件“讲论文义”等要素。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为我们营造了一种欢快、轻松、融洽的家庭气氛。6.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C)

A.撒盐 / 空中差 / 可拟B白雪 / 纷纷何 / 所似C未若 / 柳絮 / 因风起 D左将军 / 王凝 / 之妻也

7.对“公大笑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

A.说明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B.谢太傅“笑”前喻,而“乐”后喻。C.为“柳絮”一喻而“笑乐”。D.谢太傅认为后一喻没有前一喻好。

8.文章最后写道:“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你以为作者写上这一句的用意何在?

答:补充谢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作者赞赏道韫的才气。9.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白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答:(1)“撒盐”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2)“柳絮”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且两者都是轻飘飘的,呈团状,这一点极相似。

10.除“柳絮”一喻外,你还能写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喻体吗?能否再写出几句咏雪的诗句吗?

词:鹅毛、鸭绒、扬花、梨花、花絮、飞花

句: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⑫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陈太丘与友期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②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③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④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11.给加点的字注音:与人期行(qī)尊君在不(fǒu)12.解释加横线的字词。

⑪与友期行(约定)⑫太丘舍去(离开)⑬去后乃至(才)(4)待君久不至(您,对对方的尊称)⑮尊君在不(对别人父亲的尊称)(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⑯相委而去(丢下,舍弃)⑰家君(对人称自己的父亲)⑱下车引之(拉)⑲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

13.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①、陈太丘与友人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中午。

②、(家父)等你好久你不来,他已离开了。

③、(你)到正午还不来,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④友人感到很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14.“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 不守信用 的人,“友人便怒”,从友人的话中我们又看到了友人是个 言辞粗鲁、只会怪罪别人儿不会反省自己 的人,从“友人惭,下车引之”还可看出友人是个 知错能改 的人。陈元方维护了父亲的尊严,显示了聪明才智,体现这一天资的语言是“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也表现出对客人无信无礼的不满,体现不满的行动是“ 元方入门不顾 ”。

15.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不失礼:对这种无信无礼之人,不值得与他交谈,表现了陈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也符合一个七岁小孩的心理。(失礼:既然友人已经感到惭愧难当了,对父亲的朋友应当以礼相待。)

16.从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为人处事要讲信用,懂礼貌 17.你知道哪些有关诚信的的词语或名言?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故事?(请各举出两例)

词语: 一言九鼎,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名言: 言必行,行必果 金诚所至,金石为开

故事:司马光砸缸 曹冲称象 王冕四岁画画 曹植七岁做诗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18.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嘉肴(yáo)自强(qiǎng)兑命(duì)学学半(xiào)

19..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①虽有嘉肴 即使 ②弗食 不 ③不知其旨也 甘美 ④不知其善也 好处,益处 ⑤ 能自强也 自我勉励 ⑥ 虽有至道 达到极点 ⑦ 教学相长 增长,促进 ⑧ 是故 所以 ⑨ 教然后知困 不通,理解不了

20.翻译下列句子。①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理解不透。②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知道自己的知识不足,然后才能反省自己;知道自己理解不通,然后才能自我勉励。

③故曰:教学相长。所以说,教导和学习能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④《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21.本文节选自 《学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 礼仪 论著的选集,共 49 篇。《学记》是《礼记》 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 教育学 的专著。该文中隐藏一个流传至今的成语是 教学相长。

22.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作者是怎么论述的?(论证思路)本文主要论述了 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道理。本文在论述时先以“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作比,继而引入“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 教学相长 ”这个结论。(用原文填空)23.开头“虽有嘉肴”一句有什么作用?

用嘉肴比喻至道,运用了类比论证,是为了衬托至道的好处,也起到了引出论点的作用。

24.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只有学习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学以后才能知道有理解不了的地方。教和学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25.“教学相长”与“学学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相同点:两者都强调了“教”是学习、进步和提升的重要环节。

不同点:前者是从教和学两个方面来说明教和学的关系:二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说的直接全面,是作者要表达的主要观点。后者则只从教的角度来说明,将学的部分暗含其中,说得含蓄委婉,是对前者的补充论证。二者关系:前者是全文的观点,后者是引用论据来补充强调观点的,二者并非并列关系,而是主从关系。

课后反思:

修改意见:

热门教案: 七年级语文说课稿(篇五)


事在人为,而方案规划也需先行。在上级为我们分配了任务但不知道该从何下手时,我们都需要做好万全的方案计划,每一个方案的实施都有它的意义,是否有可以参考的方案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热门教案: 七年级语文说课稿(篇五)》,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一、教材:

《口技》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最后一课(20课),是讲读课。本文记叙了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主要通过描写口技表演者摹拟深夜一家四口梦中醒来、继又入睡和火起、救火的情景所发出的精彩声响,以及宾客沉浸其中、如痴如醉甚至以假为真的反应,生动地再现了口技表演者高超的表演技艺,读来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令人深切感受到口技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

