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在事故发生时及时响应,我们要做好应急预案提高防范意识,应急预案对应对突然事件的处理有有着必要性,应急预案要写哪些内容呢?相信你应该喜欢小编整理的医院消防应急预案模板(9篇),有需要的朋友就来看看吧!
一、单位应当至少每季度进行一次防火检查。检查的内容应当包括:
1、火灾隐患的整改情况以及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
2、安全疏散通道、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和安全出口情况;
3、消防车通道、消防水源情况;
4、灭火器材配置及有效情况;
5、用火、用电有无违章情况;
6、重点工种人员以及其他员工消防知识的掌握情况;
7、消防安全重点部位的管理情况;
8、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和场所防火防爆措施的落实情况以及其他重要物资的防火安全情况;
9、消防(控制室)值班情况和设施运行、记录情况;
10、防火巡查情况;
11、消防安全标志的设置情况和完好、有效情况;
12、其他需要检查的内容。
二、防火检查应当填写检查记录。检查人员和被检查部门负责人应当在检查记录上签名。检查记录应当记明巡查的人员、时间、部位、内容、发现的火灾隐患以及处理措施等。
1、编制目的
为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工作,预防和杜绝火灾事故的发生,保障卖场及购物群众的安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本着“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原则,结合卖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2、危险性分析
2.1企业概况
某卖场位于____X,是一家拥有建筑面积25526平方米,800多名职工的大型综合性零售企业(其他内容略)。
2.2危险性分析
某卖场是一家大型的综合性商业零售企业,其内部结构比较复杂,营业面积大,经营的商品范围广,收银台及贵重商品柜台多,并且设置有大量的照明、用电设备,防火安全是卖场工作重中之重。
另外,卖场也是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一旦发生各种突发事件,人员的疏散工作十分重要,建立快速人员应急疏散程序非常必要。
3、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3.1应急指挥部
总指挥:由卖场总经理担任(法定代表人)。
副总指挥:由卖场主管安全副总经理和安保部部长担任。
组员:由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及安保部工作人员组成。
总指挥部:设在监控室。
职责:全面负责组织、指挥、协调灭火、应急疏散预案的具体实施,确保灭火、应急疏散行动能够按照预案顺利进行。
3.2通讯联络组
人员组成:由卖场办公室和消防中控室人员组成。
职责:做到报警及时,保持通讯联络畅通;保证各种指令、信息能够迅速及时、准确的传达。
3.3楼层指挥组
人员组成:由卖场各楼层主要负责人及其办公室人员组成。
职责:负责本楼层组织、指挥、协调灭火、应急疏散预案的具体实施;掌握情况,准确分析局势,果断作出正确判断;及时上报有关信息,并认真贯彻执行指挥部命令。
3.4灭火行动组
人员组成:由各部门的义务消防队员组成。
职责:负责按照预案或现场指挥员的指令及时扑救初起火源,控制并消灭火灾;配合专业消防人员进行灭火抢险工作。
3.5疏散引导组
人员组成:由安保部门人员和各楼层有关人员组成。
职责:在楼层指挥组指挥下,坚守岗位,依据预案措施及疏散路线;有秩序地疏散引导本楼层顾客,疏散完毕后有秩序撤离。
3.6防护救护组
人员组成:由安保部门人员、卖场医务室人员和各楼层经过医务培训的人员组成。
职责:负责配合专职消防人员及医护人员救护,抢险火场被困伤员及物资;负责向场警戒,维持现场秩序,看守抢救出来的物资,保证灭火工作顺利进行。
3.7后勤保障组
人员组成:由安保部门人员、后勤部门人员、设备部门人员及指挥部指定人员组成。
职责:负责保障灭火用水供应和其它灭火物资设施供应;负责灭火后的水、电、现场抢修、恢复等工作。
4、应急响应
4.1报警和接警
值班人员或现场工作人员发现火情后,应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切断与火灾相关的电源,大声呼救,并按下手动报警按钮,发出火灾声响警报,消防中控室接到声响报警后,通过对讲机立即通知义务消防队员赶赴现场,同时拨打“119”火警电话。报警时要讲清详细地址、起火部位、着火物品、火势大小、报警人姓名及电话、行走路线,并派人到约定地点接引消防车进入火灾现场,同时向单位领导和安保部报告。
4.2应急疏散
消防中控室接到声响报警后,立即开启火灾应急广播,说明起火部位,疏散路线。疏散组成员立即组织处于着火层等受火灾威胁的楼层人员沿火灾蔓延的相反方向,向疏散走道、安全出口部位有序疏散。
4.3扑救初起火灾
灭火行动组接到报警后,应立即赶赴着火现场,根据预案或现场指挥员的指令迅速检查是否切断现场电源,利用灭火器材迅速扑救。如火势较大,暂时不能扑灭,应立即根据现场情况及时采取隔离等措施,防止火势进一步蔓延,并积极配合专业消防人员完成灭火任务。
4.4通讯联络、安全防护及救护
通讯联络组应立即按照预案或指挥员的指令,及时通知相关人员,同时注意保持通讯联络畅通,及时准确地将各种指令、情况及信息上传下达。
防护救护组应立即按照预案或指挥员的指令,对现场实行警戒,保证消防车辆的畅通无阻,维护好现场秩序,防止无关人员进入现场,配合好专业消防员及医务人员抢救火场内被困伤员及重要物资。
后勤保障组应立即按照预案或指挥部的指令,迅速调集灭火所需物资、设备,为完成灭火、疏散救护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
5、应急结束
灭火工作结束后,总指挥部应派人对着火现场实施警戒保护,严禁在场无关人员进入现场,确保现场的原始状态,并配合调查人员做好事故现场的调查工作,后勤保障组在总指挥的安排下做好抢修、恢复工作。
6、工作要求
(1)各部门及全体员工要在总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迅速按照预案或指挥员的指令,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2)各部门值班人员接到报警后,要立即组织力量赶赴现场进行扑救,掌握情况,同时向单位领导报告。
(3)各部门及全体员工要本着遇事冷静,互相协调,通力配合,不慌不乱的原则,尽快完成报警、扑救、疏散顾客、抢救伤员、保护现场等各项工作。
(4)灭火工作结束后,由总指挥部下达各组人员撤离现场的命令,随后进入善后工作处理阶段。
行政是具体负责医院整体管理工作的职能部门,其工作重点是进行协调,部署安全防火巡查,以确保人、财、物的安全;院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是发生各种类型灾害时的一线指挥机构。为加强本单位的消防安全,预防火灾和减少火灾危害,本着“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宗旨,根据医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消防安全应急预案:
一、常用电话号码
火警电话:119,消防股XX转XX
二、院部消防工作分工职责
XX(院长):具体负责指挥抢救伤员、疏散人员、物资、救护等协调全院消防工作。
XX(副院长):具体负责伤员救治、组织抢救、转移伤员等工作。
XX(副院长):具体负责疏散围观群众,向公安消防火场总指挥报告灾情,按统一步骤,组织职工贯彻执行,做好安全工作。
XX(副院长):负责指挥疏散人员,看管好抢救出来的物件,协调各科室抽调人员组织灭火、抢救。
XX办公室):负责报告火警,切断电源,通知科室参加灭火,转移设备、安排救火所需水源、救火设备。到一线参加灭火,指引群众疏散等工作。
二、应急措施
1、指令一名职工负责建立防火安全情况登记表,内容应包括消防栓、灭火器、仓库通道、电线、电路、门窗等情况。
2、日常巡查中应重点检查消防栓、灭火器、仓库通道情况,如发现问题,应仔细观察分析,找出原因,及时解决,并汇报科、处及上级主管部门领导。同时应在登记表中做好记录。
3、任何人发现火灾应立即报警,同时报告院总值班及院领导。报警人员在报警时应同时说清着火地点、部位、燃烧物品、火灾状况等。同时报告院安全工作领导小组。通知相关部门负责人,做好灭火前的必要准备工作,及时记录火灾情况。
4、接报告后,本部门在场工作人员必须无条件及时赶赴现场,参加救火行动。在领导小组指挥下,疏散救护工作要有条不紊,责任到人。首先进行引导护送,向安全区(安全通道、消防楼梯)疏散,同时要查清现场是否有遗漏人员,疏散次序按现场通知办。其次是接应救护车,指引救护人员及时对伤员进行处理或送于未有火灾发生处进行救治。
5、现场成立灭火救灾指挥部,由院领导及事发部门负责人组成,院长任总指挥。其主要职责是:负责查看火情,掌握火势发展情况,随时向119指挥中心通报火情,根据火情指挥切断电源、可燃性气体源,指挥工作人员灭火,指挥抢救伤员,疏散物资,及时控制火势蔓延。在向119报警后,及时派出人员接应消防队和清除交通通道障碍,疏散围观群众,做好警戒工作。公安消防队到达后,及时向公安消防火场总指挥报告灾情,按统一步骤,组织职工贯彻执行,做好安全工作。
6、现场指挥员有权根据扑救火灾的需要,决定如下事项:使用各种水源,限制用火用电直至停止使用,划定警戒区,封锁道路等。
7、根据现场具体情况划分安全警戒线,安全警戒线分为建筑物外围警戒和火灾现场警戒。外围警戒要及时消除路障,劝阻无关人员、车辆离开现场,维持好建筑物外围秩序,为公安消防队到场展开灭火创造有利条件。火灾现场警戒要及时指挥疏散人员,看管好抢救出来的物件。
三、责任分析
1、当班人员(含临时工)人为引起火灾,当班人员负全责。当班人员(含临时工)未能及时发现火情或者发现火灾但未及时报告、未立即扑救,当班人员(含临时工)负主要责任。
2、日常巡查中未发现问题或发现问题未及时上报和未及时采取救急措施,属当事人责任。
3、因平时未认真维修保养,导致消防用水、用电、灭火器材不完好,影响灭火行动,当事人负主要责任,科长负领导责任。
4、紧急状态时,科长未及时调集人力、物力及时救急,属科长责任。
5、各处、科室负责人的手机无故关机,致使火灾事件不能顺利上传下达,均要追究各自的责任。
四、事后总结
1、轻伤事故的报告不超过20小时,重伤以上重大事故的报告不超过1小时(从发现起计算)。
2、发生事故的次日,应将事故基本事实情况、结果及责任人的处理意见,书面报院安全工作领导小组。
3、发生事故科室负责人在事故后,应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并在所属部门大力宣传,杜绝再次发生类似事故。
4、事后组织重建、医院工作秩序等,由院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安排。
一、目的:
为了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医院公共安全,提高全员消防安全意识,熟悉、掌握灭火、疏散程序,提高自防自救逃生能力,最大限度降低或减少火灾突发事故造成的损失,特制定本预案。
二、应急指挥体系:
(一)消防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组成:
组长:__
副组长:__
成员:__
现场指挥:__
(二)消防应急指挥领导小组职责:
1、组长:
负责消防应急处置的组织、协调、指挥;启动和终止应急预案。
2、副组长:
(1)负责组织、协调、消防应急预案的实施,配合总指挥对处置过程实施监督和控制,处理随时可能发生的意外事件。
(2)执行总指挥指令,掌控现场全过程,根据情况随时向总指挥报告。
3、现场指挥:
(1)依据总指挥的指令,调度各应急小组及楼层安全引导员,落实处置程序,报告处置过程和结果。
(2)在消防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根据现场情况及时确定疏散范围、疏散路线、指挥部位置、集合地点等。
(三)应急小组编成和职责
1、通讯组:
组长:__
组员:__
职责:负责对内、对外联系,保障通讯畅通,接收反馈信息,上传下达指令,在现场指挥的指令下协调人员调配。
2、灭火组:
组长:__
组员:__
职责:发生火灾或收到现场指挥指令后,携带对讲机,使用灭火器和消防水带对初期火灾实施灭火行动;对于火灾现场的贵重物品或重要文件资料应予以转移或保护,搜救被困人员。
3、救护组:
组长:__
成员:__
职责:收到现场指挥指令后,立即携带强光手电、担架、急救包等设备赶赴现场,对受伤人员展开救援,并与120急救中心保持联系,确保救援准时到位。若因火灾较大无法取得以上救援设备,可由采购办从应急物资内调拨。
4、疏散组:
组长:__
成员:__及各科室安全疏散员
职责:发生火灾或听到声光报警或接到疏散指令后,由疏散引导员、引导员负责指挥员工由紧急疏散通道有序撤离至集合地点。
5、警戒组:
组长:__
成员:__
职责:执行警戒任务,密切监控现场变化动态,及时反馈信息,必要时协助兄弟班组处置现场情况,特别注意,所有人员只能撤离火场,不能进入火场。
三、报警与接警处置程序
(一)报警方法:
1、当发现安全事故(火灾)时,立即先期处理,扑救初期火灾,若火情较小能够控制,拨打院总值班电话(__)和保卫科电话(__)求救,说明事故的类别、物质、部门、位置、情况和报警人姓名、科室。
2、若火情较大难以控制,利用附近的手动报警器报警。
3、根据事故情况可拨打119火警电话向消防部门报警,准确报告起火单位、地址、燃烧对象、火势情况,并将报警人姓名、所用电话号码告诉消防队以便联系。
(二)接警方法
报警人员报警后本人或派人到通往我院的交通路口和街道巷口接应消防车。
四、应急疏散组织程序
发现火灾事故时在相对安全的情况下组织人员救援并紧急疏散患者。当接到消防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组长(柳忠豪院长)下达的疏散命令,或者听到全院火警铃响,各楼层疏散组组长马上组织疏散。
(一)组织疏散逃生时过程迅速有序,根据事故情况选择逃生路线,人员通过后关闭防火门。
(二)根据起火位置组织人员疏散,优先疏散离起火点近的患者及家属,然后依次疏散全区病员,选择未受火灾影响的就近楼梯疏散。
(三)火场逃生忌惊慌失措、乱喊乱叫、盲目乱跑、乱开门窗、贪恋钱财、随意跳楼、忌坐电梯。疏散时用湿毛巾、湿衣物捂住口鼻,弯腰避免浓烟。
(四)部分患者因伤病不能自行疏散,医护人员可用被褥放在地上让病员躺卧在上进行疏散或可用担架进行疏散。
五、火灾救援程序
(一)保卫科值班人员通过监控中心看到火情后应立即到现场确认火势情况,并通知有关部门。
(二)保卫科迅速组织灭火组赶赴现场进行灭火救援。
(三)接到启动应急预案的通知或我院各楼层警铃响后,通讯组、灭火组、疏散组、救护组、警戒组迅速组织人员及设备展开相应救援、疏散等工作。
(四)事故完全控制后,应封闭现场,等待事故原因调查。
为确保医院在发生火灾时,各项应急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根据《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和《地区XX系统消防紧急预案》,结合XX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一、应急机构的组成
1、领导小组成员及职责
XX消防应急领导小组由XXX法人任组长,XXX任副组长,各职能科室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书记办公室为指挥部,XX办公室为消防应急办公室,XXX为联络员。
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
(1)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强化工作职责、完善各项消防安全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各项措施的落实。
(2)充分利用各种渠道进行消防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组织、指导本单位各部门消防安全常识的普及教育和消防技能的训练。
(3)认真完善各种消防设施,定期进行检查,确保消防设施完好,使之始终保持良好的战备状态。
(4)采取一切必要手段,进行救护工作,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点。
(5)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迅速恢复医院的正常运转,促进社会安定。
2、灭火行动组成员及职责
组长:XX
组员:XXX科室义务消防队员
主要职责:利用本院配置的消防器材及有关设施,全力进行火灾扑救。
3、通讯联络组成员及职责
组长:XX
组员:XXX
主要职责:根据火势,如需报警(电话:119)迅速与市消防大队取得联系,报告内容为:“……发生火灾,请迅速前来扑救”待对方放下电话后再挂机。引导消防人员和设施进入火灾场地,负责对上、对外联络及报告工作。
4、疏散引导组成员及职责:
组长:XXX
组员:各XXX。
具体疏散方案:如XXX发生火灾时,由XXX负责指挥科室主任,值班人员负责组织当班XX打开两头应急疏散通道,带领科行动不便的人走前中间楼梯口,并由XX带领科行动快捷的人走两头逃生通道,各负其责,使每人明确自己的责任,做到井井有条,把火灾损失降到最低点。疏散后要及时清点人数,以防病人逃跑。特别注意老年行动不便的人,瘫痪在床的病人的疏散工作。
主要职责:引导医护人员、病人迅速转移到安全地带,并负责重要物资的看守或转移工作。
5、安全防护救护组成员及职责
组长:XX
组员:XXX
主要职责:利用本院有利资源对伤员进行紧急抢救,确保足够的救护人员及药物的供应。
二、火灾后的有关行动
1、领导小组得悉消防应急情况后立即赶赴指挥所,各种救护队伍随时集结待命。
2、领导小组在上级统一组织指挥下,迅速组织抢险。
3、迅速发出紧急警报(电话:119)组织滞留在各事故建筑物内的人员撤离。
4、迅速关闭切断输电、供氧系统。
5、迅速开展以抢救人员为主要内容的现场救护工作,及时将受伤人员转移至安全地方进行救治。
6、加强对重要设备、物品的救护的保护、加强医院值班巡逻,防止犯罪分子的趁机侵入。
7、迅速了解和掌握医院受灾情况,及时汇总上报。
三、注意事项
1、火灾事故首要一条是保护医护人员、患者的安全,扑救是在确保人员不受伤害的前提下进行。
2、在应急行动中,各部门科室、要密切配合,服从指挥。
3、各科室、各行动小组、应根据此预案,结合本组的实际情况切实落实各项组织措施。
四、重点事项
众所周知,安全工作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和保障,尤其是消防工作,本院是具有特殊群体的公共场所,患者的思维怪异,行为时有反常,病房又必须防护加锁的弱势群体集中的地方,患者的居住、饮食都在里面。一旦失火就易威胁患者,医务人员和物品的安全,造成人员群死群伤,财物的重大损失。因此,决不可掉以轻心;同时还必须掌握扑救疏散,逃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做好本医院的防火工作,预防火灾的发生。
为加强和规范学校消防安全管理,预防火灾和减少火灾危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以及《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消防安全应急预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维护全校师生的人身安全和公私财产安全,实现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造"集中领导,统一指挥,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消防安全应急体系,全面提高学校应对火灾的能力。
二、制定预案的目的`
制定消防应急预案,是为了在学校面临突发火灾事故时,能够统一指挥,及时有效地整合人力、物力、信息等资源,迅速针对火势实施有组织的控制和扑救,避免火灾现场的慌乱无序,防止贻误战机和漏管失控,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
总指挥:
副总指挥:
成员:全体老师
消防应急指挥部职责:指挥协调各工作小组和义务消防队开展工作,迅速引导人员疏散,及时控制和扑救初起火灾;协调配合公安消防队开展灭火救援行动。
下设五个专门工作组
(一)灭火行动组
队长:
成员:
义务消防队职责:现场灭火、抢救被困人员。
义务消防队可进一步细分为灭火器灭火小组、水枪灭火小组、物资疏散小组等。
(二)疏散组
组长:
成员:当值的老师和空课的老师。
疏散引导组职责:引导人员疏散自救,确保人员安全快速疏散。在安全出口以及容易走错的地点安排专人值守,其余人员分片搜索未及时疏散的人员,并将其疏散至安全区域。(疏散路线:按出操路线行走、疏散地点:运动场)
(三)安全防护救护组
组长:
成员:
安全防护救护组职责:对受伤人员进行紧急救护,并视情转送医疗机构。
(四)火灾现场警戒组
组长:
成员:保安两人
火灾现场警戒组职责:控制各出口,无关人员只许出不许进,火灾扑灭后,保护现场。
(五)后勤保障组
组长:
成员:
后勤保障组职责:负责通信联络、车辆调配、道路畅通、供电控制、水源保障。
四、火灾处置一般程序
(一)报警:学校员工、值班人员发现火情后应立即向学校的领导报警,根据火情可直接报"119"火警。
(二)接警:应立即向学校领导和消防应急指挥部报告,通知各工作小组和义务消防队启动应急预案。
(三)处置:指挥各工作小组、义务消防队迅速集结,按照职责分工,进入相应的位置开展灭火救援行动。
(四)清点:处置结果后或在公安消防队到场后,及时清点人员和已疏散的重要物资,查清有无人员被困于火场中以及有哪些重要物资需要疏散,并将情况及时告知火场指挥员。
五、善后工作
火灾扑灭后,协助公安消防部门:
(一)保护火灾现场;
(二)查明火灾原因;
(三)调查火灾损失。
关于医院消防安全应急预案
一、组织机构及职责
医院成立消防安全应急指挥部,负责医院火灾现场指挥,由医院主管院长负责,院办、总务处、保安部及有关部门成员组成。
总指挥:
副总指挥:
成员:
下设六个专门工作组:灭火行动组(义务消防队)、疏散引导组、安全防护救护组、火灾现场警戒组、后勤保障组、机动组。
消防安全应急指挥部职责:指挥协调各工作小组和义务消防队开展工作,迅速引导人员疏散,及时控制和扑救初起火灾,协调配合公安消防队开展灭火救援行动。
1、灭火行动组(义务消防队)
队长:
一组组长:
成员:
二组组长:
成员:
主要任务是:发生火灾时迅速组织人员尽快赶赴现场,指挥医护人员进行救火,抢救被困人员。
要求:务必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冲得上,救得出。力争把火灾消灭在初级阶段,尽量减少或避免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2、疏散引导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主要任务是:在医务人员的配合下,迅速组织楼内人员从安全通道有序疏散,撤离火灾现场。同时为即将前来增援的消部门人员、车辆清除障碍、开辟通道,引导其进入有利地形,积极配合消防部门进行扑救。
3、安全防护救护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主要任务是:尽快组织人力、物力赶赴现场对伤员实施救护,根据需要迅速派急救车辆,将危重伤员送往附近医院进行救治。
4、火灾现场警戒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主要任务是:控制各出口,无关人员只许出不许进,火灾扑灭后,保护现场。
5、后勤保障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主要任务是:负责通信联络、车辆调配、道路畅通、供电控制、水源保障。
6、机动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主要任务是:受指挥部的指挥,负责增援行动。
为了完善医院的消防安全工作,预防和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确保广大患者、医护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公安部第61号令,参照(×卫政函[20xx]01号)××县卫生局关于印发《××××××××》的通知,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组织机构及职责
医院成立消防安全领导小组,负责本单位火灾现场指挥。
组长:×××
顾问:×××
副组长:×××
成员:其他院领导班子成员及有关科室成员
医院消防安全领导小组职责:指挥协调各工作小组和义务消防队开展工作,迅速引导人员疏散,及时控制和扑救初起火灾;协调配合公安消防队开展灭火救援行动。
组长:具体负责指挥抢救伤员、疏散人员、物资、救护等协调全院消防工作。
副组长:具体负责组织伤员救治、抢救、转移等工作;负责向县公安消防大队火场总指挥报告灾情,按统一步骤,组织职工贯彻执行,做好安全工作;负责指挥疏散人员,看管好抢救出来的物件,协调各科室抽调人员组织灭火、抢救。
1、灭火行动组:由医院保安、义务消防队员及现场工作人员组成,义务消防队长任组长,并兼任火场临时指挥员,灭火行动组主要负责本院初期火灾的扑救工作。
2、通信联络组:由行政总值班、各重点要害部位负责人组成,院办公室主任任组长,负责通信联络、车辆调配及各部门工作的统一协调。
3、疏散引导组:由发生火灾的科室负责人、护理部人员组成,科室主任(护士长)任组长,负责火灾时人员的安全疏散及财产的安全转移。
4、医疗救护组:由医务科、护理部及各临床科室骨干人员组成,业务院长任组长,负责火灾时紧急救护、护送转移伤员。
5、现场警戒组:由医院保安工作人员组成,保安队长任组长,负责控制各出口,无关人员只出不进,维持火场秩序,保护现场。
6、后勤保障组:后勤科人员组成,后勤科主任任组长,负责所需物资供应,道路通畅、供电控制、水源保障。
7、办公室职责:负责上传下达,通知科室参加灭火,转移设备,到一线参加灭火,指引群众疏散等工作。
8、机动组:其余工作人员,由领导小组具体指挥,负责各组增援行动。
二、火灾处置一般程序
1.报警:工作人员、值班人员发现火情后应立即向院长和院分管领导报警,根据火情可直接报“119”火警。
2.接警:院长和院分管领导接警后,应立即通知各工作小组和义务消防队,启动应急预案,同时向卫生局报告。
3.处置:指挥各工作小组、义务消防队迅速集结,按照职责分工,进入相应的位置开展灭火救援行动。
4.清点:处置结果后或在公安消防队到场后,及时清点人员和已疏散的重要物资,查清有无人员被困于火场中以及有哪些重要物资需要疏散,并将情况及时告知火场指挥员。
三、应急措施
1.指定一名人员负责建立防火安全情况登记表,内容应包括消防栓、灭火器、消防通道、电
线、电路、门窗等情况。
2.日常巡查中应重点检查消防栓、灭火器、消防通道情况,如发现问题,应仔细观察分析,找出原因,及时解决,并汇报分管领导。同时应在登记表中做好记录。
3.任何人发现火灾应立即报警,报警人员在报警时应同时说清着火地点、部位、燃烧物品、火灾状况等。同时报告院总值班及院长、院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通知相关部门负责人,做好灭火前的必要准备工作,及时记录火灾情况。
4.接到报告后,本单位在场人员必须无条件及时赶赴现场,参加救火行动。在领导小组指挥下,疏散救护工作要有条不紊,责任到人。首先进行引导护送,向安全区(消防通道、消防楼梯)疏散,同时要查清现场是否有遗漏人员,疏散次序按现场通知办。医护人员及时对伤员进行处理或转送安全处进行救治。
5.现场成立灭火救灾指挥部,由院领导及事发部门负责人组成,院长任总指挥。其主要职责是:负责查看火情,掌握火势发展情况,随时向119指挥中心通报火情,根据火情指挥切断电源、可燃性和助燃性气体源,指挥工作人员灭火,指挥抢救伤员,疏散物资,及时控制火势蔓延。在向119报警后,及时派出人员接应消防队和清除通道障碍,疏散围观群众,做好警戒工作。公安消防大队到达后,应及时向公安消防火场总指挥报告灾情,按统一步骤,组织员工贯彻执行,做好安全工作。
6.现场指挥员有权根据扑救火灾的需要,决定如下事项:使用各种水源,限制用火用电直至停止使用,划定警戒区,封锁道路等。
7.根据现场具体情况划分安全警戒线,安全警戒线分为建筑物外围警戒和火灾现场警戒。外围警戒要及时消除路障,劝阻无关人员、车辆离开现场,维持好建筑物外围秩序,为公安消防大队到场展开灭火创造有利条件。负责火灾现场警戒人员要及时指挥疏散人员,看管好抢救出来的物件。
四、善后工作
火灾扑灭后,由医院协助公安消防部门:
1.保护火灾现场;
2.查明火灾原因;
3.调查火灾损失。
五、责任追究
1.当班人员人为引起火灾,当班人员负全责。当班人员未能及时发现火情或者发现火灾但未及时报告、未立即扑救,当班人员负主要责任。
2.日常巡查中未发现问题或发现问题未及时上报和未及时采取救急措施,属当事人责任。{20xx年医院消防工作计划}.
