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粮食作文5篇。
20xx年9月份一段江西婺源县一小学女副校长当众吃学生剩饭的短视频在网上走红。视频显示:女副校长站在学生当中,端着不锈钢餐盘,吃光了学生吃剩下的包子,炒粉,粉丝等食物。她的言传身教为我们上了一节别开生面的节约粮食的开学第一课。
20xx年全球新冠疫情爆发,继而我国部分地区的洪水袭击粮食安全问题不得不被引起高度重视。我泱泱大国14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吃放心饭的问题,谁来解决?肯定要靠我们自己解决,我们要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这就要我们节约粮食,从节约一蔬一饭开始。
有句顺口溜说得好:“苦不苦,想想长征两万五。”红军长征时吃难以下咽的青稞面,喝清澈见底的野菜汤,吃皮带,啃树皮,草根……
1959年全国出现了受灾范围最大,在五十年代是前所未有的严重自然灾害,更重要的是灾害种类繁多,在部分地区轮番发生。除旱灾,霜冻,洪涝,风雹外,还出现了建国以来不多见的蝗灾,粘虫灾,鼠灾。举国生活维艰,食不果腹,外流逃荒,卖儿卖女,饿死人的事件时有发生。
这些都是历史,看似离我们都很遥远。意外和明天不知哪个先到来?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不就是这样,我们虽然不是预言家,但我们要有未雨绸缪的意识,不至于在灾难来临时我们惊慌失措,毫无招架之力。
“站着说话不腰疼”,的确,没有经历过饥饿苦难的人无法体会其中的辛酸。谁也不愿去体会不是?说这些也不是让大家都继续吃皮带,啃树皮,树根。而是让我们明白今天衣食无忧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去珍惜节约粮食呢?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古诗对大家来说耳熟能详,倒背如流,但又有多少人能真正理解并付诸于行动呢?对农民来说,粮食就是他们的命。每一粒粮食都要经过农民松土播种施肥除草除害虫到收割再到脱粒的过程,无一不凝结着农民的心血汗水。如果遇到丰收的年景还好,他们的付出还有回报。如遇台风旱涝等自然灾害来说,他们会颗粒无收,他们头顶烈日,挥汗如雨,汗水顺着额头淌进眼睛,逼得他们睁不开眼的付出,还有披星戴月的劳作统统付诸东流。靠种地为生的他们该何去何从?
民以食为天,我们对粮食的来源有了了解后,我们是否更应该对粮食的创造者——农民多份理解多份体恤并肃然起敬呢?我们是否更应该珍惜这每一粒如凤凰涅槃般得来的粮食?
10月31日是世界勤俭日WorldThriftDay,该节日的确立旨在号召人们勤俭节约以共同应对日益严重的资源危机,进而促进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勤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来为国人所提倡。社会在进步,国家在发展,民族的`勤俭的美德不能忘。我们应“一粥一饭,当思之不易。“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柜子里的蟑螂不会只有一只“——当一种危害存在时,它往往一定存在并会造成越来越大的损失。浪费的行为就是如此。如果14亿国人每人每天浪费一粒粮食,一年全国就浪费5110亿粒粮食。
浪费可耻,节约粮食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让我们把节约粮食的意识根植在我们的大脑里,让大脑支配行动,不只简单停留在响亮的口号中,从我做起,从简单的吃多少煮多少,吃多少盛多少,吃多少点多少开始。让我们每天都是世界勤俭日,让开头视频中的女副校长再无剩饭可吃。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我们口中每一粒饭都来之不易。——题记
“吃饭不可以丢下一粒米!”这句话每时每刻都在我耳边回荡。我们一家人早就形成了不浪费的良好习惯,仿佛天生就是这样。
不过调皮的弟弟是个例外。
三十晚上,我们一家人团团圆圆坐在一起欢乐地吃年夜饭,弟弟好像胃口大开,盛了满满一大碗饭,家人们也没有说些什么,我猜可能是因为激动,大家都吃多了。
在年夜饭的过程中,大家都有说有笑,不知不觉把碗里的饭全都吃完了。但再看弟弟,他碗里还剩下一大坨米饭,看来免不了一顿教育了。
果然不出我所料,弟弟“被迫”听了妈妈语重心长的教育:
“你所吃的饭都是从农民伯伯的辛苦耕种中得到的。”
“呃……”
“我跟你说话呢!知道了吗?”