1、掌握积累一些重点虚实词的用法。包括文中一些特殊用法的词,一词多义,表示时间的词,数词的应用。

2、学习本文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并能在自己的作文中应用。

3、体会我国民间口技艺人非凡的智慧和表演才能,感受古人用简约语言营造的广阔想象空间。

三、教学难重点

本文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

四、教学设想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学习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模式。因此教法与学法就遵循这一原则为指导。

1、 教学方法:以兴趣激发学生,听、说、赏、写结合。发现法:深挖文本,筛选有效信息。合作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合作探究,在合作中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

2、 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多媒体(课前准备并放映《洛桑学艺》的光碟)。

学法指导

课前预习法,扫清字、词障碍。学会整理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合作交流法: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多媒体播放相声《洛桑学艺》(为学生创设一个实际接触口技艺术的机会,激发他们对我国民间艺术的兴趣。)

口技艺术是我国曲艺园地中的一朵奇葩,口技这种民间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口技》。

(二)、请学生自主探究发现和落实字词

精读全文、分组发现:

第一组:发现文中用法特别的词

第二组:发现文中古今异义的词

第三组:发现文中一词多义的词

第四组:发现文中表示时间的词

做的快的同学,轮到你自己尝试独立地进行发现了!你该积累一个怎样的词语板快呢?(这个步骤是为了那些学有余力的同学准备的,让他们有自由发挥的空间。)

(三、)听、说、赏、写

1、听诵读

首先,我们来欣赏一段精彩的《口技》诵读表演,请大家用心观看,用心品味,用心发现 (播放视频)。

其次,让我们向名家学习,用心将课文朗读一遍。

(1)、文中有一句话可以概括全篇的内容,请发现,找出来。

(2)、文中有一个字可以领 起全篇,请发现,找出来。

2、说场景 、赏语言

名家的精彩的诵读表演,把我们带回到了口技表演的神奇境界之中。下面,让我们带

着对口技表演的美好印象,走进课文场景,进一步体会口技表演者高超的表演技能,品

味作者林嗣环是如何表现口技之善的。(找出相关语句,展开合作探究学习。)

(1)、说说口技艺人的表演,先后摹拟出哪些?每个场景的表演内容是什么?观众反应如何?

场景:梦中惊醒------渐入梦乡------火场百象

表演内容

梦中惊醒:犬吠、欠伸、呓语、大啼、妇呜、絮絮、夫叱

渐入梦乡:齁声、妇拍儿渐止、鼠作作索索、倾盆器声、咳嗽声

火场百象:大呼、齐哭、百千大呼、齐哭、犬吠、力拉崩倒、火爆声、风声、求救声、抢夺声、泼水声------无所不有

观众的反应

满座寂然,无敢哗者

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 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2)、用“口技表演之善,从------几句话可以看出,它善在------”的句式,说说你们的探究结果。

(3)、再读课文,归纳作者的描写为什么这么成功?

文章表现口技艺人表演之善主要表现在:

对声音的正面描摹

观众反应的侧面烘托

对简单道具的反复描写

其实,大家刚才的交流都围绕着一个“善”字展开。我们可以这样说,正是因为口技表演者的“善”,才有作者林嗣环笔下精彩描写的“善”,正是因为作者林嗣环笔下精彩描写的“善”才有了我们欣赏品味的广阔空间。课文《口技》给我们做出了绘声绘色描写场景的精彩范例,它在写法上,无论是善于抓住文眼作正面描写侧面烘托,还是首尾呼应,或者是凝练生动的语言应用等方面都给我们作出了示范。学习本文就是要学习它的这些写作技巧。

3.学写作(学以致用)

下面请大家借鉴并运用所学技巧进行写作训练。出示漫画《口技鸟啼表演》,要求学生根据漫画内容,加以合理想象,看图说话演绎成文。

提示:(一)、要抓住画面内容,图一表现口技鸟啼表演者站在麦克风前以口腔配合手的动作,摹拟鸟啼,神情如痴如醉;图二则表现几只鸟儿环绕在口技鸟啼表演者的上空,鸟儿纷至沓来,显然是表演者的逼真摹拟引来的,由此可见口技表演者的精湛演技。(二)、要紧扣漫画内容,展开合理而生动的想象,演绎成文。

六、板书设计 对声音的正面描摹

善 观众反应的侧面烘托

对简单道具的反复描写

[精选教案] 七年级语文说课稿其五


一个人做事,在动手之前,当然要详慎考虑。面对即将开展的工作项目,我们通常需要提前准备好方案,方案可以让我我们清楚的知道具体实施步骤,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方案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精选教案] 七年级语文说课稿其五”,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第一次真好》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二课《短文两篇》中的第二篇,是一篇略读课文。教材通过两个事例抒写了人生的一种体验:第一次真好!告诉人们第一次的感觉是生命中难得的宝贵经验,并提醒人们思考怎样才能使生命多姿多彩。《第一次真好》虽是略读课文,但文章却蕴涵着深刻的人生哲理。“第一次”不仅带给我们新鲜刺激,更带给我们生活的新领域和人生阅历。珍重“第一次”就是珍重自己的生命。本文叙议结合的写法也很典型,可以作为写作的典范。

2.教学要求:根据新大纲和本课的特点以及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教学理论。我制定了以下教学要求:

(1)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人生第一次经历的意义;学习叙议结合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体验,深入思考,反复咀嚼,领悟文章深长的意味。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3.教学重难点:重点是领悟“第一次真好”的内涵。难点是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二.说教法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就一定要体现略读课文的特点,要放手让学生自读,在学习内容上以整体理解为主,不要求面面俱到。《新大纲》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我根据本课目标和内容,从学生实际出发,以“点拨法”进行教学。使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围绕中心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争议。激发他们主动去获取知识,培养健康的情感。

我首先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找出关键性的词句。然后引导学生走出文本,进入广阔的生活领域,联系自己的人生经验,体会“第一次真好”的内涵,感悟丰富的人生哲理。将学生由课本迁移到课外,迁移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去。最后在教师适当的点拨、归纳中升华对主旨的理解,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这节课最大的特点是让学生畅所欲言,使课堂充满活力。大文学家巴尔扎克说过:“打开科学的钥匙毫无疑问的是问号。”我充分尊重学生,让每一

位学生都能畅所欲言,成为课堂的主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具体的表现有两点:(1)学生认真思考,自主置疑。学生对文章的第一印象是很重要的,此时学生往往会有许多疑问,那么让学生将心里的问题说出来有助于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学生提出问题后,我会在黑板上记下来,最后归纳他们的问题。学生对课文有了整体感知,自己的提问又得到老师的认可,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进一步研读的兴趣。(2)老师学会倾听,就势引导。只要教师善于引导,充分相信学生,他们就会最大程度的展示自己的潜能。法国文学家法朗士说过:“教学的全部艺术,就是唤起年轻心灵的好奇心的艺术,它的目的是为了使这种好奇心得到满足。”新课程要求教师有新的课堂行为,教师在课堂上很重要的一点是用一切有效的手段调动学生兴趣,激励学生发展,想一切办法让学生爱说,会说,能说。在这节课上,我将建立一个对话平台,让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生本对话。比如:当学生结合实际谈自己的第一次经历时,往往会局限于“第一次做饭、第一次洗衣”等等,思路放不开。我会提示他们如:“我与老师——第一次受批评;我与父母——第一次撒谎、第一次欺骗;我与自然——第一次郊游、第一次登山、第一次看日出;我与科学——第一次实验;我与社会——第一次施舍……”我相信越是贴近学生的生活就越能发掘出亮点,学生只有在有话可说的前提下,才更容易理解“第一次”的内涵。我始终用心和学生、文本进行交流,尊重、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反应,不断刺激、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我努力营造一种开放的、自由的、融洽的气氛,放飞学生个性,争取给学生一个更为宽广的空间。我认为,唯有让学生畅所欲言,才能使课堂充满活力。

三.说学法

根据新大钢的要求和本课的特点,我指导学生先预习扫清字词障碍,然后找出自己不理解的,或是有同感的地方,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思考,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使学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讨论,从而解决问题。让他们从感知到理解,从感性到理性,从学会到会学。这样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

教学步骤:这节课我是按:“引入新课——整体感知——合作探究——反思拓展——归纳总结。”这五个步骤进行教学的。

1.引入新课:我以谈话的方式引入新课。

2.整体感知:我先对预习的作业进行抽查并明确生字词答案,然后让学生自读课文,思考文章写的是什么内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要诊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对学生阅读后的提问,我会在黑板上做记号,然后归纳他们的问题。

3.合作探究: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课文内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教材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课堂上学生的提问可能是多角度的,那么,就以学生为主体,提到什么就讨论学习什么。在此,我预设了以下几个问题:

(1)文题命作“第一次真好”好在哪里?抓住关键词分析“好”的含义。

(2)为什么说“第一次经验并不一定都愉快,但新鲜刺激,使人回味无穷?”试结合实际生活经验举例说说。

(3)请结合你的实际生活经验谈谈你对“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愈益多姿多彩。”这句话的理解?

学生讨论后明确:第一次不仅带给我们新鲜刺激,更带给我们新的生活领域和人生阅历。第一次的感觉是生命中难得的宝贵经验,珍重第一次,就是珍重你的生命。

4.反思拓展

我将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围绕以下几个问题思考:说课/

(1)既然第一次真好,为什么有的人生命中的第一次不多?

(2)怎样才能有更多的第一次?

(3)什么样的“第一次”不能尝试?为什么?通过这个环节的讨论学习,学生会明白:只有随时留心,寻找机会,大胆尝试,创造出越来越多的有益于身心的第一次,才能使生命多姿多彩。有害身心的第一次是不能尝试的。

5.总结归纳

我在最后鼓励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我认为随时总结学习中的收获是十分必要的,学生如果能在学习中养成自评的习惯,那么,他们收获的将不仅仅是知识,而是终生受益的学习方法。

五.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是在教学过程中完成的。这里不做详细介绍。总之,要突出重点、难点。整个板书设计要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文章来源://m.zhe135.com/fanganfanwen/185224.html

上一篇:员工的自我鉴定该怎么写精品8篇

下一篇:端午节暖心文案130句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