3.因平时未认真维修保养,导致消防用水、用电、灭火器材不完好,影响灭火行动,当事人负主要责任,院分管领导、院长负领导责任。
4.紧急状态时,未及时调集人力、物力及时救急,院长、院分管领导负主要责任。
5.医院及科室负责人的手机无故关机,致使火灾事件不能顺利上传下达,均要追究各自的责任。
六、事后总结
1.轻伤事故的报告不超过20小时,重伤以上重大事故的报告不超过1小时(从发现起计算) 。
2.发生事故的次日,应将事故基本事实情况、结果及责任人的处理意见,书面报县卫生局。
3.发生事故医院负责人在事故后,应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并在本单位进行警示教育,杜绝再次发生类似事故。
4.事后组织重建、医院工作秩序等,由院领导小组提出具体意见经县卫生局批准后负责实施。
一、室内消火栓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防排烟系统等自动消防设施应当定期检测、调试、维修和更换,并按时认真填写检查、检测、维修保养记录。
二、未经公安消防机构同意,不得擅自停用消防设施。
三、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定期对灭火器进行维护保养和维修检查。对灭火器应当建立档案资料,记明配置类型、数量、设置位置、检查维修单位(人员)、更换药剂的时间等有关情况。
四、单位应当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并设置符合国家规定的消防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和应急照明设施,保持防火门、防火卷帘、消防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机械排烟送风、火灾事故广播等设施处于正常状态。严禁下列行为:
1、占用疏散通道;
2、在安全出口或者疏散通道上安装栅栏等影响疏散的障碍物;
3、在营业、生产、教学、工作等期间将安全出口上锁、遮挡或者将消防安全疏散指示标志遮挡、覆盖;
4、其他影响安全疏散的行为。
一、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全院范围内的各科室、单位平时进行的消防应急演练及发生消防紧急状况时的现场处置。
二、应急机构组成:
医院各科室设立消防突发事件领导小组(见附件),作为医院消防安全应急工作的指挥机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主任办公室,具体落实领导小组的命令,负责对消防突发事件指挥处置,全面协调突发事件的抢险工作,各行动组按分工开展工作。
三、报告时限:
发生消防紧急状况时,发现初期火灾的人(当班人员)除立即组织扑救外,报消防控制室内线,根据火势情况及时拨打火警;
若不是当班人员(特别是夜间无人值守的楼层或单位)发现火情要立即报消防控制室,根据火势情况及时拨打火警,消防监控室人员接警后按照平时训练有素的火警处理流程立即启动,及时上报保卫科负责人,保卫科负责人根据火势情况及时上报院领导。
四、现场指挥系统的确定:
发生消防紧急状况时,起火楼层(部位)由当班的科主任、护士长或班组长(职能部门负责人或班组长)进行现场指挥;保安人员到达后,现场指挥权交由保安队;公安、消防部门工作人员到达后,所有人员均服从公安、消防部门的指挥。
五、任务分工:
发生消防紧急状况时,起火楼层(部位)当班的工作人员按照平时明确的应急疏散中的任务分工迅速组成灭火行动第一梯队进行灭火及疏散人员等处置。
志愿消防队及起火楼层(部位)附近楼层工作人员作为灭火行动第二梯队,首先由志愿消防队按照平时训练时明确的分工负责参与灭火及疏散工作,附近楼层工作人员在疏散本楼层人群后,作为后备力量进行增援。其余楼层(部位)工作人员在疏散本楼层(部位)人群后,会同其它部位工作人员作为灭火行动第三梯队,根据现场情况做好增援准备。
无人值守楼层(部位)发生火灾时,第二梯队接警后迅速到达现场组成第一梯队进行扑救及疏散等现场处置。
六、消防应急预案四个分组的处理程序
(一)报警和接警处理程序:
1、发现初期火灾的人要大声呼喊提醒人们灭火和疏散。
2、及时拨打单位电话(消防值班室),根据火情拨打火警“119”、报明起火部位、详细地址、着火部位、火势大小、有无被困人员、报警人姓名及电话。
(二)应急疏散的组织程序和措施:
1、以护士站为中心向两侧通道疏散,防止拥挤踩踏。先组织医护人员和病员家属撤离重病号及危重病号,引导病员撤离,后疏散其他人员。
2、引导病员从安全通道迅速有序的疏散撤离。
3、逐个房间检查是否有遗漏人员。
(三)扑救初期火灾的程序和措施:
1、灭火行动组必须熟知消防水龙及消防器材的位置。
2、发生火灾时,灭火行动组迅速就近提取灭火器赶到起火部位进行灭火。
3、切断电源,关闭氧气阀门,清除火源周边的可燃物。发生火情后,消防监控室值班人员要及时通知配电室及供氧站工作人员快速到达现场,负责处理现场及附近楼层(部位)电源及氧气阀门。
4、灭火后,彻底清理火场,防止复燃,保护好现场,便于调查。
(四)通讯联络、安全防护救护的程序和措施:
1、熟知有关部门和单位领导的联络方式,及时通报情况。
2、向“119”报警后,派人到院门口引导消防队进入火场。
3、划定警戒区,禁止无关人员入内。
4、及时将易燃易爆、贵重物品撤离火场。
5、将伤员及时送至无火情科室进行救治。
七、消防监控室处理程序
值班人员(24小时)接警后迅速赶往现场进行确认,根据火势情况及时报警(119)及上报保卫科领导,通知院内志愿消防队及配电室、氧气站等部门人员前往增援;同时启动泵房及自动喷淋系统进行灭火,密切监控整个救火过程中设备的运行情况。
编辑为您整理了以下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帮助:“医院食堂消防应急预案”,减灾知识进课堂,安全意识传万家,准备好科学合理的应急预案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不做好应急预案就像没有护盾的士兵一样容易受到攻击,希望您能够认真阅读并收藏此文备用!
作为医院食堂的管理者,安全是我们永恒的主题。在日常管理中,除了做好食品质量、卫生安全等工作外,还必须重视消防安全工作。一个合理科学的消防应急预案不仅可以保障医院食堂的人身财产安全,还可以减少火灾事故对正常医疗临床工作的影响。
一、制定应急预案的目的和意义
1.保障医院食堂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医院食堂的员工人数较多,消防安全事故容易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事故。制定科学、合理的消防应急预案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使员工得到有效的营救和疏散,从而保障他们的生命安全。
2. 降低火灾事故给医院造成的损失:
医院作为一个公共服务机构,一旦发生火灾事故不仅会造成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而且会对医院的正常运营造成重要影响。制定消防应急预案,可以保障医院的资产安全,减少因火灾事故带来的经济损失。
3. 提高医院食堂员工的防范意识和逃生能力:
通过定期组织消防安全演练,让员工掌握基本的逃生技能,及时应对火灾事故,提高他们的防范意识,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
二、制定应急预案的基本原则
1. 科学性和合理性原则:
消防应急预案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和地方的消防安全标准和规定制定。并要经过多次演练和检验,保证实践和理论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 紧急性原则:
火灾事故具有突然性和不可预测性,在应急预案的制定中应当充分考虑到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使得员工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有效的营救和疏散。
3. 灵活性和适用性原则:
针对不同的医院和食堂类型,应制定出具有针对性和适用性的消防应急预案。预案的制定要考虑到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防止干扰医院食堂的正常运营。
三、应急预案各项内容
1. 制定组织机构及职责:
根据医院食堂的架构,明确消防应急救援小组的成员名单、任务和职责。每个成员都应清楚自己的任务和职责,并在发生火灾事故时随时准备参与应急救援。
2. 安全出口和逃生通道的设置:
医院食堂的室内电路系统必须符合国家消防安全标准和规定。并且必须合理设置室外逃生通道和紧急出口通道,提高员工逃生的速度和安全性。
3. 防火设施和器材:
消防应急预案中必须包括防火设施和器材的配备、检查和使用方法。包括消防器材(如灭火器、灭火水源等)、消防设施(如灭火器、消防水箱等)和疏散道等。
4. 人员撤离顺序和方法:
在火灾事故发生时,应急预案中必须包括人员疏散逃生的顺序、方法和路线。消防安全演练中专业救援人员要对员工进行实时的现场指导和支持,确保员工能安全疏散。
5. 消防演习:
为确保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每个医院食堂都应定期组织消防演习。消防演习中需要排除演习的急躁性,确保人员能熟练掌握防火设施和器材的使用方法。每个医院食堂必须做好消防勘察,确保火灾事故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得到迅速有效的处理。
结束语:
消防应急预案是医院食堂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消防应急预案可以有效预防和减轻火灾事故带来的损失,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医院的正常运营。因此,我们需要认真制定和执行,不断完善和改进消防应急预案,以确保医院的整体安全和稳定。
医院食堂作为饮食场所,关系着医院人员、患者以及陪护者的健康。在日常经营中,消防安全问题必须得到高度重视。为此,医院食堂应该建立并完善消防应急预案,以确保防患于未然、应对突发情况。
首先,医院食堂应建立完善的消防装置。根据不同规模、面积不同的食堂,应该配备相应的消防设备,比如灭火器、消防栓、自动灭火系统、烟雾探测器、排烟设备等。这些设备需要定期检查,有关人员必须清楚了解维护常识,以确保在出现突发火灾时能够及时有效的灭火。
其次,消防演练工作必不可少。食堂每个员工应该清楚各自的扑救职责,掌握灭火器的使用方法,了解人员疏散的路线和逃生技巧,参与消防演练,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和逃生自救能力。演练中,要模拟各种情况,加强对特定场合的应对能力,以保证人员的安全。
另外,医院食堂应建立健全的值班制度。我们知道,大多数火灾都是在夜晚发生的,因此,定期夜间值班很有必要,可以及时发现火灾,并及时报警。同时,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电路故障等情况下,需要紧急疏散时,必须通过管理部门统一指挥,确保人员逃生。
最后,要加强宣传教育。医院食堂所有员工都应该参加有关消防安全知识的教育,了解医院食堂防火措施,强化消防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总之,建立完善的医院食堂消防应急预案,是保障医院食堂人员和患者安全的重要措施。医院食堂管理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消防安全管理,保障医院食堂人员和患者生命财产安全,确保积极防患于未然。
作为医院的消防应急预案,食堂的安全管理以及适当的消防措施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从食堂消防安全的重要性、食堂消防应急预案的制定、消防设施的配置与维护、员工培训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食堂消防安全的重要性
食堂作为医院内从事饮食服务的地方,须严格遵守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并注重消防安全工作。因为一旦发生火灾,除了影响病人的用餐心情以外,烟雾会影响医院大楼内其他部门员工和患者的身体健康。因此,加强食堂消防安全管理,对建设安全和谐的医疗环境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食堂消防应急预案的制定
医院应制定食堂消防应急预案,明确安全风险和应急预案,以保障员工和患者的生命财产安全。预案要针对食堂特有的安全隐患,进行适当的措施和应对措施的制定。例如:不得使用易燃物品,食堂不得堆放杂物和杂草,杂物库、垃圾房等地方要做好防火、灭火措施等。
三、消防设施的配置与维护
医院食堂消防设施应包括灭火器、疏散指示标志、疏散通道、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火灾报警设备等。这些设施的配置应根据食堂的形状、大小、使用人数等实际情况进行。同时,针对每个设施的使用说明,应制定管理规定并定期检查维护保养。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设施能够发挥最大的灭火作用。
四、员工培训
在食堂,每一位员工都应接受消防培训。这些培训应包括但不限于灭火、逃生指示、火灾报警等。特别是对于一些常见安全问题的知识普及,以防止员工随意使用明火、堆放杂物、堵塞通道等行为。消防安全是人类生命财产的关键,重视员工培训,能有效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以及保障消防安全的执行力。
五、结语
作为一名专业人士,我们必须清楚认识到食堂消防安全的重要性,制定应急预案,配置完善消防设施并对员工进行培训。在日常工作中,还应定期检查维护和消防演练,以确保消防安全的高效实施。只有加强食堂消防安全的落实,才能为医院的综合发展和更好地服务患者保障一个安全和谐的环境。
随着人类的发展,建筑物的数量不断增加,其中医院作为人们生命健康的守护者之一,自然也伴随着庞大而复杂的消防安全问题。本文就针对医院食堂的消防应急预案展开阐述,希望能帮助相关人员系统地了解并应对在消防安全事故中所需要做出的行动。
首先,医院食堂消防应急预案需要排查潜在的火灾危险源,并制定火灾应急方案。因为对于医院食堂环境来说,火灾的风险比较高,所以预案的制定要格外妥善。在如今这个物质高度发达的社会里,电器家具等器具已经成为了现代生活的必需品,然而却也成为了医院食堂中的突出火灾危险源。因此,在食堂使用时,尤其需要规范使用这些电气设备,定期进行维护和检查。同时,应对可能发生的各种火灾类型,制定应急预案,期望在万一事故发生时做到高效、快速的应对。
其次,合理部署应急人员和消防设备物资。建议医院应该对食堂的职工进行相关的消防教育和培训,让他们能够掌握有关灭火、疏散等待遇措施,同时,确保每日至少一次的消防巡查以及定时放置灭火器等消防设备。此外,应急人员人数要有足够的数量,并具有相关的工作技能。他们需要对各类火灾时对突发情况进行及时响应,同时做好现场疏散工作,切实保护食堂职工和就餐人员的生命安全。
最后,建立起高效的信息传递系统和周密完备的疏散预案。对于突发事故,及时迅速地向上级汇报和发布消防信息,选择合适的疏散路径迅速地进行人员疏散,对消防设备和消防人员进行有效的指挥与运用。在人员疏散方面,应该建立出足够的出口,这些出口应该在平常的时间里进行维护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得到启用。建议制定出针对不同场景的疏散预案,如地震、火灾等独立预案,以更好地面对突发事件和意外。
总之,医院食堂的消防应急预案的目的是为了保障所管辖区域的安全,保护人员和就餐者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对于协调事件中的各方面,提供决策支持和反应机制,并及时、有效地进行总结和反馈。因此,当医院食堂发生火灾等紧急情况时,相应的应急预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措施,应急人员也需要快速行动,做出最佳处理,确保事态不会失控。医院食堂应急工作的重要性甚至可以说是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安全,因此,医院食堂的消防应急预案需要时刻保持高度警惕,确保安全,不断完善和加强。
医院食堂是医院内的重要场所之一,由于其关乎到医院员工和患者的饮食问题,所以在平时我们要认真的维护医院食堂的安全。如果发生火灾等事故,将会给医院员工和患者带来极大的危害,因此,制定一份完善的医院食堂消防应急预案显得非常重要。
一、应急准备
为保障医院食堂的消防安全,我们需要进行相应的应急准备。首先,我们需要制定医院食堂消防应急预案,明确消防安全部门及各岗位的职责,并进行培训,确保应急人员掌握消防维护知识和消防器材使用方法;其次,对医院食堂的消防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保证消防设施完好无损,确保在火灾等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有效地使用消防设施救援。在平时,我们还要定期进行消防演习,提升员工应急处置意识和应急能力。
二、遇到火灾应急预案执行流程
1.发现火灾时,要立即用手提式灭火器进行初期灭火,同时通知其他人员进行疏散,并报警(电话119);
2.疏散人员时,应按疏散预案进行组织和指挥,确保疏散有序;
3.应急人员到达现场后,要对现场进行全面调查,确定火灾的起因、火势、火源、人员和财产等情况,并在不影响现场调查和救援的前提下,尽可能保护好现场和受害人员;
4.在火势无法控制时,要尽快撤离现场,确保安全;
5.火灾扑灭后,应及时进行原因分析,制定全面整改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三、消防设施的使用
在医院食堂发生火灾时,我们要根据火灾的不同情况选择正确的消防设施进行灭火。具体如下:
1.在初起火灾时,可以使用手提式灭火器或泡沫灭火器进行灭火;
2.如果火势扩大,可使用CO2灭火器或干粉灭火器进行灭火;
3.如果灭火器不能控制火势,可以使用灭火器站提供的消防栓进行扑灭。
总之,消防安全事关医院员工和患者的生命财产安全,医院食堂重要的消防安全要求是科学管理、有效预防、及时处理和救助和迅速恢复。通过制定完善的医院食堂消防应急预案,加强消防宣传教育和相关技能培训,使员工全面掌握消防知识和应急处置能力,提高医院食堂的消防安全水平,保障员工和患者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作为医院食堂的安全和消防管理人员,制定并实施完善的应急预案对于保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下面,我将从医院食堂消防应急预案的制定、实施以及管理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预案的制定
1.制定原则
医院食堂消防应急预案的制定需要遵循科学性、可行性、实用性、灵活性的原则。同时,还要结合现实情况进行适度调整。
2.制定内容
应急预案的制定需要包括以下内容:
1)组织管理部分:包括应急体系建设、预警机制、领导职责、人员职责、物资保障等。
2)应急处置部分:包括火灾发生的初期处理、报警、灭火、疏散、抢救伤员等。
3)应急演练部分:包括演练目标、演练时间、演练类型、演练评估等。
二、预案的实施
1.实施原则
医院食堂消防应急预案的实施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及时:对于火灾等应急情况,需要迅速启动应急预案,进行快速反应。
2)科学:在应急预案的实施过程中,需要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保证应对方案的科学性和可执行性。
3)有效:应急预案实施的目标是尽快消除危险因素,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2.实施内容
医院食堂消防应急预案的实施需要包括以下内容:
1)开展应急演练:演练可以有效提高应对火灾等应急情况的能力,针对演练结果进行修正和补充应急预案。
2)完善预警程序:通过设立预警机制,做好应急预案的调整,为应对突发事件提供准备。
3)提高人员技能:对于医院食堂的在岗人员,应加强技能培训,增强其应对火灾等应急情况的能力。
三、预案的管理
1.管理原则
应急预案管理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定期检查:应急预案需要定期检查和修订,保持其实时有效性。
2)责任制:医院食堂消防应急预案需要明确人员职责,并建立健全责任制。
3)信息安全: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实施需要保证信息安全性,防止泄露等情况发生。
2.管理内容
预案管理需要包括以下内容:
1)知识宣传:通过不同形式的宣传和教育,让医院食堂的人员对应急预案有所了解和掌握。
2)技能培训:针对医院食堂消防应急预案,定期组织维修保养人员进行技能培训,提高应对火灾等应急情况的能力。
3)应急演练:定期进行应急演练,不断提高人员应对火灾等应急情况的能力。
总之,医院食堂消防应急预案的制定、实施和管理对于保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非常重要。只有在科学合理地制定预案,并按照预案进行有效的实施和管理,才能在遇到突发情况时,快速、有效地进行处置,减少损失。
作为医院的食堂管理人员,应该认识到消防安全的重要性,时刻保持对火灾事故的警惕性,并制定一份完善的消防应急预案。本文将对医院食堂消防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实施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制定消防应急预案的必要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各单位、个人应当加强对火灾的预防,并建立火灾应急管理制度,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因此,医院食堂作为公共场所,同样需要制定一份消防应急预案。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可以迅速采取措施,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本单位及周围居民的生命安全。
二、消防应急预案的制定
1.明确预案的编制原则和基本要求
预案编制应遵循科学性、实用性、可操作性、适应性的原则。预案要包括火灾预防、火灾报警、灭火救援、应急疏散等内容,并与现有的消防设备和安全出口相匹配。
2.明确责任分工
在食堂内要设立消防安全管理专职人员,负责安全防范工作、消防器材的检查、维护和操作,并定期组织消防安全演习。
3.明确应急疏散措施
食堂内应标明安全出口,设置灭火器、灭火器箱等消防器材,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完好可用。在预案中要明确火情发生时,应由谁负责疏散、引导员工和顾客撤离,确保人员逃生通道的通畅。
4.建立火灾报警制度
食堂内应安装火灾报警设备,并与当地公安、消防部门建立联系,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应及时启动报警系统,通知相关人员进行处置。
5.定期组织应急演练
食堂应定期组织应急演练,让员工和顾客熟悉应急疏散的流程,并及时修正预案中的不足之处。同时,在演练中还要检验安全出口是否畅通,灭火器材是否有效等。
三、消防应急预案的实施
1.提高员工及顾客的消防安全意识
在食堂内张贴消防安全宣传标语或海报,定期进行消防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和顾客的火灾防范意识。
2.及时报警和疏散
发生火灾事故时,应第一时间启动报警设备,并按照预案的要求进行疏散。当然,如果火势较小,员工可采取灭火器材进行初期灭火。
3.实施灭火救援
在疏散员工和顾客后,可指派专人进行灭火救援。在进行灭火过程中,需注意自身安全,遵循灭火原则,以防失控或二次灾害。
4.相关部门的联动协作
发生火灾事故时,需及时联系当地的消防、公安、急救等部门,积极协助处置。
综上所述,制定医院食堂消防应急预案是十分必要的。食堂管理人员应时刻保持警惕,全面预防火灾事故的发生。通过灰常的消防预案制定和实施,可以最大程度的降低火灾的损失,保障人们的人身财产安全。
医院食堂消防应急预案是一项重要的措施,它旨在保障医院食堂在火灾等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地采取措施,保障师生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医院单位稳定。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医院食堂消防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执行。
一、医院食堂消防应急预案的制定
医院食堂是人员密集、易发生火灾的场所之一,因此必须制定消防应急预案,以备不时之需。医院食堂消防应急预案的制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 建立应急领导小组,明确各级领导和职责
在医院食堂消防应急预案中,应建立一支应急领导小组,明确各级领导和职责。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应强化值班管理。负责承担值班任务的人员需要接受消防知识的培训,并熟悉各类设备的操作方法和应急处理程序。
2. 区分不同的火灾情况,制定适当的处置措施
医院食堂消防应急预案应根据火灾情况的不同制定不同的处置措施。针对不同的火灾情况,应分别制定详细的应急处置措施,包括各级领导的组织调度、人员转移、救援观察、物资调拨、信息报告等。
3. 完善消防安全设备的监控和管理
医院食堂消防应急预案的制定应包含完善的消防安全设备的监控和管理。应加强消防安全网络的建设,实现排查隐患、应急响应、社会防火、宣传指导等方面的有效管理,确保在发生火灾等意外突发事件时有足够的安全措施和应急救援设备。
二、医院食堂消防应急预案的执行
医院食堂消防应急预案的执行,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定期组织演练
为了确保医院食堂消防应急预案的执行,需要定期组织演练。在演练中,应通过模拟火灾的方式,考察应急领导小组的工作效率、各岗位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以及各种应急设备的使用情况,以及各自的联系方式。
2. 定期检查消防安全设备的完好性
为了确保医院食堂消防设备的完好性,需要定期检查各种消防安全设备的工作状态,确保它们能够在紧急情况下立即发挥作用。同时,消防设备的使用和保养应有专门的人员负责,并应每年至少对安全划分的设备进行一次试验。
3. 定期更新和修订消防应急预案
医院食堂消防应急预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更新和修订。在修改过程中,应考虑到新司法解释、新政策、新装置、新技术等因素,并对消防设备、应急预案、应急抢救和演练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修订,以保证消防预案的实效性。
总之,医院食堂消防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执行,可以保障医院食堂在火灾等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地采取措施,避免和减少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保障师生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医院单位稳定。
医院食堂作为医疗机构的重要配套设施,为医护人员及患者提供日常的饮食服务。然而,由于食堂环境的限制以及人员密集性,一旦发生火灾等突发事故,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医院食堂消防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执行显得尤为重要,这样才能更好地保障人员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一、预案制定与调查研究
制定医院食堂消防应急预案的前提是对医院食堂的结构、功能、装修材料等进行细致的调查研究。了解食堂空间布局、用火明火、烹饪装备、用电设备等,为预案制定提供参考。同时,还需要对食堂所在楼层的消防设施进行了解,如灭火器、消防栓等,以便在发生火灾时能够及时使用。
二、预案编制与审查
根据医院食堂的特点,编制一份详细全面的消防应急预案。预案应包括预防措施、火灾风险评估、火灾事故应急预案、人员疏散计划、消防器材使用方法及维护等内容。预案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不断的修订和完善,并经过专业部门的审查和调研。
三、预案宣传与培训
预案编制后,需要通过各种渠道对相关人员进行宣传和培训,包括食堂工作人员、医护人员、患者及其家属等。宣传和培训内容应包括火灾的危害性、火灾的常见原因、火灾的预防措施以及发生火灾时的应急措施等。通过实地演练、模拟火灾、灭火器的使用练习等方式,提高各类人员的消防意识和自救能力。
四、消防设施的配备与维护
医院食堂的消防设施配备非常重要,主要包括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火灾报警系统、烟气探测器等。这些设施需要定期检测、维护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一旦发生火灾能够第一时间触发报警系统。
五、格式化的应急流程与协同配合
在发生食堂火灾时,需要按照预案中制定的应急流程进行操作。流程应包括火灾报警、通知、疏散、灭火和报警等步骤,并明确各个岗位的具体职责。各部门之间应密切协作,互相配合,形成紧密的应急协同。
六、实施与优化
预案的实施是保障安全的关键环节,也是检验预案可行性的重要指标。在实施过程中,可以通过模拟演练、定期巡查等方式进行检验和验证,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优化与改进。
总结起来,医院食堂消防应急预案是保障医疗机构人员和财产安全的重要措施。只有将预案制定、宣传、培训、配备及实施等各个环节做好,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带来的伤害和损失。因此,医疗机构应高度重视消防工作,提高相关人员的消防意识,促进医院食堂消防工作的全面发展,确保医护人员和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以下内容为小编整理的医院应急预案,为避免遗忘,还请您收藏本页网址。群策群力防灾减灾,同心同德共建和谐,做好事前准备提升应急抢险的反应速度和处理能力,应急预案是应对紧急情况的重要准备措施需要切实做好制定和实施。