“呃……哦”
接受的这段教育弟弟仍然似懂非懂,并没有痛改前非。于是一个艰巨的任务来到了我的肩上——有我带着它进行“实地体验”。
来到一望无边的田野,接受烈日的照耀,走到同学家的麦地,找到了我的同学,表明了我们的来意。她一听,便取出几把庞大的农具,递给了瘦小的弟弟。
阳光还是那样狠毒,狠毒的抽打在我们身上,还没开始劳作,弟弟已先行罢休,不过我仍让他继续劳动。看着他在田野里辛勤的背影,我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过了好久,我走到他的身边,他累坏了,累的瘫倒,他大口喘着气:“真是太……太太太辛苦啦!”他已经体会到了农民的艰辛。
不仅仅是米饭,不仅仅是蔬菜,生活中的每样东西都需经过艰辛的劳动。切记“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有史以来,珍爱粮食便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而你们,作为食品经营者,应该改善管理体系,既保障食品安全,又杜绝浪费。
念食物之来之不易,扬中华之优良传统,坚决杜绝浪费。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犹记得,几十年前中国百姓吃不饱没粮吃的场面;还记得,爷爷奶奶在收获庄稼时的喜笑颜开。对经历过饥荒的人而言,粮食是神圣而宝贵的。而在这个已经实现温饱的现代社会,人们浪费粮食的事时有发生。比如,超市将临近过期的食物全部丢弃,这实在是不应该;这样的做法不仅损失巨大,更对不起我们亲爱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爷爷!因此,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光盘行动”的精神贯彻到底,乃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守食品安全之底线,弘诚信经营之美德,拒售过期食品。
俗话讲:“民以食为天。”食物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食品安全是我们生活的必要保障。忘不了,某奶粉公司往奶粉中添加有害物质,影响了一代宝宝的成长;忘不了,某小吃店以地沟油为料,还谎称这是优质好油;忘不了,某超市卖过期产品致使消费者身体不适……由此看来,网上曝光的这家超市的做法实有其可取之处。莫触碰诚信经营的红线,保障食品安全的高压线,我们要一直在路上。
优化企业管理体系,出台相应的解决方案,还需我们共同探讨。
孔夫子有言:“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看到曝光的这种场景,我们不也应思考:如何才能避免这种现象再发生吗?在我看来,食品经营可采用价格调整的手段,距食品过期还远的商品价格可保持原价,快过期的商品则可降价销售。这样,不仅可刺激消费者的消费热情,避免企业不必要的损失,还可让消费者享受到低价购买临期商品的实惠,实为双赢!
三千年史载,不外乎金戈铁马帝王家;九万里悟道,方知珍爱粮食为不变美德。杜绝浪费,珍爱粮食,优化管理,阔步发展。
烈日当空,空气干燥。姥姥在玉米地中干活,中午,是最热的时候,但她依然在一向干活。
这让我体会到了农夫种庄稼的辛劳。所以,我们以后吃饭的时候要吃多少盛多少,尽量避免剩饭。你吃饭的时候想想那些辛劳的农夫付出的汗水,假如这点理由不够,请想想那些非洲之类的地方,那里成天吃不上饭。比拟,我们的糊口已经够好了,假如你其实吃不下的话,那你就不要再吃了。
本日,我和姥姥去了两次地,那叫个热啊。上午,我看到姥姥从玉米地里钻出来,大汗淋淋的,像刚洗过澡一样,一身的玉米叶上的沫沫。
玉米和麦子生长的过程有三个要素,分别是施肥、浇水、打药。这需要农夫辛勤的劳动才能够完成这段漫长的时间。
节俭粮食,从我做起。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劳。”大家一定要珍惜粮食啊!
毛主席这位伟人大家一定不默生,他就是我们的榜样:上世纪60年代,有一次毛主席召开会议到中午还没有结束,他留大家吃午饭,餐桌上一大盆肉丸熬白菜、几小碟咸菜,主食是烧饼。毛主席吃饭时,掉在饭桌上的一粒米、一根菜,他都要捡起来吃掉,饭碗里从来没剩过一粒米。粒米虽小犹不易,莫把辛劳当儿戏。
再举一个例子吧:毛主席的女儿上学时,吃窝窝头时只把里面的枣掏了,其余的都仍掉。要知道,当时有不少人连饭都吃不上。老师把这件事告诉了主席,毛主席严肃地批评了她女儿。从此,她再也不铺张食品了。有荒节约度荒,天荒节约备荒。
但是有些同学中午在学校吃饭时只吃一点点,甚至一口也不吃就倒掉了。你知道吗,我们铺张的不仅是粮食,铺张的是农夫伯伯的心血,农夫伯伯的汗水,农夫伯伯辛勤的劳动。
所以我送给大家几句珍惜粮食珍惜粮食的名言警句:精打细算够半年,碰到荒年不受难。粒米虽小君莫扔,勤俭节约留美名。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