为了快速、高效、有序地做好我院防汛抢险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和国家、省、市、区关于防汛预案修编的文件要求,结合我院实际,特修订我院防汛应急预案。请按照该预案明确的职责分工,认识组织实施,确保安全渡汛。
一、指导思想及总体要求
认真贯彻“全面规划,统筹兼顾,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和“行政首长负责制,统一指挥、分级分部门负责”原则。“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防洪工程设施和依法参加防汛抗洪的义务”。当出现大的洪水汛情时,要以人身安全、财产安全为重点目标,全力抗洪抢险,力争做到万无一失,除承担本院的防汛抢险任务外,按照各自的职责,必须服从统一指挥,投入全区的抢险战斗。
二、组织机构及医疗救护队伍
1、防汛领导小组
组 长:院长)
副组长:(副院长)
(药物维持治疗门诊)
成 员:黄xxx办公室主任)
(办公室工作人员)
xxx(社区门诊主任)
xxx(防保科科长)
xxx(药房主任)
xx(财务科科长)
各科室负责人为科室第一责任人,并在灾情发生时负责本专业的救护工作。
2、医疗救护队
医疗救护队12人,主要负责本单位和防保范围内的医疗救护工作。
三、职责及任务分工
1、防汛领导小组职责:在区卫生局防汛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负责本院内的防汛工作和防汛检查,负责本院和辖区范围内的抗洪救灾中的医疗护救工作和灾后的卫生防预工作指导。制定抗洪抢险医疗救护工作预案,按防汛要求在本单位内组织储备抢险物资,完成区卫生局防汛领导小组临时交办的工作任务。
2、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负责传达院防汛领导小组指令;负责具体协调、安排抢险应急队伍和救护车辆,确保医护人员、防疫人员及时赶到受灾现场开展工作;负责信息的传递和情况上报等工作。
3、具体职责和人员分工
院长薛俊峰负责本院防汛工作总指挥,负总责。组织、指挥、协调本院的防汛及抗洪抢险工作。积极配合所在街道办事处开展医疗救护工作。负责区指挥部或指挥长、副指挥长安排的其他防汛抢险工作,并就防汛及抗洪工作对指挥长负责。
副院长刘碧怀协助院长开展工作,重点负责医疗救护,药品器械的保障,人员培训、灾后疾病预防控制处理。
药物维持治疗门诊主任王建,协助院长开展工作,重点负责全院汛期安全督查、隐患排查、落实整改,物资保障、组织、联络工作。
四、防汛抢险工作的基本要求
1、根据防汛工作“正规化、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要求,每年汛后:一是应在整理上报资料、总结经验的同时,针对汛期出现的问题和隐患加以认真解决,及时消除防洪隐患。二是要有计划、分步骤地搞好防汛基础建设,在每年5月1日前,完成本院内的排水设施的'疏淘、抢险物资的筹备、防汛器材的检修和抢险救灾预案的完善等汛前准备工作。
2、组建医疗救护队,并储备充足的医疗救护、消杀药品、工具、车辆。必须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认真做好值班记录,在院内设立防汛值班室,将领导及抢险队伍成员的电话号码公布上墙,保证通讯畅通,及时通报信息。主汛期,主要领导要坚守岗位和组织好24小时值班检查,遇特殊情况外出,由指定接替人指挥。
3、一旦出现灾情,抗洪救灾是压倒一切的大事,全院职工要在区卫生局防汛领导小组统一指导下,在院防汛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无条件服从安排,积极主动地做好抗洪救灾工作。
五、防汛值班
在汛期,我院必须保持24小时值班。总值班人员由每日病房值班医生负责。值班室固定设在医生办公室,装设固定值班电话。防汛负责人及防汛工作人员在汛期均处于待命状态,联系电话必须保持24小时畅通。
全国每年因各种原因造成的此类事故就达数万起,产生了恶劣的影响,并造成巨大的损失。成熟优化的火灾应急预案,训练有素的应急组织,不仅可以做到发生事故时的应急救援,而且可以发现预防系统的缺陷。
为了更好的认识与防范火灾事故的发生、降低突发火灾的危害程度,将事故控制在最低限度内。
从而保证全院职工的人身安全,同时又能让人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在遇到紧急情况时不慌张,听从医院的指挥,做到安全疏散,为此制定发生火灾紧急情况安全疏散预案。
一、疏导原则
当初期火灾未能得到有效控制,有蔓延扩大趋势,应组织起火部位、起火点及上层人员进行疏散。先从起火部位、起火楼层的人员疏散, 如火势得到控制,负责人应立即下达停止疏散命令,停止疏散。
预防为主,措施得力,坚守岗位,履行职责,患者至上,遇火不乱,减少损失,避免伤亡。
二、指挥系统
总指挥:
副总指挥:
三、疏散路线
疏散命令下达后所有在楼区内需疏散人员都通过楼梯向下层向院内疏散。二楼如遇楼梯、过道被烟气所阻或污染,不得已情况下二楼人员可关紧门打开窗户等待救援。平房区所有需疏散人员一律向院内疏散。
四、注意事项
1、火灾发生后,医护人员均有组织患者安全疏散的法律责任。因此,必须坚守岗位稳定患者,做好疏散准备和组织好疏散。
2、因医院属于特殊场所,除遇特殊情况外,在疏散命令下达前医护人员不得擅自组织疏散。
3、医护人员在组织患者疏散过程中,一定遵守程序、维护秩序,防止挤压和意外损伤发生。
4、医护人员在任何情况下,不得组织患者跳楼,应按本程序组织安全自救,安全逃生。
为了应对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和紧急状态,有效地预防事故、处置事故,进一步完善安全事故管理程序,预案确定了应急工作的原则,即服从指挥安全第一的原则;分级、分部门负责协调一致的原则;紧急处置的原则;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的原则。
安全防火人人有则,全院职工要牢固树立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预防火灾事故的发生,在发生火灾事故时,认真旅行职责,不漏岗,不脱岗,不履行职责造成严重事故的要追究其全部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国家标准为依据,正确应对突发性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原因造成的局部或区域环境污染事故,确保事故发生时能快速有效的进行现场应急处理、处置,保证院区及周边环境、居住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防止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发生,特制定适合本院的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
应急救援预案的指导思想:体现以人为本,一旦发生突发事故,能以最快的速度,最快的效能,有序地实施救援,最大限度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本院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包括废水、危险废物事故排放等对河水造成污染、对当地大气环境造成污染、对院内员工或周围居民的生命已经或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环境污染事故。
本预案适用于在本院区范围内人为或不可抗力造成的废水、废气、固废(包括危险废物)、破坏事件,因自然灾害造成的危急人体健康的环境污染事故等。
三、危险辨实与评估医院内如发生环境污染事故
从物质的属性上分主要有污水、固废。从事故的类型分主要有危险品泄露、火灾、废水事故排放、大气事故排放等。最易发生环境污染事故的单位是化学品存储区、废水处理区等,是防范事故的重点区域。人的操作失误、防护不力、管理措施不到位和工作场所的设备设施存在隐患是造成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指挥机构:机构内含现场指挥机构,负责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指挥工作。
成员:翁永建 段萍 张吉霞 范亚玺 廖旻 魏武 陈雪花 段晓琴 张俊娥 孙玉芬 牛红育 赵悦彤 张七海
副总指挥:协助总指挥做好事故报警、情况通报及事故处置工作;负责灭火、警戒、治安保卫、疏散、道路管制工作;负责现场医疗事故指挥及中毒、受伤人员分类抢救和护送工作。负责抢险救援物资的供应和运输工作。
其他人员:现场及有害物资扩散区域内的洗消、监测工作;必要时代表指挥部对外发布有关信息;负责维持事故现场稳定,对与事故应急救援无关的人员进行紧急疏散。
对已确定的危险目标,根据其可能导致事故的途径,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避免事故发生。各种预防措施必须建立责任制,落实到企业和各人。一旦发生情况时,尽力降低危害的程度。
1、储于钢瓶内的压缩气体、液化气体或加压溶解的气体受热膨胀,压力升高,能使钢瓶爆炸。
2、有些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相互接触后会发生化学反应引起燃烧爆炸。
3、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除具有爆炸性外,还具有易燃性、爆炸或中毒等事故。
本院污水处理站由专门管理人员进行沟通和解决。
1、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安全责任人。
2、实行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并严格执行。
3、做好劳动保护具的放置和管理工作。
4、做好安全防护设施管理工作,持续进行安全生产和安全培训。
1、废水事故排放应急措施:紧急停电时若出现废水系统的供电模块故障,单靠废水调节池的调节容量来缓冲整个院区产生的废水风险是很大的,利用备用的发电设备应急使用。
2、监测系统发现废水水质异常;发现时必须加大对废水排放口的监测频率,及时查找事故发生原因并排除。
一旦发生环境污染事故,应立即将事故情况上报后保部或环保中心。报告内容为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事故的简要情况、污染源种类、数量、性质、伤亡人数等等。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和已采取的应急措施等。
根据专项指挥部总指挥的指令,立即组建现场救援组明确成员及现场组长和副组长,并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
组员接到命令后,立即赶到现场,根据污染源总类、数量、性质为事故处理提供必要的技术指导,防止事故的扩大蔓延,防止二次危害的发生。要对现场的重要物资和设备等进行安全转移。
1、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切断污染源,隔离污染区,防止污染扩散。
2、及时通报和疏散可能受到污染危害的人员并参与受危害人员的救治。
1、污染事故现场勘察和技术调查取证。
2、环境监测:一般要求水污染在4小时内,气污染在2小时内定性检测出污染物的种类及其可能的危害。24小时内定量检测出污染物的浓度、污染的程度和范围,发出检测报告,并采取污染跟踪监测,直到污染事故处理完毕,污染警报消除。
医院内必须保护事故现场,参加救援抢救的每个人要严格保护事故现场,确因抢险需要移动现场物件时,必须作出标志、拍照、纤细记录和绘制现场图,并妥善保存现场主要痕迹、物证等。
保证事故应急救援所需要经费充足、通信保障、物资保障、宣传和培训等。加大对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培养一技术批训练有素、有责任心的专业人士。
随着应急救援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修改和完善,部门职责或应急资源发生变化,或者应急过程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和出现的新情况,应及时修改预案。
各科室:
突发重大伤情及重、特大集体中毒事故,是指突然发生车祸、爆炸、倒塌、踩踏、火灾、台风、泥石流、工矿事故、航空事故、战争等致多人受伤,总伤员人数达到10人以上或总伤员人数未达到10人而危急重伤员(如休克、严重多发伤、生命征不稳定者)达3人以上时;突发集体中毒人数在10人以上或集体中毒人数未达10人而危重病人(深昏迷、休克、呼吸衰竭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等)达4人以上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伤情及重、特大集体中毒事件,为了做好发生重大伤情及重、特大集体中毒事故发生时的救治工作,为了更有效地组织抢救力量,做到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按抢救程序实施救治,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减少因重大伤情及重、特大集体中毒事故造成的损失,我院特制定了本预案。
⒈目标与任务:是为了做好发生重大伤情及重、特大集体中毒事故时的救治工作,为了更有效地组织抢救力量,做到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按抢救程序实施救治,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为了保障和维护正常的医院医疗秩序和社会稳定。
⒉领导机构:医院设立突发重大伤情及重、特大集体中毒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由医院有关部门领导组成(小组名单见“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急救小组成员名单”),负责突发重大伤情及重、特大集体中毒事故应急救援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医院院长、书记担任应急处理领导小组负责人。,领导小组下设应急处理执行小组,具体负责协调安排医院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各项工作,主要包括突发事件的调查、控制和医疗救治工作。
⒊应急准备: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应当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的原则。在应急处理领导小组指导下,医务科、护理部定期对医院有关部门和人员开展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定期组织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推广最新知识和先进技术。总务科、药剂科、设备科相应负责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所需的设施、设备、救治药品和医疗器械等物资储备工作。
⒋信息报告制度:发生重大伤情及重、特大集体中毒事故时,“120”院前医生在现场应用救护车载无线手机(号码:139605637XX)立即向科主任、医务科或总值班报告;急诊科负责接诊工作的急诊内、外科医生和值班护士发现发生重大伤情及重、特大集体中毒事故时应用“120”专线电话(0598—83336XX,83254XX)向科主任、医务科或总值班报告,按事态发展逐级上报,总值班应当在接到报告的同时迅速向突发重大伤情及重、特大集体中毒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负责人报告,经有关领导核查无误后由医务科长及相关领导在小时内向当地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汇报。
⒌启动条件和程序:突发事件发生后,执行小组应当组织医院有关专家对突发事件进行综合评估,初步判断突发事件的类型、级别,提出是否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建议,经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同意执行小组可紧急启动医院应急系统。应急预案启动后,医院有关科室部门,应当根据预案规定的职责要求,服从突发事件应急执行小组的统一指挥,立即到达规定岗位,采取有关的控制措施,实施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的抢救措施。应急处理预案启动时,被通知医生、护士及相关人员应以最快的速度赶到急诊科,向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抢救领导小组报到,服从院抢救领导小组的工作安排和接受抢救任务。院前急救小组随救护车出诊现场,实施院前抢救。院内抢救小组做好院内抢救的准备和接诊工作,随时投入急诊抢救室的抢救工作。院前抢救小组应按伤员和中毒人员的病情轻重划分抢救功能区,并于患者右足踝或右手腕处挂国际受害标志,填写急救识别卡(红色——伤情最重,需立即抢救;黄色——重伤,但病情稳定;绿色——轻伤,可现场处理;黑色——已死亡,可留尸体队处理)。院内抢救小组实施安全运输回院病人的继续救治工作。医院开通急救绿色通道,实行一条龙全程跟踪负责制,由一名医生、一名护士和一名担架员(工友、护理员或实习生)全程负责一名伤员,病情变化及检查结果应向上级医生和抢救小组成员报告,专科医生及上级医生负责抢救工作的统筹和指导,各施其责,保证抢救工作的快速、有效开展,共同完成抢救任务。医院收费处、药房、化验室、ct室、光室、b超室、相关病房也要同时开通急救绿色通道,使应急预案得以顺利实施。
6.拟扩充床位以收治成批伤病员的方案:拟增加的床位用屏风隔离,设在院病房大楼一楼宽敞的大厅、各科室的教学间、走廊。床架、床板及床上用品由总务科负责准备。拟增加的床位数如下:内科一区:5张,内科二区:5张,内科三区:5张,传染科:5张,外科一区:5张,外科二区:5张,外科三区:5张,外科四区:5张,一楼大厅用屏风隔离可加设床位30—50张,输液位50—100个。如不够,可设在中西医结合医院的邻居市财经学校的教室,两张桌子合并就成为一张简易床,大约可设300—500张。药品由药剂科负责准备,医疗设备由设备科准备,耗材和一次性用品由供应室准备,人员由医务科、护理部落实。
7.奖励办法:医院对参加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医疗卫生人员,给予适当补助和保健津贴;对参加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做出贡献的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因参与应急处理工作致病、致残、死亡的人员,提请有关政府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补助和抚恤。
8.惩罚措施:医务人员或相关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对主要负责人、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或者撤职的纪律处分;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对社会公众健康造成其他严重危害后果,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1)未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履行报告职责,隐瞒、缓报或者谎报的;(2)未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及时采取控制措施的;(3)未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履行突发事件监测职责的;(4)拒绝接诊病人的;(5)拒不服从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调度的。
一、停水应急预案及程序
1.各种原因引起的停水,导致无法正常清洗和灭菌等工作。
2.接到停水通知,立即告知相关人员,优先处理急件、要件。
3.同时做好储水准备,保证急诊、重要器械的清洗。立即通知外科、妇产科调整手术和治疗时间。
4.突然停水,立即通知总务科,关闭水龙头,一方突然来水,造成泛水和浪费。
5.启用常规储存,立即联系、调整、组织货源,保障供给。
6.立即汇报给总务科,及时查找停水原因,尽快恢复正常供水。
7.程序:
接停水通知→做好停水准备→通知相关科室安排好工作→突然停水→通知水管维修部门→关闭水龙→启用常规储存水→汇报总务科→查找原因→供水。
二、停电应急预案及程序
1.突然停电,立即通知电工。协助查找原因,尽快恢复供电。
2.接到停电通知,立即告知相关人员,优先处理急件、要件。立即通知相关科室调整手术和治疗时间。
3.汇报给总务科,立即调整、组织可供电货源,保障供给。
4.关闭相关仪器,以防突然来电,损坏相关仪器。
5.使用应急照明设备,启用常规存储,保证正常供应。
6.程序:
6.1突然停电→通知电工→查找原因→尽快供电
6.2接到停电通知→告知相关人员→通知相关科室调整手术和治疗时间→关闭仪器→使用应急照明设备
为预防医疗纠纷、医疗事故的发生,妥善处理好医疗争议,医疗事故,特制定此预案:
一、医院成立医疗纠纷、医疗事故处理领导小组:
成员:雷继明、刘继桂、黄光华、刘秀年、杨秀琼、周安宁、尹又阶、张建、于水、黄灵芝、刘艳晖
设立医疗纠纷、事故处理办公室在医务科。
二、预案:
1、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发生或者发现医疗事故,或者可能引起医疗事故的医疗行为过失,应当立即向科室负责人报告,科室负责人应当及时向医务科报告。医务科接到报告后,向当事科室调查何时,将有关情况向院长报告,并与当事科室主任一起向患方作好解释工作;
2、导致病人死亡的医疗事故,可能为二级以上的医疗事故以及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的医疗事故,院长或者被授权的人应该在12小时内向绵阳市卫生局医政科报告。发生医疗事故或严重医疗纠纷争议后,对媒体采访、律师取证或其它组织、人员要求了解情况,由医院安排专人负责接待解释;
3、发生医疗事故或严重医疗争议后,有关临床医技科室和有关职能部门,应该在医务科统一安排下配合做好病人一方的既是和说服工作,缓解医患矛盾。如果发生医院工作秩序的事件,应该立即报告保卫科。对可能引发的恶性案件的重大事件,应该立即报告市卫生局和公安机关;
4、临床和医技科室发生或者发现医疗过失行为,科室和医务人员在报告的同时,应当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或者减轻对病人身体健康的损害,防止损害扩大;
5、医院设立医疗损害抢救小组,小组由各临床医技科室负责人组成。
成员:周安宁、尹又阶、张建、刘艳晖、黄灵芝、于水、刘秀军、张贞香、庞华会、母泽泉、姜以华、王正发
医疗损害抢救小组负责医疗事故发生后或其他紧急情况下各业务范围内的抢救配合工作。要求各抢救组成员应在通知后立即到达现场会诊抢救。
6、患者要求复印或者复制病历的,应由病人本人提出;病人家属提出的,应有病人本人签名的委托书,或关系证明;病人律师提出的,应有代理所在律师事务所公函、律师证等证明。复印内容包括门诊病历、入院记录、体温单、医嘱单、化验单(检验报告)、医学影像检查资料、特殊检查同意书、手术同意书、手术及医学专用记录单、病理资料、护理记录以及卫生部规定的其他病历资料等客观病历资料;
7、病人要尔复印病历资料的,由病案室专人会同医务科办理。复印时,应当有病人或者家属在场。复印完毕后,加盖印章,并由病人本人或其委托的家属或其律师在登记本上签名;
8、发生医疗争议和医疗事故后,患方要求复印病历的,其死亡病例讨论记录、疑难病例讨论记录、上级医师查房记录、会诊意见、病程记录不得复印。而应当在医患双方在场的情况下封存,由医务科主任监督保管。正在治疗使用的病历,不得封存原件,可以封存复印件。启封时,医患双方应当在场。
9、病人的不良后果可能是输液、输血、注射、药物等引起的,现场实物应进行封存,封存的现场实物由医院派专人保管,封存和启封时要有病人或者家属在场。需要检验时,医务科与病人双方共同商定,指定具有检验资格的检验机构进行检验。与患方无法达成共识的,申请市卫生局指定。疑似输血引起不良后果,需要对血液就地封存保留的,立即通知绵阳市血液中心派工作人员到场;
10、如果病人死亡,科室应及时将死亡通知书送到其家属,并要求其在存根上签字。当不能确定死因或者对死困有异议时,科室应该告诉病人家属在病人死亡后48小时内进行尸检;同时,将谈话记录在案。如果拒绝或者拖延尸检,起过规定时间,影响对死困判定的,应该承担责任。尸检应当经死者近亲属同意并签字;
11、医学会受理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医务科在收到医学会的通知之日起10日内提交有关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资料、书面陈述及答辩,包括下列内容:
(1)住院病人的病程记录、死亡病例讨论记录、疑难病例讨论记录、会诊意见、上级医师查房记录等病历资料原件;
(2)住院病人的入院记录(住院志)、体温单、医嘱单、化验单(检验报告)、医学影像检查资料、特殊检查同意书、手术同意书、手术及医学专用记录单、病理资料、护理记录等病历资料原件;
(3)抢救急危病人,在规定时间内补记的病历资料原件;
(4)封存保留的输液、注射用物品和血液、药物等实物,或者依法具有检验资格的检验机构对这些物品、实物做出的检验报告;
(5)与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有关的其它材料。
12、如对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有异议,将申请再将鉴定。医院与病人可以通过协商解决医疗纠纷。
13、协商解决赔偿应当考虑医疗事故等级、医疗过失行为在医疗事故后果中的责任程度、医疗事故后果与病人原有疾病状况之间的关系等等。赔偿范围和数额应当依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确定,不得扩大赔偿范围和金额;
14、协商解决医疗事故赔偿,要制作协议书。协议书应当记明医患双方的基本情况和医疗事故的原因、医患双方共同认定的医疗事故等级以及协商确定的赔偿数额等,并由双方在协议书上签名。病人一方签字一般由病人本人签字,病人本人不能签字的,由病人的近亲属或委托授权的其他关系人签字;
15、与患方协商解决后,自协商解决之日起7日内医务科向市卫生局作出书面报告,并附具协议书。
16、如果协商解决不成,与患方协商,申请市卫生局调解,并提交有关材料,市卫生局调解成功后,按照调解书的要求履行。一次性赔偿金额超 万元的,必须经第三方或法院裁定;
17、患方向人民法院提出民事诉讼的,我院将积极组织力量,准备应诉。并作好以下准备工作:
(1)确定诉讼代理人;
(2)书写并提交答辩状;
(3)申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
(4)收集有关资料和证据;
(5)收集证人证言;
(6)收集有关技术和管理规范;
(7)收集有关医学文献;
18、经人民法院调解或者判决生效后,在收到生效的人民法院的调解书或者判决书之日起7日内,向绵阳市卫生局作出书面报告,并附具调解书或者判决书;
19、医疗事故处理完毕后,医务科将所有资料归档,并对发生医疗事故的科室和有关人员按照医院缺陷管理条例以及处理医疗纠纷有关规定提出处理意见;
三、流程:
1、医疗投诉发生后,科室应立即向医务科报告,隐瞒不报告,将承担可能引起的一切后果;
2、由医疗问题所导致的纠纷,科室主任应先调查,迅速积极的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控制事态,防止矛盾激化,争取科内解决。接待纠纷患方,认真听取患方意见,针对患方意见解释有关问题,如果患方能够接受,投诉受理到此为止;
3、职能科室接到科室报告或者患方的投诉后,应立即向当事科室了解情况,与科主任共同协商解决办法,如果患方能够接受,投诉处理到此为止。如果患方不能接受,请患方就问题的认识和要求提供书面的材料,然后找有关责任人调查了解问题的详情,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向分管副院长汇报,与患方协商处理意见,如患方接受,处理到此为止。
4、对职能部门已接待,但仍无法解决的医疗纠纷,建议患方按法定程序进行医疗鉴定。当事科室在3天内背齐所需病案摘要、原始病案、有关资料及科室意见。
5、如患方向法院起诉后,当事人、律师、职能部门出庭;
6、根据纠纷的性质对当事科室和个人按事工奖惩条例处理;
为了及时处理或预防传染病,为适应疾病预防控制形式发展的需要,提高预防控制突发事件的应急应变能力,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我县区域内发生的重大传染病的危害,规范和指导传染病应急处理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传染病造成的危害,保障全县人民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预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及时报告: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严重传染病的:发生或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的:发生或者可能发生重大食物重度事件的。
当前主要包含非典型肺炎、鼠疫、霍乱、艾滋病、肺炭疽、麻风病、结核病、登革热、布病、手足口病等重要和重大传染病,以及食物中毒。
发现有上述情形之一的应当及时向医务科及业务院长报告,由院长在2小时内向市卫生局报告。
接诊医生对于可以传染病患者,应邀请外院专家进行会诊以及早明确诊断,或直接按规定转运病人至指定医院。
传染病爆发、流行时,对传染病爆发、流行区域内流动人口做好预防工作,落实有关卫生控制措施,对传染病病人和疑似病人,应当采取就地隔离、就地观察、就地治疗的措施。对传染病做到及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切断传播途径,防止病原扩散。加强医院感染控制
院感染科要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消毒技术规范》等规范要求,做好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做好医院废物的处理,加强监督和指导。物质贮备
各科室认真做好必要的诊治、设备、治疗药品、防护设备、消毒器械和药品,检验设备和试剂贮备工作。每年例行检查俩次。
本预案将根据具体实施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修订、补充。浚县中医医院
我们听了一场关于“医院用药应急预案”的演讲让我们思考了很多防灾减灾靠大家,和谐平安你我他,制定好应急预案可以有效地减轻应急情况带来的影响,制定有针对性的应急预案是否会面临一些难题与挑战?经过阅读本页你的认识会更加全面!
医院是人们得到医疗救治的重要机构,准确、及时的用药保障是医疗工作的关键。面对突发的药品短缺、灾害事件以及医疗事故等紧急情况,医院需要紧急应对,保障患者的用药需求。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医院用药应急预案是非常重要的。
一、应急预案的必要性
应急预案是面向非常规状况的一套应对措施和工作流程,是医院保障医疗服务能够正常进行的重要文件。医院用药应急预案是针对药品短缺、突发灾害等紧急情况,制定的一系列紧急措施和预案,以保障患者的正常用药需求。应急预案的制定可以提前预见可能发生的问题,采取措施储备药品成为必要,保证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二、医院用药应急预案的内容
1.预案目标
明确医院用药应急保障的核心目标,即保障患者的用药需求得到及时满足。设定合理的目标有助于整个预案的有序进行。
2.预案组织
明确负责协调应急预案的团队和个人,包括负责预案制定、执行和监督的人员,以及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3.预案评估
以定期对预案的评估为基础,不断完善和提升预案的可行性和针对性。评估应包括预案的操作性、可行性、风险评估等方面,及时发现并消除预案存在的问题。
4.应急资源
建立药品调剂中心和储备库,统一收集和调拨药品,确保在紧急情况下及时满足患者需求。同时,建立合理的药品储备机制,定期更新存储的药品和器械,并确保其质量安全。
5.供应链管理
建立与药品供应商的长期合作关系,确保药品及时供给。同时,加强对供应商的监督和评估,保证药品供应的质量和稳定性。
6.信息系统
建立健全的信息系统,包括医院内部的药品信息、库存信息以及药品调配信息等,以便及时了解药品供应情况、库存状态和需求情况。这样在应急时可以快速调剂药品,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三、医院用药应急预案的实施
1.预案宣传培训
定期开展应急预案的宣传工作,提高医务人员对应急预案的认识和理解。通过培训,使医务人员了解应急预案的操作流程和要求。
2.完善应急机制
建立起一套科学、完善的医院用药应急预案,在实施过程中不断优化和完善。确保应急机制的顺畅运行,提高反应速度和处理能力,最大程度地减少患者因用药问题而出现的不良影响。
3.建立考核机制
建立医院用药应急预案的考核机制,定期对预案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和反馈。根据评估结果,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预案执行的质量和效果。
四、结语
医院用药应急预案是医院应对突发情况,保障患者用药的重要手段。通过制定预案、建立衔接机制和健全信息系统,可以最大限度地保障患者的用药需求得到及时满足。医院应及时梳理、制定和完善医院用药应急预案,以应对突发情况,保障医疗救治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引言
医院是人们生病时寻求治疗的场所,为了保证医院在各种突发情况下能够正常运转,医院应急预案是非常重要的。其中,医院用药应急预案是医药工作中的关键环节之一。本文将详细介绍医院用药应急预案的内容和实施细节。
二、医院用药应急预案的重要性
医院用药应急预案是指在紧急情况下,规范医院用药工作的一套操作指南。它的制定可以帮助医院在突发事件时及时采取行动,保证药品供应的连续性,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医院用药应急预案的实施可以提前预防和解决潜在的用药困难,并提高医院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三、医院用药应急预案的基本框架
1. 预案制定的目的和依据:明确医院用药应急预案的目的和依据,例如法律法规、相关规范等。
2. 预案的适用范围:明确哪些情况下需要启动用药应急预案,以及适用的科室和员工。
3. 预案的组织机构:设立用药应急领导小组,由医院领导亲自领导;同时确定各个职责部门和人员。
4. 突发事件发生时的处置流程:应急事件的分类、报告渠道、信息收集与分析、决策与调度、协调与指挥等工作流程。
5. 药品储备和采购:确定医院的药品储备计划,保证必备的药物库存,并建立与药品供应商的长期合作关系。
6. 药品使用与控制:建立药品使用管理制度,包括药品配给、药品开放以及跟踪监测等。
7. 应急药物保障机制:确定应急药物清单,包括常规药物和特殊药物,确保患者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8. 员工培训和演练:开展医院用药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演练,提高员工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素质。
四、医院用药应急预案的实施
1. 紧急药品储备和管理:医院应建立科学合理的药品储备计划,根据不同科室和病种确定保证患者需求的储备量。
2. 药品采购与供应链管理:医院应与正规的药品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确保药品的质量和供应的可靠性。
3. 用药过程控制:医院应建立科学、规范的用药操作规程,包括药品采购、药品配给、用药过程的记录等。
4. 培训与演练:医院应定期组织用药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演练,提高员工的技术和应对能力。
五、应急药物保障机制的建立
应急药物保障是医院用药应急预案的关键环节之一。医院应制定应急药物清单,及时更新清单中的药品信息,并建立与药品供应商的沟通渠道,以保证患者在突发情况下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六、总结
医院用药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医院的正常运行非常重要,它能够提前预测和解决医院用药中的潜在困难,保证药品供应的连续性和患者的治疗质量。医院应该依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和优化用药应急预案,提高医院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保证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随着人口增多、经济发展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医院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不断增加。正因为如此,医院面临着更多的风险和挑战,包括药物供应的不稳定和潜在的安全隐患。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医院需要制定健全的药物应急预案。
一、应急预案的重要性
药物作为医院治疗的核心工具,对于患者的诊疗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药物供应的中断或者药物质量的问题都可能导致治疗的延误和治疗效果的下降。正因如此,制定健全的药物应急预案显得尤为重要。
二、应急预案的基本原则
1. 提前准备:医院应提前建立完善的药物供应链,和供应商建立紧密、稳定的合作关系,保证供应品质安全和供应的稳定性。
2. 应急响应:当发生药物供应中断或药物质量问题时,医院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药物库存的评估和调配,确保医院正常运营。
3. 信息共享:医院应与药品监管部门以及其他医疗机构建立紧密的信息共享机制,及时获得最新的药物市场情况和相关政策,做好应对措施。
4. 做好药物管理:医院应加强内部药品管理,确保药品保存和使用的安全性和合规性。
三、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实施
1. 预案制定:医院应设置药物应急管理小组,由相关科室、院药房、供应商、药物监管部门等人员组成,负责制定应急预案的目标、组织流程、工作职责等内容。
2. 应急演练:医院应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检验预案的完整性和可行性。演练内容涵盖药物短缺、药物质量问题等不同场景,以便于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反应。
3. 信息网络化建设:医院应建立药物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实现药物流通的追溯管理和预警机制,加强资源调配和信息交流。
四、应急预案的改进和完善
1. 预案改进:根据实际情况,医院应及时调整和改进应急预案,确保其与时俱进,并适应不断变化的药物市场和监管要求。
2. 经验医院应建立经验总结机制,及时总结药物应急事件的处理情况,归纳规律,为以后的应急预案提供参考。
3. 合作与优化:医院应加强与供应商和药品监管部门的合作,共同提高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医院用药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完善,对于保障医院的正常运营和患者的安全至关重要。医院不仅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应急预案,还要加强内部管理和外部合作,以应对各种潜在的药物供应问题和药物质量隐患,最大程度地降低医疗风险,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我们身边随时都可能发生一些事故。制定好应急预案可以有效地减轻应急情况带来的影响,制定有针对性的应急预案是否会面临一些难题与挑战?我们听了一场关于“医院应急预案”的演讲让我们思考了很多,经过阅读本页你的认识会更加全面!
为规范和提高各科室尤其是危重患者集中科室在突发火灾事故时的灭火疏散应急处置能力,同时也给未来可能发生的火灾危机提供一个处理的规范并能有效应对火灾危机,现结合科室实际情况及创建国家优质医院评审的标准,制定本灭火疏散应急预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以维护医院的安全稳定,保障正常医疗秩序,保护广大员工、患者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一旦发生火情,能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准备的应急,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应急组织及职责
为确保科室万一发生火灾时,医院义务消防队伍和专业消防队伍未赶到火灾现场时,科室能有序地开展报警、灭火、疏散、抢救为一体的应急处置,确定现场指挥人员,成立由在岗医护人员、护工和家属等人员组成的应急小组。
1、由科室确定一人为现场临时指挥人员
职责:
在医院保卫部门和专业消防队伍未到达前,全权负责火灾现场的应急指挥,待专业消防队伍到达后,立即将火场内部情况、科室在岗人员和病人人数及疏散情况向消防队指挥人员汇报,以便消防人员掌握火场情况,展开救援。
2、报警组:确定成员
职责:
最先发现火情的人员,要大声呼叫告诉周围人员,并第一时间拨打院内消防报警电话(分机:8295)和“119”报警,报警时,应讲清发生火灾的科室(单位名称)、详细地址、燃烧物质、火势大小等,并把自己的联系电话告诉对方,以便联系。
※科室所有员工要懂得如何报火警
3、灭火疏散组:所有在岗工作人员
职责:
3.1发现起火后,由现场临时指挥员指定灭火和疏散人员,负责灭火人员立即就近利用消防器材、设施进行初起火灾的扑救。
3.2在保证人员安全情况下,抢运或隔离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关闭医疗气体闸阀,行灭火或直接拉出消防软管开闸灭火。
4、抢救组:急诊、相关科室医生、护士
将疏散转移出来的'病人送往相应的科室进行救治(对抢救出正在手术的病人及重症监护室的病人,后续抢救的衔接,启动医院应急抢救预案)。
第一节总则
一、依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实施办法》以及辽宁省相关文件、条例等的精神制定本预案。
二、突发事件是指: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即:突然发生的、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2、突发灾害性事件及社会治安事件包括地震、洪水、重大交通事故、飞行事故、重大社会治安事件等。
三、突发事件应急组织领导机构 1、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 总指挥:院长 总督导:党委书记 副总指挥:行政副院长、业务副院长 2、办公室 主任:主管医疗副院长(兼) 常务副主任:医务科长、院办主任 政治工作组:党办、纪检、人事科 人力资源组:人事科、院办、医务科、护理部 医疗救护组:医务科、护理部、门诊、各临床科 室、医技科室 医疗保障组:药剂科、总务科、器械科 后勤保障组:总务科 信息宣传组:政工办 安全保障组:保卫科 对外联系组:院办、党办
四、当发生上述所列突发事件时,医务科、总值班必须于第一时间到达现场,进行甄别,由主管医疗副院长以及医务科根据事件的性质,涉及的人员数量,所需调用医疗救治和防护设备、药品、医疗器械等物资的情况向总指挥提出启动本预案的建议,由总指挥宣布本预案的启动。
五、科室、部门应参照本预案制定本科室、部门的相应措施,并有培训、检查落实情况的记录。
六、处置突发事件过程中,坚持病案书写及管理制度;坚持三级查房制度:坚持会诊制度等保障医疗安全的各项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 第二节人员准备
一、各临床科室主任、护士长、急诊科人员全天候准备人员,建立有效的通讯网络,随时准备应付突发事件。
二、夜间各科值班人员随时准各听从院总值班调遣。
三、医院根据突发事件的临床特点随时组成具有明显专业特点的专案组,安排专业人员承担主检医师工作,指导临床工作。
四、科教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全院临床、医技科室应急措施的人员培训。
五、全院各部门主任,负责将《 应急预案》灌输至本部门内的每一位职工(包括临时工),并定期进行演练。
六、指挥中心及医务科接到需派出医疗队任务时,白夭由科室主任根据要求迅速做出人员安排,报医务科组队;夜间由院总值班根据专业需求从值班医生中选派,并通知当事科室主任进行人员补充。
[1][2][3][4][5]
æß¡¢×üîñ¿æè«ã渺ôðíâ³öò½áæ¶óμäéú»îö§ô®¡¢ò½îñ¿æè«ã渺ôðíâ³öò½áæ¶óμäòμîñö§³ö¡£ μúèý½ú±¨¸æöæ¶è ò»¡¢èîºî²¿ãå¼°¸öèë¶ôí»·¢êâ¼þ±øðëᢼ´¾ýê챨¸æò½îñ¿æ»òôº×üöμ°à£¬²»μãòþâ÷¡¢»º±¨¡¢»ñ±¨¸æäúèý°üਣº 1 ¡¢²¡¡¢éëèëô±êýá¿¡£ 2 ¡¢²¡éëçé¿ö¡£ 3 ¡¢²îóë¾èöî¿æêò¡£ ¶þ¡¢ò½îñ¿æ»òôº×üöμ°à¸ù¾ýö°ôðñ¸ëùïòö÷¹üôº³¤»ã±¨¡£ 1 ¡¢í»·¢êâ¼þμäðôöê¡£ 2 ¡¢²¡¡¢éëèëô±êýῼ°²¡¡¢éë×´¿ö¡£ 3 ¡¢²îóë¾èöî¿æêò¡£ 4 ¡¢ðèòªμ÷óãμäèëô±¡¢ò©æ·¼°é豸¡£ èý¡¢ö÷¹üôº³¤ç××ô»òî¯íðò½îñ¿æ°´õõ³ìðòïòéï¼¶ò½áæîàéúððõþ²¿ã屨¸æ¡£ ëä¡¢ò½îñ¿æ¶¨æúïòè«ôºí¨±¨òßçé¡£ îå¡¢ò½ôºö¸åéò½îñ¿æ×¨è븺ôðí»·¢êâ¼þ»òòßç飬éﱨ±£îà¿æ¸ºôðïò¹«°²²¿ãåìṩëùðèðå»èîºî²¿ãåºí¸öèëî´¾åú×¼²»μãïòíâ½ç颲¼óð¹øí»·¢êâ¼þμäðå£ áù¡¢óöóðïâáðçé¿öö®ò»õߣ¬ðèᢼ´±¨¸æò½îñ¿æ»òôº×üöμ°à£º 1 ¡¢·¢éú»ò¿éäü·¢éú´«è¾²¡±©·¢¡¢á÷ððμä¡£ 2 ¡¢·¢ïö¼×àà´«è¾²¡£¨»ôâò¡¢êóòߣ©ºíòòàà´«è¾²¡öðsars ¡¢aids ¡¢ì¿¾òμ仼õß¡¢²¡ô´ð¯´øõßòô¼°òéëæ²¡èë¡£ 3 ¡¢·¢éú»ò¿éäü·¢éúöø´óê³îïö𶾺íö°òμöð¶¾êâ¼þ¡£ 4 ¡¢·¢éú»ò¿éäü·¢ïöôòò²»ã÷μäèºìåðô¼²²¡£¨·¢éúèëêý£©¡£ 5 ¡¢·¢éú¾ç¶¾îïæ·¡¢·åéäô´îïæ·¶ªê§¡£ 6 ¡¢½óõïöø´óòâíâêâ¹ê¡¢öªãûèëê¿¡¢íâ¼®¼°¾³íâèëô±¡¢±£½¡¶ôïó¡¢´óðí»î¶¯μäìøêâçé¿ö¡¢·éððêâ¹ê¡¢öø´óéç»áöî°²êâ¼þèºì廼õß¡£ μúëä½úí»·¢¹«¹²îàéúêâ¼þ󦼱ô¤°¸ ò»¡¢ö÷òª¹óèî¿æêò£ºò½îñ¿æ¡¢»¤àí²¿¡¢ãåõï¡¢¼±õï¡¢áù´²¿æêò¡¢·åéä¿æ¡¢¼ìñé¿æ¡¢ô¤·à¿æ¡¢·àòßõ¾ ¶þ¡¢¸÷ôðèî¿æêò¶¨æú×éö¯è«ìåèëô±½øððïà¹øöªê¶¡¢¼¼äüμäåàñμ¼°ñýá·£»²¢´¢±¸ò»¶¨êýá¿μäëùðè·à»¤óãæ·¡£ èý¡¢´«è¾²¡ô¤¾¯»úöæ 1 ¡¢è«ôº¼°¸÷²¿ã壬îªáëâäêμ“ôç·¢ïö¡¢ôç¸ôàë¡£ôçöîáæ”μ乤×÷òªç󣬱øð뽨á¢ïàó¦μäô¤¾¯»úöæ 2 ¡¢ô¤¾¯·ö¼¶ ¢ù èý¼¶ô¤¾¯£ºíâμø³öïöòßç飬±¾êðîþðⲡàý»òòéëæ²¡àýôú±£ö¤õý³£ò½áæöèðòμäç°ìáï⣬óéò½îñ¿æ¼°ê±×éö¯èëô±½øððòμîñåàñ죬²é¹ºöððä¼°×üîñ¿æìṩ±øòªμäîï×ê´¢±¸¡£ ¢ú ¶þ¼¶ô¤¾¯£º±¾êð³öïöòßç飬±¾ôº½óõïòéëæ»òè·õﲡàý£¬î´¿ª·å¸ôàëçøê±£¬×öºãè«ãææô¶¯ó¦¼±ô¤°¸μä×¼±¸£¬ô¤·à¿æºí·àòßõ¾¼óç¿ïû¶¾¸ôàëöæ¶èμä¼à¶½ö¸μ¼ºíò½îñèëô±¸öèë·à»¤´ëê©μäâäê죬±£ö¤ò½á湤×÷μäõý³£½øðð¡£ ¢û ò»¼¶ô¤¾¯£ºè«ãææô¶¯±¾ô¤°¸£¬¿ª·å¸ôàëçø£¬õûºïò½áæ×êô´£¬í£ö¹ì½êó¡£ ëä¡¢í»·¢êâ¼þ󦼱ô¤°¸æô¶¯ºó£¬¸÷ôðèî¿æêòèëô±±øðë걿ì¼áêø¸ú¬²¢×¼±¸ºó±¸ìý¶óèëô±£¬·þ´óôºí»·¢êâ¼þ󦼱ö¸»ó²¿μäí³ò»°²åå¡£¡¾1¡¿¡¾2¡¿¡¾3¡¿¡¾4¡¿¡¾5¡¿
五、强调各科协同,局部利益必须服从整体利益。
六、严格执行各项诊疗常规。保证病历资料的科学性及完整性。
七、设置警戒线,所有参加救治的人员均有义务阻止无关人员进入救治区域,并防止患者及可疑人员离开。
八、sars 及肠道传染病的应急预案另附。
九、救治科室保留病人呕吐物、排泄物及血液标本。
十、未经批准,病人排泄物不得随意处置。 十
一、在市、区cdc 人员到来之前,防疫站会同保健科人负责流行病学调查,划定对象,与医务科等相应部门共同实施监控措施。 十
二、各科室不得以任何借口拒绝收治需住院患者。 十
三、未经批准,任何科室不得私自转出病人。 第五节突发灾害性事件及社会治安事件应急预案
一、主要责任科室医务科、护理部、门诊、急诊、临床科室、放射科、检验科、药剂科、总务科
二、各责任科室定期组织全体人员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及演练;并储备一定数量的所需防护用品。
三、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启动后,各责任科室人员必须时刻坚守岗位,并准备后备梯队人员服从院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的统一安排。
四、强调各科协同,局部利益必须服从整体利益。
五、严格执行各项诊疗常规,保证病历资料的完整性及严肃性。
六、设置警戒线,所有参加救治的人员均有义务组织无关人员进人救治区域,并防止患者及可疑人员离开。
七、按照统一要求,主治科室负责在患者左胸前分别挂上相应色带(死亡为黑色;轻、中、重伤为红、黄、蓝色色带)。
八、对于需手术治序的患者,尽可能安排在大手术室进行,并根据需要开放门诊科室手术室。
九、血库和市血液中心保持密切联系,保证血液供应。积极使用自体血回输技术,减少血液需求。
十、各科室不得以任何借口拒绝收治需住院的患者。 十
一、未经批准,任何科室不得私自转出病人。 第六节保障工作
一、人力资源保障 1、派出人员的统计及分类管理。 2、调配院内人力资源。 3、兑现奖惩。
二、信息保障 1、档案室负责收集相关疾病的最新态势,了解最新的诊断标准、诊序方法。 2、计算机中心维护信息系统,做到信息准确,运行正常。 3、档案室随时根据上级部门的有关要求,填写表格,进行上报。
三、设备保障 1、总务科、器械科保证重点部门设备完好,随时可用. 2、随抢救进程及时提供所需设备。 3、随时进行抢救设备的现场维修。
四、后勤保障 1、总务科科保障抢救所需的战略物资及必要的日用品的供给。 1 2 3 4 5
2、保证电力、热力、通风、水源的供应。 3、保证通信畅通,并具有随时增加通信的能力。 4、保证运输车辆的完好,未经有关部门批准,不得随意调用急救车。 5、保证临时设施的建设。 6、总务科保证参与抢救人员的膳食供应。 7、总务科保证医务人员临床使用衣物的及时洗涤及更新。
五、安全保障 1、遇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需划定隔离区时,保卫科及时提供人员,并设立专人进行保安,阻止无关人员进人隔离区,患者及可疑人员未经批准不得离开救治区域。 2、遇有突发灾害事件及社会治安事件时,保卫部门必须及时对电力、热力及通讯部门采取保护措施。 3、与公安部门保持联系,实施对嫌疑人的监控。
六、生活保障 1、院办、党办负责做好医务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好对医务人员家属的解释与安抚工作,并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总务科保证参加抢救的医务人员的食宿及身体健康。 2、总务科保证参加抢救的医务人员食宿及身体健康。 第七节突发事件医疗救助实施细则及流程
一、突发事件医疗救助实施细则突发事件为: 1、化学物品中毒; 2、批量消化系统中毒(食物); 3、批量呼吸系统传染病; 4、批量消化系统传染病。 5、批量外伤(车祸、公共场所挤压伤、爆炸等; 突发事件地点: 1、本市本区; 2、本市外区; 3、外地; 4、本院。突发事件的抢救分类: 1、院前抢救; 2、院内抢救。突发事件的通讯系统手段: 1、电话2、呼机3、手机4、网络5、人工。突发事件的交通工具: 1、救护车(120 ) ; 2、本院车辆; 3、出租车; 4、社会车辆。突发事故的信息传递系统: 1、总值班; 2、医务科门诊; 3、急诊科。 4、主管副院长; 5、院长; 6、各级卫生局/cdc ; 7、其它医院: 8、政府相关部门;突发事件的指挥系统: 1、院长; 2、主管副院长; 3、医务科门诊、护理部; 4、各科主任; 5、各级医师; 6、医疗、护理、行政职能部门; 7、上级指挥部。突发事件的物资准备:
1、药品;(1)(2)(3)(4)(5)范文网[]
2、物资器械(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包、担架、各类夹板、颈托、绷带、手电筒、蜡烛简易呼吸器.3、救护车; 4、棉上衣、口罩、帽子、手套、对讲机; 5、食品、水。上述物品放在指定位置,有关人员必须清楚。突发事件的外派医疗队: 1、领队:院长/副院长/医务科/科主任。 2、人员依突发事件派出专业人员并定人数,一般医生5 人、护士3 人。 3、人员依上级需要而定出哪一级专业人员承担。 4、按专业不同分别确定派出人员名单。 5、院内接到通知后应在不超过30 分钟内,人员、物资、药品、救护车均必须到达指定部位集合共同出发。 6、随时与医院指挥部联系通报情况。 7、服从现场指挥部和上级指挥部的安排。 8、做好自身必要的安全、防护、避免医疗队人员伤亡;突发事件的外派医疗队: 1、化学物品中毒: ① 领队:院长/副院长/医务科/科主任。 ② 队长:1 人(临时确定)。 ③ 队员:职业病科医师1 名、护士2 名、内科系统医师l 一2 名、外科系统医师l 一2 名。’2、消化系统(食物)中毒、消化系统传染病: ① 领队:院长/副院长/医务科/科主任。 ② 队长:1 人(l 晦时确定)。 ③ 队员:消化科医师1 名、护士2 名、传染科医师1 名、内科系统医师1 名、外科系统医师1 名。 3、呼吸系统传染病: ① 领队:院长/副院长/医务科/科主任。 ② 队长:l 人(临时确定)。 ③ 队员:呼吸科医师1 一2 名、护士2 名、传染科医师1 名、内科系统医师1 名、外科系统医师1 名。
(1)(2)(3)(4)(5)医院感染暴发应急预案
为进一步规范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和处置工作,根据卫生部印发《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感染暴发和处置管理规范》的要求,特制订本应急预案。
一、医院感染及医院感染暴发的概念:
1、医院感染: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
2、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3、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现3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者3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现象。
二、医院感染暴发的报告:
1、报告范围:包括疑似医院感染暴发和医院感染暴发。
2、报告时限:临床科室出现医院感染暴发趋势时,各科应于2小时内报告院感科和分管院长,并通知相关部门。经调查证实出现医院感染暴发时,医院应按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文件要求逐级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3、报告流程:(见附件)
①临床科室发生3例(含3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或3例医院感染暴发病例时,应由本科室主任(主任不在由护士长、护士长不在由监控医师或监控护士)在2小时内电话或
当面上报院感科负责人(电话:8511),如遇特殊原因报告未能畅通,应立即向分管院长(电话:8502)直接报告;如向分管院长途径也未能畅通,则向其他任何一个院领导报告或向总值班(总值:)报告。
②检验科在短时间内,在不同病人的同类标本中三次检出同一种病原体,或在同一病区的不同病例中,三次检出同一种病原体,或检出特殊的、重要的、多重耐药的病原体,检验科务必在2小时内电话或当面报告院感科负责人。如遇特殊原因报告未能畅通,应立即向分管院长直接报告;如向分管院长报告途径也未能畅通,则向其它任何一个院领导报告或向总值班报告。
③在接到临床科室或检验科的报告后,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人应马上向本院医院感染暴发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组长进行电话报告,同时报告分管院长,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应同时向医务科、护理部、设备科、药剂科及后勤保障部进行通报,以利于有关部门及时采取应急处置措施。
分管院长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相关部门协助院感科开展工作,并从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予以保证。
④当发生以下情况时,分管院长应于24小时内向金华市卫生局及金华市疾病预防疾控中心报告,请求协助调查处理。
a.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
b.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
⑤当发生以下情况时,分管院长应于2小时内向金华市卫生局及金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a.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
b.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
c.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
三、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确认程序
1、医院感染暴发事件报告程序启动后,医院感染暴发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组长应在2小时内组织相关职能科室及专家组成员对暴发事件进行调查确认,并对事件进行综合评估,研究确定是否启动本预案。当领导小组成员不同意见时,由院长决定本预案是否启动。
2、在本预案启动后,应由分管院长在2小时或12小时内向金华市卫生局及金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3、在本预案启动后,技术专家组必须在4小时之内召开会议,严格履行各自职责。
四、应急处置及控制措施
在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的同时采取医院感染控制措施,防止感染源传播和感染范围的扩大;同时,随着调查不断获得新的发现,及时调整控制措施。
1、查找感染源:院感科、检验科应对感染病人、接触者、可疑传染源、环境、物品、医务人员及陪护人员等进行病原学检查。
2、分析引起感染的因素:对感染病人及相关人群进行详细流行病学调查。调查感染病人及周围人群发病情况、分布特点并进行分析,根据疾病的特点分析可能的感染途径,对感染病人、疑似病人、病原携带者及其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调查,确定感染途径。
3、对感染病人积极实施医疗救治,控制感染源,必要时进行隔离。
4、切断传播途径:在确定感染暴发的传播途径后,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对感染源污染的环境采取正确有效的消毒处置措施。
5、对易感人群实施保护措施,必要时对易感病人隔离治疗,甚至暂停接收新病人。
6、在调查处置结束后,应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制定今后的防范措施。调查结束后应尽快将调查处置过程整理成书面材料,记录暴发经过,调查步骤和所采取的控制措施及其效果,并分析此次调查的经验与不足。
五、预案的终止
在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隐患或相关危险因素被消除后,距离本院最后一例医院感染病例的最长潜伏期也无新的病例出现,医院感染暴发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应责成技术专家组对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发展态势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决定本预案是否终止。
六、当其它医院发生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时,应对本院同类潜在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并采取相应控制措施。
七、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按《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进行管理。
一、突发事件医疗救助实施细则
突发事件为:
1、化学物品中毒;
2、批量消化系统中毒(食物);
3、批量呼吸系统传染病;
4、批量消化系统传染病。
5、批量外伤(车祸、公共场所挤压伤、爆炸等;
突发事件地点:
1、本市本区;
2、本市外区;
3、外地;
4、本院。
突发事件的抢救分类:
1、院前抢救;
2、院内抢救。
突发事件的通讯系统手段:
1、电话
2、手机
3、网络
4、人工。
突发事件的交通工具:
1、救护车(120);
2、本院车辆;
3、出租车;
4、社会车辆。
突发事故的信息传递系统:
1、总值班;
2、医务科;
3、急诊科;
4、主管副院长;
5、院长;
6、各级卫生局/CDc;
7、其它医院:
8、政府相关部门;
突发事件的指挥系统:
1、院长;
2、主管副院长;
3、医务科、护理部;
4、各科主任;
5、各级医师;
6、医疗、护理、行政职能部门;
7、上级指挥部。
突发事件的物资准备:
1、药品;
2、物资器械(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包、担架、各类夹板、颈托、绷带、手电筒、蜡烛简易呼吸器。
3、救护车;
4、棉上衣、口罩、帽子、手套、对讲机;
5、食品、水。
上述物品放在指定位置,有关人员必须清楚。
突发事件的外派医疗队:
1、领队:院长/副院长/医务科/科主任。
2、人员依突发事件派出专业人员并定人数,一般医生5人、护士3人。
3、人员依上级需要而定出哪一级专业人员承担。
4、按专业不同分别确定派出人员名单。
5、院内接到通知后应在不超过30分钟内,人员、物资、药品、救护车均必须到达指定部位集合共同出发。
6、随时与医院指挥部联系通报情况。
7、服从现场指挥部和上级指挥部的安排。
8、做好自身必要的安全、防护、避免医疗队人员伤亡;
突发事件的外派医疗队:
1、化学物品中毒:
①领队:院长/副院长/医务科/科主任。
②队长:1人(临时确定)。
③队员:护士2名、内科系统医师1一2名、外科系统医师1一2名。
2、消化系统(食物)中毒、消化系统传染病:
①领队:院长/副院长/医务科/科主任。
②队长:1人(l临时确定)。
③队员:护士2名、内科系统医师1名、外科系统医师1名。
3、呼吸系统传染病:
①领队:院长/副院长/医务科/科主任。
②队长:l人(临时确定)。
③队员:护士2名、内科系统医师1名、外科系统医师1名。
一、医院信息系统出现故障报告程序
当各工作站发现计算机访问数据库速度迟缓、不能进入相应程序、
不能保存数据、不能访问网络、应用程序非连续性工作时,要立即向信息科报告。信息科工作人员对各工作站提出的问题必须高度重视,做好记录,经核实后及时给各工作站反馈故障信息,同时召集有关人员及时进行讨论,如果故障原因明确,可以立刻恢复的,应尽快恢复工作;如故障原因不明、情况严重、不能在短期内排除的,应立即报告院领导,在网络不能运转的情况下由院领导协调全院各部门工作,以保障全院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转。
二、医院信息系统故障分级
根据故障发生的原因和性质不同分为三类:
一类故障:由于服务器不能正常工作、光纤损坏、主服务器数据丢失、备份硬盘损坏、服务器工作不稳定、局部网络不通、价表目录被人删除或修改、重点终端故障、规律性的整体、局部软件和硬件发生故障等造成的网络瘫痪。
二类故障:由于单一终端软、硬件故障,单一病人信息丢失、偶然性的数据处理错误、某些科室违反工作流程引起系统故障。
三类故障:由于各终端操作不熟练或使用不当造成的错误。
针对上述故障分类等级,处理原则如下:一类故障——由信息科主任上报院领导,由医院组织协调恢复工作。
二类故障——由网络管理人员上报信息科主任,由信息科集中解决。
三类故障——由网络管理员单独解决,并详细登记维护情况。
三、发生网络整体故障时的首要工作
1、当信息科一旦确定为网络整体故障时,首先是立刻报告院领导,同时组织恢复工作,并充分考虑到特殊情况如节假日、病员流量大、人员外出及医院有重大活动等对故障恢复带来的时间影响。
2、当发现网络整体故障时,各部门根据故障恢复时间的程度将转入手工操作,具体时限明确如下:
(1)30分钟内不能恢复——门诊挂号、住院登记、药房等部门转入手工操作。
(2)6小时内不能恢复——各护士工作站、药房、120急救中心、手术室、医技检查转入手工操作(具体时间由信息科通知)。
(3)24小时以上不能恢复——全院各种业务转入手工操作。
四、各部门的具体协调安排
1、所有手工操作的统一启动时间须由信息科通知,相关部门严格按照通知时间协调各项工作,在未接到新的指示前不准私自操作计算机。
2、门诊挂号工作协调
(1)门诊收费处由门诊部主任负责联系协调;
(2)网络恢复后,操作员要及时将中断期间的患者信息输入到计算机;
3、门诊收费处(120收费处)工作协调
(1)由各收费部门主任负责总体联络协调,要与信息科保持联系,及时反馈沟通最新消息;
(2)当网络系统运行中断超过30分钟时,要通知收款员转入手工收费程序;
(3)门诊收款员要建立手工发票使用登记本,对发票使用情况做详细登记;
(4)当系统恢复正常时,由收款员负责对网络运行稳定性进行监测,如不稳定,及时向信息科反馈情况。
(5)在接到使用计算机的指令并重新启动运行后,收款员逐步转入到机器操作。
4、出院结算处的工作协调
(1)由财务科主任总体负责联络协调;
(2)原则上不在住院处、记帐处进行费用补录,以防止出现帐目混乱;
(3)当系统停止运行超过24小时,对普通出院患者,推迟出院结算时间。对急诊出院的患者应根据病历和临床护士工作站记录,进行手工核算,出具手写发票。
(4)在网络停止运行期间,出院患者急需结算时,应由该科护士工作站追查是否还有正在进行的检查项目,并向出院结算处提供详细费用情况后,方可送交结算。
5、护士工作站的协调
(1)护士工作站由护理部共同协调;
(2)网络故障期间临床科室应详细记录患者的所有费用执行情况;
(3)科室详细填写每位患者的药品请领单(包括姓名、住院号、费别、药品名称及用量),一式两份,一份用于科室补录医嘱,另一份送药房作为领药凭证。
(4)出院带药由主管医生负责掌握经费情况,如出现费用超支时原则上不予带药;
(5)接到信息科通知恢复运行时间,按要求补录医嘱。
6、医技检查工作协调
(1)在网络停运期间应详细留取、整理检查申请单底联;
(2)网络恢复后根据检查单底联登记,通过手工记价补录患者费用。(注意与临床科室联系沟通)
(3)对即将出院或有出院倾向的患者,主治医师要在检查申请单上要注明,检查科室应及时通知科室或住院处沟通费用情况。
一、室内消火栓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防排烟系统等自动消防设施应当定期检测、调试、维修和更换,并按时认真填写检查、检测、维修保养记录。
二、未经公安消防机构同意,不得擅自停用消防设施。
三、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定期对灭火器进行维护保养和维修检查。对灭火器应当建立档案资料,记明配置类型、数量、设置位置、检查维修单位(人员)、更换药剂的时间等有关情况。
四、单位应当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并设置符合国家规定的消防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和应急照明设施,保持防火门、防火卷帘、消防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机械排烟送风、火灾事故广播等设施处于正常状态。
严禁下列行为:
1、占用疏散通道;
2、在安全出口或者疏散通道上安装栅栏等影响疏散的障碍物;
生产、教学、工作等期间将安全出口上锁、遮挡或者将消防安全疏散指示标志遮挡、覆盖;
4、其他影响安全疏散的行为。
超声科火灾隐患整改制度
一、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应当组织防火检查,督促落实火灾隐患整改,及时处理涉及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消防安全管理人应当组织实施防火检查和火灾隐患整改工作。
二、单位对存在的火灾隐患,应当及时予以消除。
三、单位对下列违反消防安全规定的行为,应当责成有关人员当场改正并督促落实:
储存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场所的;
爆炸危险的场所吸烟、使用明火等违反禁令的;
遮挡,或者占用、堆放物品影响疏散通道畅通的;
灭火器材被遮挡影响使用或者被挪作他用的;
5、常闭式防火门处于开启状态,防火卷帘下堆放物品影响使用的;
值班人员和防火巡查人员脱岗的;
切断消防电源的;
8、其他可以当场改正的行为。
违反上述规定的情况以及改正情况应当有记录并存档备查。
四、对不能当场改正的火灾隐患,消防工作归口管理职能部门或者专兼职消防管理人员应当根据本单位的管理分工,及时将存在的火灾隐患向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人或者消防安全责任人报告,提出整改方案。消防安全管理人或者消防安全责任人应当确定整改的措施、期限以及负责整改的部门、人员,并落实整改资金。
在火灾隐患未消除之前,单位应当落实防范措施,保障消防安全。不能确保消防安全,随时可能引发火灾或者一旦发生火灾将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应当将危险部位停产停业整改。
五、火灾隐患整改完毕,负责整改的部门或者人员应当将整改情况记录报送消防安全责任人或者消防安全管理人签字确认后存档备查。记录应当记明检查的人员、时间、部位、内容、发现的火灾隐患以及处理措施等。
六、对于涉及城市规划布局而不能自身解决的重大火灾隐患,以及单位确无能力解决的重大火灾隐患,单位应当提出解决方案并及时向其上级主管部门或者当地人民政府报告。
七、对公安消防机构责令限期改正的火灾隐患,单位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改正并写出火灾隐患整改复函,报送公安消防机构。
超声科用火用电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一、安装和维修电器设备线路,必须由电工按《电力设备技术规范》进行操作,安装接电时需向用电管理部门申请,经审核批准后由电工负责施工。
二、因工作需要必须架设临时用电线路的,应由使用部门用电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经审查批准后方可安装,安装的临时电气线路必须符合电器安装规范的有关规定,保证安全用电,用后及时拆除。
三、临时电器线路使用期间,由使用部门监督,电工负责维护,操作人员停止使用时必须及时切断电源,临时电器线路限期使用,最多不得超过一周,确需延期使用的必须办理延期审批手续,否则由电工按期拆除。
四、非电工人员严禁拆装、挪移临时电气线路,否则造成事故的,由使用部门负责人与肇事者承担全部责任。
五、电器设备的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并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维护,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报告,由专业人员负责维修,工作结束后必须切断电源,做到人走电断。
六、每季度对电气线路进行一次全面检测、维修,并做好记录。
七、明火作业管理
爆炸危险的场所使用明火。
气焊等明火作业的,动火部门和人员应当办理《明火作业许可证》,许可中应注明动火级别、申请部门和动火部位、动火人及监护人、明火作业理由、现场实施安全措施状况、动火时间和地点等内容。不得擅自变更明火作业的时间地点。
可燃物,配置消防器材,专人监护,在确认无火灾、爆炸危险后方可动火施工。
气焊等具有火灾危险作业的特殊工种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遵守消防安全规定,落实相应的消防安全措施。
4、每天作业完毕,应清理作业现场,熄灭余火和飞溅的火星,并及时切断电源。保卫部门对清理完毕的现场进行检查。
5、未经批准私自动用明火的,保卫部门应责令其停止动火作业。
八、病房楼、门诊楼、化验楼等重点场所,禁止吸烟并设置禁止吸烟标志牌。
九、病房楼、门诊楼、化验楼等有外漏插座的用电部位,用后及时断电,严禁带电空载运行。
十、照明灯具要严格管理做到人走灯灭,严禁长明灯。
医院秋冬季疫情防控应急预案范文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有时会发生突发事件,为了避免造成重大损失和危害,就有必要提前进行细致的应急预案准备工作。那要怎么制定科学的应急预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医院秋冬季疫情防控应急预案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为科学有效地应对医院突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最大限度地降低危害,确保人民身体健康、生命安全,促进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文件精神,结合医院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成立领导组
1、建立健全突发事件组织机构,成立领导小组,正确指挥,快速反应,积极应对。
①成立领导小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
成员:xxx
②技术专家组,对遇到的突发事件的处置进行指导(名单附后)。
③及时报告请示:根据卫生部的有关规定,按规定时间向相关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时,同时对突发事件情况的处理措施和现状进行简要汇报。
④及时对决策作出必要的调整和修改,在收集信息基础上,计划执行过程中一定要保持灵活性,必要时进行调整。
⑤重视与公众和新闻媒体合作;通过媒体,让社会了解事件的真相,医院态度;通过媒体树立医院在突发事件中的好形象。
二、具体措施
1、强调分工合作,在处置突发事件的'过程中,强调相互配合,防止相互推诿,做好人员、财产、设备等筹备工作。
医疗组:负责诊断、治疗、抢救预防等工作 后勤保障组:负责药品、设备、器材、病房设施等工作。
2、采取果断措施,切断一切感染途径。
①认真进行教育以提高防护意识:进行全院动员,请专家对新型冠状病毒的发病原因、诊断标准、治疗原则进行专题讲座及重点科室的所有工作人员强化培训,使医务人员熟练掌握防治知识和技能,做好自我防护工作。
②准备防护用品预防用药:筹备和购买防护用品及预防药品。
③认真执行《传染病防治法》,按要求对新型冠状病毒成立发热门诊,并对传染病病人和重点可疑病人进行疫情上报。建立隔离区,对病区进行分区(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配备必要的设备。
④对病区医务人员实行隔离管理和重点保护。医务人员参加传染病治疗期间,严禁离开隔离区,同时,为他们在病区提供必需生活用品等,在规定时间内进行隔离医学观察。
⑤严格污物和垃圾处理:病区楼内污物通道与医疗通道严格区分,各病区的污物和垃圾直接从专门通道送到固定地点,能焚烧的立即焚烧;需要重复使用和不能焚烧处理应进行消毒浸泡处理直接通过专门通道运送到指定地点处理;加大污水的消毒剂量。
⑥加强消毒管理:对全院医疗工作地点和病区,每天喷雾器进行空气消毒,感染管理科负责督促检查,工作人员接触每一病人后都要洗手更换手套。对隔离病区内的污染物品要进行严密消毒。
⑦保护易感人群:为全院人员发放预防用药。对重点科室及隔离病区的工作人员除发放预防用药外,还要配发隔离衣、防护口罩、防护眼镜等物品。
医院感染突发事件应急应急预案
为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突发事件的暴发、流行,快速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防止医院感染的继发和蔓延,特制定本预案。
(一) 组织机构
医院感染管理体系由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务股、护理管理小组和科室感染管理小组构成。
1、感染管理委员会主任: 院长。
2、感染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副院长、相关科室主任。
3、科室感染管理小组:科室主任任、医务股、护理管理小组
及监测医生、监测护士组成。
(二) 疫情报告控制程序
医院出现感染流行或暴发趋势或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立即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疫情报告控制程序上报有关部门。
1、医院感染散发的报告与控制
(1)当出现医院感染散发病例时,主治医师应及时向本科室医院感染监控小组负责人报告,并于24小时内填表报告医院感染管理部门
(2)科室监控小组负责人应在医院感染控制科室的指导下,及时组织主治医师、护士查找感染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2、医院感染流行、暴发的报告与控制
(1)出现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医院感染控制部门与24小时内报告主管院长和医务科,并通报相关部门。 (2)经调查证实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时,医院应于24小时内报告主管院长和医务科,并通报相关部门。
(3)报告程序:传染病报告实行属地化管理。传染病报告卡由首诊医生或其他执行职务的人员负责填写。现场调查时发现的传染病病例,由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现场调查人员填写报告卡;采供血机构发现HIV两次初筛阳性检测结果页填写报告卡。
(4)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按《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报告和控制。
报告方式:传染病疫情信息实行网络直报,没有条件实行网络直报的医疗机构,在规定的时限内将传染并报告卡报告属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报告时限:
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并和乙类传染并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向当地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于2小时内寄送出传染报告卡。
A、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应急预案有助于识别风险隐患、了解突发事件的发生机理、明确应急救援的范围和体系,使突发事件应对处置的各个环节有章可循,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医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精选11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停电处置预案
l、医院应采取双向供电及自备发电机组,一旦市政电力供应发生故障,则院内立即发电。
2、因供电设备故障造成停电,应及时组织人员抢修,将停电范围控制到最小化。
3、后勤保障部与有关电力部门协调,停电前应事先通知我院电工班,做好自己发电准备。
4、临床科室常规备有照明用物,定期检查,保持完好状态。
5、接到通知后,立即做好停电准备。如有抢救患者使用电动力机器时,需找替代的方法。
6、突然停电后,立即寻找抢救患者机器运转的动力方法,维持抢救工作,并开启应急灯照明等;同时起动自发电源。
7、同供电部门联系,查询停电原因及时间。
8、医院自备发电机需经常注意保养及时检修,保证随时可以发电供临床急需。
9、如遇人员触电或电起火应立即切断电源;将触电人员立即送往医院抢救并拨打119火警电话。
二、组织措施:
1、报警:发生用电火灾应立即向消防部门报警及向有关部门报案,并向科主任、医院领导报告。并组织力量救人。
2、报警电话:
火警:119
救护:96120
办公室:
保卫科值班室:
3、人员组织与分工:
当班电工:接市政停电通知后,应通知有关科室及人员,并做好自发电源准备。
班长:负责事故抢险及应急处理,安排人员救护伤员;组织发、送电。
科主任:现场总指挥。
电力技术员、维修工:协助科主任参与抢险。
其它人员:参与救人、保护事故现场。
警卫:负责警戒、维护秩序。
三、组织机构:
组长:翁冠裕
副组长:潘国伟、黄国兴
成员:王永华、纪金旺、水电工等
一、制定目的
为应对医院突发性大面积停电事故,迅速有序地组织和恢复供电,确保病人生命安全和减少财产的损失,保证医院用电畅通,促进事故应急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所称“突发性大面积通电事故”(下称“大面积停电事故”)是指因严重自然灾害重要设施损坏或遭受破坏等原因造成突发性全院大面积电力系统安全防线失效,电网发生大面积瓦解或崩溃事故。
三、应急原则
大面积停电事故处理工作贯彻“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遵循“统一领导,完善机制,明确责任,加强合作,快速发应,措施果断”的原则。
四、组织机构
医院成立大面积停电事故应急领导小组,下设应急抢修队。
一、医院大面积停电事故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总经理
副组长:院长
成员:人事行政部经理
后勤主管
电维修工职责:
(1)做好日常安全供电工作,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防范大面积停电的事故发生。
(2)发生大面积停电事故的时候,及时做好停电事故应急工作,尽快恢复供电。
(3)根据大面积停电事故严重程度,决定启动和终止应急预案。
(4)及时向上级报告事故情况并向社会公布。
(5)必要时请求外力支援。
(6)领导小组组长是履行本预案规定第一责任人。成员单位应在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力合作,做好大面积停电事故时的社会综合应急工作。
二、应急抢修队
队长:后勤主管
成员:电维修工
职责:发生事故时,组织人员实施救援行动;向指挥小组汇报事故情况,必要时向供电部门发出求援的请求,事后总结应急救援工作经验教训。
五、应急程序
(一)后勤部门电工班应急程序
一、计划性停电应急程序
(1)电工在接到供电公司通知停电的电话或以其他形式停电通知时,必须问清楚停电的时间,停多长时间及停电原因,做好记录,如不在本班次,应在交接班时交接清楚。
(2)通知应急领导小组组长(夜半通知总值班人员),说明停电的原因,具体停电时间,停多长时间,并做好备用第二电源的准备工作。
(3)如在正常工作时间内,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应由人事行政部以书面形式向各部门发出通知。
(4)如时间紧急,应在接到供电公司的通知后,立即通知应急领导小组组长(夜间通知总值班人员),说明情况,由人事行政部向各部门发出通知,重要科室要跟科主任护士长讲清停送电的时间,并制定好停送电计划。
(5)在停电前30分钟到配电室,做好切换备用第二电源的前期检查。停电时要在15分钟中保证备用第二电源的正常启动和输送。
(6)在停电前10分钟,将全部客用电梯停置1楼位置。
(7)当外网停电后,启动发电机电源,保证手术室急诊科等重点部门的供电。
(8)做好备用第二电源运行记录及恢复市电供电后的记录。
二、临时性停电应急程序
(1)出现临时性停电时,应立即电话询问供电公司,问明停电原因及停电时间的长短。
(2)通知应急小组组长或总值班,说明情况。
(3)如停电时间较短(10分钟之内)应等待市电来后送高低压电。
(4)如停电时间较长,应立即准备切换备用第二电源。
(5)因各种原因双电源均启动不成,应尽快启动备用发电机,保证重点科室的供电。
(6)做好备用第二电源的运行记录。
(7)医院内部原因停电时,要查明停电原因,是高压电路还是低压电路。如果高压电路出现故障,医院电工立即导入备用电源,应及时与供电部门抢修班联系,尽快恢复,保证用电;如果医院抵押电路出现故障时,应快速查明原因,按照操作规定恢复电路。
(二)部门科室应急程序
一、各科室接到停电通知后,应该在允许情况下吧所有的及其电源切断,待电路恢复正常后再投入使用。
二、接到停电通知后,立即做好停电准备。如有抢救患者使用备用电源。
三、突然停电后,立即寻找抢救患者及其运转的动力方法,维持抢救工作,并开启应急灯照明等。并应及时通知电工或总值班。
四、危重患者手术中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平时应在机旁备有简易呼吸器,遇突然停电,医护人员立即将呼吸机脱开,使用简易呼吸器维持呼吸。使用电动吸氮的患者,用50ML注射器接吸氮管吸氮。
五、如双线均突然出现供电故障,院内发电机供电前,医护人员则应首先保证病人抢救;护士应沉着镇静,上呼吸机者采用手抱球法,上监护仪者采用人工测血压脉搏,电动吸氮者则采用50毫升注射器接吸氮管抽吸等,严密观察并请变化,其余工作人员则立即电话通知电工,人事行政部,并采用应急灯供照明。
六、加强巡视病房,安抚患者,同时注意防火防盗。
七、电梯遇到突然停电后,后勤人员要做好乘客思想工作,向外面打电话,用人工方法把所有乘客放出去。
六、保障措施
一、电工日常应做好发电机的维护保养工作,保证发电机随时投入使用。
二、电工平时要掌握供电知识和操作规范,注意操作安全。
三、临床科室常规备有应急灯电筒等照明用物,定期检查,保持完好状态。
四、后勤部门要组织进行应急停电演练,每年1—2次,通过演练,使大家熟悉掌握突发停电的应急处置程序,确保病人安全。
一旦发生火灾事故,能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准确、及时、有效的进行扑救,使火灾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根据:“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原则,结合医院消防工作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灭火应急方案,请各科严格执行。
一、重点部位的灭火应急措施
1、病房发生火灾事故时,首先应当稳定工作人员的情绪,以免发生混乱而造成更大的损失。做到“先救人,后救物”、“先患者、后员工”的原则。人员撤离现场和疏散物资依次进行,切莫争先恐后,相互拥挤,更不能中途阻塞通道,发生自残,造成不应有的悲剧。发生火灾时病房负责人和义务消防队员应当迅速赶到现场,组织人员扑救,并安排人员报警。当起火人员受困时,切不可跳楼逃生,可将被套、床单、窗帘或其他可利用的绳索系牢后,抓住绳索下滑到安全地点。
病房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应按以下预案步骤执行:
① 首先了解火灾发生方位、地点、原因、燃烧物等情况。
② 科室工作人员迅速分工,一人通知住院患者做好疏散准备,一人火速报警119,一人通知院部,急呼全院员工紧急协助。
③ 最快的速度切断本楼层电源(楼层电源开关在中间楼梯口)
④ 稳定患者和员工的情绪,有秩序、有组织的把患者,特别是产妇、婴儿快速疏散到安全场所。
⑤ 在有效的时间内,抢出易燃易爆的物品,如氧气瓶、酒精等。
⑥ 在119消防队未到之前,义务消防队员和员工在分管院长或科室负责人的指挥下,充分利用院内现有消防器材进行扑救。
⑦ 在最短的时间内由分管院长向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火灾情况,并组织有关人员调查火灾原因及后事工作。
2、对配电房发生火灾事故,电工应当立即切断电源,用1211灭火器或干粉灭火器扑救。
3、对仓库发生的火灾事故,仓管员和义务消防队员应当迅速切断电源。火势向上层蔓延时,控制上层、下层设防;火势向水平蔓延时,先控制左右,后上、下设防。上下控制,上层为主。注意疏散物资,并负责向消防部门介绍物资存放的数量,有无危险、易燃物品以及被困人员等情况。
二、对一般防火部门的灭火应急措施
对一般防火部门发生火警时,离火灾事故最近的`部门、人员应当迅速进行扑救,部门负责人和义务消防队员赶到现场,组织人员扑救,并迅速报警。同时组织好人员整理好重要、贵重、危险物品,做好疏散准备工作。
三、医院领导对灭火工作的应急措施
医院分管消防安全的副院长应当迅速赶到火灾事故现场,召集有关领导成立灭火领导小组,了解情况并进行相应的分工。对火灾事故采取边解救被困人员边组织人员控制火情,转移和疏通物资。向消防部门介绍发生火灾的部门或病房的房屋结构、分布情况、水源、物资的危险性和被困人员的情况。
四、如何拨打“119”火警电话
一旦发生火灾,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报警不要慌张,要报清火灾发生地街道(青春路288号)、单位名称、报警人姓名及联系电话以及是否有人被困和被困人员数,要说清科室内有无易燃易爆物品(如氧气瓶、酒精等)。报完后请不要急着挂电话,等接警员说好再挂,如他还有什么问题或有没听清楚的地方,请详细告知。
五、做好预防防患于未然
各科要切实做好用电安全的防患工作,各科室(岗位)要指定人员平时做好用电及医疗仪器性能安全检查及记录(每周一次),发现问题及时向科主任或分管院长汇报,无问题及时记录在案。医院每月对记录情况进行一次检查,检查结果与个人制度考核和科室年终考核挂钩。
总之全院职工要熟悉和掌握以上内容和措施,发生事故后积极抢险救灾,为降低损失而赢得时间,并注意保护自身的安全。
行政是具体负责医院整体管理工作的职能部门,其工作重点是进行协调,部署安全防火巡查,以确保人、财、物的安全;院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是发生各种类型灾害时的一线指挥机构。为加强本单位的消防安全,预防火灾和减少火灾危害,本着“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宗旨,根据医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消防安全应急预案:
一、常用电话号码
火警电话:119
消防大队电话:
二、院部消防工作分工职责
(院 长):具体负责指挥抢救伤员、疏散人员、物资、救护等协调全院消防工作。
(副院长):具体负责伤员救治、组织抢救、转移伤员等工作。
(副院长):具体负责疏散围观群众,向公安消防火场总指挥报告灾情,按统一步骤,组织职工贯彻执行,做好安全工作。
(副院长):负责指挥疏散人员,看管好抢救出来的物件,协调各科室抽调人员组织灭火、抢救。
(办公室):负责报告火警,切断电源,通知科室参加灭火,转移设备、安排救火所需水源、救火设备。到一线参加灭火,指引群众疏散等工作。
三、应急措施
1、指令一名职工负责建立防火安全情况登记表,内容应包括消防栓、灭火器、仓库通道、电线、电路、门窗等情况。
2、日常巡查中应重点检查消防栓、灭火器、仓库通道情况,如发现问题,应仔细观察分析,找出原因,及时解决,并汇报科、处及上级主管部门领导。同时应在登记表中做好记录。
3、任何人发现火灾应立即报警,同时报告院总值班及院领导。报警人员在报警时应同时说清着火地点、部位、燃烧物品、火灾状况等。同时报告院安全工作领导小组。通知相关部门负责人,做好灭火前的必要准备工作,及时记录火灾情况。
4、接报告后,本部门在场工作人员必须无条件及时赶赴现场,参加救火行动。在领导小组指挥下,疏散救护工作要有条不紊,责任到人。首先进行引导护送,向安全区(安全通道、消防楼梯)疏散,同时要查清现场是否有遗漏人员,疏散次序按现场通知办。其次是接应救护车,指引救护人员及时对伤员进行处理或送于未有火灾发生处进行救治。
5、现场成立灭火救灾指挥部,由院领导及事发部门负责人组成,院长任总指挥。其主要职责是:负责查看火情,掌握火势发展情况,随时向119指挥中心通报火情,根据火情指挥切断电源、可燃性气体源,指挥工作人员灭火,指挥抢救伤员,疏散物资,及时控制火势蔓延。在向119报警后,及时派出人员接应消防队和清除交通通道障碍,疏散围观群众,做好警戒工作。公安消防队到达后,及时向公安消防火场总指挥报告灾情,按统一步骤,组织职工贯彻执行,做好安全工作。
6、现场指挥员有权根据扑救火灾的需要,决定如下事项:使用各种水源,限制用火用电直至停止使用,划定警戒区,封锁道路等。
7、根据现场具体情况划分安全警戒线,安全警戒线分为建筑物外围警戒和火灾现场警戒。外围警戒要及时消除路障,劝阻无关人员、车辆离开现场,维持好建筑物外围秩序,为公安消防队到场展开灭火创造有利条件。火灾现场警戒要及时指挥疏散人员,看管好抢救出来的物件。
四、责任分析
1、当班人员(含临时工)人为引起火灾,当班人员负全责。当班人员(含临时工)未能及时发现火情或者发现火灾但未及时报告、未立即扑救,当班人员(含临时工)负主要责任。
2、日常巡查中未发现问题或发现问题未及时上报和未及时采取救急措施,属当事人责任。
3、因平时未认真维修保养,导致消防用水、用电、灭火器材不完好,影响灭火行动,当事人负主要责任,科长负领导责任。
4、紧急状态时,科长未及时调集人力、物力及时救急,属科长责任。
5、各处、科室负责人的手机无故关机,致使火灾事件不能顺利上传下达,均要追究各自的责任。
五、事后总结
1、轻伤事故的报告不超过20小时,重伤以上重大事故的报告不超过1小时(从发现起计算)。
2、发生事故的次日,应将事故基本事实情况、结果及责任人的处理意见,书面报院安全工作领导小组。
3、发生事故科室负责人在事故后,应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并在所属部门大力宣传,杜绝再次发生类似事故。
4、事后组织重建、医院工作秩序等,由院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安排。
第一条根据《东海县地震应急预案》,结合我院实际,制定xxxx医院"地震应急预案"(以下简称"预案")。
第二条根据医院各部门职责,履行各自的应急工作职能,使应急工作快速启动,高效有序,最大限度地减少地震及其次生灾害造成的损失。同时,利用医院现有条件和行业优势,为震后恢复生产和生活秩序创造有利条件。
第三条预案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医院所在地发生破坏性地震时的应急工作。本预案涉及医院各部门,并视震情由医院确定参应急支援的有关单位、动员规模、接受支援的地震灾区。
第四条预案的启动条件
医院所在地发生破坏性地震时,由医院及下设的抗震办公室,在医院主管领导的指挥下,按业务管理范围,按本预案组织实施应急工作,实施医院的地震应急预案。
当医院所在地区受其他地区破坏性地震影响,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时,启动本预案。
第五条应急指挥部组织机构及职责分工
医院地震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组成单位及成员,在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即转为医院"应急指挥部"。其组长、副组长,分别为应急指挥部的指挥长、副指挥长。
指挥长:xx
副指挥长:xx
成员:xx
第六条应急指挥部的职责范围
1、参加县抗震救灾指挥部会议。执行有关指示,服从统一领导。根据要求部署医院抗震救灾工作。
2、负责医院破坏性地震应急工作,协调有关行动。
3、实施应急工作指挥,调度医院抢险救灾、医疗救护、消防保卫、物资救援等。
4、负责震情及震后灾情的上报工作。
5、负责派出工作组赴受灾地区,协助其抗震救灾工作。
6、负责县抗震救灾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七条应急指挥部的内部职责
指挥部组成部门的成员,在预案启动后,确保指挥部指令畅通、贯彻高效的责任。
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职责
(1)负责通知应急指挥部成员部门及人员十五分钟内到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报到,不在医院所和应急指挥部的人员,由所在部门按职务高低递补。
(2)负责协调医院各部门的应急工作。
(3)负责保持与县抗震救灾指挥部的联系,保证医院指挥部指挥长及时参加会议。
(4)接受医院系统外其他部门和单位抗震救灾物品支援的请求,并安排相应的应急工作。
(5)必要时请求有关部门的支援。
(6)负责应急状态下医院内部的'保卫工作。
(7)负责对受灾慰问等事宜。
第八条抗震设防及加固
医院应严格按国家和行业有关标准规范做好震前抗震设防、抗震鉴定、抗震加固工作。在省人民政府发布破坏性临震预报后,应采取应急加固、人员疏散等措施。
第九条地震应急演习
定期开展关键医疗装置、重要工作岗位的地震应急演习,提高医护人员在应急状态下的应变能力和地震应急意识。
第十条紧急支援方案
院有关部门应按日常工作制度,掌握医院物资库存情况,以便震时县抗震救灾指挥部指令,或其他部门、地区的支援请求,提供各类支援保障。
笫十一条应急反应和行动
1、医院所在地发生破坏性地震,或接到省人民政府的破坏性地震临震预报后,应立即通过各种渠道,报告医院有关领导、值班室和总值班室。
2、预案的启动程序
在接到有关破坏性地震信息后,有关人员应立即报告医院主管领导,经同意后,启动应急预案。
3、通信联络的保障
接到通知后,应立即着手沟通医院与县抗震救灾指挥部、县地震部门的通信联系,保证通信畅通。
4、交通工具的保障
接到通知后,应立即优先确定指挥部专用车辆,保证用车。并根据需要随时增加交通车辆。
5、震情的信息传递
向有关部门了解地震震级、发生时间和震中位置、震情趋势等情况。
收集震灾初步信息,包括人员伤亡情况、装置被破坏情况,建(构)筑物倒塌情况、次生灾害情况、震灾损失的初步估计等,并及时报告应急指挥部。
6、应急工作的协调
指挥部召急会议、部署、协调、监督和检查各成员部门的救灾工作,及时通报情况。
7、抢险队伍的组织
工程部抢险救火主要依靠医院组织自救。当需要支援时,指挥部组织相应人员对口支援并在指定时问内动身赴地震灾区。抢险救灾工作组由指抨部负责组织,人员由地震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单位的人员组成。
8、救灾物资的组织
救灾物资包括:大型吊车、照明车等抢险机具;帐篷、炊事用具、应急灯、衣被等生活用具;对讲机、喊话器、无线通信等器材和医疗救护用具、药品等。由办公室负责组织筹集,在指定时间内起运。
9、消防力量的区域联防
根据需要由医院安全部门负责调集消防力量进行消防灭火工作。
10、医疗救护的组织
根据医院的医疗力量,通知有关科室,落实参加医疗救护工作的人员,开展现场急救、伤员护送工作。
预防为主,预消结合”是消防工作实行的基本方针,做好消防应急预案是保障社会稳定和确保消防工作正常高效运行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本单位防御和抗御火灾的能力、保护病人及员工人身及公私财产安全的重要措施。
一、组织机构:
1、灭火行动组:医院总值班室、病区当班医生、护士
2、通讯联络组:监控室(内线电话)
3、疏散引导组:当班护士、工友
4、安全防护救护组:急诊、门诊医生、护士
二、报警和接警处置程序
1、发生火灾时,病区当班医生或护士要及时拨打119报警,报警时,应向消防队讲清火灾地点、单位及燃烧物,并把自己的单位电话号码告诉对方,以便联系,并立即派人到路口等待。
2、消防队到达后,立即将发生火灾的时间、人员伤亡及燃烧物等情况向消防队指挥人员汇报,以便消防人员掌握火场情况。
三、应急疏散的组织程序和措施
发生火灾时,当班医生和护士应立即进行扑救火灾,同时组织疏散人员和物资,禁止使用电梯,主要通过疏散楼梯进行疏散。
1、将走道进入楼梯间前室的门向两个方面开启。
2、立即组织疏散人员,将人员及物资通过安全出口进行疏散离开现场。
3、人员、物资撤离完毕后及时将楼梯间的门关闭,防止烟雾通过楼梯向上蔓延。
四、扑救初起火灾的程序和措施
1、切断非消防用电电源,关闭空调送风系统,关闭氧气管道阀门。
2、利用手动报警按钮报警。
3、消防控制室启动喷淋系统,利用喷淋系统灭火。
4、利用灭火器灭火。
5、利用室内消火栓、消防卷盘灭火,打开消火栓箱门,击碎启泵按钮,拉开消防水带,接上水带接口,利用消防水枪灭火,或直接拉出消防软管,利用消防水管灭火。
五、通讯联络、安全防护、救护的程序和措施
1、利用内线电话与消防控制室保持联系。
2、利用手机、固定电话报警。
3、利用无线手持发送报警。
一、应急总则
为确保医院信息系统安全运行,保证医院正常的医疗服务和就医秩序,加强系统的安全运行管理,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促进信息系统在医院的应用和发展,特制定医院信息系统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
(一)“应急预案”实施责任制
1、建立以院长为第一责任人、信息科、职能部门和各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信息系统安全运行领导小组;
2、领导小组负责全院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实施和全院信息系统日常安全运行管理的组织协调及决策工作;
3、信息科负责应急恢复信息系统运行和网络布线的技术保障;
4、后勤部门负责应急恢复信息系统供电的技术保障;
5、各行政和业务职能部门负责维持正常的医疗秩序,并根据“应急预案”实施相应的应急措施。
(二)“应急预案”实施范围和时间
1、本“应急预案”适用于门诊、住院部、医务、护理、财务、药剂、检验、放射、信息、后勤等使用和维护医院信息系统的各业务职能部门、临床科室和医技科室;
2、信息系统发生故障30分钟内不能排除时,报告领导小组批准,根据不同情况部分或全部启动“应急预案”的实施。
(三)“应急预案”实施通报制度
1、信息系统应用部门发现信息系统或供电系统故障,应及时通知相关部门负责人,部门负责人应立即通知信息科或后勤部门;
2、信息科或后勤部门应在30分钟之内初步查明故障原因、所需恢复时间,通知相关应用部门负责人,必要时及时向领导小组报告并提出建议,由领导小组决定是否部分或全部启动“应急预案”;
3、领导小组决定部分或全部启动“应急预案”后,由信息科及时通知各应用部门,启动“应急预案”中相关的应急措施;
4、信息科或后勤部门应在故障排除后,立即通知各应用部门,同时报告领导小组,请求结束“应急预案”的实施;
5、信息科或后勤部门应在事后将详细的故障原因及处理结果报告领导小组;
(四)信息系统故障一般应急措施
各业务应用部门一般应在获知30分钟内信息系统故障不能排除,并获知故障初步原因和所需恢复时间后,立即采取如下措施:
1、各业务应用部门应在窗口设置“计算机故障”告示牌,部门负责人及时到现场组织协调工作;
2、各业务应用部门应及时通过大屏幕、导医等形式做好宣传、解释和疏导工作;
3、医保结算系统故障,而医院信息系统正常时,为医保病人按自费标准登记和收费,并打印自费收据;财务结算部门在故障排除后7个工作日内凭原手工收据,为医保病人重新划卡结算;
4、对信息系统故障期间产生的手工数据,视情况在故障排除后予以补录。
二、门诊部业务应用保障实施细则
(一)发卡员发现发卡系统故障应及时报告门诊部负责人,门诊部负责人汇总情况后及时报告信息科和财务科负责人;门诊部负责人获知故障在30分钟内不能排除,应立即向信息科提出启用门诊应急诊疗卡(公共卡),保证发卡处不排长龙。
(二)挂号系统发生故障时,挂号处工作人员应及时在窗口放置“计算机故障”告示牌并向计财科负责人汇报,并向病人做好宣传解释工作;计财科经咨询信息科获知故障在30分钟内不能排除,应立即启用系统补挂号方案,保证挂号处不排长龙。
(三)门诊收费系统发生故障时,门诊收费处工作人员应及时在窗口放置“计算机故障”告示牌并向计财科负责人汇报,并向病人做好宣传解释工作;财务科负责人获知故障在30分钟内不能排除,可手工开具收据,并留下病人联系方式,待系统恢复结帐后打印收据通知或寄送病人,保证收费处不排长龙。
(四)财务科负责人接到入院系统故障排除,停止“应急预案”实施的通知后,及时通知各部门启用网络收费。
(五)门诊系统发生供电故障,门诊部负责人应立即报告后勤部门,由后勤部门负责解决。
三、住院部业务应用保障实施细则
(一)入院处应急措施
1、出入院工作人员发现出入院系统故障应及时报告出计财科负责人,计财科负责人汇总情况后及时报告信息科;
2、入院系统发生故障时,入院处工作人员应及时在窗口放置“计算机故障”告示牌,并向病人做好宣传解释工作;
3、在系统发生故障期间,病人入院启用手工登记;
4、出入院管理部门负责人接到入院系统故障排除,停止“应急预案”实施的通知后,及时通知入院处工作人员重新使用计算机办理入院手续。同时,为系统故障时手工办理的`病人按顺序进行计算机入院登记(对医保病人将其由自费病人入院的信息,修正为医保病人入院);所有病人可在系统恢复后交回手工临时收据,由收费员将预交信息输入后打印电脑收据,并在当日预交款报表中标明;
5、入院系统发生供电故障,计财科负责人应立即报告后勤部门,由后勤部门负责解决。
(二)病区护士工作站应急措施
1、病区护士发现护士工作站系统故障应及时报告护士长,护士长汇总情况后及时报告信息科和护理部主任;
2、病区护士长获知故障在30分钟内不能排除,应立即做好手工执行医嘱准备;
3、病区护士长接到启动“应急预案”通知后,护士根据当天医生签开的医嘱,手工抄写各类工作单。化验单和手术申请单等由病员主管医生手工签开。手工抄写的治疗单、领药单等各类工作单必须由第二名护士进行认真核对并签字确认。遇到必须当日结帐出院的病人,按照“出院结账处应急措施”中第3点处理;
4、护理部在护士工作站系统出现故障时,应与各相关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听从领导小组统一协调管理;
5、病区护士长接到护士工作站系统故障排除,停止“应急预案”实施的通知后,及时通知护士重新使用计算机审核和发送医嘱。
6、护士工作站系统发生供电故障,病区护士长应立即联系后勤部门,由后勤部门负责解决。
(三)病区药房应急措施
1、病区药房工作人员发现药房系统故障应及时报告药房负责人,药房负责人汇总情况后及时报告信息科和医务科;
2、药房负责人获知故障在30分钟内不能排除故障,应做好手工发药准备;
3、药房负责人接到启动“应急预案”通知后,接受各病区手工领药单(由病区护士长签名或盖章),核对发药,并保留手工领药单;
4、药房负责人接到药房系统故障排除,停止“应急预案”实施的通知后,及时通知药房工作人员重新使用计算机发药。对故障期间发生的数据作如下处理:如停机时间不超过当天23:59:59,核对各病区在计算机中补录的领药单与手工领药单并及时确认;如超过当天23:59:59,则不再补发故障当天的药品,手工单据交由出院结帐处补录,药房及时补确认;
5、药房系统发生供电故障,药房负责人应立即联系后勤部门,由后勤部门负责解决。
(四)出院结帐处应急措施
1、住院收费员发现出院结帐系统故障应及时报告计财科负责人,计财科汇总情况后及时报告信息科和分管院长;
2、住院收费负责人接到启动“应急预案”通知后,收取病区交来的手工处方、各类检查及化验记帐单。收入的预交款,开出手工临时收据。对于出院结帐的病人,做好相应的解释工作,留下联系方式,并向病人收取一定预交费用后先出院。对于再次来院结帐有困难的特殊病人(如外地病人等),预收一定费用,待系统恢复结帐后打印收据寄送病人;
3、当住院收费系统发生故障时,收费员应及时在窗口放置“计算机故障”告示牌,并向病人做好宣传解释工作;
4、住院收费负责人接到住院系统故障排除,停止“应急预案”实施的通知后,对于病人交回的手工收据,将预交信息输入电脑。对于出院结帐的病人,通知病人办理结帐手续。对于再次来院结帐有困难的特殊病人(如外地病人等),打印收据寄送病人;
5、结帐系统发生供电故障,计财科应立即联系后勤部门,由后勤部门负责解决。
四、信息科应急措施
1、信息科工作人员监测到系统故障或接到业务部门信息系统故障的消息后,应立即向分管院长汇报,并立即组织相关人员排查通信线路、网络设备、服务器、数据库。应用程序以及供电设备运行状况,在近可能短的时间内初步汇总,找出故障原因和估计恢复时间;
2、信息科应立即将故障原因和估计恢复时间报告领导小组成员,如估计恢复时间超过30分钟应建议领导小组启动“应急预案”。信息科应按各自岗位职责分别将故障原因和估计恢复时间通知分管院长;
3、信息科应立即按技术保障细则进行故障排除,如需要应立即联系相应供应商技术支持;
4、如故障恢复时间较长,信息科负责人应向领导小组及时报告,由领导小组根据实际情况组织解决;
5、当信息系统故障排除,信息科负责人应立即报告领导小组,由领导小组决定是否停止“应急预案”的实施。信息科工作人员应协助通知各业务部门停止“应急预案”的实施,并做好善后事宜;
6、信息科应事后就故障原因、处理结果书面报告领导小组。
一、 停电处置预案
l、住院部、手术室、ICU等重点部门采取双线供电;医院自备发电机,一旦市区电力供应发生故障,则院内立即发电。
2、后勤保障部与有关电力部门协调,停电前应事先通知我院电工班,做好自己发电准备。
3、临床科室常规备有应急灯、电筒等照明用物,定期检查,保持完好状态。
4、接到停电通知后,立即做好停电准备。如有抢救患者使用电动力机器时,需找替代的方法。
5、突然停电后,立即寻找抢救患者机器运转的动力方法,维持抢救工作,并开启应急灯照明等。
6、危重患者、手术中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平时应在机旁备有简易呼吸器,遇突然停电,医护人员立即将呼吸机脱开,使用简易呼吸器维持呼吸。使用电动吸痰的患者,用50ML注射器接吸痰管吸痰。
7、如双线均突然出现供电故障,院内发电机供电前,医护人员则应首先保证病人抢救:护士应沉着镇静,上呼吸机者采用手抱球法,上监护仪者采用人工测血压、脉搏,电动吸痰者则采用50毫升注射器接吸痰管抽吸等,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其余工作人员则立即电话通知电工班、院办公室,并采用应急灯供照明。
8、加强巡视病房,安抚患者,同时注意防火、防盗
9、通过电话与电工班联系,查询停电原因。
10、必要时及时报告市卫生局及市政府。
11、医院自备发电机需经常注意保养及时检修,保证随时可以发电供临床急需。
二、 火警应急预案
预防:
1、加强消防知识的学习与培训;
2、保卫部门定期检查全院消防设施性能,保证消防设施随时处于功能完好状态;
3、保证消防通道畅通;
4、注意用氧、用电安全及易燃易爆物品的管理。
应急处理:
1、发现小的火情立即用放在病房的灭火器扑灭火焰,防止火情扩散,事后报告科室领导及医院保卫科,以查明起火原因,防止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
2、发现较大的火情:
① 如遇到电起火立即切断电源;
② 立即拨打火警119,报告医院保卫科组织灭火;
③ 立即组织病人及陪人有秩序地疏散、撤离;
④ 报告120帮助危重病人安全撤离
⑤ 安定病人及陪人情绪,叫大家不要慌乱;
⑥ 保护现场。
一、总则
(一)编制目的
为建立健全我院医疗设备保障体系,全面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和医疗救援水平,有效地应对正常诊疗及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和地质灾害,维护社会稳定,制定本预案。
(二)工作原则
预防为主,常备不懈。提高医院应急XX、防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地质灾害保障意识,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做好人员、技术、设备的应急储备工作。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及突发公共卫生安全事件而造成群体人员伤害的医疗救援工作。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
医院应急医疗保障小组是科室应急保障小组的领导机构,负责医院应急保障工作的开展;科室应急保障小组负责本科室应急保障任务的执行,科主任为科室应急保障小组负责人。
三、医疗装备应急保障工作体系
(一)当启动医疗装备应急预案时,小组成员必须立即在岗在位,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并保持通讯畅通。
(二)平时应做好一定数量的应急保障装备的储备,以备应急状态下紧急使用;定期查看和更新储备设备,使之经常处于有效期和正常状态。
(三)平时应建立好应急状态下的设备采购渠道,每种设备供货方至少3家,保证应急设备可在24小时内到货。
(四)应急状态下,设备采购可采取先调拨,后议价的方式,以最快速度保障供应。
(五)应急状态下,设备维修保障组采取先维修后报告的方式,以满足技术保障的需求。
(六)应急状态下,医疗设备应急保障小组有权根据就近原则临时调配临床科室闲置设备供应急保障使用,保证5分钟内到达现场。原则上不允许调配急诊室、ICU病房、手术室的抢救设备到其他科室使用。
(七)应急状态下,小组成员每半个工作日向应急小组负责人汇报工作情况,小组负责人每日向上级机构汇报本部门应急保障工作情况。
(八)应急状态取消后,小组成员2个工作日内应书面总结工作经验,小组在3个工作日内向上级机构书面汇报此次应急保障任务情况。
四、培训和演练
设立定期应急保障培训制度,使应急保障小组成员熟练掌握应急工作流程和要求,并适当进行应急保障任务的演练,提高小组在真实状态下的应急保障能力。
根据上级有关部门对医院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工作的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特制定我院生活饮用水污染应急预案。
一、应急领导小组人员及分工: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各科主任、护士长。
二、生活饮用水日常管理:
1. 医院生活饮用水及储备水池,应经当地疾控中心水源水质监测合格后,方可作为供水水源。
2. 由专人负责管理、定时对饮水设施进行卫生清理和消毒。医院的自来水供水蓄水池每半年至少进行一次清洗,每年至少采水样送疾控中心检测一次。
3. 直饮开水器每次使用前必须进行清洗,保温桶每日使用前进行清洗和消毒方能使用,并做好记录。开水须烧开达到100℃,提供给病患者直接饮用的开水器应能大到饮用水标准才能提供饮用,开水桶应上锁,确保患者安全。
4. 饮用水管理员负责每日通过目测、鼻嗅、口尝和简单的化学试纸测定等手段,监测医院水质是否有变化。
三、事故报告:
1. 医院疑似饮用水污染事故突发后,饮用水管理员或当事人应立即停止使用(并阻止其他任何人使用),立即报告主管院长并保留水样。
2. 主管院长接到事故报告后,立即通知其它安全领导小组成员赶到现场进行初步确认。
3. 事故初步确认后,主管院长在10 分钟内向区卫生局、疾控中心、政府等上级相关部门报告。
四、应急处理:
1. 在主管院长向相关部门报告同时,领导小组副组长立即组织对院内已经饮用过污染水的职工、患者进行清理,小组成员秦黎明对水源、设施、现场等进行保护,维持秩序。
2. 科主任按副组长指挥组织饮用过污染水的职工、患者到指定地点(急诊科)观察休息、观察,等候医护人员进行紧急救护;如有人员出现异常症状,由急诊科进行初步处理;各科主任协助医 务人员进行紧急救护。
3. 小组成员徐新寿负责协同其它科室副主任、副护士长联系家属。
4. 小组成员向延科负责接待到院家属,并进行安抚、慰问。 5. 副组长联系干净水源到学校,以满足职工、病患者正常的饮水、生活需求。
五、善后处理:
1. 成立善后处理工作小组,安排行政办、医务部、工会办人员对受害人员家属进行慰问安抚。
2. 领导小组协调各方面关系,协助相关部门查找污染原因,积极配合专业部门人士消除污染,尽早恢复医院正常用水。
3. 正确接待媒体,有效避免负面报道。
为保证地震应急工作高效有序的进行,迅速全面地做好各项抗震救灾准备,以及在破坏性地震发生后,高效、有序地开展应急自救工作,以最快速度恢复医疗工作正常开展,最大限度减少地震灾害,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根据《国家地震应急预案》等,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一、组职机构及职责
(一)医院地震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院长、党委书记
副组长:院领导班子其他成员
成员:各科室主任、护士长
(二)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1、召开小组会议,通报震情,部署防震减灾和抢险救灾工作。
2、负责保持与上级部门和地方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的联络。
掌握地震动态,随时向上级部门报告灾情动态和防震减灾措施。
3、根据上级指示宣布临震应急期的起止时间,并根据灾情发展趋势,决定院内群众避震时间和范围。
4、检查各科室应急反应措施的落实情况。
5、强化地震应急减灾知识教育,引导舆论,防止地震谣传,稳定秩序,组织全院做好地震应急期的各项准备工作。
6、组织医院职工迅速做好防震准备,以及病人的疏散、安置工作和抢救伤员工作。
7、组织震灾损失调查和快速评估、了解、汇报各科室应急工作情况。
(三)其它应急工作小组:
1、医疗救护和卫生防疫小组,由医务处、防疫科牵头组成。负责开展住院患者及震后伤员的医疗救护和卫生防疫工作,并配合治安保卫小组做好人员疏散。
2、治安保卫、消防小组,由安保处牵头组成。负责消防器材集中管理及调配、维护院内秩序等,并牵头组织人员疏散和抢救被埋压人员工作。
3、能源供应保障小组,由后勤处牵头组成。负责启动应急供电或照明设备、关闭供气总开关、抢修院内供电供水系统。
4、物资供应小组,由后勤处牵头组成。负责抗震救灾物资的储备、收集、调配。
5、交通运输小组,由办公室牵头组成。负责调配救护车等医院车辆。保障病人的转运、分流。
6、通讯保障小组,由办公室牵头组成。负责院内各种通讯设备联络通畅。
7、保卫现金小组,由财务科牵头组成。负责财务部门现金保护。
各小组组长分别由相关科室负责人担任。
二、震后应急对策
(一)应急指挥。地震发生后,防震抗灾小组及其成员立即进入指挥一线,了解震情和灾情,启动抗震救灾指挥系统,以及医院突发事件、灾害事故应急预案。各工作小组立即进入各自岗位,启动应急方案,完成各自任务。医院抗震救灾指挥部立即召集会议,部署、协调和开展相应的应急救援和救护工作。落实参加医疗救护工作的人员,开展现场急救、伤员护送工作。立即优先确定指挥部专用车辆,保证用车。并根据需要随时增加交通车辆。保持医院与上级部门及地方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的通信联系,向有关部门了解地震震级、发生时间和震中位置、震情趋势等情况。保证24小时通信畅通。组建专家组并立即开展救助活动,确定救治方案,负责咨询建议、技术指导等。
(二)人员疏散、转移。按照疏散路线,组织医务人员和患者疏散和转移。对于能够自主行动的患者,要求按确定的路线疏散、转移,必要时还要帮助其他患者的疏散、转移。对于不能自主行动或者由于病情严重不能移动的患者,分别按应急预案和病区人员疏散、转移方案规定要求,由医务人员负责疏散、转移。在疏散、转移时,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救护措施。医院楼前停车场为人员疏散后的集中区域。
(三)抢救和抢险。医务人员应立即对需要救治的伤病员组织现场抢救,并帮助其迅速脱离危险环境。在专业抢险队伍和人员未到之前,在疏散、转移人员和抢救伤病员的同时,组织人员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控制被压埋人员险情。
(四)检伤分类。医院要明确划分危险区域、安全区域和抢救区域。发生地震灾害后,将疏散、转移出的患者安置在抢救区域,其他人员安置在安全区域。医院急救人员对抢救区域的伤病员立即组织抢救,并安排专业人员对伤病员进行检伤分类,即按轻、重、危重、死亡分类,分别以不同颜色的伤病员卡做出标志,置于伤病员的明显部位,便于医疗救护人员辨认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五)救治与病员安置。医院急救人员以及其它医疗救治力量,对检伤分类的伤病员立即进行后续救治工作。医院根据上级部门及地方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的安排,及时分流病人到安置医疗机构或安置区域,或接收并救治其他医疗机构转送的伤病员
(六)信息收集、反馈。医院在开展救援工作的同时,立即将伤病员数量、分流情况、救治情况、救援力量以及本医院建筑物倒塌、震灾损失的初步估计等情况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七)应急响应终止。伤病员在医院得到救治,医疗卫生救援及防疫工作完成后,经当地抗震救灾指挥机构批准,可宣布地震应急响应终止。
三、地震应急及人员疏散注意事项
(一)地震时,做到不要惊慌,千万不要跳楼,先采取就近避险,可选择桌下、床下、大橱柜旁、坚实的墙边或洗手间,蹲下并护住头部;
(二)强震波一过即按疏散线路撤离,下楼时尽量成一路纵队(体弱、病重的除外)留一定的楼道,便于楼上人员撤离,以避免碰撞、拥挤、踩伤;
(三)医务人员如遇灾情,必须在岗,协助科主任、护士长及时疏散病人,不要惊慌,做好安抚和宣传工作。在患者及家属撤离后,就近楼梯成一路纵队下楼,不要拥挤,避免受伤,并集中到各科室集合地点,负责保护患者及其家属的安全,尽量不延误危重病人的救护,并注意安全;
(四)工作日白天发生地震时,各科室科主任、护士长负责指挥医务人员组织患者及其家属疏散,不得擅离岗位,要有秩序地将人员带到安全区域。医技科室和门诊科室由相关负责人组织科室人员帮助疏散就诊病人;
(五)晚上或节假日、休息时间发生地震时,值班人员应组织患者及家属转移,各科主任、护士长应迅速到位有序地指导患者及其家属疏散,各科人员在得知震情后立即赶赴医院参加疏散;
(六)楼梯转弯处要有医务人员或保卫科人员照明和指挥,避免碰伤、踩伤;
(七)各科室值班人员必备手电筒、应急灯、蜡烛等,并经常检查保证有充足电源。
本预案适用于发生破坏性地震后的应急阶段,未尽事宜由院防震抗灾领导小组临时决定。
零思考方案网的编辑特意为您准备了“医院消防应急预案”,希望能帮到您但愿千日平安无震,不可一日疏于防灾,写好一份合格的应急预案是必不可少的,怎样才能写好应急预案?本文内容仅供您的参考!
为了进一步加强保障公民人身财产安全,认真落实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做到预防为主,安全第一,不断提升我院消防安全管理水平和广大员工的自防自救意识,全力预防重特大火灾发生,掌握应急处置的措施,懂的组织人员安全疏散的方法,熟悉消防器材的使用,落实分工,搞好协同配合,并开展实战演练。
1、医院属人员集中的场所,消防安全重点单位,一年举办定期消防演练两次,夏秋季节举行。
2、首先灭火行动组。当天值班保安人员、保卫科全体工作人员,总务科管道工、电工、卫生员等,用灭火器、规定消防栓进行初级火灾的控制扑灭。
3、通信联络组,根据现场初级火灾的扑救情况,迅速与119火警报警,说明由什么引起的火灾,什么时间,详细地址,在什么地方接警,最明显的物品在接警人手中。
4、疏散引导组。迅速组织患者及家属从速通过东西疏散,通道到达后院宽阔安全地段,做到有序疏散,防止发生踏拥挤现象发生。各科主任、护士长、负责人、医护人员组织全体住院有序疏散。
5、安全防护组。对转移疏散过程中,老弱病残施行救助,医疗抢险,紧急救护,抢救危重病人,疏散时以先救人、后救物的程序进行。
一、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应当组织防火检查,督促落实火灾隐患整改,及时处理涉及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消防安全管理人应当组织实施防火检查和火灾隐患整改工作。
二、单位对存在的火灾隐患,应当及时予以消除。
三、单位对下列违反消防安全规定的行为,应当责成有关人员当场改正并督促落实:
1、违章进入生产、储存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场所的;
2、违章使用明火作业或者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吸烟、使用明火等违反禁令的;
3、将安全出口上锁、遮挡,或者占用、堆放物品影响疏散通道畅通的;
4、消火栓、灭火器材被遮挡影响使用或者被挪作他用的;
5、常闭式防火门处于开启状态,防火卷帘下堆放物品影响使用的;
6、消防设施管理、值班人员和防火巡查人员脱岗的;
7、违章关闭消防设施、切断消防电源的;
8、其他可以当场改正的行为。
违反上述规定的情况以及改正情况应当有记录并存档备查。
四、对不能当场改正的火灾隐患,消防工作归口管理职能部门或者专兼职消防管理人员应当根据本单位的管理分工,及时将存在的火灾隐患向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人或者消防安全责任人报告,提出整改方案。消防安全管理人或者消防安全责任人应当确定整改的措施、期限以及负责整改的部门、人员,并落实整改资金。
在火灾隐患未消除之前,单位应当落实防范措施,保障消防安全。不能确保消防安全,随时可能引发火灾或者一旦发生火灾将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应当将危险部位停产停业整改。
五、火灾隐患整改完毕,负责整改的部门或者人员应当将整改情况记录报送消防安全责任人或者消防安全管理人签字确认后存档备查。记录应当记明检查的人员、时间、部位、内容、发现的火灾隐患以及处理措施等。
六、对于涉及城市规划布局而不能自身解决的重大火灾隐患,以及单位确无能力解决的重大火灾隐患,单位应当提出解决方案并及时向其上级主管部门或者当地人民政府报告。
七、对公安消防机构责令限期改正的火灾隐患,单位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改正并写出火灾隐患整改复函,报送公安消防机构。
超声科用火用电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一、安装和维修电器设备线路,必须由电工按《电力设备技术规范》进行操作,安装接电时需向用电管理部门申请,经审核批准后由电工负责施工。
二、因工作需要必须架设临时用电线路的,应由使用部门用电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经审查批准后方可安装,安装的临时电气线路必须符合电器安装规范的有关规定,保证安全用电,用后及时拆除。
三、临时电器线路使用期间,由使用部门监督,电工负责维护,操作人员停止使用时必须及时切断电源,临时电器线路限期使用,最多不得超过一周,确需延期使用的必须办理延期审批手续,否则由电工按期拆除。
四、非电工人员严禁拆装、挪移临时电气线路,否则造成事故的,由使用部门负责人与肇事者承担全部责任。
五、电器设备的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并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维护,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报告,由专业人员负责维修,工作结束后必须切断电源,做到人走电断。
六、每季度对电气线路进行一次全面检测、维修,并做好记录。
七、明火作业管理
1、禁止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使用明火。
2、因特殊情况需要进行电、气焊等明火作业的,动火部门和人员应当办理《明火作业许可证》,许可中应注明动火级别、申请部门和动火部位、动火人及监护人、明火作业理由、现场实施安全措施状况、动火时间和地点等内容。不得擅自变更明火作业的时间地点。
2、明火作业现场应落实现场监护人,将施工区和使用区进行防火分隔,清除动火区域的易燃、可燃物,配置消防器材,专人监护,在确认无火灾、爆炸危险后方可动火施工。
3、进行电焊、气焊等具有火灾危险作业的特殊工种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遵守消防安全规定,落实相应的消防安全措施。
4、每天作业完毕,应清理作业现场,熄灭余火和飞溅的火星,并及时切断电源。保卫部门对清理完毕的现场进行检查。
5、未经批准私自动用明火的,保卫部门应责令其停止动火作业。
八、病房楼、门诊楼、化验楼等重点场所,禁止吸烟并设置禁止吸烟标志牌。
九、病房楼、门诊楼、化验楼等有外漏插座的用电部位,用后及时断电,严禁带电空载运行。
十、照明灯具要严格管理做到人走灯灭,严禁长明灯。
为加强和规范学校消防安全管理,预防火灾和减少火灾危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以及《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消防安全应急预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维护全校师生的人身安全和公私财产安全,实现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造"集中领导,统一指挥,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消防安全应急体系,全面提高学校应对火灾的能力。
二、制定预案的目的`
制定消防应急预案,是为了在学校面临突发火灾事故时,能够统一指挥,及时有效地整合人力、物力、信息等资源,迅速针对火势实施有组织的控制和扑救,避免火灾现场的慌乱无序,防止贻误战机和漏管失控,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
总指挥:
副总指挥:
成员:全体老师
消防应急指挥部职责:指挥协调各工作小组和义务消防队开展工作,迅速引导人员疏散,及时控制和扑救初起火灾;协调配合公安消防队开展灭火救援行动。
下设五个专门工作组
(一)灭火行动组
队长:
成员:
义务消防队职责:现场灭火、抢救被困人员。
义务消防队可进一步细分为灭火器灭火小组、水枪灭火小组、物资疏散小组等。
(二)疏散组
组长:
成员:当值的老师和空课的老师。
疏散引导组职责:引导人员疏散自救,确保人员安全快速疏散。在安全出口以及容易走错的地点安排专人值守,其余人员分片搜索未及时疏散的人员,并将其疏散至安全区域。(疏散路线:按出操路线行走、疏散地点:运动场)
(三)安全防护救护组
组长:
成员:
安全防护救护组职责:对受伤人员进行紧急救护,并视情转送医疗机构。
(四)火灾现场警戒组
组长:
成员:保安两人
火灾现场警戒组职责:控制各出口,无关人员只许出不许进,火灾扑灭后,保护现场。
(五)后勤保障组
组长:
成员:
后勤保障组职责:负责通信联络、车辆调配、道路畅通、供电控制、水源保障。
四、火灾处置一般程序
(一)报警:学校员工、值班人员发现火情后应立即向学校的领导报警,根据火情可直接报"119"火警。
(二)接警:应立即向学校领导和消防应急指挥部报告,通知各工作小组和义务消防队启动应急预案。
(三)处置:指挥各工作小组、义务消防队迅速集结,按照职责分工,进入相应的位置开展灭火救援行动。
(四)清点:处置结果后或在公安消防队到场后,及时清点人员和已疏散的重要物资,查清有无人员被困于火场中以及有哪些重要物资需要疏散,并将情况及时告知火场指挥员。
五、善后工作
火灾扑灭后,协助公安消防部门:
(一)保护火灾现场;
(二)查明火灾原因;
(三)调查火灾损失。
关于医院消防安全应急预案
一、组织机构及职责
医院成立消防安全应急指挥部,负责医院火灾现场指挥,由医院主管院长负责,院办、总务处、保安部及有关部门成员组成。
总指挥:
副总指挥:
成员:
下设六个专门工作组:灭火行动组(义务消防队)、疏散引导组、安全防护救护组、火灾现场警戒组、后勤保障组、机动组。
消防安全应急指挥部职责:指挥协调各工作小组和义务消防队开展工作,迅速引导人员疏散,及时控制和扑救初起火灾,协调配合公安消防队开展灭火救援行动。
1、灭火行动组(义务消防队)
队长:
一组组长:
成员:
二组组长:
成员:
主要任务是:发生火灾时迅速组织人员尽快赶赴现场,指挥医护人员进行救火,抢救被困人员。
要求:务必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冲得上,救得出。力争把火灾消灭在初级阶段,尽量减少或避免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2、疏散引导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主要任务是:在医务人员的配合下,迅速组织楼内人员从安全通道有序疏散,撤离火灾现场。同时为即将前来增援的消部门人员、车辆清除障碍、开辟通道,引导其进入有利地形,积极配合消防部门进行扑救。
3、安全防护救护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主要任务是:尽快组织人力、物力赶赴现场对伤员实施救护,根据需要迅速派急救车辆,将危重伤员送往附近医院进行救治。
4、火灾现场警戒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主要任务是:控制各出口,无关人员只许出不许进,火灾扑灭后,保护现场。
5、后勤保障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主要任务是:负责通信联络、车辆调配、道路畅通、供电控制、水源保障。
6、机动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主要任务是:受指挥部的指挥,负责增援行动。
一、组织机构及职责
医院成立消防安全应急指挥部,负责医院火灾现场指挥,由医院主管院长负责,院办、总务处、保安部及有关部门成员组成。
总指挥:
副总指挥:
成员:
下设六个专门工作组:灭火行动组(义务消防队)、疏散引导组、
安全防护救护组、火灾现场警戒组、后勤保障组、机动组。
消防安全应急指挥部职责:指挥协调各工作小组和义务消防队开展工作,迅速引导人员疏散,及时控制和扑救初起火灾,协调配合公安消防队开展灭火救援行动。
1、灭火行动组(义务消防队)
队长:
一组组长:
成员:
二组组长:
成员:
主要任务是:发生火灾时迅速组织人员尽快赶赴现场,指挥医护人员进行救火,抢救被困人员。
要求:务必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冲得上,救得出。力争把火灾消灭在初级阶段,尽量减少或避免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2、疏散引导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主要任务是:在医务人员的配合下,迅速组织楼内人员从安全通道有序疏散,撤离火灾现场。同时为即将前来增援的消部门人员、车辆清除障碍、开辟通道,引导其进入有利地形,积极配合消防部门进行扑救。
3、安全防护救护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主要任务是:尽快组织人力、物力赶赴现场对伤员实施救护,根据需要迅速派急救车辆,将危重伤员送往附近医院进行救治。
4、火灾现场警戒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主要任务是:控制各出口,无关人员只许出不许进,火灾扑灭后,保护现场。
5、后勤保障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主要任务是:负责通信联络、车辆调配、道路畅通、供电控制、水源保障。
6、机动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主要任务是:受指挥部的指挥,负责增援行动。
二、火灾处置一般程序
1、报警:医院员工、值班人员发现火情后应立即向医院保安部报警,根据火情可直接报“119”火警。
2、接警:保安部、消防控制中心接警后,应立即向院领导和消防安全应急指挥部报告,通知各工作小组和义务消防队启动应急预案。
3、处置:指挥各工作小组、义务消防队迅速集结,按照职责分工,进入相应的'位置开展灭火救援行动。
4、清点:处置结束后或在公安消防队到场后,及时清点人员和已疏散的重要物资,查清有无人员被困火场中以及有哪些重要物资需要疏散,并将情况告知火场指挥员。
三、应急救援措施程序
1、发现火灾应立即呼救并拨打“119”电话报警,起火部位现场员工应在l分钟内形成第一灭火力量,采取如下措施:
(1)火灾报警按钮或电话附近的员工,应立即摁下报警按钮并电话通知消防控制室或值班人员;
(2)消防设施、器材附近的员工就近使用现场消火栓、灭火器等设施器材灭火;
(3)疏散通道或安全出口附近的员工应立即引导现场人员疏散。
2、火灾确认后,消防安全应急指挥部,立即到达火灾现场,下达指令,调集灭火行动组、疏散引导组、安全防护救护组、后勤保障组、火灾现场警戒组,指挥灭火救援工作。
3、后勤保障组切断电源,控制电路和配电设备。
4、火灾区值班人员迅速打通一切疏散通道。
5、灭火行动组立即调集周边灭火器,接好消防栓组织灭火,控制火源,等待救援。
6、安全防护救护组按医护人员编号,对号入座,有目标,有条不紊的对病员和重要物品疏散转移。
7、现场警戒组阻止无关人员进入火场,维持火场秩序。
8、未发生火灾楼层,由负责人组织做好火灾区支援工作,如火情蔓延,则组织本区的灭火人员做好火情控制,同时做好病员的疏散转移的工作。
9、注意事项,在灭火时注意火灾区域,对易燃、易爆、有毒、化学品等的隔离与转移。
10、如夜间发生火情,由总值班、保安部进行信息报告,组织应急救援工作,灭火疏散抢救全过程同上。
四、教育、培训
1、各科室要坚持开展经常性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利用各种形式(如黑板报、图片、录像等)宣传、普及消防知识,提高全体人员消防安全意识,增强防火工作的自觉性。
2、加强消防安全人员和义务消防队的管理和教育培训,力争使其做到“四懂”即懂本岗位火灾的危险性、懂火灾扑救方法、懂预防火灾措施、懂火场逃生方法,“四会”即会报警、会使用消防器材、会扑救初期火灾、会组织疏散逃生,不断提高消防人员灭火救灾能力。
3、定期对消防设施检查、维修、更新,使其长期处于良好的状态。
消防安全工作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全体人员务必要充分认识其重要性,自觉增强消防安全意识,提高消防安全工作的自觉性和高度警惕性,常年处于戒备状态,树立常备不懈的思想,确保消防安全工作万无一失。
一、室内消火栓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防排烟系统等自动消防设施应当定期检测、调试、维修和更换,并按时认真填写检查、检测、维修保养记录。
二、未经公安消防机构同意,不得擅自停用消防设施。
三、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定期对灭火器进行维护保养和维修检查。对灭火器应当建立档案资料,记明配置类型、数量、设置位置、检查维修单位(人员)、更换药剂的时间等有关情况。
四、单位应当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并设置符合国家规定的消防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和应急照明设施,保持防火门、防火卷帘、消防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机械排烟送风、火灾事故广播等设施处于正常状态。
严禁下列行为:
1、占用疏散通道;
2、在安全出口或者疏散通道上安装栅栏等影响疏散的障碍物;
3、在营业、生产、教学、工作等期间将安全出口上锁、遮挡或者将消防安全疏散指示标志遮挡、覆盖;
4、其他影响安全疏散的行为。
超声科火灾隐患整改制度
一、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应当组织防火检查,督促落实火灾隐患整改,及时处理涉及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消防安全管理人应当组织实施防火检查和火灾隐患整改工作。
二、单位对存在的火灾隐患,应当及时予以消除。
三、单位对下列违反消防安全规定的行为,应当责成有关人员当场改正并督促落实:
1、违章进入生产、储存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场所的;
2、违章使用明火作业或者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吸烟、使用明火等违反禁令的;
3、将安全出口上锁、遮挡,或者占用、堆放物品影响疏散通道畅通的;
4、消火栓、灭火器材被遮挡影响使用或者被挪作他用的;
5、常闭式防火门处于开启状态,防火卷帘下堆放物品影响使用的;
6、消防设施管理、值班人员和防火巡查人员脱岗的;
7、违章关闭消防设施、切断消防电源的;
8、其他可以当场改正的行为。
违反上述规定的情况以及改正情况应当有记录并存档备查。
四、对不能当场改正的火灾隐患,消防工作归口管理职能部门或者专兼职消防管理人员应当根据本单位的管理分工,及时将存在的火灾隐患向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人或者消防安全责任人报告,提出整改方案。消防安全管理人或者消防安全责任人应当确定整改的措施、期限以及负责整改的部门、人员,并落实整改资金。
在火灾隐患未消除之前,单位应当落实防范措施,保障消防安全。不能确保消防安全,随时可能引发火灾或者一旦发生火灾将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应当将危险部位停产停业整改。
五、火灾隐患整改完毕,负责整改的部门或者人员应当将整改情况记录报送消防安全责任人或者消防安全管理人签字确认后存档备查。记录应当记明检查的人员、时间、部位、内容、发现的火灾隐患以及处理措施等。
六、对于涉及城市规划布局而不能自身解决的重大火灾隐患,以及单位确无能力解决的重大火灾隐患,单位应当提出解决方案并及时向其上级主管部门或者当地人民政府报告。
七、对公安消防机构责令限期改正的火灾隐患,单位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改正并写出火灾隐患整改复函,报送公安消防机构。
超声科用火用电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一、安装和维修电器设备线路,必须由电工按《电力设备技术规范》进行操作,安装接电时需向用电管理部门申请,经审核批准后由电工负责施工。
二、因工作需要必须架设临时用电线路的,应由使用部门用电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经审查批准后方可安装,安装的临时电气线路必须符合电器安装规范的有关规定,保证安全用电,用后及时拆除。
三、临时电器线路使用期间,由使用部门监督,电工负责维护,操作人员停止使用时必须及时切断电源,临时电器线路限期使用,最多不得超过一周,确需延期使用的必须办理延期审批手续,否则由电工按期拆除。
四、非电工人员严禁拆装、挪移临时电气线路,否则造成事故的,由使用部门负责人与肇事者承担全部责任。
五、电器设备的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并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维护,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报告,由专业人员负责维修,工作结束后必须切断电源,做到人走电断。
六、每季度对电气线路进行一次全面检测、维修,并做好记录。
七、明火作业管理
1、禁止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使用明火。
2、因特殊情况需要进行电、气焊等明火作业的,动火部门和人员应当办理《明火作业许可证》,许可中应注明动火级别、申请部门和动火部位、动火人及监护人、明火作业理由、现场实施安全措施状况、动火时间和地点等内容。不得擅自变更明火作业的时间地点。
2、明火作业现场应落实现场监护人,将施工区和使用区进行防火分隔,清除动火区域的易燃、可燃物,配置消防器材,专人监护,在确认无火灾、爆炸危险后方可动火施工。
3、进行电焊、气焊等具有火灾危险作业的特殊工种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遵守消防安全规定,落实相应的消防安全措施。
4、每天作业完毕,应清理作业现场,熄灭余火和飞溅的火星,并及时切断电源。保卫部门对清理完毕的现场进行检查。
5、未经批准私自动用明火的,保卫部门应责令其停止动火作业。
八、病房楼、门诊楼、化验楼等重点场所,禁止吸烟并设置禁止吸烟标志牌。
九、病房楼、门诊楼、化验楼等有外漏插座的用电部位,用后及时断电,严禁带电空载运行。
十、照明灯具要严格管理做到人走灯灭,严禁长明灯。
阶段一:报警
假设情景:当天中午的午休时间,病房内病号已经休息。突然,住院楼某病区某病房因病号家属使用电器不当,易燃物被引燃,引起火灾,火势迅速蔓延,值班护士巡查时发现火情。
演练科目:报警;启动《火灾处理和人员疏散应急预案》。应急措施:情况紧急,发现火情人员立即拨打电话119向消防队报告火情,请求救援;迅速将失火情况向总指挥部报告,并及时利用现场附近灭火器灭火,采取相关应急措施。
总指挥接到火情报告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立即启动《医院消防安全应急预案》,向院消防及医疗救护应急救援小组下达命令,要求各岗位人员接通知后迅速在指定岗位待命,做好各项准备。派人到路口迎候消防车辆。通知后勤立即切断住院楼总电源、启动各项消防应急设备。
阶段二:火场逃生及自救互救
假设情景:火势蔓延扩大,有部分病号被困。
演练科目:火场逃生及其技巧
应急措施:总指挥指挥人员向楼外疏散。
总指挥接到火情报告后,及时组织人员把病号和物资(贵重、易燃、易爆物品)按水平疏散方法疏散到同一层安全防火区。当下达全层疏散命令时,工作人员及时指引并协助把病号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一律靠右顺墙边采用弯腰的低姿态,有序的向外疏散,迅速从住院楼疏散至大楼以外安全地方,各病区医护人员、病号集中,病区负责人清点人员,及时向院领导报告。
医院消防警戒员迅速赶到病区入口,在火场附近拉起警戒线维护秩序,严禁其他无关车辆和人员进入火场。
阶段三:灭火
假设情景:发生化学药品和木材等不同性质的火灾。演练科目:扑救初期火灾。
应急措施:医院消防灭火组,根据不同性质的火灾采用不同
方法进行灭火演练:对发生化学药品、油类、可燃气体、带电设备等性质的火灾采取干粉灭火剂灭火演示。对发生木材等性质的火灾时采取水枪灭火。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十条第二款规定,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当履行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定期组织消防演练的职责。因此制定可行的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是增强单位自防自救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为了预防公司原材料仓库发生意外火灾事故,火险隐患能够及时扑救,公司特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如下:
一、仓库火灾扑救组织机构:
1、指挥部:郝建兵、王春亮
现场灭火指挥员由当天值班领导负责指挥。负责组织人员抢险扑救,调动一切急需物资,灭火设备,积极配合公安消防部门灭火扑救工作。
2、报警组:
组长:x威
组员:孙世川
一旦发生火灾负责及时报警,火警电话:119,详细说明报警人单位、姓名、地点、火情等情况,疏通消防通道并到路口迎接带路。然后根据现场人员受伤情况,医院电话急救中心电话120,有必要时请求救援。
3、抢险组:
组长:x志
组员:x威、韩泽文
一旦发生火灾负责切断电源,抢运周边易燃易爆物资,并转移到安全地方,同时抢救受伤人员,转移贵重物品,控制火势蔓延。
4、灭火组:
组长:崔世忠
组员:辛国、齐歌
一旦发生火灾,立即投入灭火扑救工作,针对起火燃烧不同性质情况,使用相应的灭火器材。
5、警卫组:
组长:史超
组员:c山、曹雷
发生火灾后负责输导火灾现场道路及消防通道畅通,配合火警人员,并保护好现场。
6、调查组:
张健、郝建兵
发生火灾后负责调查处理火灾事故。
二、消防安全措施:
1、建立健全防火组织机构。
2、对重点部位的管理,专人负责,配备适宜的灭火器。
3、做好平时备战工作,按规定配备足够的灭火设备及器材。
4、经常对义务消防队员进行各种消防器材的使用的训练,有条件进行现场灭火训练演习,提高队员的业务水平和战斗力。
5、经常对库房人员进行防火安全教育,消防法规的学习宣传,提高人员的防火意识。
6、成立义务消防员小组
张玉带、王超、焦志阳
三、现场火场逃生方法:
1、立即离开危险地区。遇险时应尽量观察,判明火势情况,明确自己所处环境的危险程度,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方法。
2、选用简便、安全的通道和疏散设施。逃生路线和选择,应根据火势情况,优先选用最简便,最安全的通道和疏散设施。
3、使用简易防护器材,当被困人员通过浓烟区时,可用温毛巾捂住口鼻(毛巾等物品应多叠几层使用,实践和试验都已证明湿毛巾和干毛巾除烟效果都较好)。在穿行烟雾区时,即便感到呼吸困难,也不能将毛巾从口鼻上拿开,因为移开后就有立即中毒的危险。穿行烟雾区时,除用毛巾、口罩捂住口鼻外,还应将身体尽量贴近地面行走或爬行穿过危险区。
4、假如门窗、通道等出口已被烟火封住,被困人员可向头部、身上浇水或用湿毛巾湿被单将头部包好,用湿棉被将身体包好或穿上阻燃的衣物,再冲出危险区。
四、寻求救援的方法
1、向外高声呼救。
2、夜间可用手电筒等发出求救信号。
五、干粉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干粉灭火器可用来扑灭固体类物质的初期火灾,也可扑灭可燃液体、气体或带电设备的火灾,以及可燃固体、液体、气体和带电设备的混合火灾。
灭火时,应手提灭火器快速奔赴火场,在离燃烧区5米左右时放下灭火器;使用前,先将灭火器上下颠倒几次,使干粉预先松动,喷射时,要将喷射嘴对准火焰根部左右摆动,由近及远,快速推进,不流残火,以防复燃。在扑救油类等液体火灾时,不要直接冲击液面,防止液体溅出,若在室外应从上风处向下风方向喷射。
日子在弹指一挥间就毫无声息的流逝,我们的工作又将在忙碌中充实着,在喜悦中收获着,现在就让我们好好地规划一下吧。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写好计划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卫生应急工作计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积极学习落实好上级主管部门下发的各种医院感染管理相关文件,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
二、加强质量控制,杜绝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发生:
1、落实医院感染管理会议制度,至少每半年召开一次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会议,讨论解决医院感染管理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等。
2、充分发挥医院感染管理体系作用,特别是科室感控小组的作用,如医院感染病例的上报,科室消毒隔离制度的监督落实等,防止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发生。
三、持续开展医院感染监测工作
1、环境卫生学监测,每季度按计划对重点科室如手术室、供应室、产房、治疗室、注射室等的`卫生学监测,督促科室做好消毒灭菌隔离等工作。
2、每半年一次对全院各科室的紫外线灯管的照射强度进行监测和效果评价,对不合格、达不到消毒的灯管和消毒剂督促及时更换,对新购入的灯管进行强度监测,合格的产品才可以投入科室使用。
3、医院感染病例监测,督导科室及时主动上报,采取不定时下科室主动监测与月度漏报调查相结合,每月第三周重点进行医院感染的漏报调查,调查后对全院及各科的感染情况进行汇总,对医院感染的发病率、漏报率、漏报、迟报病例及医院感染部位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对感染率高的科室和部位提出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并向全院书面馈,杜绝医院感染漏报的发生。
4、根据卫计委《医院感染监测规范》的要求,初步定于6月份开展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
5、开展多重耐药菌的监测,重视耐药菌相关诊断及防控知识的培训,强化病原学监测意识,提高送检率,及早发现多重耐药菌流行趋势,为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提供依据。
6、目标性监测的开展如:手术部位、留置尿管的监测等。
7、对重点部门进行风险评估,逐步引导科室先做到自我评估,每月对相关部门进行前瞻性医院感染监测,收集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和各科室沟通、核实医院感染诊断,并查找引起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时发现医院感染及医院感染的聚集性发生,及时查找、分析原因及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最大限度的减少医院感染发生,避免医院感染暴发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
20xx年,xx街道卫生应急工作将按照市、县卫生局的统一部署,紧密结合区域实际,围绕全力保障“拔钉突难质化服务”结合“三县三创”工作活动,认真总结应急工作经验,切实加强卫生应急管理,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做好各项医疗卫生保障和应急准备,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一、加强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完善卫生应急领导组织和工作机制。按照县卫生局应急办的部署,组织召开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工作会议,明确工作职责,畅通信息互通渠道,建立更加紧密的部门协作机制。
贯彻《全国卫生部门卫生应急管理工作规范》,完善卫生应急工作机制,明确各医疗卫生机构的应急工作职责,健全卫生应急常态长效管理机制。总结我街道卫生应急管理、特别是抗台救灾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经验,查找薄弱环节,不断提高预防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
二、强化卫生应急常态管理
健全卫生应急预案体系。逐步完善辖区内卫生应急预案和重大活动保障方案,梳理、汇编辖区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按照县卫生局的部署,组织大麦屿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卫生服务站进行突发事件演练工作,把演练中存在不足总结、分析、解决。
开展麻疹、非传染性肺炎等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的'信息主动搜索,定期汇总相关信息,逐步建立和健全辖区公共卫生事件预测预警和分析报告工作模式。组织开展辖区内公共卫生风险评估,制订相应的工作方案,采取有效应对措施。
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等,依法及时准确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逐步建立重点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模块,提高工作效率,规范工作流程。
三、组织实施“卫生应急进社区”
积极组织开展卫生应急工作进社区,夯实卫生应急工作基础。与县疾控中心、县献血办等部门共同协商,制订细化实施方案,建立社区卫生应急志愿者队伍,加强卫生应急培训,开展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大灾害等事件的多部门协同应急演练,密切与社区间的卫生应急工作联系,提高预防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
积极开展卫生应急健康教育。充分发挥相关部门的作用,开展卫生应急健康教育及科普宣传,提高居民、务业工作人员、学生等群体的卫生应急知识水平和防护能力。组织学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风险沟通指南》,增强风险沟通意识、提高风险沟通能力。
四、加强卫生应急队伍建设
调整充实辖区内医疗机构的卫生应急队伍,明确卫生应急人员的岗位职责,建立通讯网络。重点做好街道所属医疗卫生机构应急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适时组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救援队伍开展野外医疗卫生救援和生存能力培训,完成卫生应急人员重点传染病防控等专业知识培训、组织1—2次综合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模拟演练和应急拉动演练,提高队伍的应急反应能力和现场处置能力。
五、加强卫生应急装备管理
参照卫生部办公厅《卫生应急队伍准备参考目录(试行)》,有计划、有重点地配备或补充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包括极端灾害情况下医疗卫生救援队伍的装备配置,建立药品、器械储备目录,完善应急物资的调用机制,为快速有效地应对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物资保障。做好敏感时间节点、重大活动期间的反恐怖卫生应急保障工作,积极准备做好自然灾害情况下的医疗卫生救援工作。
六、加强卫生应急管理工作督查和考核
组织辖区内医疗卫生机构做好人禽流感等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和应对,规范不明原因肺炎、不明原因群体性疾病的排查、管理和应急处置。
落实国家和本街道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意见,组织开展卫生应急管理工作督导检查,将卫生应急管理工作纳入各医疗卫生单位考核内容,规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
为进一步加强我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及《医院感染监测规范》要求,结合我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现状,制定本年度工作计划。
一.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目标要求
1、医院感染发病率≤8%
2、医院感染漏报率≤20%
3.一类手术切口感染率≤0.5%
4.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
5.环境卫生学监测总合格率100,
6.逐步提高手卫生依从率,洗手方法正确率≥95%.
7.医院感染病原微生物标本送检率≥50%
8.医院感染暴发为“0”
二.具体实施措施
(一)深化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机构的三级管理职能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会议每年至少召开2次,对医院感染管理科工作进行部署、检查评估,对医院感染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形成决议,并监督执行。在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指导下,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负责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讨论通过的一切有关院感工作的决议,每月对临床医技科室进行检查、督导。各临床医技科室的感染监控小组负责科室日常感控措施落实,每月进行一次科室自查,对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二)完善医院感染监测,进行全面综合性监测和目标性监测。医院感染管理科每季度进行汇总分析后通过院感通讯的形式向各科室反馈院感监测情况。
1.全面综合性监测
(1)医院感染病例监
按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对病人开展医院感染监测。要求临床医师熟练掌握其诊断标准,改变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的监测意识。每月对监测资料进行汇总、分析,及时反馈给科室。
(2)利用调查医院感染现患率的方法,全年进行1次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了解我院医院感染现患率,通过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及时发现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 目标性监测
(1) 开展多重耐药菌目标性监测
根据我院制定的《多重耐药菌多部门联合管理制度》,要求临床科室及时送病原学标本,检验科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按照《多重耐药菌预防与控制方案》,立即电话报告院感科、临床科室,院感科专职人员现场检查指导,提出干预措施,并检查监督执行情况。
(2)开展一类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
我院对Ⅰ类(清洁)手术患者进行目标性监测,由手术医师填写手术部位感染监测登记表,如果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病例,则填报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报告表向院感管理科报告。院感科专职人员现场检查指导,提出干预措施,并检查监督执行情况。严格执行各项标准操作规
程。院感科监督执行,并汇总分析,每季度进行反馈,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措施,防止医院感染暴发。
(3)开展三管相关感染监测
进行三管(血管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病率、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病率和导尿管相关泌尿系感染发病率)的目标性监测,获得我院三管相关感染资料,准确计算出三管相关感染发病率,了解三管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有效控制三管相关感染发病率。
3.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
(1)消毒剂、灭菌剂微生物监测
使用中的灭菌剂每月进行一次微生物监测,消毒剂每季度进行一次微生物监测。对消毒、灭菌物品进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并做好记录。
(2)压力蒸汽灭菌器
按照规定由使用科室按要求进行工艺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工艺监测每锅进行,化学监测每包进行,生物监测每月进行,并做好记录。
(3)血液净化系统监测
必须每月对入、出透析器的透析液进行监测,对反渗水及反渗水出水口等进行监测。
(4)各种消毒灭菌后的内窥镜监测
各种消毒后的内窥镜每季度进行监测,灭菌后的内窥镜每月进行监测。
(5)消毒、灭菌后的医疗用品每季度进行生物监测
4.环境卫生学监测
空气、物体表面和医务人员手的监测:院内感染管理办公室每季度对全院高危险感染科室(如手术室、内镜室、口腔科、血透室、微生物实验室、消毒供应室等)进行环境卫生学等监测,院内感染管理科定期检查,纳入质量控制考核指标。
(三)加强手卫生管理,进行手卫生依从率及洗手正确率的监测,逐步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四)加强职业暴露的预防
严格按照我院的《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制度》。对医务人员进行职业防护培训,指导医务人员正确处理一次性用品,加强针的刺伤的预防,加强职业暴露防护工作的`技术指导。对重点科室进行职业暴露应急演练。按照“职业暴露个案登记表”进行暴露处理、登记及追踪管理,切实保障临床一线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
(五)加强消毒灭菌产品的管理
消毒灭菌产品包括消毒剂、消毒器械、卫生用品和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设备科要按照相关制度把好入口关,严格做好索证工作,使用科室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医务科、护理部监督;院内感染管理办公室参与消毒产品的购入时证件审核、使用和用后处理的监督指导。
(六)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医务科、护理部及各临床医技科室按照各 自的职责负责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知识的培训,培训的安排:医院感
染专职人员参加各级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每年不少于15学时。新上岗人员、进修生、实习生上岗前必须接受培训,时间不少于3学时;在职医务人员每年应接受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时间不少于6学时。后勤、保洁人员培训不少于3学时。另外各科室要根据本科室的特点,每月最少组织一次科室内学习。
(七)加强医疗废物及医疗污水排放的监测和管理
1.临床科室及医技科室应遵照我院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在医疗废物产生的开始进行分类、收集,然后院内医疗垃圾暂存处兼职人员进行统一收集并转交医疗垃圾焚烧处理中心,感染管理科、医务科、护理部、办公室(总务科)定期检查监督。
2.对医疗机构污水排放要定期进行监测,要达到国家环保局和国家质监检验检疫局发布的《医疗机构污水排放标准》要求。
(八)加强各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指导。
院感科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考核标准》,每月进行督导检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理分析,提出持续改进措施。
(九)全院各科室应根据本计划制定本科室的医院感染工作计划,并落实好。
在新的一年里,儿科感染管理小组仍将“二甲评审”为工作重点,提高全科感染管理质量为目标,认真履行业务指导及管理职能,促进儿科感染管理安全保障,具体计划如下:
一、主要目标:
1、医院感染知识培训率达90%以上,培训合格达100%。
2、灭菌合格率达100%、空气、医务人员手、物体表面合格率≥98%;使用中消毒液合格率100%;
3、传染病人隔离率为98%;疫情上报100%;及时率98%;
4、医疗废物回收率100%。
二、保证措施
1 科室每月进行自我检测,重点抓好医务人员正确洗手方法的操作,并将检查情况纳入考核按规定扣分。要切实加强无菌观念,严格消毒灭菌制度,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降低儿科院内感染危险性。
2 制定儿科感染管理工作计划,并对计划的实施进行考核。
3 儿科感染管理小组随时召开会议,分析科内感染情况,提出预防措施,总结经验,促进科内感染质控工作的开展。科室感染小组定期活动并有记录。
4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医护人员的认识,对全科护理人员进行素质教育和专科培训,更新观念,重视医院管理体系。充分认识医院感染管理质控的重要性。
5 制定儿科感染监控方案,措施,效果评价和登记报告制度,定期进行检查,使方案落实在实处。
6 制定儿科感染控制的学习课程表,定期对全科护理人员及新上岗人员进行院内感染的.宣传教育讲课及有关感染管理的知识培训。每季度一次。
为深入开展卫生应急管理宣传活动,做好卫生应急预案的宣传和解读,普及预防、避险、自救、互救等应急防护知识,增强公众的公共卫生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提高公众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综合素质,制定本工作计划。
一、主要内容
(一)以景阳乡卫生应急预案为核心,做好预案宣传和解读工作。
(二)以卫生应急知识普及为重点,提高公众的预防、避险、自救、互救等能力,按照灾前、灾中、灾后的不同情况,分类宣传普及应急知识。
(三)以典型案例为样本,增强公众的`卫生安全意识和法制意识。
二、组织实施
(一)开展现场专题宣传活动,发放和张贴宣传资料,大力开展公共卫生安全知识进学校、进农村。
三、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做好卫生应急宣传工作是贯彻落实我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一项重要措施,对于增强公众的公共卫生安全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提高全镇的卫生应急管理水平,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XXXX医院
年 月 日
为进一步加强我院卫生应急管理工作,不断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根据上级卫生部门的安排部署,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20xx年卫生应急工作计划。
一、加强卫生应急机构建设。
1、成立卫生应急管理领导小组。按照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有关规定和上级主管部门统一要求,设立卫生应急办公室,有专人负责,以便统一指挥和组织协调全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
2、加强卫生应急网络建设。按照上级要求单位设有专职人员负责卫生应急工作;卫生院挂牌成立卫生应急办公室,要指导村(居)委员会、学校成立卫生应急工作领导小组。
二、加强卫生应急日常管理工作。
1、健全完善卫生应急预案体系。制订完善乡镇级卫生应急相关预案、方案;制订完善医疗卫生单位内部相关预案、方案;完成全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协调指导学校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工作。建立预案机制,增强预案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加强卫生应急培训和演练。通过多种形式对医务人员进行卫生应急管理、卫生应急预案、卫生应急知识及个人防护用品穿脱等有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和演练,熟悉报告、处置程序,提高卫生应急处置能力。医院20xx年内要举办综合演练,指导各村所单位做好演练及培训工作,做好对全镇居民的宣传工作。
3、加强卫生应急处理专业技术机构和队伍建设。加强肠道门诊、发热门诊、化验室、网络报告系统和流行病学调查能力建设,进一步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报告、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处理能力。
4、强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工作。进一步规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加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的核实、汇总、分析和评估。健全和完善突发公共事件风险隐患排查监管工作。
5、做好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自然灾害应急处置工作。继续抓好人禽流感、鼠疫等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和应对,健全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流行的应急处置机制。强化救灾防病队伍建设,做好灾前各项准备工作,及时、有序开展救灾防病工作。
6、加强卫生应急物资储备。不断探索完善卫生应急物资储备机制,适当储备必需的卫生应急物资,并及时更新,确保卫生应急工作及时有效开展。
7、加强卫生应急宣传教育工作。积极开展卫生应急健康教育和科普宣传工作,提高公众的发现、报告意识,提高人民群众避险、避灾、自救、互救等卫生应急的能力,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公众健康造成的危害。
三、加强卫生应急工作制度建设。
进一步落实与全镇各部门的协调和联防联控机制。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与预警制度、应急报告制度、事件举报制度、应急处理制度、应急工作督导制度、应急风险沟通制度、应急工作考评制度等工作制度。制定和完善“卫生事件报告流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程序”,完善不明原因肺炎院内会诊和县级专家组会诊制度。健全相关应急技术操作规范,增强卫生应急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及时性和有效性。
应急预案指面对突发事件如自然灾害、重特大事故、环境公害及人为破坏的应急管理、指挥、救援计划等。下面是关于医院消防应急预案方案的内容,欢迎阅读!
为进一步强化医院消防应急能力管理,在预防火灾事故发生的同时,及时果断、稳妥地处理火灾事故,确保广大医务人员、患者及家属的人身与公共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与国消防法》与公安部第61号令规定的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消防安全应急预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与国消防法》等法律、法规与消防“四个能力”建设的要求,充分认识火灾的极大危险性,在行动上落实各项防火措施、技术措施与组织措施,切实有效地防止火灾发生。同时积极做好各项灭火准备工作,一旦发生火灾要及时扑救、及时报告,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损失与人员伤亡,有效地保护员工、患者及家属的人身与公共财产安全。
二、工作目标
1、为了保障医院区域内人员与财物安全,一旦发生火灾,在统一指挥下,各司其职,恪尽职守,最大限度的避免或减轻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
2、掌握必要的逃生技能,一旦遇到紧急情况,能够及时利用安全疏散通道迅速撤离到就近的应急避难场所,学会自救与救人。
三、适用范围
医院区域内发生的火灾紧急疏散与应急处置。
四、组织机构
(一)医院成立消防应急处置指挥部:
总 指 挥 :
副总指挥 :
成 员 :
主要职责 :负责统一组织、协调各部门、科室与院微型消防站力量,进行人员紧急疏散与灭火救援指挥工作。
(二)指挥部下设各成员组,组成及主要职责如下: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地点设在保卫科, 负责协助总指挥或副总指挥发挥作用。
职 责:
(1)负责有关消防工作的指示、通报与指挥部有关决策的传达贯彻,做到上传下达、下情上报。
(2)掌握突发火灾的全部情况,按指挥部的要求收集、汇总、上报突发火灾所采取的措施。
(3)统一调配使用人员力量,负责做好处置突发火灾的具体调度与协调工作,监督检查每个专业组工作落实情况。
办公室下设五个专业组:灭火行动组、医疗救护组、疏散引导组、新闻应急组、安全防护组。
1、灭火行动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微型消防站成员及保安人员
职 责:负责按照消控中心报警要求,迅速启动微型消防站,携带灭火装备赶到现场进行初期火灾扑救与人员疏散掩护。
(1)熟练掌握防火、灭火知识及灭火方法。
(2)熟悉着火部位的地形、位置、水源、灭火器材的配备、安全通道情况。
(3)如有人员被困时,掌握好寻人、救人的基本方法。
(4)会扑救初期火灾,负责人员疏散掩护。
(5)及时抢救贵重物资,减少财产损失。
2、医疗救护组
组 长:
成 员:各科主任、值班医生与部分护士。
职 责:
(1)负责将伤员运送到指定安全区域,并对其进行救治。
(2)根据火灾现场险情状况进行相应救护,必须按照先救人,后救物的原则,发生火灾则迅速采取灭火措施,控制火势,配合救援人员将火扑灭。
(3)救治能力超出医院范围的,及时向附近医院求助并将伤员护送到对应医院。
(4)院办室负责救护车辆的保障工作。
3、疏散引导组
组 长:
成 员:保安人员与起火部位所属科室人员为主
职 责:
(1)迅速地、正确地引导患者与家属及医护人员向安全区域撤离。
(2)迅速地将火灾周围车辆与贵重物品疏散到安全区域。
(3)在疏散人员与车辆、物品时,若发现有易燃、易爆物,要及时将其撤离危险区,并向指挥部办公室报告。
4、新闻应急组
组 长:
副组长:
职 责:负责按照指挥部的命令,统一接洽可能来院的新闻记者,及时准备统一发布有关信息,必要时封锁灾情现场,防止不良新闻事件发生,最大限度降低灾情影响。
(1)增强新闻应急防范意识。
(2)及时发现可疑人员,并第一时间予以接待。
(3)及时与指挥部进行沟通,报告最新准确信息,统一口径,统一发布。
(4)及时警戒维持火灾现场秩序。
5、安全防护组
组 长:
组 员:保安人员与机关各科室人员为主
职 责:
(1)划定火灾时的安全区域。
(2)划定火灾现场的警戒区域,疏散围观群众。
(3)负责现场与警戒区域的安全与警戒工作,无关人员不准进入现场。
(4)在安全区域设立明显的救护标志。
(5)加强巡逻,防止物资丢失。
五、形成扑救初期火灾三支战斗力量
第一支战斗力量:正常上班时间由火灾现场工作人员组成,科主任、护士长、科室消防治安责任人为相关责任人,在第一时间自发形成灭火救援力量。非正常上班时间由值班大夫、护士迅速组成,利用就近灭火器材进行灭火。
第二支战斗力量:由院微型消防站成员与保安人员及院值班人员组成。上班时间由微型消防站队长组织人员进行扑救,非正常上班时间由保卫值班人员组织当班保安人员携带灭火装备进行扑救及人员疏散。
第三支战斗力量:接到报警的公安消防专业灭火救援力量。
要求:各科室要对全科人员进行明确分工,组织火灾扑救与疏散引导两个小组,原则上医生与男同志为火灾扑救组,护理人员为疏散引导组。
六、灭火应急的组织程序与措施
(一)火情报警的处置程序及方式
火情报警分两种情况:
第一,消控中心接到火灾控制器(联动型)火警信号后,应立即查看火情报警显示位置,通知一名消控人员及保安携带消防应急电话与消防应急包迅速赶赴现场核查,如确认误报,应查明原因,将火灾控制器(联动型)复位并做好详细记录;如确认火灾情况发生,应立即通过消防应急电话向消控中心报告,启动消防安全应急预案。
第二,消控中心接到电话报告火警,应立即向院总值班报告启动消防安全应急预案。
(二)应急预案启动程序
1、通知医院总值班立即到达消控中心或现场进行指挥。
2、通知保卫值班启动微型消防站,组织微型消防站成员与保安携带专业设备奔赴现场进行灭火及人员疏散掩护,如火势较大无法控制,立即向消控中心反馈,拨打“119”火警电话报警。
3、通知带班领导与主管领导到达消控中心或现场进行指挥,紧急情况通知院主要领导到场指挥。
4、总值班向医院领导汇报现场情况,同时通知相应组长,做好各自准备。
5、带班领导通知各专业组做好相应处置工作。
(三)扑救初期火灾的程序及措施
(1)发现火灾后,现场科主任、护士长、科室消防治安责任人立即组织值班人员,使用就近的灭火设备进行灭火,灭火过程中,根据火灾性质(如发生电气火灾时,必须尽快将故障部位相关电源开关切断,再通过CO?犆鸹鹌鹘衅司龋┎煌≡裾返纳璞讣胺绞浇衅司取?
(2)消控中心接到报警,立即报告医院总值班启动消防安全应急预案,将火灾控制器(联动型)开启到自动状态(处于自动状态除外)。
(3)保卫科启动微型消防站,组织微型消防站成员与保安携带专业灭火设备迅速赶往现场实施灭火与人员疏散撤离。
(4)各专业组,根据现场情况,时刻准备,等待领导统一指挥。
(四)应急疏散的组织程序与措施
1、现场医务人员依次搜寻每一个病室,通知患者及家属有组织的紧急疏散。
2、消控中心通过火灾控制器(联动型)应急广播向火灾现场发出疏散指令。
3、微型消防站人员通过扩音喇叭指挥人员安全疏散。
4、疏散路线尽量简洁,安全出口的利用要平均。
5、疏散引导组工作人员要分工明确,统一指挥。
(五)安全救护及现场境界的程序与措施
1、医务科组织人员在现场及时救治火场受伤人员,必要时与其他友好邻近医院联系救治工作。
2、医务科、器械科、后勤科人员对被抢救、转移的物资进行登记、保管,对火灾损失情况协同有关部门进行清理登记。
3、安保人员迅速赶赴火场,进行现场警戒,维持秩序。
七、应急预案实施终止后的恢复工作
1、事故报告
应急预案实施终止后,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扩大,保护事故现场,需要移动现场物品时,应当做出标记与书面记录,妥善保管有关物证,并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及时向有关部门进行事故报告。
2、事故统计
对事故过程中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做收集、统计、归纳、形成文件,为进一步处理事故工作提供依据。
3、事故分析总结
对应急预案在事故发生的全过程,认真科学地做出总结,完善预案中的不足与缺陷,为今后的预案建立、制定提供经验与完善的依据。
4、进行奖惩
依据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对事故过程中的功过人员进行奖惩,妥善处理好在事故过程中伤亡人员的善后工作,尽快组织恢复正常的生产与工作。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